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5年出生于贵州赤水。 14岁参加革命,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935年参加红军,并于1936年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队长、教员。1940年—1950年,担任胶东军区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主持筹建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担任第一任馆长,其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兼任军事博物馆馆长。197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直到离休。
铁骨铮铮(上)
编前: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了老红军贾若瑜。今年89岁高龄的贾若瑜14岁参加革命, 1935年,20岁的他参加红军离开家乡贵州赤水,在抗日军政大学他担任过教员,在无数的战斗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1955年40岁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58年他主持筹建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并担任第一任馆长。在与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他坚持真理,一身铮铮铁骨。1978年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退休以后,他依然活跃在军事讲坛上,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而辛勤耕耘。
解说:1988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的职务离休后,贾若瑜就保持着每天要在离家不远的小山上散步的习惯,崎岖的山间小路时常会让他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想起家乡的山和水。
贾若瑜:山和水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是有关系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性格,既要像山那样的坚定也要像水这样能够灵活,而且也要像水那样不怕阻拦能够冲出去,所以我从那里(贵州)出来后,我是十九岁离开家里面的,没有后悔过,碰上任何困难,我自己没有屈服过,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就是贵州的山和水给自己性情的陶冶来讲有那么点关系。
解说:贾若瑜生长在贵州赤水的一个大家族里,由于受到中共早期党员他的舅父段雪笙和表兄梁业广的影响,14岁时他就参加了革命,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参与了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1933年,18岁那年,在成都读高中的贾若瑜接到上级指示要他放弃学业打入贵州军阀侯之担的部队从事兵运工作。
记者:当时您在四川读中学,成绩也非常好,又得到了全额的奖学金。组织派您回来做兵运的时候,您没有犹豫过吗?
贾若瑜:开始我根本不同意。我回来的时候,并不知道要我去搞这个事,我接到梁业广的信,要我立即回来。他就跟我谈,现在呢,侯之担那里办了个教导大队,就是培养他们的初级军官的,现在组织决定要派一批党员和团员进去,就把我算是一个。当时我听了以后就明确地给他讲,我不能干这个事情,第一个我年纪比较小,到里面去还要挨打,我说我不愿意干;另外我学的是工科,我说我将来要当个工程师,国家很弱嘛,主要就是工业不发达嘛。我说将来搞工业救国吧,搞科学救国,工业救国。他笑了一下,他说社会制度不改变的话,你那个科学也没有用。当前共产党所急需要的不是搞什么科学救国,搞什么工业救国,而是搞武装斗争,要用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的统治,所以当前最急需的就是要培养武装干部,所以党委托你,要你去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这样来讲,我才想既然是这样子那我可以服从。就是从那个时候就改变了我的人生方向。
解说:在国民党的部队里贾若瑜独立进行复杂的秘密工作,1935年8月,他成功地带领国民党的一个机枪连加入了红军,并于1936年在长征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记者:参加红军以后又随二、六军团长征经过贵州,您给我们谈一谈长征经过贵州时候的情况好吗?
贾若瑜:当时随二、六军团我们到了贵州以后,原来是想在毕节、大定、黔西这一带创建川滇黔苏区,在那里生根,结果没有弄成,在那里呆了一个多月,以后我们就到了六盘水,准备在那个地方创建根据地,就在这个时候接到了朱德总司令和张国焘的命令要我们渡江和红四方面军汇合,这样我才离开了贵州。
解说:在红军长征贵州期间,家乡人民的革命热情给贾若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贾若瑜:我觉得贵州来讲,人民群众是很好的,因为太穷了,穷了就要革命。你比如说像毕节,一般老百姓参加红军就有几千人呢,所以从老百姓讲,贵州的群众来讲,革命的热情是很好的。
解说:走出草地以后,贾若瑜进入红军大学四分校担任教员,后来红军大学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他成为抗大的一名学员队队长兼教员。
