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田间管理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从查苗补种与疏苗移栽、肥分管理、适时浇水、中耕镇压、科学化控、预防冻害、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阐述了冬小麦不同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以期对当前的小麦生长提供相当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技术。
关键词 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89-01
田间管理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苗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小麦获得高产。
1 查苗补种与疏苗移栽
冬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的麦田,补种进行得越早越好[1];需要移栽的麦田,一般应根据气温和土壤墒情来确定,气温低、土壤墒情差可待小麦有3~4个分蘖以后再进行;气温高、土壤墒情好可以提早移栽[2]。
2 肥分管理
对缺肥造成的弱苗田、群體总数达不到要求的麦田,需在三叶期(11月上旬)早施促蘖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冬前壮苗,一般施用尿素75 kg/hm2。对冬季发育不足的麦田,可在返青期(2月上旬)追施有机肥30 t/hm2、尿素150 kg/hm2 [3];对壮苗麦田,可在拔节期(3月中下旬)追施尿素120~150 kg/hm2[4]。而生长正常的麦田前期一般不追肥。适时进行叶面喷肥,开花期和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用尿素15 kg/hm2 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750 kg喷雾,增加千粒重,防治干热风,防止早衰[5]。
3 适时浇水
冬小麦生长前期,需水较少,当土壤水分降低到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时才需灌水。特别是在冬季寒冷年份,要进行冬灌。冬灌时间最好在12月20日前后。
春季灌水要以当时的苗情、群体状况和土壤墒情来决定是否灌水、灌水的时期和灌水量。
小麦乳熟期至收割阶段,应适当控制浇水量,以提高小麦的光泽度和角质率。因此,在拔节后只要保证1次较充足的灌水,在小麦抽穗后一般不再浇水。
4 中耕镇压
中耕具有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除掉杂草、控制麦苗旺长等作用。因此,在播种后遇雨、苗期浇水、浇“蒙头水”后、返青期浇水后都要及时进行中耕;对群体偏大,生长较旺的麦田,可进行深中耕;对因晚播形成苗小、苗弱的麦田,可进行浅中耕。
镇压可以改变表层土壤通气状况,对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安全越冬有一定作用。切记土壤水分过高时不宜镇压。
5 科学化控
化控是预防群体过大和旺长麦田倒伏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在起身至拔节期,对上述麦田采用多效唑(MET)、矮壮素(CCC)、缩节胺(DPC)、稀唑醇等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化学调控,预防后期倒伏[6]。此类调节剂对小麦各生育期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操作。
6 预防冻害
可通过寒流到来前提前浇水和烟熏、选择抗冻品种、培育健壮植株等措施预防冻害。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前1 h进行烟熏或喷防冻液,或在低温来临之前及时浇水。特别是早中茬地块,要严禁选用弱春性品种,特别是不能提前播种。
7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3月上旬至5月上旬,视当地病虫发生状况及时喷药防治锈病、白粉病及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等。早防纹枯病,一般采取2种预防措施:一是拌种,可用3%苯醚甲环唑(敌委丹)40 mL 2.5%咯菌腈(适乐时)20 mL,或6%戊唑醇(立克秀)10 mL,加水300~500 mL,拌麦种10~15 kg,拌种后要堆闷6~12 h,晾干播种,可兼治小麦全蚀病、根腐病、锈病、白粉病。二是喷药预防,第1次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可用12.5%烯唑醇375~450 g/hm2或20%三唑酮750 g/hm2,对水600~750 kg喷施;第2次于翌年2月中下旬,用上述药量针对小麦基部再喷1次。
赤霉病的防治要视天气情况而定,但应选用对路药剂进行防治[7]。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可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5~27 g/hm2,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先配成母液,再对水450~600 kg进行均匀喷雾[8-9]。
8 参考文献
[1]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83.
[2] 刘淑君,崔艳红,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1.
[3]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等.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华北农学报,2010,25(5):182-186.
[4] 李顺乾.旱寒区黄绵土冬小麦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47-48.
[5] 韩宝文,邢素丽,刘孟朝.中高肥力壤土小麦氮钾肥相互效应关系定量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B11):34-37.
[6] 赵慧芳,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49.
[7] 杨源,杨柳,代会静.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12(5):22-23.
[8] 孙本栋,罗巨方,孙本义.冬季麦田化学除草技术[J].种业导刊,2007(10):30.
[9] 董志桥.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98,101.
