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杂志社的编辑妈妈们都爱看艾米粒的专栏,也会跟随她的微博@艾米粒的育儿日记学习那些可爱的创作游戏倒家和孩子一起玩儿。是因为她的作品特别精美吗?也不见得。那么到底她的吸引力在哪里呢?思考之后发现,原来是她那种“生活中的一切都能成为创作灵感”的思维方式,和玩转一切的心态让生活变得不再枯燥。很遗憾,我们小时候没有这样的教育环境,但如果我们的孩子能从小培养这种快乐生活的能力,难道不是比学会什么本领都更需要的事儿吗?
达人主张1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艾米粒一直相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她为什么在拥有了众多粉丝之后,却没有应大家的要求,办亲子班教孩子们做手工的原因。因为她觉得,需要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她更愿意和父母们分享她的育儿心得,然后再由每一个父母回家亲自陪伴自己的孩子做手工游戏。很多父母总是觉得老师给予孩子的教育才更专业,但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是最近距离观察孩子的人,基于对孩子的了解,他们可以给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设计亲子游戏,给孩子以最适当的教育。
达人主张2
创作享受的是过程,结果不重要!
一想到做手工,大家可能都会想起小时候学校里的手工课,老师首先宣布我们今天要做的东西是什么,并给大家展示成品,然后一步一步教大家怎么做,最后每个孩子把作品交上来被打分,和老师的样品做得最像的就会得优……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历过的手工课,现在很多爸爸妈妈也试图这样做,认为做手工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就是锻炼出一双巧手,自然要以作品的精美程度来评判孩子的能力。但这恰恰是艾米粒最反对的手工游戏规则,她提倡的做手工其实是一种亲子游戏:父母和孩子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不同材料完成手工任务。那些材料可以来自大自然,比如树叶、树枝和石头,也可以来自家里的包装盒、包装纸等废弃物。能想到用这些材料做成想要的作品,其实已经在考验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再有,发掘它们的过程必然要去户外活动,城市的孩子能够远离电脑接近自然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事情。而且,利用废弃的材料来做游戏,让废弃物在艺术作品中重生,这也是一种环保的方式。
艾米粒组织的线下体验活动中,她自己也不会去扮演老师的角色,而是带领大家和她一起玩,同样的主题之下,每一个孩子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千差万别。
达人主张3
创作与性别无关,家长不要区别对待。
我身边追随艾米粒微博的妈妈们多数是女孩的妈妈,似乎女孩子爱上做手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儿,艾米粒说,这也是个误区。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做手工就是玩儿,为什么还会有男女之分呢?男孩子更好动,他们可能不喜欢安安静静地坐在房间里做那些非常需要耐心的细致手工。但爸爸妈妈可以在带他们户外活动的同时,寻找那些可以当作手工材料的东西,回家做成他们喜欢的形象,比如汽车、变形金刚或者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
“其实我女儿就很像个男孩子,她喜欢的很多手工游戏男孩子也都喜欢。比如她会要求我帮她一起做宝剑,做好了我们俩会拿着在房间里对打好一阵子,还会互相纠正动作,这样自己为自己制作玩具的手工游戏会让孩子们很有成就感。”
达人主张4
永远不要评价孩子的作品
艾米粒特别提示爸爸妈妈们,孩子在创作一幅画或者一件手工作品的时候,是有他独特的想法在里面的,千万不可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些爸爸妈妈,特别是爷爷奶奶喜欢干涉孩子的想法,以自己的常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比如,他们会说,你画的是鸟,为什么涂上蓝颜色呢,鸟根本就没有蓝颜色的……这会打击孩子创作的积极性。
当然,这里所说的“不要评价孩子的作品”也包括给予过多的表扬,比如你如果说:我喜欢这幅画,这只小鸟的样子我非常喜欢……这也会误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创作需要得到别人的好评,这样他以后画小鸟就都会是这个样子,因为这样会得到表扬,创作就变成了一种讨好大人的方式。
这样说,可能爸爸妈妈会无所适从了,说好也不行,不好也不行,那我们该说点儿什么呢?其实爸爸妈妈应该更多地倾听孩子的想法,为什么小鸟是蓝色的呢?这幅画里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并对他们每一次的创新给予认可。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这只小鸟和以前画的不一样,是蓝颜色的!是因为春天到了,它长出了新的羽毛吗?”
达人主张5
我们应该期待孩子从手工创作中学到什么呢?
