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在更高起点上进行了重新定位,确定了以做大总量和提升层次为目标,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形成三次产业互促共进、健康协调的发展路径。
如今的赤峰服务业项目遍地开花,产业升级大潮涌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提速、竞相发展,形成了以城市建设和专业市场为载体,以服务业携领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决定一个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在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机
从目前和长远看,在赤峰市的三个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最有实力走在自治区东部盟市前列的不是工业、农牧业而是服务业。
第三产业是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铁路、航空、道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环境管理,批发零售业,餐饮业,金融、证券业,房地产,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业,娱乐业等一、二产业以外的产业。
2007年,赤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29.4亿元, 2012年为464亿元,增长一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6.3 亿元增加473亿元,年均增长19.2%。三次产业比重为15∶56∶29。近年来,全市服务业投资规模保持在百亿元以上。
2012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452亿元、 1434 亿元、1353亿元。赤峰市为464亿元,与呼包鄂自治区第一方阵差距巨大,正如第二产业也同样相差悬殊一样。
在东部五盟市,赤峰市第三产业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通辽市2012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8∶63.1∶23.1。在自治区第二方阵中,赤峰市第三产业已经走在前列。
在赤峰的服务业中,聚集了众多在全区乃至全国领先的优势产业和行业,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科技、交通运输、房地产、商贸物流。赤峰多年来荣膺的国家级荣誉也大多和服务业有关,如国家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克什克腾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 500 佳”环境奖。还有正在创建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森林城市。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服务业都应该是赤峰的名片和亮点。
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产业比重约为70%,不论是和这个目标比,还是和呼包鄂比,赤峰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挖掘潜力,发挥优势,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走什么路径,使赤峰市的服务业提档升级、快速发展,是摆在赤峰人面前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
筑牢服务业发展的根基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发展服务业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从区位条件、自然人文资源、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经营人才素质等方面综合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区域比较优势,寻找和培养那些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细化社会分工,创造新型的社区服务组织,挖掘更多的服务内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障碍。
在自治区各盟市中,赤峰市率先建设新区和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取得突出成果。 2003年,赤峰启动新区建设,到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4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近年来,又启动了桥北新区、松北新城开发建设,老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中心城区“西移北扩东进南拓”战略顺利实施,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功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89平方公里,人口91万。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
目前,赤峰市城镇化率为46%,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赤峰存在着差距,同时也表明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该市有 460 万人口,占自治区的五分之一,建成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服务业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契机,有利于发挥城市规模和人口效应,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提高城市知名度,抢占发展先机,增强服务业承载能力,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实现宜居宜业。
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发展服务业的根基和土壤,城市和服务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荣共衰。赤峰在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各盟市前列,服务业更应该走在城市建设前面。北连俄蒙、东达沈大、南接京津,同时拥有庞大的人才队伍,为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雄厚基础和不竭动力。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步伐
随着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和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赤峰市商贸物流业有了更大发展的底气和雄心,也有新的思路和目标,要建成蒙东冀北辽西地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不仅跨盟市,而且跨省际。
目前,该市商品交易市场180个,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达到35个,传统服务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建成一批档次较高的大型商场、星级宾馆,大连万达、北京华联、维多利、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香河家具等知名商贸品牌入驻赤峰,星美国际影院、沃尔玛等知名商业企业即将入驻。红山物流园区年交易额突破 200 亿元,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到 2012年底,全市商贸物流业从业人数达到53万人,占全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75%,全市商贸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1%。
专业市场的兴起和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要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人才兴产,只有依靠现代科技革命,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第三产业的嬗变和兴起。如努力实现城市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电子计算机在商贸、金融保险、旅游宾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促进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更严峻的课题是:赤峰市多年在全区保持领先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交通等产业,如何创新发展、保持优势?如何引进和留住更多的高端人才,实现人才引领产业、人才强市的目标?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这些方面,该市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如投资7.38 亿元的赤峰蒙东云计算孵化园项目已开工建设,赤峰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项目进展顺利,文化旅游业正在形成新的支柱产业,金融商务区正在加紧建设,家政、养老、信息、咨询、认证、评估、会展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玉龙人才”项目稳步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提速,结构日益优化,服务业比重和竞争力稳步提升。
从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看,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该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要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
