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主旋律专题片中故事的力量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chl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旋律专题片是广大干部群众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電视工作者经常会接触到的题材,这类作品通常会给人以刻板说教的印象,影响观众的收看体验。为了打破这种固有印象,让主旋律专题片拥有更佳的传播效果,需要运用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本文通过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类一等奖作品《右玉精神》的创作思路分析,讨论和归纳细节与故事在该类专题片中的作用。
  关键词:主旋律专题片 右玉精神 讲故事
  主旋律专题片多通过歌颂典型、宣扬正能量来鼓舞人、教育人,往往会给人以刻板说教的印象,影响观众的收看体验和传播效果。作为一名电视编导,如何运用创作手法,将此类题材作品做得生动形象接地气,让观众乐于观看并能从中受到教育,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大问题。由山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专题片《右玉精神》把朴素鲜活的故事描述与引人深思的政论相结合,将可视性与教育性相统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学习“右玉精神”的生动教材,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并于2012年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类一等奖。笔者作为该片的编导、撰稿,通过对创作过程进行回顾,对主旋律专题片创作提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一、创作缘起和面临的问题
  2012年9月28日,习近平同志对“右玉精神”做了高度概括。他在中共山西省委上报的《关于我省学习弘扬右玉精神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数次在不同的场合讲到“右玉精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右玉精神”,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久久为公、利在长远的政绩观。
  2010年下半年,当时正值山西省掀起学习“右玉精神”的新高潮,山西广播电视台要拍摄一部反映“右玉精神”的专题片。拍摄面临着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表现手法的疑惑,如何通过电视的手段,把这一抽象的高度概括的精神具象化,将这一看似刻板的说教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将右玉的干部、群众塑造得有血有肉,更加真实可信;二是最核心的问题,“右玉精神”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10年,60多年间,右玉历任县委书记,换人不换方向,一任接一任,像接力赛一样带领人民群众凭借着他们的双手艰苦奋斗、奋力拼搏,最终将沙漠化极其严重的“不毛之地”绿化成了今天的“塞上绿洲”,这在山西乃至全国都是很少见的。
  60多年间,新中国经历了不同阶段,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不同程度发生着改变。但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右玉的干部和群众一任接着一任,一代接着一代,他们改变生存环境、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脚步始终没有停,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能一直这样走下去?这种精神在当下是否过时?今天人们学习“右玉精神”到底要学什么?学习“右玉精神”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因此,解答这些问题、消除这些疑问和困惑成为创作这部专题片的目的之一。
  二、主线的确定和人物的选取
  制作本片,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搞清楚什么是“右玉精神”?怎样讲述这个故事?
  1.主线的铺设。生活中存在极为丰富的素材,但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形态,创作者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必要的构思、组织和设计,以及集中、概括、取舍等工作。
  右玉60年的生态建设,如果说一任一任的领导干部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绿化征程中跑的是接力赛,那么右玉的人民群众就是长跑者,跑的是马拉松。右玉的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都是“右玉精神”的创造者,同样也都是《右玉精神》这部专题片缺一不可的承载者。于是,创作团队决定采用历任县委书记这一主线和人民群众这一副线两条有平行有交叉的线索来建构本片。
  在漫漫60年求生存、求发展、求富裕的道路上,右玉很多人、很多事都是让人心生感动和值得书写的。但是由于篇幅所限,把这些感动的人和事全部呈现似乎不太可能,那么哪些人和事是需要重点表现的?哪些又是可以简略的?这些都需要创作者慎重斟酌、精心筛选。
  2.人物的选取。在国际上,制作专题片的人总会说“我们迫切地需要好故事!”即使是一个普通人,谈起一部纪录片,第一个问题一般也是问片子讲了个什么故事。因此,不论什么题材,都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拍摄之前,本片创作团队除了翻阅所有与右玉有关的报道之外,还去右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体验与采访,在感受右玉如画美景的同时,走访了大量各个年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随着采访的逐步深入,本片的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围绕历任县委书记这条主线和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这条副线,选取在“右玉精神”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县委书记和人民群众,用他们在右玉的经历将整个片子串起来,用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连接成“六十年荒漠变绿洲”的大故事。
  基于这样的思路,围绕着主线,创作团队选取了为右玉找准并奠定正确发展方向的第一任书记张荣怀;和人民群众一起奋战8年,三战黄沙洼的第四任县委书记马禄元、第五任县委书记庞汉杰;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探寻绿化与百姓致富相结合路子的第十二任书记袁浩基;第一个提出开发生态旅游,建设杀虎口、苍头河旅游景区,举办生态旅游节,用节庆活动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第十七任书记赵向东;提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态建设二次创业,建设多元化的生态产业,将右玉60年绿化成果成功转化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老百姓幸福指数的第十八任书记陈小洪。
