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高校特色:关注学生,维系传统,培养精英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赖铮(1966—),男,福建明溪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厦门理工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从事高校师资管理和英语教育研究。
  [摘要]在实地考察欧洲高校的基础上,本文以挪威、荷兰和法国三所大学为例描述了欧洲大陆高校的办学特色,即:挪威科技大学通过“研究生做学习辅导员”和“跨学科行动”关注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成长;荷兰莱顿大学精心维系中世纪传统,构建神圣学术殿堂;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坚守“小而美”的办学规模,秉承师徒制,精心培养社会精英。
  [关键词]欧洲大陆高校;办学特色;学生成长;历史传统;培养精英
  [中图分类号]G64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6)06-0081-04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它必须明显有别于其他大学,但区别本身并不等于特色,只有这种区别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优势,且这种优势达到其他大学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程度时,才构成一所大学的特色。换言之,所谓大学办学特色,决非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上去的标签,也决不是一时广告宣传和媒体炒作的产物。
  2005年10月,笔者有机会随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挪威召开的第三届“大学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后,参观考察了挪威科技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和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它们的办学特色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挪威科技大学——关注学生成长
  
  2002年,挪威科技大学(Norwegian University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NTNU)开始掀起教学质量改革的浪潮,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问题。由于学生数量增加,教育预算减少,教师资源非常缺乏。“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课外辅导和小组讨论,但人手不够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此,他们采取了两个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举动,一是让研究生做学习辅导员(graduate students as Learning Assis—tant),二是通过跨学科团队行动学习培养未来专家(Experts—in—Team)。
  
  1.研究生做学习辅导员——促进学业的进步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选择学习成绩优秀,同时又具有很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研究生,辅以20个小时的专门培训(其中12个小时是关于教育教学技能培训,8个小时与各具体科目有关的学习),以便把他们培养成为指导本科生学习的辅导员。该项目的特点如下:
  (1)承诺给学生更好的个人辅导。在传统教学中,教授们仅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不能保证学生是否真正内化了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保证。另外,传统教育思想认为,学生应该更多地依靠自我学习,但新的教育改革观点认为,学生应该获得更多的个人辅导,特别是更多的、有组织的学习研讨活动,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的学习反馈,在课堂内外进行更有创造性和效益的学习活动;而且还认为,学业评价要贯穿整个学期过程,降低期末考试对学生评价的工具性作用,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重点的成绩评价体系。
  (2)不同于美国高校里帮助教授从事教学的“助教”(teaching assistant)。美国大学的助教也是从优秀的研究生中录取,他们也要参加一定的教育教学培训,不同的是,美国的助教制度主要是帮助教授完成教学任务,助教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和其他教师的联系,组织有关的学习活动,批改学生作业和论文。而挪威的学习辅导员制度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生命成长,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要,使教师从传统的“学业教师”成为“人生成长导师”。大量研究生的参与使得理论上一直倡导的教育个性化和亲情化得以真正落实。
  (3)通过辅导提高研究生本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培训和实践教学,也增强了参加该项目的研究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和管理的技巧,提高了他们教学和研究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大有裨益。
  
  2.跨学科团队行动学习——体验合作和友谊
  现在的大学生接触的信息多,参与的学术研讨会也很多,但真正与自然和社会交往的机会却很少。为此,挪威科技大学采取措施,在一位教授和两位研究生的带领下,组织了跨学科团队的行动学习。
  改变学生学习组织方式的最大的举措就是这种“跨学科专家团队”的建设。这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挑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为跨学科是工作、生活和研究过程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具体做法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指导团队合作,如何有效交流,如何基于解决问题(problem—based learning)进行学习与研究,如何指导和评估学习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等。在培训结束之后,三人根据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一个需要解决的真实课题,然后针对全校学生进行招标,其他院系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组成村庄(villages),每个村庄都有村长(vil—lage chief),但每个村庄成员必须来自不同的系,从而保证真正的跨学科合作行动。
  每个星期三,所有四年级都不排课,以便于该项目的同学进行跨学科交流和学习。内容涵盖面很广,从如何为小学教师制作教学器材,到如何为市区建设城市列车。该项目的意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同其他专业背景人士进行合作,解决未来工作或生活中将遇到的现实问题。这是大学四年级的必修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这门课程中最大限度激发自己的灵感、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亲身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跨学科的行动学习和实践让学生看清学问和未来职业的整体状况,了解基础理论学习和科技应用的关系,体验与不同背景人士合作的友谊和人生道理。
  
