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河涌长效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市滘口涌为例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ubi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笔者通过实例探讨了广州市河涌整治工程的试验措施及过程,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河涌整治方法措施
   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尤其是城市水环境的影响更是愈来愈显著,对水生态、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又使人们对人居环境、生态景观、防洪安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
  1、河涌概况
   本次生态修复试验段位于广州市滘口涌旧闸门至上游广佛分界线,总长度约800米,河涌平均宽约8m,平均水深约0.8m。试验段常年库容水量约5000m3。
   虽然滘口涌于2010年7月前完成了两岸的景观整治和部分截污工程,但由于底泥污染物释放和截污不完全,上游南海段和河涌两岸仍有大量生活污水排入,加之滘口涌受珠江潮汐影响大,开闸后排入河涌的污水沿河道进行往复运动,导致河道水体污染严重、底泥淤积,严重时,水体黑臭并散发着腥臭恶臭味,底泥污染严重,有疏松上浮现象,水体CODcr、NH3-N等严重超标,该河涌已完全失去了自净化能力。
  
  2、河涌治理前污染状况及水质指标
  水体表观及底泥状况 治理段水体表观呈墨黑色乳浊色,水体浑浊、表面有油污漂浮,散发臭味;底泥淤积严重,有30cm以上黑色浮泥层,极易上浮。
  化学需氧量(CODcr) 135mg/L
  氨氮(NH3-N) 29.7mg/L
  溶解氧(DO) 0 mg/L
  透明度 小于6cm
  
  3试验段治理工艺选择及治理目标
  3.1治理工艺选择
   本项目治理技术的选择主要集中在解决入河外源污染控制、河涌水体修复和河涌底泥修复等方面的河涌污染治理关键问题,治理技术定位于原位生物修复,通过强化微生物自然分解能力来改善河涌水质,分别投加高效复合菌剂和环境净化剂来改善河涌水体水质和底泥,同时辅之以环境工程手段如曝气增氧措施,使河涌现有的有机污染负荷和新增负荷得到降解,消除河涌水体、底泥污染程度,强化河涌自净能力。根据治理思路,在滘口涌试验段生物处理工程试验河段构建以下处理措施:
   (1)人工增氧曝气系统
   河涌水体溶解氧丧矢是河涌黑臭根本原因,考虑到滘口涌水体中溶解氧不高,本工程在滘口涌设有10台人工增氧曝气设备(4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6台1.5KW喷涌式增氧机),通过人工增氧曝气改善滘口涌水体的溶解氧状况,提升水体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消除水体中的黑臭物质,避免水体呈现黑臭现象,影响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
   (2)水体微生物净化技术
   在曝气增氧设备正常运行下,开始向水体投加高效复合菌制剂,投放前,首先把高效复合菌剂用治理河涌的水稀释50倍后,充分曝气(7小时)来激活微生物活性,激活后的菌剂采用高压喷药设备均匀喷入治理河涌。
   (3)底泥生物修复技术
   底泥有机污染物长期厌氧分解产生H2S等臭气以及FeS等有色金属硫化物,是造成河道黑臭的主要原因。
   由于试验段受珠江潮汐影响,水体是流动的,如投放外源微生物、生物促生剂等或许是有效的,但其作用可能随水的流动或置换而消失。本项目中采用的是用沸石做成培养基微生物的生菌制剂的环境净化剂,它密度高,不会随水的流动或置换而消失,只需要撒落在被污染的河涌,它能在短期内有效改善地底泥污染程度,抑制底泥耗氧速率。
  3.2治理目标
   主要任务:消除试验段水体黑臭状况,降低CODcr、NH3-N等理化指标,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体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4.3 试验前后底泥变化分析
   4.3.1底泥有机质的变化
   本工程中,底泥生物修复技术是试验段治理的重点,主要是利用底泥凈化剂对底泥有机污染物进行强化分解,降低底泥TOC,提高底泥对有机污染物分解能力,整个试验过程中,各监测点有机质的含量均平稳下降,经过1个月对河涌底泥持续修复,经过底泥生物氧化后的泥水界面由原来的黑色变为褐色,臭味基本消除,其TOC由治理前的28.35×104 mg/kg 降到9.1×104 mg/kg,降低了3.1倍,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是由于环境净化剂沉降至底泥后,促进底泥中微生物的快速生长,这些微生物以底泥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基质,在生物合成的同时,还通过异化作用降解了底泥中大量的有机质。
  4.3.2底泥总氮的变化
   总氮在治理前后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较底泥有机质的下降幅度偏小。在治理过程中,总氮含量时有反跳,这可能是底泥中氨氮在转化的同时,有机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又分解生成大量氨氮的缘故,当氨氮的生成速度大于其转化速度时,氨氮含量就会上升,反之,则下降。自12月29日起,各总氮含量变化不大,可能与温度下降,微生物作用减弱有关。
  
  4.4 治理前后水体指标变化分析
   底泥是河道的组成部分,吸附在底泥中的污染物大量释放到水体中,会使水体水质变差,因此,底泥污染物的削减对水体影响很大。通过对底泥、水体变化的分析,可进一步了解底泥污染对上覆水体的影响,得出更有针对性的结论。
  4.4.1水体DO变化