  之所以选取这几任书记作为代表,一是因为他们是“右玉精神”形成过程中关键节点上的代表人物,二是想通过这几任不同历史时期县委书记身上的故事,展现“右玉精神”的内涵,其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象——种树。在最初构思如何创作时,创作团队曾有意识地问过许多人:“知道右玉吗?知道右玉精神吗?”有人会很不屑地说:“右玉精神不就是种树精神吗?”而且说这样话的人还不在少数。因此,在本片前期采访和文稿撰写的过程中,需要时刻注意不能为了主题突出,而重点渲染植树造林,而是要通过事迹向观众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右玉的领导干部用60年的坚持,把一个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的“塞上绿洲”,他们坚守和传承的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群众着想、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是让人民群众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初心。   从袁浩基开始以后的几任书记,他们不仅坚持不懈地带领人民群众植树造林,也在搞好绿化的同时,思考如何让右玉变得绿而且富?如何让右玉的老百姓享受到他们几十年的绿化成果?他们不希望右玉的人民群众只有绿没有富,他们在努力带领人民群众走上一条由绿而富的道路,让青山绿水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用相同的思路围绕副线选取的典型人物中,有用自己的行动启发了第一任书记的植树功臣曹国权;有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一直坚持到90岁仍在植树造林的植树劳模伊小秃;有一心为公,带领群众种树修渠而付出年轻生命的威远堡村支书毛永宽;有放弃城里经营红火的生意,回去深山承包荒沟的王占峰;有从云南远嫁到山西,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建设第二故乡的云南姑娘余晓兰。


  有了愈来愈清晰的思路,有了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人故事,只要用真心、真情把这些人物、事件都讲出来,何愁讲不好“右玉精神”?
  三、细节的刻画和资料的运用
  由于“右玉精神”比较抽象,需要在创作时把它具象化,通过刻画人物、讲述故事的方式将这份感动传达给更多的社会大众,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接受它。
  1.细节的选取。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者一定要善于洞察幽微,要善于用手中的摄像机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感人细节。如果说情节是电视专题片的筋骨,那么细节就是附在上面的鲜活的血肉。
  怎样能把故事讲得感人?这就需要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来展现人物的人生经历,挖掘他们内心的情感,让人物有血有肉丰满立体,用最朴实的语言去表达最真实的情感,才最能拨动观众的心弦,引起强烈的共鸣。
  片中有这样一个人,威远堡的村支书——毛永宽。毛永宽是一个深受人民群众爱戴,思想超前,一心为公,带领乡亲们改变生活面貌的农村基层干部。对这样一个正面典型的塑造,解说词并没有用拔高、煽情的语言,而是用很平实的语言,客观地讲述他从22岁当上村支书开始,一直到他28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里,是如何带领老百姓建设威远堡,过上好日子的。
  但该片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毛永宽去世后下葬时,他的妻子给他折了一把纸铁锹。在中国的农村,人们都会在亲人去世后做一些衣服鞋帽、金银财宝等纸扎在下葬时烧掉,希望逝者到另一个世界再也不用像活着时那样受苦受累,能吃穿不愁过上好的生活。毛永宽的妻子为什么要给他烧把纸铁锹?是因为毛永宽活着的时候和铁锹在一起的时间最长,他的妻子知道他更喜欢什么,更需要什么,他希望自己的丈夫到了另一个世界不那么孤独,还能和自己心爱的铁锹在一起。有了这样的细节,用任何语言去描述他如何一心为公、鞠躬尽瘁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一个毛永宽生前曾经使用过的磨秃的铁锹画面已经足以说明,为什么这个年轻的村支书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
  2.深刻解读和资料的运用。除了注重对细节、人物的刻画,本片还注重了对现象、事实的深度解读和文献资料的运用。
  在呈现右玉的植被覆盖少,沙漠化严重时,本片并不是简单地描述现象,而是侧重告诉观众一些背后的深层次的内容。右玉自古就是这样吗?是什么原因使右玉变成了后来的“不毛之地”?从地理、历史、文化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告诉观众在唐宋时期,右玉也曾经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地方,明朝时右玉作为边关,连年的征战才让这里变得土地沙化严重。通过加入这些历史的解读,让观众在接受“右玉精神”熏陶的同时,也对右玉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说明风沙给当地带来的危害,创作团队除了采访一些上年纪的老人外,还专门查阅了清康熙年间的《朔平府志》,在上面找到了右玉风沙給当地造成危害的真实描述并加到解说词中,这种文献资料的运用不仅增加了素材来源的真实性,而且还加大了专题片的信息量。
  片中一开头用对比的手法,将一组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不毛之地”的旧照,与另一组拍摄于21世纪初的塞上绿洲新照放在一起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视觉上的冲击,也勾起了观众想要了解右玉的好奇心。在讲三战黄沙洼时用风神台做象征,告诉人们创造荒漠变绿洲奇迹的不是那个被人们朝拜供奉的风神,而是所有右玉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是右玉人民一把铁锹加一双手的顽强拼搏的干劲;表现第一任书记张荣怀如何在全县大会上向干部群众发出响亮号召时,引用了同题材电影《西口长歌》中的相同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在讲述毛永宽的故事时,用了电视小品《右玉人》中与他相关的一段内容,作为引出这个人物的出场方式。多种讲故事方式的运用,增加了本部片子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增强了新闻专题的观赏性。
  四、结语
  创作《右玉精神》这类新闻性很强的主旋律专题片,让笔者得出以下经验和感触:要注重塑造人物和讲故事,注重电视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以真实鲜活的人物描绘一幅时代画卷;以生动感人的故事解读一种昂扬精神;以翔实准确的资料还原一段历史风貌;以细致凝练的描述引发一场深入思考。让抽象的概念具象呈现,让遥远的岁月触手可及。发乎于情,至乎于深。如此,既能让观众始终保持对影片的兴趣,也有助于观众深刻理解题材的精神内核。