  二、荷兰莱顿大学——维系历史传统
  
  荷兰莱顿大学(Leiden University of Holland)是荷兰历史上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创建于1575年,迄今仍完好地保留着中世纪的遗风。就这么一所小小的大学,走出了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座低温物理实验室和世界上第一台心电图仪,拥有世界顶级的医学研究中心。
  它的校长办公室设在一座历史超过800年的古老监狱里。走进里面,可以看到当年拷打犯人使用的铁索和铁柱,土砖砌成的楼梯非常狭窄,呈螺旋状上升,只能容一个人上下。每一块古老的砖头,每一面腿色的墙壁,每一级古老的阶梯,似乎都回荡着中世纪的回音。
  它的学术报告大楼也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里面古色古香,庄严中透出一点神秘。研究生的学位答辩在学术报告厅隔壁的一间讲堂里进行。这里同样是非常庄严肃穆,墙上挂满了莱顿大学历史上著名学者的画像。这些学者似乎都在注视和监督着 教授和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良心。走在里面,一种对学者的崇尚,是对知识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对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传统,什么是知识的殿堂,什么是知识的神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在答辩室的隔壁还有一间大约10平方米的房间,叫“汗水室”(sweatbox),它本来是供参加答辩的学生休息的地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一个刚刚结束答辩的学生都会在墙壁上随意留下自己的签名,时间一长,墙上、天花板上和唯一的一张书桌上就留下满满的各种手写字样的签名,这间房子的墙壁也就成了莱顿大学一道独特的景观。
  据说,许多曾经访问过这里的国际名人都提出过签名的要求,但都被婉言拒绝了,因为这块墙壁不是为权势地位而设,它的殊荣只属于莱顿大学的研究生。
  
  三、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精心培养精英
  
  法国的高等教育为学生设置了两条学习途径:一是大学,学生一旦取得了高中毕业的合格文凭,便可直接进入大学,无须经过选拔考试;另一个是重点高等专科学校(1es grandes coles,也叫大学校,意为大学中的大学),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才能进入这些学校深造。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Superieure,简称ENS)就是这么一所精英学校。它建于1794年,是法国高等教育的精华所在,是世界上著名的微型大学之一。虽然它的汉语名字叫“师范学校”,但与我们的理解有很大不同。它早期的办学目标是从优秀的学生中挑选能够胜任中小学教学的教师,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学校的办学目标已经延伸到其他行业的人才培养,比如大学预科教师、大学教师、工程师、企业家、政府公务员、军事人才等,重点从事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研究。200多年来,它的名字始终没有改变,因此,很多人都为其名字和地位的不符而感到困惑。
  不仅如此,巴黎高师还维系着传统的师徒制,着力培养国家精英。目前该校每年招生200名,文科和理工科各100名,录取率是报名人数的5%,四个年级的在校全日制学生大约900名,还有来此进修的非正式学生大约900名。但是,他们却拥有9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教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校还有大约900名行政管理人员专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日常服务。巴黎高师的学生修业4年,不但免收学费,还发放生活费。前两年学生在一所综合性大学注册学习,以获取大学三年级所必须的学习文凭和学士学位,后两年的学习则相当于我们的研究生教育。
  巴黎高师的人才培养从头到尾实施符合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计划,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导师,每个人的培养方案都不一样,学生必须同时选择一个主修和辅修专业,与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进行频繁接触,由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学生每年要和指导教师签定“学习协议”,学生所需要的一切学习和研究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可以很快进入研究阶段。由于巴黎高师拥有法国最好最多的各种科学实验室,理工科的学习往往都是从实验室开始。由于学生数量较少,所以学生有较多机会直接接触、参与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工作。
  在法国,中学、小学和大学教师的工资水平都差不多,巴黎高师也不特意设立高薪吸引学者,但全世界的著名学者还是蜂拥而至,因为巴黎高师拥有法国最优秀的学生和最好的科研条件。教授们来到巴黎高师纯粹是出于对科学研究的热爱,而不是为了更好地谋生。
  
