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要做到: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做法;让学生敢于提出“我自己来”; 拜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敢于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只有对知识有求索的欲望,创新的火花才能迸发。
[关键词] 好奇;独特;亲历;破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当今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一丝不苟,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知识的发展性、联系性和有用性。要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空间,要将传统教育重知识的积累转移到知识创新上来。以下是我通过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有了好奇心,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去探究新知。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了问题才会得到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通常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在刚刚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由于他们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不知科学课应该学些什么知识。于是我先在黑板上用白粉笔画了一个圆圈,然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这是什么?孩子们争着抢着说了好多答案(圆圈、句号、太阳、月饼、扣子、地球、篮球、乒乓球、眼镜、眼睛、瓶盖……),真是五花八门;接下来我还利用美丽的风景图片,生动的自然界中动物们的故事,教室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还展示了植物的种子、树叶等制成的标本。学生对这些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种子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这些制成标本的种子还能发芽吗?”就这样,孩子们开始知道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于是,每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围在我旁边,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我知道了水的神奇之处:它可以往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它还会溶解一些东西。” “老师,今天我知道了为什么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老师,我下课要去采集更漂亮的树叶来制作书签。”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够在课下有所收获,我都把它当作工作中最大的快乐。
二、让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做法
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更新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在讲述“认识固体”一课时,有一个实验设计:用天平称一称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前后的重量变化。实验效果并不理想,12个小组中有3个小组的数据显示混合后的重量比混合前轻了一点点,教师要对他们的看法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观察的现象仔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准确地说出实验结论,从而达到实验目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正确的引导,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对不同的知识的看法只有经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才能定下准确的结论,这样,既能激励学生下功夫认真钻研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三、让学生敢于提出“我自己来”
刚刚从事科学教学时,大部分实验我都是做演示就完事,但是,上过一两次之后,我发觉这样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不深刻。于是我先找些学生在课下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问问他们想怎样上实验课,了解班里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学生们大都想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或者分组实验。于是我在课下把各个班每节课需要的实验仪器和教具都事先整理和分配好,在每节课实验前,我先介绍每一样实验仪器,然后介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讲实验步骤。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渐渐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我也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了。
四、拜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
教师应抱着和学生相互学习的态度,向学生虚心地请教。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使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以独创性和大胆质疑为特征的创新行为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例如:在“摔不碎的鸡蛋”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万分高涨,为了能成功地表演鸡蛋从三层高的楼上往下扔但摔不碎,他们真是开动脑筋,煞费心机,到处采集各种各样的材料,精心设计制作。同学们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一次讨论,他们讲自己的制作思路,谈他们对活动的看法,我由衷地佩服他们有如此深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我体会到,教师真的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五、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这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行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研究磁铁”这一内容时,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或者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形状,并不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磁铁,理解磁铁的性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允许他们带着磁铁到教室的任一个角落去试验,比一比,看谁能发现磁铁的秘密,这样既能激发孩子急切想发现问题的学习积极性又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从学生的实践中被突破了。
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继续不断地摸索,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好奇;独特;亲历;破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是当今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在开展创新教育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创新教育意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一丝不苟,不仅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知识的发展性、联系性和有用性。要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立体思维空间,要将传统教育重知识的积累转移到知识创新上来。以下是我通过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学生有了好奇心,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去探究新知。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了问题才会得到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通常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讲授。而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在刚刚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由于他们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程,不知科学课应该学些什么知识。于是我先在黑板上用白粉笔画了一个圆圈,然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这是什么?孩子们争着抢着说了好多答案(圆圈、句号、太阳、月饼、扣子、地球、篮球、乒乓球、眼镜、眼睛、瓶盖……),真是五花八门;接下来我还利用美丽的风景图片,生动的自然界中动物们的故事,教室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还展示了植物的种子、树叶等制成的标本。学生对这些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看着,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种子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这些制成标本的种子还能发芽吗?”就这样,孩子们开始知道在课上提问题了,这也正是我所期盼的,于是,每节课下来,孩子们都围在我旁边,告诉我:“老师,这节课我知道了水的神奇之处:它可以往上爬、会团结、会喷射、会托举,它还会溶解一些东西。” “老师,今天我知道了为什么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老师,我下课要去采集更漂亮的树叶来制作书签。”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够在课下有所收获,我都把它当作工作中最大的快乐。
二、让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做法
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更新和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的给予表扬和鼓励。例如:在讲述“认识固体”一课时,有一个实验设计:用天平称一称黄豆、玉米粉、绿豆混合前后的重量变化。实验效果并不理想,12个小组中有3个小组的数据显示混合后的重量比混合前轻了一点点,教师要对他们的看法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观察的现象仔细,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准确地说出实验结论,从而达到实验目的。我们要对学生错误的结论或见解给予正确的引导,注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打消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敢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和做法。对不同的知识的看法只有经过实际的实验操作才能定下准确的结论,这样,既能激励学生下功夫认真钻研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三、让学生敢于提出“我自己来”
刚刚从事科学教学时,大部分实验我都是做演示就完事,但是,上过一两次之后,我发觉这样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理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都不深刻。于是我先找些学生在课下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问问他们想怎样上实验课,了解班里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和纪律情况。学生们大都想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或者分组实验。于是我在课下把各个班每节课需要的实验仪器和教具都事先整理和分配好,在每节课实验前,我先介绍每一样实验仪器,然后介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最后讲实验步骤。这样一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渐渐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我也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了。
四、拜学生为师,向学生学习
教师应抱着和学生相互学习的态度,向学生虚心地请教。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使他们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以独创性和大胆质疑为特征的创新行为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例如:在“摔不碎的鸡蛋”活动中,孩子们积极性万分高涨,为了能成功地表演鸡蛋从三层高的楼上往下扔但摔不碎,他们真是开动脑筋,煞费心机,到处采集各种各样的材料,精心设计制作。同学们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一次讨论,他们讲自己的制作思路,谈他们对活动的看法,我由衷地佩服他们有如此深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我体会到,教师真的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五、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实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这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动手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行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授“研究磁铁”这一内容时,单纯地向学生介绍或者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形状,并不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磁铁,理解磁铁的性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允许他们带着磁铁到教室的任一个角落去试验,比一比,看谁能发现磁铁的秘密,这样既能激发孩子急切想发现问题的学习积极性又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从学生的实践中被突破了。
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创新教育意识,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继续不断地摸索,学习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培养出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