   溶解氧是衡量城市河流水质最主要的指标之一,城市河流中存在还原性物质,这些物质在氧化过程中将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如果河流中的大气复氧速度小于溶解氧的消耗速度,水中溶解氧将逐渐降低。当溶解氧耗尽后,水体将转为厌氧状态,河水变黑变臭。如何复氧,国内外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橡胶坝、人工曝气等,其中人工曝气增氧是最为常用的一个方法。在前期调研阶段,发现滘口涌河道水体存在着溶解氧偏低的现象,因此本项目在河面上设置有10台增氧设备(4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6台1.5KW喷涌式增氧机),试验河段,经过人工增氧曝气后,河道水体的溶解氧状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使水体维持在溶解氧丰富的良好状态,各监测点溶解氧变化分析可知:治理前,各取样点断面溶氧含量均很低(<0.5mg/L),属严重厌氧黑臭水体,工程的实施大大的改善滘口涌水体的溶解氧状况,治理后,全段的DO平均值提高到3.5 mg/L以上。
  4.4.2水体透明度变化
   水体透明度指标是水体水质改善最直接的指标,水体水质一旦有所改善,水体的透明度必定会有所提高,随着生物修复措施的持续,全河涌水体透明度进一步增加,并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逐步增高的趋势。滘口涌治理前水体透明度不高,约10cm左右,经处理后,水体透明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试验河段的上中游监测点,水体透明度上升到35cm以上,在试验河段的下游,水体透明度进一步上升到45cm以上,水体透明度上升了近25cm,通过多次对河道水体水质进行了监测,水体透明度上、中、下游水体变化基本上比较稳定,特别是下游,基本上都维持在45cm以上。在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中,DO是黑臭水体向净洁水体转化的重要指标,水体中溶氧主要取决于水体中藻类放氧量、大气复氧、水体有机污染物生化耗氧量、底泥耗氧量等因素,而水体的DO增加有助于河涌微生物区系由厌氧向好氧转化,好氧微生物区系的建立使河涌生态体系从低等向高等演替,并增加生物多样性,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
  4.4.3水体CODcr变化
   CODcr是水体污染状况的一个主要的指标,从CODcr指标中可以看出水体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也既是水体污染程度。该处理工艺对滘口涌水体的CODcr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改善了水体的感官情况,完全消除了水体中的致黑致臭物质。水体CODcr变化分析可知,随着生物修复措施的进行,处理河段CODcr明显低于治理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结果不断加强。治理前河涌CODcr平均值为120mg/L左右,水体经过治理后各取样点的CODcr有明显下降,到了12月10日以后,去除率逐步保持稳定,全河涌平均CODcr基本上维持在50mg/L左右,各取样点去除率达60%以上。
  4.4.4水体NH3-N变化
  水体中的含N、P营养物质是造成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旦水体中含有较多的N、P营养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过程将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降低,严重时将导致水体呈现缺氧状况,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将产生致黑致臭的物质,影响水体的感官效果。滘口涌水体中的NH3-N浓度变化可以看出,各取样点水体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从治理前到工程竣工验收,NH3-N去除率达60%以上。
  5.结论
   (1)广州河道底质有机污染非常严重,但传统的清淤方法对许多有机污染严重的河道并不适用,通过底泥修复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泥,从而恢复河道自净能力,改善水体环境,故生物修复已成为河道治理的一大重要发展方向。
   (2)在滘口涌生物修复试验中,该技术减少了河道底泥和水体中大量的有机污染物;使水体DO上升,底泥和水体中的污染指标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试验效果明显。该技术能充分发挥土著微生物的作用,完全不存在环境适应性问题和安全性问题。
   (3)对治理后的底泥和水体进行单项污染指数评价可得:底泥有机质污染情况明显好转,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治理;试验达到削减水体中的各污染指标60%以上、消除水体黑臭的目标。
  6.结束语
   滘口涌生态治理工程与2010年8月15日进场开工建设,至2010年10月8日曝气增氧设备开始运行,并开始投放高效复合菌剂及环境净化剂,工程于2011年1月21日竣工验收。通过连续几个月运行,水质和生态监测表明,该河段水体水质处于较好水平,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滘口涌水体的水质状况以及景观效果,改善了河道周边居民的居住环境。
   试验证明,生物修复技术对改善类似滘口涌黑臭水质净化上效果显著、成本低廉,而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经济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可以按照其规定的应用程序在城市受污染河道和江湖库塘的治理中大力推广,以改善我国水环境状况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交通标志的质量控制可以从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两大方面来控制,本文从交通标志基础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标志立柱安装、标志板安装几个方面阐述了交通标志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交通标志施工质量控制  引言  交通标志是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为“无声的交通警察”,它不仅对道路上的交通流起到引导作用,同时公安交警部门设置的交通标志也具有一定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以温州市省级发证矿业权核查工作为实例,通过测绘技术总结,分析了测绘技术在矿业权核查中的重要技术保障作用,为测绘技术在重要国情调查中的应用与结合,提供了重要案例。  关键词:矿业权核查工作测绘技术 应用结合  一、室内数据资料整理  1、坐标系转换   利用实测GPS控制测量点的两套坐标成果,求算1954年北京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转换参數,将矿业权拐点坐标和原有数据或图件的坐标系统