艾米粒在她的微博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下面这几项能力应该是我们在和孩子玩手工游戏时有意培养的,当然,相比这些,玩儿得开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影响到了孩子获得快乐,一切都可以忽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创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解决不了怎么办?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问题又如何?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艺术审美眼光
从稚嫩的涂涂画画、剪剪贴贴到能够完整地呈现一个作品,这个过程是艺术的升华,是自我审美的建立。
整体与细节
要完成一个作品,必须要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做,在做的过程中又要面对如何完善各个细节部分,这样孩子就可渐渐形成整体和细节概念。
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
一个东西可以这样使用也可以那样用,一件事可以这样解决也可以那样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问题都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创新是让孩子从优秀变为出色的重要能力。”
达人主张1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艾米粒一直相信,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她为什么在拥有了众多粉丝之后,却没有应大家的要求,办亲子班教孩子们做手工的原因。因为她觉得,需要学习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她更愿意和父母们分享她的育儿心得,然后再由每一个父母回家亲自陪伴自己的孩子做手工游戏。很多父母总是觉得老师给予孩子的教育才更专业,但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是最近距离观察孩子的人,基于对孩子的了解,他们可以给孩子更有针对性地设计亲子游戏,给孩子以最适当的教育。
达人主张2
创作享受的是过程,结果不重要!
一想到做手工,大家可能都会想起小时候学校里的手工课,老师首先宣布我们今天要做的东西是什么,并给大家展示成品,然后一步一步教大家怎么做,最后每个孩子把作品交上来被打分,和老师的样品做得最像的就会得优……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经历过的手工课,现在很多爸爸妈妈也试图这样做,认为做手工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就是锻炼出一双巧手,自然要以作品的精美程度来评判孩子的能力。但这恰恰是艾米粒最反对的手工游戏规则,她提倡的做手工其实是一种亲子游戏:父母和孩子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不同材料完成手工任务。那些材料可以来自大自然,比如树叶、树枝和石头,也可以来自家里的包装盒、包装纸等废弃物。能想到用这些材料做成想要的作品,其实已经在考验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再有,发掘它们的过程必然要去户外活动,城市的孩子能够远离电脑接近自然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事情。而且,利用废弃的材料来做游戏,让废弃物在艺术作品中重生,这也是一种环保的方式。
艾米粒组织的线下体验活动中,她自己也不会去扮演老师的角色,而是带领大家和她一起玩,同样的主题之下,每一个孩子做出来的东西也是千差万别。
达人主张3
创作与性别无关,家长不要区别对待。
我身边追随艾米粒微博的妈妈们多数是女孩的妈妈,似乎女孩子爱上做手工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儿,艾米粒说,这也是个误区。
“爱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做手工就是玩儿,为什么还会有男女之分呢?男孩子更好动,他们可能不喜欢安安静静地坐在房间里做那些非常需要耐心的细致手工。但爸爸妈妈可以在带他们户外活动的同时,寻找那些可以当作手工材料的东西,回家做成他们喜欢的形象,比如汽车、变形金刚或者他们喜欢的动画人物。”
“其实我女儿就很像个男孩子,她喜欢的很多手工游戏男孩子也都喜欢。比如她会要求我帮她一起做宝剑,做好了我们俩会拿着在房间里对打好一阵子,还会互相纠正动作,这样自己为自己制作玩具的手工游戏会让孩子们很有成就感。”
达人主张4
永远不要评价孩子的作品
艾米粒特别提示爸爸妈妈们,孩子在创作一幅画或者一件手工作品的时候,是有他独特的想法在里面的,千万不可以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些爸爸妈妈,特别是爷爷奶奶喜欢干涉孩子的想法,以自己的常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比如,他们会说,你画的是鸟,为什么涂上蓝颜色呢,鸟根本就没有蓝颜色的……这会打击孩子创作的积极性。
当然,这里所说的“不要评价孩子的作品”也包括给予过多的表扬,比如你如果说:我喜欢这幅画,这只小鸟的样子我非常喜欢……这也会误导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创作需要得到别人的好评,这样他以后画小鸟就都会是这个样子,因为这样会得到表扬,创作就变成了一种讨好大人的方式。
这样说,可能爸爸妈妈会无所适从了,说好也不行,不好也不行,那我们该说点儿什么呢?其实爸爸妈妈应该更多地倾听孩子的想法,为什么小鸟是蓝色的呢?这幅画里有什么样的故事呢?并对他们每一次的创新给予认可。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这只小鸟和以前画的不一样,是蓝颜色的!是因为春天到了,它长出了新的羽毛吗?”
达人主张5
我们应该期待孩子从手工创作中学到什么呢?
艾米粒在她的微博里回答了这个问题。
“下面这几项能力应该是我们在和孩子玩手工游戏时有意培养的,当然,相比这些,玩儿得开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影响到了孩子获得快乐,一切都可以忽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创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何解决?解决不了怎么办?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问题又如何?这些都是十分宝贵的经验。
艺术审美眼光
从稚嫩的涂涂画画、剪剪贴贴到能够完整地呈现一个作品,这个过程是艺术的升华,是自我审美的建立。
整体与细节
要完成一个作品,必须要在动手之前先思考做什么、怎么做、用什么做,在做的过程中又要面对如何完善各个细节部分,这样孩子就可渐渐形成整体和细节概念。
发散思维与创新意识
一个东西可以这样使用也可以那样用,一件事可以这样解决也可以那样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任何问题都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创新是让孩子从优秀变为出色的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