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特定的社会环境构成了特定的文化生态背景。新世纪社会经济大潮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情操,因此对于青年一代的道德教育影响深远。本文以当代中学生为重点,讨论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文化;中华道德;教育;传承
一、文化及文化生态概说
文化,主要是指某个特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及风俗习惯等。此外,广义的文化也可以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其精神产品。从高级一点的层次来讲,文化首先是指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比如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其中尤以价值观念为精神文化的核心。因为它是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当然,文化也包括语言和文字,因为它是文化积淀和传承的途径。文化有其特定的规范体系,诸如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并且自然地从前辈那里继承了某种传统文化;同时,新一代又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此外,社会阶层的分化也必然导致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产物,因而也就产生了文化生态学这样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源于“生态学”一词,十九世纪后期,德国生物学家E.H.海克尔首先提出,用以研究文化与整个环境生物集的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并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文化生态理论虽然在概念上存在着诸多不同的侧重,但它在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产生、发展以及不同行为模式方面仍有积极意义。
二、中华道德及当代社会背景
中华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哲学思想和精神,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不能不说,邪恶与正义总是相伴而行,古今亦然。历史已经证明,几千年传承发展下来的优秀文化还不至于那么不堪一击,就像无法彻底割断文化之脉一样,任何狂妄与野心到头来只不过自取其辱而已。也必须注意到,历史造就了中华道德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华道德的宏大庞杂。比如任何一种正确的说法往往就有相对的另一种说法,有时候也容易产生误导。其实这很正常,社会就是曲折前进的,就如修道过程中的“魔境”一样。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经济大潮无情地荡涤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加之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更让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事件显露无遗,造成的多种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网络大V可能会搅浑了原本清澈的池水,然而,高效的现代传媒也会使一些可耻的行为暴露无遗。而且科技的发展势必会有力地助推社会的前进。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也就更有必要对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及时教育引导,这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点所系,也是家长与社会共同合力的目标所向。
三、学校道德教育的职责和意义
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是中华道德的根本追求。中华道德历来重视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首先它充分肯定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任何人只要立志向善,就一定能够成就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其次它十分重视个体的修养实践,强调要将道德认识见之于生活行动,提倡“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正因为这样,讲道德就渗透于传统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讲道德,甚至做文章也有“文以载道”之说,政治则有“为政以德”的说法,教育更要“德育为先”的说法。修养是一个不断接近道德理想人格的过程。作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我们要结合课本内容,适时贯穿中华道德的教育,要大力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风气,尤其是当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时候,人们正在频频使用“滑坡”甚至“沦丧”等词汇来表达对道德现状的感叹。确实,现实生活中存在形形色色的不道德行为。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把现实的道德问题放到更大的时空背景下考察,如果能够以辩证的眼光审视中华道德的发展脉络,可能会更多的化忧思为启示,变焦虑为探索。而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振奋民族的精神,进而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必须要让我们的青年一代明白,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思想精神财富,其优秀传统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更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应当从现实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对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诠释和阐发,使之成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之发扬光大。
中华道德的传承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思想的薪火是中华民族道德智慧的结晶,从古代圣贤到志士仁人,无数道德箴言积淀成了泱泱的大国风范和民族的浩然正气。古圣先贤著书立说,议事明理,传承卓越的心灵之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积极写诗作文,析事明理,激浊扬清,启智开慧,而这一切,都与民族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结合课本教学,引导他们从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思考道理,明辨是非,培养他们光明磊落的浩然正气。与此同时,也允许他们积极讨论,畅所欲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社会的呼唤,更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善恶,用自己的智慧去明辨是非。相信他们能够区分善恶,明辨事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王丹彦,夏伟东主编.传统与选择[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文化;中华道德;教育;传承
一、文化及文化生态概说