期刊
摘要:本文关于窣堵坡为何要与阁楼建筑结合以及窣堵坡如何与阁楼建筑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进而就阁楼式塔形式的形成原因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窣堵坡;相轮;各楼建筑;    前言  在论及中国古塔时,相关文献均提到塔是由窣堵坡传入中国,结合中国传统的楼阁式建筑而产生的,但关于窣堵坡为何要与楼阁建筑结合及如何与之结合均未有深入分析,本文的目的就是关于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硫化车间机台实行全自动运行后管沟运输带上存在的挤伤成品胎的缺陷提出解决方案,并给出具体的实施过程,以求杜绝当前硫化成品胎在运输带上出现的废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关健词:硫化机群;管沟运输带;  一、前言  丰力轮胎有限公司硫化车间共有B型双模轮胎定型硫化机104台,其中机械式93台,液压式11台,轮胎年产量500万条。该车间从2011年3月11日开始实现全部机台自动化生产,达
期刊
【摘要】 由于三环东路拼宽,新旧路基之间势必会产生沉降差,本次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式进行加固,以期达到工后容许沉降量。  【关键词】 1、导言  本项目位于嘉兴市湘家荡区域,随着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湘家荡区域“两分两换”试点工作的整体推进,湘家荡区域开发建设已全面展开,湘家荡区域加快路网建设已迫在眉睫,尤其是位于三环东路东侧的雀墓桥村半墩村安置房工程(湘都公寓暂名)的建设,给当地交通带来
期刊
【摘要】:听力教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关注的话题。了解制约听力教学的各种因素,在听力教学中探索和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将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英语 听力教学 教学策略    “听”是语言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听力理解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英语学习中,“听”更是学习的尖兵,如不先训练听,学
期刊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深基坑施工也越来越高。深基坑工程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项目,在设计上采取多种支护结构形式,这样才能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达到人们的要求。  一工程概况  某绿地广场地下停车场工程,建筑面积4560.m2,地下一层。本工程±0.00相对于黄海标高3.9.m,现场自然地坪标高为–0.5.m,开挖深度为5.94.m~6.24.m。  场地岩土层自上而下分布为:①-1:杂填
期刊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行绿色施工。虽然我国的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因为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建筑规模已占世界的45%,二氧化碳排放置已超过美国上升到第一位,达62亿吨(美国为58亿吨);水泥产量连续几年第一,因生产水泥排放二氧化碳高达5.5亿吨(美国为0.5亿吨)。这些高污染、高消耗触目惊心的数据与当前政府要求的节能减排的  
期刊
摘要:建筑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建筑工程的管理在建筑工程中起到了无以伦比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不仅能够使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有序的进行,而且还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及企业效益,因此这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主要从建筑业工程管理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三个因素来分析和探讨建筑工程管理。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快
期刊
关键词:管道安装;漏水堵塞;压实度;质量控制  1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前的准备  1)认真审核设计图纸。工程施工前, 首先对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等进行会审、检查核对。检查其是否符合现场和施工的实际条件,设什深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 尽量避免因设计疏忽或考虑不周给后续施工带来矛盾和困难, 避免施工中出现各种管道与电缆、桥梁、梁柱冲突等现象。  2)根据排水管道工程特点、设计要求、规范规定和承包人中标的施工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