例谈论述文理解、分析题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wu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理解和分析”,就是根据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包括理解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对文本内容的推断。如果结论是从文意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这个理解和分析就是合理、正确的,否则就不合理,不正确。解答这类题,要做到知己知彼。
  一、知己:转述验证阅读法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原文中的语句是陈述者的话,选项中的语句是转述者的话。我们的任务是看转述者的话有没有改变本意,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语言形式,认识语句的内容本质。转述正确的话应该是:只改变了语言形式而没有改变本质。
  阅读题干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的词语:表因果关系的词,表程度或数量的词,表主体或对象的词,表时间、地点、场合的词,表已然、未然的词,表部分、整体的词,表肯定、否定的词,等等。“转述验证法”就是检验转述句和文中原句之间是否存在以上方面的差异。
  二、知彼:六种常用设误方法
  1. 删:删减词语以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2. 添: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3.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4. 改: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的词语代替。比如张冠李戴、因果倒置、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猜测代替现实等等。5. 漏:看似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6. 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无中生有。
  正确选项多采用句式互换、同义词替代方式。
  三、实战:真题解题思路例说
  我们以2014年湖北卷论述文阅读《艺术与中国社会》中理解和分析题(第8题)为例,说明理解和分析题的解题思路。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
  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高境界和最终追求。
  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
  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B项“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中的“一切”“最终”就属于“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造成绝对化的错误。C项“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不对,原文只是说“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它“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并不是完全没有。这属于“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内容的扩大。D项“西洋艺术……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于文无据。这属于“拼凑”,无中生有。
  总体来说,这类“理解和分析”题目,它在考查筛选、提取信息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学生运用与分析的能力。它不是各抒己见地探究与发散,不可以对文本进行自由的引申与拓展。其本质上,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要点、观点态度的准确理解与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作为意象的神圣劳工——人力车夫
  因应“五四”新文化运动平等、自由的理念,人力车夫的身体在成为高呼“劳工神圣”的五四文人创作与臆想对象的同时,也被有着同情心的文人尴尬地消费着。
  “五四”时期,受西方熏染的文人重身体力行,倡导“劳工神圣”,但字里行间又摆脱不了萬般皆下品的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桎梏,这才有了“到民间去”的呼召、践行,直至发展成为“向泥腿子学习”的边区文艺政策。作为向来自然而然被社会忽视并消费的一群,“五四”时期因为蔡元培、李大钊等启蒙者高呼的“劳工神圣”口号,人力车夫进入了文学场域,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人力车夫派”。
  至今为止,这些创作中影响最大、引用最多的是鲁迅的《一件小事》。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对人力车夫的态度很是温和,并认为需要仰视才见,以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尽管在鲁迅笔下,人力车夫面前的文人道德是如此“微不足道”,但人力车夫的背影也带上了一缕阴郁、决绝甚或畸形的道德阴影。与现实生活中人力车夫实像相较,在五四“劳工神圣”的光环下,这个需仰视才见的高大背影不过是一瞬间浪漫主义的臆想。无论同情心和良心的拷问是如何本真,当文人“消费”劳工时,感性始终高于理性,笼罩在字里行间的是坐车、拉车双方都无力自拔、无可奈何而苍白、惨淡的光晕与晕眩。
  对此,身体力行倡导白话写作的胡适写得更为直白。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凄惨。”但车夫却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警察还不管,你老又是谁?”感性的客人只得最后点头上车。如果说胡适诗作还多少展现了文人内心的纠结,那么《新青年》同期刊载以“日光淡淡,白云悠悠,风吹薄冰,河水不流”为开篇的沈尹默的《人力车夫》则更像一首云淡风轻的儿歌,不图功用。最终,沈氏给单衣已破、汗珠儿颗颗往下堕的车夫只是一片唏嘘,当然也是难能可贵的同情心而已。
  在现实中,车夫的身体被军人、洋人等高高在上者的使用消费的外延与内涵都相对单一。与此相左,在文学场域中,文人对车夫身体的消费是多元与混搭的: 对劳工神圣的光环下高大身影的歌颂,面对老幼车夫求生计的进退维谷,文人浪漫主义情愫下不合时宜的渲染,等等。不过,这一时期也有些许不同的声音,有些是无意的,只是叙事写实。对人力车夫派的亢奋写作,梁实秋不合时宜地冷语道:“其实人力车夫凭他的血汗赚钱糊口,也可以算得是诚实的生活,既没有什么可怜恤的,更没有什么可赞美的。”此话自然引发了鲁迅和梁实秋之间的一场论战。但就在文人论战如火如荼时,对此无知无觉的祥子们,继续挥汗如雨地奔跑着。