关键词 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 1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089-01
田间管理是冬小麦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根据小麦生育期间气候、苗情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小麦获得高产。
1 查苗补种与疏苗移栽
冬小麦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的麦田,补种进行得越早越好[1];需要移栽的麦田,一般应根据气温和土壤墒情来确定,气温低、土壤墒情差可待小麦有3~4个分蘖以后再进行;气温高、土壤墒情好可以提早移栽[2]。
2 肥分管理
对缺肥造成的弱苗田、群體总数达不到要求的麦田,需在三叶期(11月上旬)早施促蘖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冬前壮苗,一般施用尿素75 kg/hm2。对冬季发育不足的麦田,可在返青期(2月上旬)追施有机肥30 t/hm2、尿素150 kg/hm2 [3];对壮苗麦田,可在拔节期(3月中下旬)追施尿素120~150 kg/hm2[4]。而生长正常的麦田前期一般不追肥。适时进行叶面喷肥,开花期和灌浆期,结合病虫害防治,用尿素15 kg/hm2 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750 kg喷雾,增加千粒重,防治干热风,防止早衰[5]。
3 适时浇水
冬小麦生长前期,需水较少,当土壤水分降低到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时才需灌水。特别是在冬季寒冷年份,要进行冬灌。冬灌时间最好在12月20日前后。
春季灌水要以当时的苗情、群体状况和土壤墒情来决定是否灌水、灌水的时期和灌水量。
小麦乳熟期至收割阶段,应适当控制浇水量,以提高小麦的光泽度和角质率。因此,在拔节后只要保证1次较充足的灌水,在小麦抽穗后一般不再浇水。
4 中耕镇压
中耕具有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除掉杂草、控制麦苗旺长等作用。因此,在播种后遇雨、苗期浇水、浇“蒙头水”后、返青期浇水后都要及时进行中耕;对群体偏大,生长较旺的麦田,可进行深中耕;对因晚播形成苗小、苗弱的麦田,可进行浅中耕。
镇压可以改变表层土壤通气状况,对保证小麦的生长和安全越冬有一定作用。切记土壤水分过高时不宜镇压。
5 科学化控
化控是预防群体过大和旺长麦田倒伏的一项重要措施。要在起身至拔节期,对上述麦田采用多效唑(MET)、矮壮素(CCC)、缩节胺(DPC)、稀唑醇等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化学调控,预防后期倒伏[6]。此类调节剂对小麦各生育期都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操作。
6 预防冻害
可通过寒流到来前提前浇水和烟熏、选择抗冻品种、培育健壮植株等措施预防冻害。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流到来前1 h进行烟熏或喷防冻液,或在低温来临之前及时浇水。特别是早中茬地块,要严禁选用弱春性品种,特别是不能提前播种。
7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3月上旬至5月上旬,视当地病虫发生状况及时喷药防治锈病、白粉病及麦蚜、麦蜘蛛、吸浆虫等。早防纹枯病,一般采取2种预防措施:一是拌种,可用3%苯醚甲环唑(敌委丹)40 mL 2.5%咯菌腈(适乐时)20 mL,或6%戊唑醇(立克秀)10 mL,加水300~500 mL,拌麦种10~15 kg,拌种后要堆闷6~12 h,晾干播种,可兼治小麦全蚀病、根腐病、锈病、白粉病。二是喷药预防,第1次在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可用12.5%烯唑醇375~450 g/hm2或20%三唑酮750 g/hm2,对水600~750 kg喷施;第2次于翌年2月中下旬,用上述药量针对小麦基部再喷1次。
赤霉病的防治要视天气情况而定,但应选用对路药剂进行防治[7]。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是化学除草的最佳时期,可用75%苯磺隆干悬浮剂15~27 g/hm2,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50~225 g/hm2先配成母液,再对水450~600 kg进行均匀喷雾[8-9]。
8 参考文献
[1] 何宪平,李明芳,薛凤梅,等.旱地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81,83.
[2] 刘淑君,崔艳红,刘素爱.优质强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3(8):71.
[3] 赵广才,常旭虹,杨玉双,等.基本苗和氮肥运筹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J].华北农学报,2010,25(5):182-186.
[4] 李顺乾.旱寒区黄绵土冬小麦氮肥底施与追施比例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47-48.
[5] 韩宝文,邢素丽,刘孟朝.中高肥力壤土小麦氮钾肥相互效应关系定量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6,21(B11):34-37.
[6] 赵慧芳,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49.
[7] 杨源,杨柳,代会静.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种业导刊,2012(5):22-23.
[8] 孙本栋,罗巨方,孙本义.冬季麦田化学除草技术[J].种业导刊,2007(10):30.
[9] 董志桥.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