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主要材料之一,其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大跨度建筑结构施工的要求,还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但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产生裂缝,这就对就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很好的解决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问题,施工人员就要采用相关的防控措施,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以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了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开裂现象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控措施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该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过大,所采用的水泥也比较多,因此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水化热,使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水化热和外界的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产生一定的拉应力,这就对建筑结构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此外,还存在着许多因素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人员就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现象进行处理。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因素有着很多,其中主要还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混凝土结构不均匀以及施工材料不合格等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其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外界气温变化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其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当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和外界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开裂的现象,这就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所外界温度的干扰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应力就无法承受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传热系数较低,体积较大,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不容易散失,这就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要处于一个较长的持续时间。因此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人员就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来就建设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
1.2混凝土的收缩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只需要一小部分水分来,满足混凝土硬化的要求,而大部分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就会被蒸发。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在养护过程中所蒸发的水分是不足的,其中还存在着一部分水分在混凝土结构移动。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收缩膨胀的现象,而当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较大的应力时,其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分过多的主要因素,还是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造成的
1.3约束条件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除了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外,还可能会受到周围施工环境的因素的影响出现收缩或者开裂的现象,这就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的稳定性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收的影响以及裂缝生成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约束条件进行相应的分析。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2.1 科学用料、合理调配
控制含泥量。根据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泵性,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进而减小水化热,以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为宜,通过试验证明,采用细度模数2.8的中砂比采用细度模数2.3的中砂,可减少用水量20kg/m3-25kg/m3,可降低水泥用量28kg/m3-35kg/m3。因而降低了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和收缩,选用合理砂率对混凝土的可泵性是有所提高的。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控制水灰比。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动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并且能够补充泵送混凝土中粒径在0.315 mm以下的细集料达到占15%的要求,从而改善了可泵性。掺优质粉煤灰的混凝土后期强度高,在一定范围内60天比28天强度均可增长20%左右。
减少水泥用量。选用水化热较低的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早期的水化与同龄期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3天的水化热约低30%。大体积混凝土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部和表面温差。合理地选用水泥是控制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
2.2 优化浇捣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应根据具体工程结构确定,通常按该工程项目划分表的单元工程进行划分。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汽车泵或混凝土输送泵运送入仓;如采用非泵送混凝土,可用吊机(车)直接布料或搭设脚手架采用机动车布料。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根据当地中长期天气预报,选择最佳天气条件进行浇筑,应尽量安排在低温时段浇筑,以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在浇筑过程中,应遵循“同时浇捣、分层推进,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振捣时重点控制两点,即混凝土流淌的最近点和最远点,振动点振动时不能漏振,尽可能采用两次振捣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3 加强后期养护
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土或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养护用水的温度应与现场测得的混凝土表面温度接近,以免人为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温度梯度,进而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控制。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①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②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③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3、结束语
目前,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开裂的现象,因此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此外,施工人员还要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工作,通过相应的预防手段,来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孟繁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2]廖平忠.探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 内江科技. 2009(08)
?米的原因在于出现了地层空洞和地下水囊等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其分析的结果将科学的依据提供给了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工作;③不同的施工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地层损失率,比如洞桩法会导致产生0.49%—1.03%的地层损失率,洞桩法会导致产生 0.39%—1.41%的地层损失率。在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中,施工水平、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地层条件都会影响到地表沉降的特征,可以对地表最大沉降值进行初步的预测,并且将相关依据提供给施工环境的预测。
参考文献:
[1]肖潇,张孟喜,吴惠明,张治国. 多线叠交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05)
[2]王华伟. 超大直径盾构试掘进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J]. 现代交通技术. 2011(03)
[3]李新志,李术才,李树忱. 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1)