  作者系山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专题部主任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2]徐平.《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3]刘英,李挺,张锋.用细节成就完美——谈创作电视专题片的思想方法与艺术手段[J].新疆医学,2010(05).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提出:“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坚定‘四个自信’,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这既是总书记的殷切希望,也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新闻创作的守正亦体现于此,新闻创新的主要动力源于网络。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
期刊
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全面客观反映主流媒体融合传播力,人民网研究院从2016年起,研究设计了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指标体系,考察我国主流媒体在母媒、PC端、移动端的综合传播力,连续3年推出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省市宣传部门、网信部门及媒体的高度关注,为考察媒体融合传播力提供了重要参考。  4月30日,由人民网主办的2019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报告发布会暨中国媒体融合传播指数平
期刊
摘要:自2017年始,在线视频平台的用户数、使用时长等出现下滑,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则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本文从网络视频平台运营者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以长视频为主的在线视频平台和短视频平台发展所面临的技术环境、用户发展策略以及商业变现逻辑上的差异,并深入地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背后原因。  关键词:网络视频 在线视频平台 短视频平台 使用与满足  網络视频(Network Video)是以网
期刊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创意策划、数字加工、精准传播等新技能成为媒体职业标配。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以融媒体产品生产为切入点,创新探索融合策划、融合生产、融合传播的新闻生产新方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采用大数据等技术探索以技术为驱动生产新闻的融合新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数据新闻 媒体融合 疫情防控 大众报业集团 融媒体产品  自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党和国家逐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原创综艺节目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优秀原创文化综艺节目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使受众如沐春风,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2019年,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故事里的中国》赢得了受众的肯定和喜爱,其在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更注重人文关怀的传达。文化综艺节目应该承担传递人文关怀的重要职责,本文以原创文化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为分析对象,分析节目传递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文化价值的体现以
期刊
2018年中国新闻奖奖项中增设了媒体融合奖,这是中国记协在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对应之策,也是继2006年中国新闻奖中设立网络媒体奖项之后的又一次新安排。媒体融合奖也从之前各奖项只对内容采制和编辑的评选,转变到不仅对内容的关注评比,还增加了对作品制作和传播中的数字化、移动化及交互性等技术应用的评比。  媒体融合奖设立的背景和变革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明确提出,媒体融合奖是针对“传统主流媒体
期刊
摘要:从1949年至2019年的70年间,浙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经历了创建、发展与繁荣三个时期,形成了仪式感的单向传播、人格化的主持传播和人设化的主持传播的特点。这三个特点的形成不仅是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发展史的缩影,也体现出浙江人民审美趣味变迁的地域特色。这三个特点的形成与演变,既可以见证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逐渐成熟并形成独立专业的过程,也可以从中考察浙江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及受众审美变迁等众多问
期刊
摘要:培育和创造民族品牌,对提高我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提升中国民族品牌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享誉世界的民族品牌,茅台在品牌建设上,如何在延展自己的同时,又进行必要、有效的风险管控?本文提出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则:民族品牌建设要回归到精准的法律规范之中;民族品牌建设要遵守必要的道德与习俗;民族品牌建设要回归商业属性本身;民族品牌建设要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民族品牌 茅台
期刊
摘要: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国传统纸媒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资本流入的刺激下,传统纸媒的竞争在不断加剧。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新媒体的壮大与挑战让传统报业腹背受敌,急需寻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在此背景下,许多业内颇有名气的传统纸媒开始自我反思和转型,积极拥抱媒体融合,向全媒体迈进,同时也让自身产品多元且不断创新。其中,《新京报》表现出色,在经过一系列的产品改革、创新之后提升
期刊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  媒体融合既是一场由技术迭代推动的媒体内生转型,也是一场由国家层面谋划和推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