记者:1937年在延安期间您进入抗大,这段经历对您以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贾若瑜:当时是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同志非常重视,比如说当时抗大的一些课程都是中央领导在那里讲课,毛泽东同志就讲了《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其他讲话就不用说了,特别是讲唯物辩证法整整两个月。再有呢,博古是讲马列主义的,董必武讲党的建设,朱德同志讲党的建设,洛甫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徐特立讲社会发展史,那个时候,我们直接在中央的领导下,又听了这些领导的讲课,对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从不太完全自觉到逐渐更自觉一些。
编后:经历了地下革命工作的锻炼,参加了长征,经过了在延安抗大的理论学习,年轻的贾若瑜逐渐成长成熟起来。下周同一时间请继续关注老红军贾若瑜的革命历程。
(中)
编前:今天我们将继续追寻老红军贾若瑜的革命足迹。战争年代无数次的战斗使贾若瑜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1955年,40岁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在建国十周年到来之际,他身负重任,在短时间内筹建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和平年代,他最大的愿望却是当一名军事教员。
解说:离休以后的贾若瑜在国防大学的一座小院落里过着平静安详的生活,回顾自己的一生,除了魂牵梦萦的家乡贵州以外,他最难以忘怀的是在胶东战斗、生活的十年,从1940年到1950年,在那里,他从一名抗大教员到军区参谋长一直到担任胶东军区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
1940年,贾若瑜率领抗大第一分校从晋东南敌后地区转战山东。在那里,他在给学员们讲授部兵战术、游击战术等课程的同时又带领他们与敌寇战斗,在战斗中学习,在学习中战斗。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贾若瑜驰骋胶东半岛,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
贾若瑜:对于一个军人来讲,首先一条应该把全局的利益作为优先考虑的,不是要去优先考虑个人的什么问题,而首先要考虑战争对全局的利益,战争对全局的关系。第二个必须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说打仗,按照我们说的要打有把握的仗,不打无把握的仗,这首先一条就是要知彼知己,就是要实事求是,如果说我们离开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一个指挥员要能够有点成就那是空的。
解说:在胶东的十年为贾若瑜日后的军事教学生涯打下了深厚的实践基础。闪亮的勋章记录着他走过的革命历程,他经历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参与了新中国建立后的国防和军队建设。1955年,40岁的贾若瑜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1954年到1957年,经过三年系统的军事理论学习,贾若瑜以优异的成绩从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培训班毕业,原定他到某大军区任参谋长,但当时正值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叶剑英元帅亲自点名将他借调到军科战史部。
贾若瑜:我觉得一个共产党员你能够为党做工作不是体现在你工作职务的高低,而是在你自己对革命的忠诚和对革命的贡献。
解说:1958年,为了庆祝建国十周年,首都兴建十大建筑,贾若瑜受命筹建军事博物馆。
记者:从您接到命令到要筹建到最后修好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贾若瑜:十个月,全部十个月,一共是六万多平方米,有十万多件文物,我们展出了两万多件。
解说:贾若瑜感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贾若瑜:你不要说别的啊,从博物馆门口的雕塑到毛泽东的那个塑像都是有压力的。门口就有个雕塑,军民团结的,就是我们军队帮助群众,助民劳动的,有一个水桶,一个雕塑,当时的美术界一致反对,就觉得这个水桶上雕塑简直是个大笑话,那么你说军民关系来讲,我们是劳动人民的儿子,你说体现这个东西,我们弄了这么个雕塑,艺术界反对的人是不少,最后经过罗荣桓同志批准我们用上了。
解说:时间紧,任务重,军博的筹建工作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一边施工一边修改图纸,一边征集文物,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和直接领导以及各方面的支持下,十个月时间,面积六万多平方米的陈列馆建成并完成了陈列、审查、预展等一系列工作。
贾若瑜:这个馆名是毛主席亲笔写的啊,就是用一张八行字的信笺写一个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共是十一个字。他自己说很长时间没有写这么大的字了。
解说: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正式开馆,贾若瑜被任命为首任馆长。
记者:1964年当时的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向中央提出建议,希望您到南京军区去当参谋长,可是您向党中央提出希望做一名教员,这是您唯一的一次向党中央提出个人的要求。