另外,赤峰市应把服务业发展定位提到更高的起点和标准,力争实现以服务业率先起飞的态势,尤其是以商品市场为起点的服务业发展,携领经济的发展。
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
赤峰市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草原、森林、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使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旅游人员达到720万人次,旅游收入 110 亿元,赤峰市已经成为京津冀辽等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赤峰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旅游和边境旅游及特色专项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公路景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赤峰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在产业定位、政策支持、投资融资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市旅游业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的大产业综合推进的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将旅游业和有色金属、能源、煤化工、绿色有机农产品、物流五大重点行业并举,提出了建设中国北方草原文化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市政府出台了《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赤峰市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优惠政策,建立了全市旅游发展基金。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旅游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地位得到提高,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的龙头作用得到巩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地位得到确认。“十一五”期间,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各旗县区的旅游资金投入也持续增长,带动了社会资金不断投资旅游产业,旅游要素得到健全。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级财政的旅游投资总规模近 2000 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路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宣传推介、信息化建设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农牧林旅游蓬勃发展,新增农家乐接待户 210 户,其中有 15 户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林旅游示范单位,松枫山庄和万泉山庄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赤峰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十大看点、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为骨架的旅游业发展框架。
树立赤峰市旅游形象,积极推动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升级上档。目前,全市已开发旅游景区(点)100多个,被评为国家A级的景区有24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个。全市已有旅游星级宾馆30家,旅行社50家,持证导游人员792名;全市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3.6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有15万人。赤峰市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胜地”、 “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胜地”;克旗创建为“全国旅游百强旗”、 “全国生态旅游服务标化”试点旗县;力王工艺园创建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喀喇沁旗、克什克腾旗被自治区评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县)。
到“十二五”期末,赤峰市将成为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蒙东冀北辽西地区物流枢纽城市,人才培养输出大市,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服务业承载着美丽赤峰、富裕赤峰、文明赤峰的梦想。
如今的赤峰服务业项目遍地开花,产业升级大潮涌动,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提速、竞相发展,形成了以城市建设和专业市场为载体,以服务业携领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喜人局面。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决定一个城市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质量,在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抢占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机
从目前和长远看,在赤峰市的三个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最有实力走在自治区东部盟市前列的不是工业、农牧业而是服务业。
第三产业是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是指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铁路、航空、道路、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环境管理,批发零售业,餐饮业,金融、证券业,房地产,科研、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业,娱乐业等一、二产业以外的产业。
2007年,赤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29.4亿元, 2012年为464亿元,增长一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6.3 亿元增加473亿元,年均增长19.2%。三次产业比重为15∶56∶29。近年来,全市服务业投资规模保持在百亿元以上。
2012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1452亿元、 1434 亿元、1353亿元。赤峰市为464亿元,与呼包鄂自治区第一方阵差距巨大,正如第二产业也同样相差悬殊一样。
在东部五盟市,赤峰市第三产业居于首位,紧随其后的通辽市2012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90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3.8∶63.1∶23.1。在自治区第二方阵中,赤峰市第三产业已经走在前列。
在赤峰的服务业中,聚集了众多在全区乃至全国领先的优势产业和行业,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科技、交通运输、房地产、商贸物流。赤峰多年来荣膺的国家级荣誉也大多和服务业有关,如国家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克什克腾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被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敖汉旗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 500 佳”环境奖。还有正在创建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森林城市。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服务业都应该是赤峰的名片和亮点。
服务业在发达国家产业比重约为70%,不论是和这个目标比,还是和呼包鄂比,赤峰市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挖掘潜力,发挥优势,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走什么路径,使赤峰市的服务业提档升级、快速发展,是摆在赤峰人面前的巨大挑战和艰巨任务。
筑牢服务业发展的根基
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服务业的实践和经验证明,发展服务业要以城市和专业市场为载体,从区位条件、自然人文资源、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经营人才素质等方面综合第三产业中的行业区域比较优势,寻找和培养那些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细化社会分工,创造新型的社区服务组织,挖掘更多的服务内容,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努力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障碍。
在自治区各盟市中,赤峰市率先建设新区和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取得突出成果。 2003年,赤峰启动新区建设,到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40多亿元,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近年来,又启动了桥北新区、松北新城开发建设,老城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中心城区“西移北扩东进南拓”战略顺利实施,中心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功能进一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89平方公里,人口91万。到2015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