[4]李健,谭忠盛,喻渝,倪鲁肃. 浅埋下穿高速公路黄土隧道管棚变形监测及受力机制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1)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原因;防控措施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该混凝土结构的体积过大,所采用的水泥也比较多,因此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水化热,使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水化热和外界的温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产生一定的拉应力,这就对建筑结构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此外,还存在着许多因素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高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施工人员就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措施,对大体积混凝土开裂的现象进行处理。
1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因素有着很多,其中主要还是因为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变化过大,混凝土结构不均匀以及施工材料不合格等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其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外界气温变化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的时候,其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影响,当混凝土结构内部的温度和外界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开裂的现象,这就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温度应力,所外界温度的干扰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混凝土结构的抗拉应力就无法承受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传热系数较低,体积较大,其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不容易散失,这就使得混凝土内部结构的温度要处于一个较长的持续时间。因此为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施工人员就要采用相应的施工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来就建设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
1.2混凝土的收缩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只需要一小部分水分来,满足混凝土硬化的要求,而大部分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分就会被蒸发。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在养护过程中所蒸发的水分是不足的,其中还存在着一部分水分在混凝土结构移动。从而使得混凝土结构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出现收缩膨胀的现象,而当混凝土结构中产生较大的应力时,其混凝土结构很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水分过多的主要因素,还是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造成的
1.3约束条件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除了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以外,还可能会受到周围施工环境的因素的影响出现收缩或者开裂的现象,这就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的稳定性有着严重的影响。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收的影响以及裂缝生成的程度也就不一样,因此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约束条件进行相应的分析。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
2.1 科学用料、合理调配
控制含泥量。根据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和泵送管道内径,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集料,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泵性,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进而减小水化热,以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为宜,通过试验证明,采用细度模数2.8的中砂比采用细度模数2.3的中砂,可减少用水量20kg/m3-25kg/m3,可降低水泥用量28kg/m3-35kg/m3。因而降低了水泥水化热,混凝土温度升高和收缩,选用合理砂率对混凝土的可泵性是有所提高的。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
控制水灰比。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优质粉煤灰。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动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并且能够补充泵送混凝土中粒径在0.315 mm以下的细集料达到占15%的要求,从而改善了可泵性。掺优质粉煤灰的混凝土后期强度高,在一定范围内60天比28天强度均可增长20%左右。
减少水泥用量。选用水化热较低的3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其早期的水化与同龄期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3天的水化热约低30%。大体积混凝土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水化热的大量积聚,使混凝土早期升温和后期降温产生内部和表面温差。合理地选用水泥是控制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
2.2 优化浇捣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段的划分及浇筑顺序应根据具体工程结构确定,通常按该工程项目划分表的单元工程进行划分。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运输车运到现场,汽车泵或混凝土输送泵运送入仓;如采用非泵送混凝土,可用吊机(车)直接布料或搭设脚手架采用机动车布料。大体积混凝土必须根据当地中长期天气预报,选择最佳天气条件进行浇筑,应尽量安排在低温时段浇筑,以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在浇筑过程中,应遵循“同时浇捣、分层推进,一次到顶,循序渐进”的成熟工艺。振捣时重点控制两点,即混凝土流淌的最近点和最远点,振动点振动时不能漏振,尽可能采用两次振捣工艺,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2.3 加强后期养护
养护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控制混凝土内表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及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应尽可能多养护一段时间,拆模后立即回土或覆盖保护,同时预防近期骤冷气候影响,以控制内表温差,防止混凝土早期和中期裂缝。养护用水的温度应与现场测得的混凝土表面温度接近,以免人为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温度梯度,进而出现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应通过温度控制,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温度控制就是对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和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进行控制。在混凝土养护阶段的温度控制应遵循以下几点:①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室外最低气温之间的差值均应小于20℃;当结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抗裂能力时,不大于25℃-30℃。②混凝土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超过20℃。其温差应包括表面温度、中心温度和外界气温。③采用内部降温法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3、结束语
目前,我们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混凝土结构的表面出现开裂的现象,因此我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满足工程施工的要求。此外,施工人员还要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管理工作,通过相应的预防手段,来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孟繁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2]廖平忠.探讨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J]. 内江科技. 2009(08)
?米的原因在于出现了地层空洞和地下水囊等比较复杂的地质条件。其分析的结果将科学的依据提供给了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工作;③不同的施工方法会导致不同的地层损失率,比如洞桩法会导致产生0.49%—1.03%的地层损失率,洞桩法会导致产生 0.39%—1.41%的地层损失率。在地铁车站浅埋暗挖法施工中,施工水平、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地层条件都会影响到地表沉降的特征,可以对地表最大沉降值进行初步的预测,并且将相关依据提供给施工环境的预测。
参考文献:
[1]肖潇,张孟喜,吴惠明,张治国. 多线叠交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1(05)
[2]王华伟. 超大直径盾构试掘进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J]. 现代交通技术. 2011(03)
[3]李新志,李术才,李树忱. 浅埋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变形特征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1)
[4]李健,谭忠盛,喻渝,倪鲁肃. 浅埋下穿高速公路黄土隧道管棚变形监测及受力机制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