贾若瑜:我说高等军事学院、南京军事学院都可以,不管是战略、战役、战术这三种,任何一门课我都可以讲,但是只当教员不搞行政,认真地总结经验,培养干部,对组织对党的贡献、作用可能大一些。毛主席讲了嘛,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我记得给我们的教训是很大的,我记得在红军学校的时候,我们曾经碰上过,当时我们就觉得红军的干部很勇敢,但是我们没有文化,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印象是比较深的。对于我来讲,认真地在晚年总结经验、教育干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军队里面的建设说来说去都是人才,培养人才是我党一贯的主张,作为我自己来讲,应该要服从党的大方面的需要,不是考虑你个人去当什么官,拥有什么权力。
编后:实事求是是贾若瑜一生的原则,但在是非颠倒的年代,他却因此被迫害。下周同一时间请继续关注贾若瑜的人生命运。
(下)
编前:今天将继续为您播出我们专访老红军贾若瑜的第三部分。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心,是贾若瑜对自己做人的要求,但在黑白颠倒的年代,他却因此被迫害、关押,尽管如此他始终坚持真理,相信真理必胜。
解说:贾若瑜的家乡贵州赤水盛产竹子,在他的住房四周都栽种着竹子,竹子让他时常想到家乡,想到家乡的山和水。贾若瑜喜欢竹子更因为它中空外直、高风亮节。
1962年贾若瑜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秘书长、代秘书长,兼任军事博物馆馆长。在政治斗争最复杂的时候,一场尊重历史与歪曲历史的斗争在军事博物馆展开,斗争具体集中在一件件展品上。
记者:当年你在军博的时候,后来林彪那个集团把您定成反革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您审定了一幅画。
贾若瑜:我原来要他(画家)画的是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结果他第一张画给我画出来是毛主席一个人站在遵义会议那个房子,向着一个太阳。我觉得这个不能体现毛泽东的思想和当时遵义会议的精神。我就建议他画一个群体,画遵义会议。结果呢,他画出来了,是一派拥护毛主席,一派反对毛主席。我就跟他讲不能这么画。我说你画娄山关战役嘛。我说遵义会议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组织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第二个就是毛泽东军事路线的恢复。这样,他就画了,他是这样画的,这是毛泽东,这是林彪,两个一般高,挨得这么样。我就给他说你把他——林彪跟毛主席的距离画得远一些,把他画得小一些,把他画得又像又不像,原话!这个啊,讲历史嘛,在遵义会议那个时候,林彪的位置是个军团长,把他画得跟毛泽东这么样一并,那么王稼祥怎么放,周恩来怎么放,朱德怎么放,还有其他的军团长、政治委员又怎么摆,既不符合历史又不利于党的团结和军队的团结。
记者:1959年彭德怀彭老总被打倒了,当时您坚持在展览当中不撤消彭德怀展览的内容,而1964年是林彪掌权最红的时候,可是您也坚持不突出对林彪的宣传,为什么?
贾若瑜: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特别是对历史问题来讲,必须是实事求是,这个东西不能掺假的。
解说:贾若瑜因此被扣上了“不突出林副统帅”的帽子,批斗、关押、劳改随之而来。
贾若瑜:坚持真理来讲就有危险,但是有一条,真理能够胜利,这一点我是乐观的,因为乌云总是暂时的,太阳总是永恒的。压我并没有屈服,关起来就关起来,关起来也一样跟他斗。
解说:在批斗关押期间,贾若瑜写下了掷地有声的诗句:
四句直言起风波,铮铮铁骨傲蛟鼍。
岁寒然后知松柏,屹立高风明月多。——1967年《因讨被斗争后有感》
1971年,贾若瑜写下了《咏梅》诗一首表达了他坚持真理、与邪恶斗争到底的信念。
冰霜盖地百花摧,独有清香落玉杯。
铁骨何愁风雪冷,此花开放报春归。
记者:我们在您的诗作当中看到您经常用两个字“铁骨”,您对“铁骨”这两个字是不是认为有特别的含义?
贾若瑜: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因为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总是应该有点骨气,不能随风倒。我经常跟他们讲,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阴影斜。
解说:1978年,中央军委决定重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贾若瑜先后担任了教育长、副院长,他不仅要统筹这个全军最高学府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还亲自动手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在军事学院的十年里,他把自己亲身战斗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给学员们讲授,并编写了十多部军事理论专著。
1988年,贾若瑜73岁时中央军委批准了他离休的请求,并授予他红星功勋荣誉章。离休后,贾若瑜仍然心系国防,虽年近九旬,他还时常出现在国防大学的讲坛上。
记者:您周围的人用得最多的对您的评价是什么?
贾若瑜:这个评价总是不一啊,有说好有说坏,说不好的来讲,说我头上长角,身上长刺,就是这么一个人。说好的呢,还是能够平易近人,能够为人民群众做点事情,没有什么架子。
记者:您对您自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
贾若瑜:我自己觉得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红军战士,没有别的特殊的。
解说:在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回顾过去,贾若瑜写下了一首七律,诗中洋溢着一名老红军战士的革命热情。
贾若瑜:想明年回去一下,想到遵义看看去,还是要去看看,毕竟人老了以后,都有个思乡的观念,因为千好万好啊,还是自己家乡的山好水好人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