  四、案例讨论
  
  1.如何理解“以学生为中心”和“跨学科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学校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如何通过学业学习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学业成绩仅仅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学生需要一定的说教,更需要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心灵交流和沟通。但是,大众化之后越来越庞大的班级规模和越来越忙碌的教师已经无法完成这项繁重而意义深远的任务。因此,让与本科生年龄差不多的优秀研究生做学生的“教师”,做课堂外的“导学教师”,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举措。
  “跨学科学习”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侧重于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二是侧重于学校知识与社会生活的整合,三是侧重于知识与情感的整合,因此,所谓跨学科学习不该仅仅停留在辅修专业和选修课的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各学科概论基础上的学习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志向,学习的目的不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堆积和学分的积累。在“跨学科行动”学习中,项目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针对的是社会现实问题,大家被鼓励从各自专业角度考虑问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中“求同存异”,逐渐学会与别人配合,体验情感的交流和成长的快乐。
  
  2.如何处理维系历史传统与顺应社会变革的矛盾
  香港中文大学金耀基校长在评价剑桥大学时指出,它在传统中“一直有变动,在变动中又强劲地维系着传统。无论世事怎样瞬息万变,人们如何浮躁地追潮逐浪,它有一种任凭举世狂走,我自卓然独处的孤傲和镇定”。
  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遗憾的是,最应该传承文明的高校在维系历史传统方面往往容易屈服于社会变革和现代化的压力。许多毕业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高校的校友在“回家”时往往感慨万分,因为,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筑抹去了能够勾起他们美好回忆的景点和痕迹。传统是无价的,历史是无法修复的。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在论述大学的改革时认为:新大学的难题是如何接地气、服水土,老大学的传统确实给改革带来很大的阻力,但正是这种阻力,使得任何人都不能凭一时之勇气与意气,改变大学发展的方向。大学里的任何改革,除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还应该有今人与传统的对话。
  
  3.精英大学是否应该充当承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
  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指出,精英和大众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精英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师资队伍,尤其是办学理念不同于高职高专,按大学模式办高职高专,不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但是,目前的精英教育机构却承担了沉重的大众化任务,除了本科和研究生大量扩招之外,还承办成人教育学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高职学院、网络学院、二级独立学院的教学任务。因此,如果要保护精英教育,就必须减轻精英教育机构的压力,就必须坚持“研究高深学问”这一传统的大学理念,就必须转移那些不该由精英教育机构承担的任务。
  精英和大众教育机构应当分工协作,各尽所职,不为虚名,不图谋利,尊重教育规律。为了铸造整全的人,精英教育机构应当在教学与研究之外,创造更加高雅的文化情调,使师生之间有苏格拉底式的对话,因为面对面的对话最能传达智慧,最能产生思想的碰撞。
  
