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部自保现象,是中国保险市场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意味着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化。相比西方发达的企业自保组织,中国企业自保发展前途光明但又问题多多,迫切需要给予政策引导和规范发展。
【关键词】保险 自保基金 内部统筹 资金互助
企业内部自保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成立自保公司,目前国内成立自保公司的有两家,分别是中石油旗下的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保險有限公司。另一种是企业以自保基金、内部统筹等形式开展的企业内部自保。
一、国内自保行为发展情况
国内自保方面论文多数站在“自保公司”的组织架构上进行讨论,没有真正的深入进去。事实上,中国企业关于自保的认识和行动,已经远远超越的自保公司这一组织形式,还有很多类似自保基金、内部统筹、企业安全互助等组织形式,多数内部自保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且不断地发展壮大。外界也缺乏对企业自保行为的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一)整体发展状况
在1996年以前,中国商业保险市场化程度并不高。1996年以后,国内企业风险意识提高,部分企业开始寻找一种既有现金流、又能进行风险管理的自保方式。以河南区域为例,2002至2013年,企业内部自保数量由28家增至54家。2002年,河南区域各种内部自保组织的总体业务规模1.5亿元,至2013年,年度业务规模已超过10亿元。
(二)自保企业类型划分
渔业互保是全国性渔业互保组织。供销社内部自保以“内部资金互助”形式开展。交通运输企业和大型公司占据内部自保业务的85%以上。但企业并非所有的业务都自保,以某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为例,其营业客车的三者险、车损险自保;交强险、客运承运人责任险等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自保业务占整体业务的50%左右。
表1 河南区域企业自保业务规模与险种分布
(三)企业内部自保优劣势分析
1.企业内部自保的天然优势。如事故资金垫付速度快,还可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配套措施,最主要是通过内部统筹,保证资金自有,肥水不流外人田。
2.企业内部自保也有一些固有的缺陷。(1)应付巨灾风险能力不足,尤其是面对巨灾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往往造成自保基金陷入严重的赔付危机。(2)自保基金的运作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约束和监督。(3)由于缺乏全国范围的机构网点,理赔人员专业技能不够,导致理赔服务不到位,尤其是异地出险客户服务问题,更让自保公司疲于应付。(4)管理粗放,易出现经营风险。(5)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积累和沟通交流。多数企业的内部自保基金并没有监管部门的批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所以,企业针对内部自保基金也隐晦讳言。对外缺乏应有的分保、共保等沟通交流,最终造成自保企业闭门承保、闭门赔付。
二、企业内部自保行为对保险行业即将产生重大影响
对商业保险公司最直接的影响是丢掉市场,丧失业务,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造成业务波动,增加经营风险。企业内部自保一旦出现系统性巨额风险,将严重影响保险行业的声誉和社会稳定。通过保险供求双方之间的博弈与妥协,将有利于我国财险市场的完善和良性发展,促进保险行业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
三、相关建议
(一)给予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内部自保基金向专业自保公司转变
《关于自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①要求设立自保公司的母公司资产总额不得低于1000亿元,这一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以河南省为例,企业内部自保基金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企业、供销社、渔业企业,这些企业资产总额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从世界范围来看,专属自保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的税收环境,建议积极争取专业自保公司的税收优惠,如延期纳税、降低税率、减免税收或者提高税收起征点等,增加专业自保公司的吸引力。
(二)保险、再保险公司应顺应趋势、介入合作
从调查情况看,商业保险公司对自保行为的态度是坚决抵制,“既然你的业务都自保了,那咱们也不玩了”。部分区域如河南安阳、江西上饶等区域出现保险公司联合请求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的内部自保的现象。
1.与其被动抵制,不如主动顺应。企业内部自保行为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甚至可能成为中国保险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抵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加强沟通合作。保险、再保险机构应积极向自保公司提供“保险费率厘定、保单制作、管理流程、事前风险评估、日常防灾防损、再保险方案”等服务,加强合作,从而赚取应得的利润。
3.全国代查勘服务。交通运输类自保公司均无全国性营业网点,保险公司利用全国网点优势,给予代查勘服务。
4.自保基金的托管服务。针对企业内部自保资金缺乏专门的账户管理,给予提供自保基金的托管服务。
注释
①2013年12月份,保监会发布《关于自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自保公司监管的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设立自保公司的母公司的资产总额不得低于1000亿元,同时将自保公司的业务限制在为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提供财产保险、短期健康险和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参考文献
[1]George E.Rejda著.刘春江等译.《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53-54.
[2]陈杰.《论我国企业自保问题及转型路径选择》.保险研究,2003年第11期.