  无论现代启蒙者如何做困兽之斗,在后人辨析出的现代与现代性的牢笼中左右手互搏,他们在生活和写作实践中对人力车夫的双重消费却是无法开脱的事实——只有一个祥子因为老舍而长留文学史,数不清的祥子则没有名姓,下落不明。但是,这里并未将《骆驼祥子》作为文人消费人力车夫的典型。一则《骆驼祥子》是1930年代老舍创作成熟期的作品,与五四文学领域的人力车夫风潮已有一段间隔;二则虽同是写人力车夫,老舍的笔触显然更为老道,深沉悲怆,他以祥子起落颠簸的人生反映的已不是单单人力车夫这一群体的生存何以苦痛。
  下列各项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五四”时期受西方熏染的文人重身体力行,倡导“劳工神圣”,字里行间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桎梏。
  B.鲁迅认为“微不足道”的文人对人力车夫需要仰视才见。这种描摹是现实生活中人力车夫的实像,不是浪漫主义的臆想。
  C.沈尹默的《人力车夫》虽然不能像胡适诗作那样展现文人内心的纠结,但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同情心也是难能可贵的。
  D.军人、洋人、文人对车夫身体的消费是多元与混搭的: 对高大身影的歌颂,对老幼车夫的同情,还有浪漫主义的表达。
  C(A项,原文说“字里行间又摆脱不了万般皆下品的轻视体力劳动者的桎梏”;B项,文中说鲁迅笔下的人力车夫形象是浪漫主义的臆想,不是实像;D项,军人、洋人对车夫的身体的使用消费相对单一)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图形题已在新课标高考文综政治题目的各种题型中广泛运用,特别是在经济生活领域。图形题以严谨、科学的方式,以数据和图形为载体来表现环境、资源、产业以及热点问题发展过程等信息,可全面考查同学们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总喜欢出一些图形题,而我们的一些同学总感觉图形论述题难解,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图形论述题。  
期刊
近几年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对这些新史观我们应有初步的了解。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要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   [ 全球史观]  例1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
期刊
所谓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上下文。高考完形填空试题中,语境题是考查同学们感知语言材料时所具备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综合性试题,要求同学们在解答试题时,以语篇为根本,根据试题所处的语言环境来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该类题型着重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在高考完形填空试题中,语境题所占比例最大,约在50%以上。考查对具体语境的理解是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高考完形填空
期刊
河湖水体附近沙丘问题,近年来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在,所考察的核心知识相同,但考察区域不同。此类试题,将河湖水体的相关知识与沙丘的形成与影响相结合,背后的地理原理都在课本上有迹可循,但是同学们难以综合运用两部分内容,导致得分困难。下面,通过一道同学们熟悉的高考题,带领大家学习此类试题的处理方式。  先来看2014年全国卷I第36题:  例1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期刊
在高中英语学习中,before是一个较为常用的虚词,它既可用作介词又可用作副词,还可以用作从属连词。其作为从属连词的用法是整个高中阶段语法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近些年各地的高考都倾向于考查这一用法。现将其作为从属连词的用法归纳如下:  1. 表示“在……之前”,用来说明主从句所描述动作发生的顺序。  Mary had cleaned the classroom before she went home
期刊
选择题是高考历史试卷固定的题型之一,它可以综合考查历史概念、历史基本事实、历史结论、阶段性特征等内容,是一种设题手段灵活多变、覆盖知识面广泛的多功能题型。此类题型要求同学们要稳固地牢记基本知识,全面综合地调动多重因素综合运用;同时要培养概括、分析、评价能力。综观最近几年高考,该题型在多变的基础上求稳求技巧,呈现出“类型化”的特点,笔者试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课为个案,探讨近些年几道高考选择题
期刊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写作技巧,写作技巧都真实、鲜活地存在于文章之中,一篇佳作往往就是一个妙用写作技巧的范本。我们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以命题作文《少年当识愁滋味》为例,有同学是这样开篇的:  我记得辛弃疾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我现在却要说:少年当识愁滋味!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讲,“当识愁滋味”十分重要,我們的成长需要“愁滋味”。  这样开篇究竟好不好呢?
期刊
所谓“重要句子”,在论述文本阅读中,指的是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具体来说就是以下几种句子:结构复杂、理解时容易出现误解偏差的长句、难句;能统摄全文或某一段的中心句,或是能表明作者某一观点态度的段落关键句;能表现整个作品主题或脉络层次的语句;结构复杂、内涵丰富、句意含蓄、表达上富有特色、利于考查考生逻辑思辨的句子。  那么,我们如何来答题呢?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关键词语。  一般情
期刊
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一定地区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比较稳定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地区。它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和其它自然资源的结果。下面,我们将通过例题详细研究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例1 读“某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图”(阴影部分为分布区),并回答下列问题。  
期刊
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赢得总统选举,实施新政。罗斯福新政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成功地摆脱了经济危机。它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年的高考题多次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考查,本文从三个角度,对高频考点进行解读,希望同学们在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