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上课不积极认真,可到课外活动时却生龙活虎。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这是由于在课外活动时学生对自己玩的东西感兴趣,所以兴致很高。要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上课兴趣。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喜欢学”。那么就会大大地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兴趣;教学改革
一、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指个人在运动实践中力求认识、探究体育中某些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体育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由活动目的、任务、结果引起的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密切联系,相互转化的。学生在学习体育时如果缺乏直接兴趣,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如果缺乏间接兴趣,又会失去学习的毅力。所以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或交替进行,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
二、发挥体育课的兴趣效应
(一)体育教师的转变。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支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更新本专业理论知识、开拓新视野、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研究分析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和特点、学生对体育的要求和希望、大胆尝试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
(二)体育课的转变。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维因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高运动技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运动后的愉快感和兴趣感,产生一种继续学习的欲望。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相处融洽。
(三)学生兴趣特点。A:广泛性。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的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学生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对课外体育活动和各种比赛也很感兴趣。B:选择性。学生对各种项目有着不同的兴趣和选择,男生多喜欢运动量大、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篮球;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律感强的项目例如舞蹈、跳绳等。C:深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原理。D:连续性。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四)如何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以致很多学生形成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体育成绩不及格也能上大学的错误想法。从而使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模范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动作,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有助于厌学学生转变态度,改消极怠工为积极参与。
3.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选择适合教材内容并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新异事物可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有不断创造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学生学得有趣,首先教师要教的有趣。如队列练习,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倘若采取“逆向反应”的方法,便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兴趣。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中,也不要“一套操管一年,天天这样心里烦”,而应交替使用轻器械做练习,配上悦耳的音乐,观看一些视频的内容,或者安排一些新奇而健康的游戏和竞赛,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亲身体验的兴趣,并逐渐增加难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奋性和主动性。
4.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学生厌学体育课的重要手段。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的重要方面。教师首先应根据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助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组成各种兴趣小组,教师指导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小组内较高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内互助学习、共同提高,组间经常进行一些学习型的比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5.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对那一些体质较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增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多鼓励少批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注重课堂教学反馈。在教学活动中,要密切注意活动结果的反馈,满足学生心理上想要了解活动的需要,然后再从这种心理需要上去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对运动技术动作产生兴趣和爱好,往往是由于获得某些进步或获得了成功,受到表扬并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而形成的。当学生对某些技术动作初步掌握或有了明显突破时,他的练习兴趣最浓,即使教师让他休息,他还是继续练习。教学实践活动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中效果的大小,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活动本身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形成,效果明显,兴趣更浓。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进步,他则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兴趣也就自然没有了。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白,天才的秘密就是在于强烈的兴趣和投入。
三、结语
总之,兴趣是人们对客体的选择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倾向,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就应该使自己的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并能把学生的兴趣有计划,有步骤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去,而后是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实践表明,采用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上课气氛活跃了、情绪饱满了、活动积极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庆勇怎样激发高中生对体育学习的持久兴趣[J].体育师友2008(02)
[2]蒋丽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3]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05)
[4]杨有德浅谈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特点与培养[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03).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兴趣;教学改革
一、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指个人在运动实践中力求认识、探究体育中某些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体育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活动本身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指由活动目的、任务、结果引起的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密切联系,相互转化的。学生在学习体育时如果缺乏直接兴趣,会感到活动枯燥无味;如果缺乏间接兴趣,又会失去学习的毅力。所以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或交替进行,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条件。
二、发挥体育课的兴趣效应
(一)体育教师的转变。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支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更新本专业理论知识、开拓新视野、找准学生的兴趣点。研究分析未来体育发展的方向和特点、学生对体育的要求和希望、大胆尝试创新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
(二)体育课的转变。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维因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高运动技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运动后的愉快感和兴趣感,产生一种继续学习的欲望。充分发挥个人优势,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同伴相处融洽。
(三)学生兴趣特点。A:广泛性。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的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学生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对课外体育活动和各种比赛也很感兴趣。B:选择性。学生对各种项目有着不同的兴趣和选择,男生多喜欢运动量大、竞争性强的运动项目,如篮球;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律感强的项目例如舞蹈、跳绳等。C:深刻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原理。D:连续性。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四)如何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1.从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升学率,而忽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以致很多学生形成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体育成绩不及格也能上大学的错误想法。从而使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积极性差。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首先重视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体育课学习有着直接而强烈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模范带头作用、表率作用和文明形象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此外,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的示范动作,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使之产生跃跃欲试之感。因此,教师较强的业务能力是获得威信、密切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有助于厌学学生转变态度,改消极怠工为积极参与。
3.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要求,选择适合教材内容并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新奇的刺激是引起兴趣的有效方法。新异事物可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有不断创造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学生学得有趣,首先教师要教的有趣。如队列练习,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倘若采取“逆向反应”的方法,便可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兴趣。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中,也不要“一套操管一年,天天这样心里烦”,而应交替使用轻器械做练习,配上悦耳的音乐,观看一些视频的内容,或者安排一些新奇而健康的游戏和竞赛,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激发学生亲身体验的兴趣,并逐渐增加难度,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兴奋性和主动性。
4.以课外活动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既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改变学生厌学体育课的重要手段。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的重要方面。教师首先应根据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学生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助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组成各种兴趣小组,教师指导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小组内较高水平的学生进行组内互助学习、共同提高,组间经常进行一些学习型的比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5.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由于学生家庭、生长发育、兴趣爱好、接受能力、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区别对待,因人而异。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对那一些体质较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增加一些辅助性的练习,多鼓励少批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6.注重课堂教学反馈。在教学活动中,要密切注意活动结果的反馈,满足学生心理上想要了解活动的需要,然后再从这种心理需要上去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学生对运动技术动作产生兴趣和爱好,往往是由于获得某些进步或获得了成功,受到表扬并获得了愉快的体验而形成的。当学生对某些技术动作初步掌握或有了明显突破时,他的练习兴趣最浓,即使教师让他休息,他还是继续练习。教学实践活动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中效果的大小,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活动本身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形成,效果明显,兴趣更浓。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有进步,他则会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兴趣也就自然没有了。我们应该使学生明白,天才的秘密就是在于强烈的兴趣和投入。
三、结语
总之,兴趣是人们对客体的选择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倾向,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师就应该使自己的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并能把学生的兴趣有计划,有步骤引入到体育课教学中去,而后是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实践表明,采用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上课气氛活跃了、情绪饱满了、活动积极了,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大大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侯庆勇怎样激发高中生对体育学习的持久兴趣[J].体育师友2008(02)
[2]蒋丽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3)
[3]崔雅玲浅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J].体育教学,2001(05)
[4]杨有德浅谈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特点与培养[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