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专业标准的制定与提出,教师专业能力中各个要素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教师专业能力其中的一个方面的教学反思也自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通过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段来分析教学反思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教学反思;专业能力;专业发展;信息技术 一、引言
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反思意识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理论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并且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教学反思使教师不断重新思考其教学实践过程,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不断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信息技术学科也需要教师不断对自身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展有紧密的影响。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
具有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成熟的专业技能是专业的一大特征,每一种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素质,而专业能力是专业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学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除了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明确为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外,现行的《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认证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教师专业能力尚无专门规定。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概念有很多,没有一种统一的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定义,专家学者更是众说纷纭。能力在英文里的有“Capability”,“ability”,“power”等几种表达方法,这些均表明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些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常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罗树华等人把能力定义为: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的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吴志华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教育技能,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经验,灵活地应对教育情景,作出敏捷的教育行为反应,以促使学生能全面、主动、活泼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技能。探究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三个前提必须把握,第一,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第二,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对广大信息教师提高自身能力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三,要把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搞清楚,既不能遗漏重要的方面,又必须抓住主要的构成要素。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为: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在某些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更在关于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提升。
教师专业能力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需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基础;
第二,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第三,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因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工作,这种工作性质要求教师更重视整体的教育目标而不完全局限于具体教育活动的效果。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教育部日前颁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是教育部为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配套措施。《纲要》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是应对《纲要》实施的有力保障。其中《标准》中包含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其中每一个阶段的标准中包含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三部分。基本内容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部分,并且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详细的划分。
其中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六个方面。
《教师专业标准》又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每一项具体的专业能力进行详细划分。教学设计能力: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三方面的行为活动。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等五方面的行为活动。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等七方面的行为活动。教育教学评价: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等三方面的行为活动。沟通与合作: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四方面的行为活动。反思与发展: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等三方面的行为活动。其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麦伦(V. Manen)在教学反思的层次和要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他指出教学反思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的假说和教学的结果;第三层次主要针对道德和伦理的以及其他直接的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张学民、申纪亮、林崇德在《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学能力的促进》一文中指出: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知识与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解决与课堂问题决策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研究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教学反思的时间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活动前的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教学活动后的反思;从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对教材的反思、对学生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数学教师个人的反思和教师集体的反思;从反思的深度上划分,将数学教学反思分为技能性反思、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三种反思;从反思的方式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观察反思、教后札记反思、课堂实录和对话交流反思几种方式。本文主要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段来进行划分,探讨教学反思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根据时间段划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的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前的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时进行的反思。其中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处理教学材料和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编制恰当的教学方案等方面进行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分析确定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年龄特征以及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达到的水平,还要总结反思借鉴自己己有的或他人的经验,据此预想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教学反思具有预见性,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主要指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活动所进行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各种情况及时有效的反馈,及时灵活地调节监控教学活动,对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反思。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干预与管理。由于教学对象是具有思想的学生个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中出现各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要应对这种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课堂调控能力,不断反思、根据具体的教学事件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适时调整,及时地进行调节反思。教学中出现不确定性情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其作为设计的前提,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开创了课堂的无限发展空间,赋予了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或偶然性展现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艺术和魅力。因此这种教学反思具有监控调节性,不仅是发现更要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中的的问题,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更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变自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监控调节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学后的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指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回忆和思考。这些回忆和思考包括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情况,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理性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以便下次利用,吸取失败的教训,以免类似的失误再次发生,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从一定层面上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总结语
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改变错误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提升自我,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蔡辰梅,徐萍.制度下生存与教师专业道德的困境[J].教师教育研究,2007:
[2]吴志华,柳海明.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05
[3]郝林晓,折延东.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及其成长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7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关键词] 教学反思;专业能力;专业发展;信息技术 一、引言
