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纵观我们的课堂,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目标从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这两个主要方面制定,并围绕学习目标来展开教学,师生活动也能紧紧围绕目标的达成来设计。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堂教学
我们以课例作为载体,一起交流、研讨,反思、总结,实现团队教学行为的整体转变:课例研讨、主题突破、理念提升、整体推进。
教学目标一:
(1)理清全文的结构,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掌握《荷塘月色》情景交融的写法。
(3)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二:
(1)理解散文情与景的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2)培养诵读的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这是以《荷塘月色》为例,在网上搜索到的“教学目标”,表述中不乏“理解”“提高”“掌握”这类词语,这种目标宽泛、抽象、空洞,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的成绩标准或结果。它的内涵包含以下两方面: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讲的,它指学生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情,不要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指导学生”等这样的陈述。
(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课标中的“了解、知道、概述、理解评价、探究”等字眼对应的三维目标层次,并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明确学生的行为动作。
教学目标体现出来的三维目标是一个事物的三个维度,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三个目标,而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老师“导”的就是思维方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行者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2)教学目标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要以过程与方法来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
(3)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目标要简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太过冗长。另外,教学目标应该小而具体,指学生能较容易达标并能当堂落实检测。如记住文中写景的美句好段,说出秦国的兴亡过程等。
(4)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应准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把概括性的、笼统模糊的陈述细化为行为动词的陈述。如下列部分动词的细化:
一般來说,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关键词:用什么具体方法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也可概括为“行为+内容”的形式。但这个“行为”既包括具体的行为动词,又包括行为条件,还包括行为的程度。如:通过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绪的语句,简明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内容,“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绪的语句”就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即行为条件,“说说 ”是行为动作,“简明”表示学到什么程度即行为程度,这样制定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简洁,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老师心里有底,杜绝盲目随意,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清晰明确,实用高效。
现在以《荷塘月色》(第一课时)为例,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①小组讨论:划出长句的停顿,找出重读的词语,多形式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划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或方位的词语、句子,给每幅画拟写一个优美的小标题;③找出流露作者心情的语句,概括作者情感变化历程,理清课文情感脉络。这里设置出来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即学什么内容:熟悉课文、课文内容、作者情感。
用什么具体方法来学:划出长句的停顿,找出重读的词语,划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或方位的词语、句子,找出流露作者心情的语句。
学到什么程度:多形式、有感情,优美,理清。其中不再用“理解”“提高”“掌握”这类目宽泛、抽象、空洞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划出、找出、 拟写 、概括”之类的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让学生在这些行动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悟出方法。这样的课堂才会活跃而高效。
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结合的更紧密了,充分体现了语文课以学习语言为中心这一特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代表理事会指出:语文教学的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体现“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加强语言的运用”,加强“两个重点”,即“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等能力),一个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每位老师心中必须清楚,任何时候“模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变。
注重品词析句,抓字词重点句子的学习;积累形式多样,课堂效果扎实有效;读写结合,重视方法的迁移。
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有效提高记忆成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恰当地使用教具,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和脑等感觉器官,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吸引学生,增加学生信息获取量。这样,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愉快。
参考文献:
[1]杨同庆;试论新课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江少华;师树青;让新课程亮点真正“亮”起来[N];长治日报;2009年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堂教学
我们以课例作为载体,一起交流、研讨,反思、总结,实现团队教学行为的整体转变:课例研讨、主题突破、理念提升、整体推进。
教学目标一:
(1)理清全文的结构,了解直接抒情的语句的内涵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2)掌握《荷塘月色》情景交融的写法。
(3)学习《荷塘月色》中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新鲜贴切的比喻表达效果及移觉(通感)修辞手法的运用,从而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教学目标二:
(1)理解散文情与景的关系,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
(2)培养诵读的能力,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读文本优美的语言。勾画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语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
这是以《荷塘月色》为例,在网上搜索到的“教学目标”,表述中不乏“理解”“提高”“掌握”这类词语,这种目标宽泛、抽象、空洞,而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更重视学生学习方法、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谓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达到的成绩标准或结果。它的内涵包含以下两方面: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讲的,它指学生要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情,不要出现“使学生”“培养学生”“指导学生”等这样的陈述。
(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要认真研究课标,明确课标中的“了解、知道、概述、理解评价、探究”等字眼对应的三维目标层次,并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中明确学生的行为动作。
教学目标体现出来的三维目标是一个事物的三个维度,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三个目标,而是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制定教学目标的原则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学目标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老师“导”的就是思维方法。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实行者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2)教学目标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要以过程与方法来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
(3)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学目标要简洁,少而精,不要面面俱到,太过冗长。另外,教学目标应该小而具体,指学生能较容易达标并能当堂落实检测。如记住文中写景的美句好段,说出秦国的兴亡过程等。
(4)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应准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把概括性的、笼统模糊的陈述细化为行为动词的陈述。如下列部分动词的细化:
一般來说,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关键词:用什么具体方法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也可概括为“行为+内容”的形式。但这个“行为”既包括具体的行为动词,又包括行为条件,还包括行为的程度。如:通过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绪的语句,简明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内容,“找出文中流露作者情绪的语句”就是具体的学习方法即行为条件,“说说 ”是行为动作,“简明”表示学到什么程度即行为程度,这样制定教学目标具体、明确、简洁,而且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老师心里有底,杜绝盲目随意,教学过程有条不紊,清晰明确,实用高效。
现在以《荷塘月色》(第一课时)为例,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①小组讨论:划出长句的停顿,找出重读的词语,多形式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划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或方位的词语、句子,给每幅画拟写一个优美的小标题;③找出流露作者心情的语句,概括作者情感变化历程,理清课文情感脉络。这里设置出来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即学什么内容:熟悉课文、课文内容、作者情感。
用什么具体方法来学:划出长句的停顿,找出重读的词语,划出文中表示作者行踪或方位的词语、句子,找出流露作者心情的语句。
学到什么程度:多形式、有感情,优美,理清。其中不再用“理解”“提高”“掌握”这类目宽泛、抽象、空洞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划出、找出、 拟写 、概括”之类的具体、可操作性的行为动词,让学生在这些行动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悟出方法。这样的课堂才会活跃而高效。
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结合的更紧密了,充分体现了语文课以学习语言为中心这一特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代表理事会指出:语文教学的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体现“一个中心”,即“以语言教学为中心、加强语言的运用”,加强“两个重点”,即“一个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听、说、读、写等能力),一个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每位老师心中必须清楚,任何时候“模式”必须为内容服务,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变。
注重品词析句,抓字词重点句子的学习;积累形式多样,课堂效果扎实有效;读写结合,重视方法的迁移。
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人们感知事物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的,心理学实验研究发现: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能有效提高记忆成效。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的、恰当地使用教具,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和脑等感觉器官,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吸引学生,增加学生信息获取量。这样,教师教也轻松,学生学也愉快。
参考文献:
[1]杨同庆;试论新课程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策略[A];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江少华;师树青;让新课程亮点真正“亮”起来[N];长治日报;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