文化,主要是指某个特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及风俗习惯等。此外,广义的文化也可以包括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狭义的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其精神产品。从高级一点的层次来讲,文化首先是指精神要素,即精神文化。比如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其中尤以价值观念为精神文化的核心。因为它是是文化要素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当然,文化也包括语言和文字,因为它是文化积淀和传承的途径。文化有其特定的规范体系,诸如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文化既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积累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并且自然地从前辈那里继承了某种传统文化;同时,新一代又根据自己的见解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此外,社会阶层的分化也必然导致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产物,因而也就产生了文化生态学这样一门将生态学的方法运用于文化学研究的新兴交叉学科。“文化生态学”的概念源于“生态学”一词,十九世纪后期,德国生物学家E.H.海克尔首先提出,用以研究文化与整个环境生物集的关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J.H.斯图尔德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并主张从人、自然、社会、文化的各种变量的交互作用中研究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用以寻求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文化生态理论虽然在概念上存在着诸多不同的侧重,但它在研究不同民族文化产生、发展以及不同行为模式方面仍有积极意义。
二、中华道德及当代社会背景
中华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所凝聚成哲学思想和精神,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而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不能不说,邪恶与正义总是相伴而行,古今亦然。历史已经证明,几千年传承发展下来的优秀文化还不至于那么不堪一击,就像无法彻底割断文化之脉一样,任何狂妄与野心到头来只不过自取其辱而已。也必须注意到,历史造就了中华道德丰富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华道德的宏大庞杂。比如任何一种正确的说法往往就有相对的另一种说法,有时候也容易产生误导。其实这很正常,社会就是曲折前进的,就如修道过程中的“魔境”一样。尤其是在当前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经济大潮无情地荡涤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加之现代传媒的飞速发展,更让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事件显露无遗,造成的多种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网络大V可能会搅浑了原本清澈的池水,然而,高效的现代传媒也会使一些可耻的行为暴露无遗。而且科技的发展势必会有力地助推社会的前进。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也就更有必要对我们的青少年一代及时教育引导,这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点所系,也是家长与社会共同合力的目标所向。
三、学校道德教育的职责和意义
重视修养实践、崇尚理想人格是中华道德的根本追求。中华道德历来重视将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的统一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首先它充分肯定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任何人只要立志向善,就一定能够成就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其次它十分重视个体的修养实践,强调要将道德认识见之于生活行动,提倡“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正因为这样,讲道德就渗透于传统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讲道德,甚至做文章也有“文以载道”之说,政治则有“为政以德”的说法,教育更要“德育为先”的说法。修养是一个不断接近道德理想人格的过程。作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我们要结合课本内容,适时贯穿中华道德的教育,要大力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这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改善我们的社会道德风气,尤其是当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时候,人们正在频频使用“滑坡”甚至“沦丧”等词汇来表达对道德现状的感叹。确实,现实生活中存在形形色色的不道德行为。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把现实的道德问题放到更大的时空背景下考察,如果能够以辩证的眼光审视中华道德的发展脉络,可能会更多的化忧思为启示,变焦虑为探索。而弘扬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必将有助于振奋民族的精神,进而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所以,必须要让我们的青年一代明白,中华道德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思想精神财富,其优秀传统至今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更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应当从现实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对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诠释和阐发,使之成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之发扬光大。
中华道德的传承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思想的薪火是中华民族道德智慧的结晶,从古代圣贤到志士仁人,无数道德箴言积淀成了泱泱的大国风范和民族的浩然正气。古圣先贤著书立说,议事明理,传承卓越的心灵之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积极写诗作文,析事明理,激浊扬清,启智开慧,而这一切,都与民族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结合课本教学,引导他们从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思考道理,明辨是非,培养他们光明磊落的浩然正气。与此同时,也允许他们积极讨论,畅所欲言,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生活,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社会的呼唤,更要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善恶,用自己的智慧去明辨是非。相信他们能够区分善恶,明辨事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主编.中国传统道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2]王丹彦,夏伟东主编.传统与选择[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