目前,赤峰市城镇化率为46%,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这一方面说明赤峰存在着差距,同时也表明还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该市有 460 万人口,占自治区的五分之一,建成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服务业大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契机,有利于发挥城市规模和人口效应,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提高城市知名度,抢占发展先机,增强服务业承载能力,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实现宜居宜业。
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是发展服务业的根基和土壤,城市和服务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荣共衰。赤峰在中心城市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各盟市前列,服务业更应该走在城市建设前面。北连俄蒙、东达沈大、南接京津,同时拥有庞大的人才队伍,为服务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雄厚基础和不竭动力。
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步伐
随着传统商贸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和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赤峰市商贸物流业有了更大发展的底气和雄心,也有新的思路和目标,要建成蒙东冀北辽西地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不仅跨盟市,而且跨省际。
目前,该市商品交易市场180个,其中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市场达到35个,传统服务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建成一批档次较高的大型商场、星级宾馆,大连万达、北京华联、维多利、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香河家具等知名商贸品牌入驻赤峰,星美国际影院、沃尔玛等知名商业企业即将入驻。红山物流园区年交易额突破 200 亿元,成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到 2012年底,全市商贸物流业从业人数达到53万人,占全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75%,全市商贸物流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1%。
专业市场的兴起和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带动了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服务业要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人才兴产,只有依靠现代科技革命,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第三产业的嬗变和兴起。如努力实现城市交通、通信的现代化,电子计算机在商贸、金融保险、旅游宾馆、信息管理等领域的应用,以促进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更严峻的课题是:赤峰市多年在全区保持领先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交通等产业,如何创新发展、保持优势?如何引进和留住更多的高端人才,实现人才引领产业、人才强市的目标?还需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这些方面,该市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如投资7.38 亿元的赤峰蒙东云计算孵化园项目已开工建设,赤峰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项目进展顺利,文化旅游业正在形成新的支柱产业,金融商务区正在加紧建设,家政、养老、信息、咨询、认证、评估、会展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玉龙人才”项目稳步推进,服务业发展加快提速,结构日益优化,服务业比重和竞争力稳步提升。
从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看,在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方面,总的趋势应该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要强化中心市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介服务以及生活服务等。
另外,赤峰市应把服务业发展定位提到更高的起点和标准,力争实现以服务业率先起飞的态势,尤其是以商品市场为起点的服务业发展,携领经济的发展。
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
赤峰市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草原、森林、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使旅游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旅游人员达到720万人次,旅游收入 110 亿元,赤峰市已经成为京津冀辽等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赤峰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扩大内需的历史机遇,扶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旅游和边境旅游及特色专项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公路景区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十一五”期间,赤峰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在产业定位、政策支持、投资融资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市旅游业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的大产业综合推进的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将旅游业和有色金属、能源、煤化工、绿色有机农产品、物流五大重点行业并举,提出了建设中国北方草原文化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市政府出台了《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赤峰市旅游业的发展思路、优惠政策,建立了全市旅游发展基金。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投资旅游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旅游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地位得到提高,旅游产业在第三产业的龙头作用得到巩固,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地位得到确认。“十一五”期间,国家、自治区、赤峰市、各旗县区的旅游资金投入也持续增长,带动了社会资金不断投资旅游产业,旅游要素得到健全。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级财政的旅游投资总规模近 2000 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公路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宣传推介、信息化建设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农牧林旅游蓬勃发展,新增农家乐接待户 210 户,其中有 15 户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林旅游示范单位,松枫山庄和万泉山庄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赤峰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十大看点、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为骨架的旅游业发展框架。
树立赤峰市旅游形象,积极推动旅游产品和旅游企业升级上档。目前,全市已开发旅游景区(点)100多个,被评为国家A级的景区有24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个。全市已有旅游星级宾馆30家,旅行社50家,持证导游人员792名;全市直接从事旅游业人数3.6万人,间接就业人数约有15万人。赤峰市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胜地”、 “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旅游胜地”;克旗创建为“全国旅游百强旗”、 “全国生态旅游服务标化”试点旗县;力王工艺园创建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喀喇沁旗、克什克腾旗被自治区评为休闲农牧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旗(县)。
到“十二五”期末,赤峰市将成为京津、辽沈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蒙东冀北辽西地区物流枢纽城市,人才培养输出大市,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服务业承载着美丽赤峰、富裕赤峰、文明赤峰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