  五、结语——中国大学如何办出特色
   就中国当代大学而言,能够形成鲜明办学特色的大学还不多,原因之一是我们虽然有很多愿意投身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家,但是缺少具有卓越教育思想的管理者。即使我们并不缺少具有卓越教育思想的管理者,目前的教育管理体制也不允许校长有太多的个性化的教育管理思想。就教学质量而言,这本是大学的主动诉求,而不应该是国家评估强压之下的被动迎合;就人才培养而言,大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生命成长,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而展开;就历史传统而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大学应该带着畏惧的心理,谨慎地维系其传统的建筑楼群和学术氛围,把大学建设成为神圣的知识殿堂而不是车水马龙的广场超市;就精英大学而言,应该抛开功利性的短期办学行为,切实培养能够担负国家和人类发展重任的社会精英。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排行榜作为国际高等教育评估的潮流和趋势,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的质量水平与公众和社会需求。本文主要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的大学排行榜进行国际比较,以输入、过程、输出作为归类标准分析大学排行榜指标体系的特点,从而透视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大学;排行榜;高等教育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
期刊
[摘 要]张楚廷先生主要以教育为论域阐释着他的哲学。先生对于人本理念、生命情怀、审美精神、哲学情结和民族深情的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关切,凝结成其教育哲学的灵魂和主旨。先生的哲学堪称“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哲学”。  [关键词]张楚廷;教育哲学;旨趣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6-0011-04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f
期刊
[摘要]我国建国后的教育方针在理论形态上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在实践形态上则比较复杂。其为政治服务的精神主旨放大了阶级性内涵和功能,导致教育方针在反映教育普遍性特征和特殊性特征方面比例失衡。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为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而使其具有可以与时俱进、能够进行修正和完善的张力,则需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教育方针;为政治服务;法律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政府服务职能的发挥。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政府对经济发展进行干预和调控,政府失灵的存在表明政府在经济服务职能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完美结合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唯一出路。我国的产学科研合作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府在产学科研合作的一系列制度创新(立法)中应规范服务机制的导入,建立完善的政府服务机制。  [关键词]大学;产
期刊
[摘 要]以中等师范毕业生服务期制度为例,探析了20世纪前半叶以来中国师范毕业生服务期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并考察了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实施情况,从中发现:从弹性较大的清末服务期制度到刚性较大的民国师范生服务期制度,服务期制度呈现日趋完善、细化和严格的趋势,有着浓重的人治色彩;服务期制度执行主体的多元化、师范生服务岗位安置以及教师的低待遇等问题均制约了师范生服务期制度的执行和贯彻。  [关键词]师范
期刊
[摘 要]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以知识作为媒介,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把隐藏于学生内部的自我发展的潜质激发、引导出来。教学即唤醒,这也就意味着教学是解放学生内部成长力量、使学生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知识;唤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3-0051-04    Knowledge,Teaching and Awa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而没有形成独立学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学界空前活跃,高等院校的设科建系以及专业研究团体的出现等方面都标示着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美学;学科;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6-0080-05    The Establishm
期刊
(五邑大学政治教育与法律系, 广东江门529020)  [摘要]我国学者把高校中存在的权力现象简单地分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把学术权力简单地概括为学术人员所拥有和控制的权力,行政权力是行政人员享有的权力。实际上,学术权力是对学术事务的影响力或学术事务管理的权力,与行政权力不是一个对称概念。  [关键词]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二分法;质疑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期刊
[韩]李国庆(译)    [摘 要]通过论述朝鲜时代安义地区草溪郑氏一个门中书院的礼仪规范及形式,并分析它所反映出的社会机能,体现礼仪所具有的政治及社会性含义,以及通过书院、斋舍的祭祀活动,可以构筑出新的共同体文化的特点。特别是在传统朝鲜社会如何运用书院、斋舍、精舍等多样的形式和礼仪祭祀内容,来确保自身家门的正体性和政治的正当性。  [关键词]书院;仪礼;门中;享祀  [中图分类号]G649.29
期刊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建立以政府、社会和高校为主体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其中,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促进本省高教质量提升上担负重要的职责。当前主要的任务是加强以学科、专业为主的单项评估。同时,在评估过程中,应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构建多维的评估网络,加强对评估机构及过程的再评估,加强专业化建设,正确看待评估结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