教学反思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反思意识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理论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并且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教学反思使教师不断重新思考其教学实践过程,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使教师不断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信息技术学科也需要教师不断对自身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与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展有紧密的影响。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
具有系统完善的理论知识和成熟的专业技能是专业的一大特征,每一种专门职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本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素质,而专业能力是专业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学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除了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明确为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外,现行的《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资格认证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教师专业能力尚无专门规定。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概念有很多,没有一种统一的关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定义,专家学者更是众说纷纭。能力在英文里的有“Capability”,“ability”,“power”等几种表达方法,这些均表明能力是个体顺利完成某些事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它常与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构成人的素质,成为胜任某项任务的条件。罗树华等人把能力定义为: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的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吴志华认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教育技能,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经验,灵活地应对教育情景,作出敏捷的教育行为反应,以促使学生能全面、主动、活泼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技能。探究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三个前提必须把握,第一,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第二,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对广大信息教师提高自身能力要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第三,要把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结构搞清楚,既不能遗漏重要的方面,又必须抓住主要的构成要素。
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含义为: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并不仅仅是单一的在某些专业技能方面的提高,更在关于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提升。
教师专业能力需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需要以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为基础;
第二,教师专业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一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第三,教师专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因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培养人的工作,这种工作性质要求教师更重视整体的教育目标而不完全局限于具体教育活动的效果。
(二)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要素
教育部日前颁布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这是教育部为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配套措施。《纲要》指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标准》的颁布实施,是应对《纲要》实施的有力保障。其中《标准》中包含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阶段的教师专业标准,其中每一个阶段的标准中包含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三部分。基本内容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部分,并且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详细的划分。
其中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六个方面。
《教师专业标准》又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每一项具体的专业能力进行详细划分。教学设计能力: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三方面的行为活动。教学实施能力包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有效实施教学;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引发中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等五方面的行为活动。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注重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德育活动;针对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有效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妥善应对突发事件等七方面的行为活动。教育教学评价:利用评价工具,掌握多元评价方法,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教育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等三方面的行为活动。沟通与合作:了解中学生,平等地与中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中学生发展;协助中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四方面的行为活动。反思与发展: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等三方面的行为活动。其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麦伦(V. Manen)在教学反思的层次和要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他指出教学反思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反思课堂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课堂实践的假说和教学的结果;第三层次主要针对道德和伦理的以及其他直接的或间接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规范性标准。张学民、申纪亮、林崇德在《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对教学能力的促进》一文中指出: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知识与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解决与课堂问题决策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研究对于教师个人成长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教学反思的时间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教学活动前的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教学活动后的反思;从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对教材的反思、对学生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从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数学教师个人的反思和教师集体的反思;从反思的深度上划分,将数学教学反思分为技能性反思、实践性反思、批判性反思三种反思;从反思的方式上划分,将教学反思分为观察反思、教后札记反思、课堂实录和对话交流反思几种方式。本文主要从教学反思的时间段来进行划分,探讨教学反思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根据时间段划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一)教学前的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前的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时进行的反思。其中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处理教学材料和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编制恰当的教学方案等方面进行反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分析确定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年龄特征以及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可能达到的水平,还要总结反思借鉴自己己有的或他人的经验,据此预想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这种教学反思具有预见性,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的基础上,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主要指信息技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活动所进行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中的各种情况及时有效的反馈,及时灵活地调节监控教学活动,对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程度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反思。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实践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干预与管理。由于教学对象是具有思想的学生个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中出现各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要应对这种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课堂调控能力,不断反思、根据具体的教学事件对原有教学设计进行适时调整,及时地进行调节反思。教学中出现不确定性情况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备环节。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其作为设计的前提,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开创了课堂的无限发展空间,赋予了课程教学的灵活性,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或偶然性展现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艺术和魅力。因此这种教学反思具有监控调节性,不仅是发现更要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中的的问题,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更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变自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监控调节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学后的反思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后的反思主要指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回忆和思考。这些回忆和思考包括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情况,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情况进行理性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以便下次利用,吸取失败的教训,以免类似的失误再次发生,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从一定层面上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四、总结语
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改变错误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提升自我,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蔡辰梅,徐萍.制度下生存与教师专业道德的困境[J].教师教育研究,2007:
[2]吴志华,柳海明.论教师专业能力的养成及高师教育课程的有效教学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4,05
[3]郝林晓,折延东.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及其成长模式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07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