[3]林伟.《专业自保公司与企业内部自保的比较研究》.财经论丛,2012年5月.
【关键词】保险 自保基金 内部统筹 资金互助
企业内部自保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成立自保公司,目前国内成立自保公司的有两家,分别是中石油旗下的中石油专属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海石油保險有限公司。另一种是企业以自保基金、内部统筹等形式开展的企业内部自保。
一、国内自保行为发展情况
国内自保方面论文多数站在“自保公司”的组织架构上进行讨论,没有真正的深入进去。事实上,中国企业关于自保的认识和行动,已经远远超越的自保公司这一组织形式,还有很多类似自保基金、内部统筹、企业安全互助等组织形式,多数内部自保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且不断地发展壮大。外界也缺乏对企业自保行为的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一)整体发展状况
在1996年以前,中国商业保险市场化程度并不高。1996年以后,国内企业风险意识提高,部分企业开始寻找一种既有现金流、又能进行风险管理的自保方式。以河南区域为例,2002至2013年,企业内部自保数量由28家增至54家。2002年,河南区域各种内部自保组织的总体业务规模1.5亿元,至2013年,年度业务规模已超过10亿元。
(二)自保企业类型划分
渔业互保是全国性渔业互保组织。供销社内部自保以“内部资金互助”形式开展。交通运输企业和大型公司占据内部自保业务的85%以上。但企业并非所有的业务都自保,以某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为例,其营业客车的三者险、车损险自保;交强险、客运承运人责任险等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自保业务占整体业务的50%左右。
表1 河南区域企业自保业务规模与险种分布
(三)企业内部自保优劣势分析
1.企业内部自保的天然优势。如事故资金垫付速度快,还可以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配套措施,最主要是通过内部统筹,保证资金自有,肥水不流外人田。
2.企业内部自保也有一些固有的缺陷。(1)应付巨灾风险能力不足,尤其是面对巨灾风险和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往往造成自保基金陷入严重的赔付危机。(2)自保基金的运作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约束和监督。(3)由于缺乏全国范围的机构网点,理赔人员专业技能不够,导致理赔服务不到位,尤其是异地出险客户服务问题,更让自保公司疲于应付。(4)管理粗放,易出现经营风险。(5)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积累和沟通交流。多数企业的内部自保基金并没有监管部门的批复,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所以,企业针对内部自保基金也隐晦讳言。对外缺乏应有的分保、共保等沟通交流,最终造成自保企业闭门承保、闭门赔付。
二、企业内部自保行为对保险行业即将产生重大影响
对商业保险公司最直接的影响是丢掉市场,丧失业务,更深层次的影响是造成业务波动,增加经营风险。企业内部自保一旦出现系统性巨额风险,将严重影响保险行业的声誉和社会稳定。通过保险供求双方之间的博弈与妥协,将有利于我国财险市场的完善和良性发展,促进保险行业竞争主体更加多元化。
三、相关建议
(一)给予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内部自保基金向专业自保公司转变
《关于自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①要求设立自保公司的母公司资产总额不得低于1000亿元,这一准入门槛相对较高,以河南省为例,企业内部自保基金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企业、供销社、渔业企业,这些企业资产总额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从世界范围来看,专属自保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的税收环境,建议积极争取专业自保公司的税收优惠,如延期纳税、降低税率、减免税收或者提高税收起征点等,增加专业自保公司的吸引力。
(二)保险、再保险公司应顺应趋势、介入合作
从调查情况看,商业保险公司对自保行为的态度是坚决抵制,“既然你的业务都自保了,那咱们也不玩了”。部分区域如河南安阳、江西上饶等区域出现保险公司联合请求行业协会、地方政府干预企业的内部自保的现象。
1.与其被动抵制,不如主动顺应。企业内部自保行为作为一种发展趋势,甚至可能成为中国保险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抵制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加强沟通合作。保险、再保险机构应积极向自保公司提供“保险费率厘定、保单制作、管理流程、事前风险评估、日常防灾防损、再保险方案”等服务,加强合作,从而赚取应得的利润。
3.全国代查勘服务。交通运输类自保公司均无全国性营业网点,保险公司利用全国网点优势,给予代查勘服务。
4.自保基金的托管服务。针对企业内部自保资金缺乏专门的账户管理,给予提供自保基金的托管服务。
注释
①2013年12月份,保监会发布《关于自保公司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自保公司监管的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设立自保公司的母公司的资产总额不得低于1000亿元,同时将自保公司的业务限制在为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提供财产保险、短期健康险和短期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参考文献
[1]George E.Rejda著.刘春江等译.《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53-54.
[2]陈杰.《论我国企业自保问题及转型路径选择》.保险研究,2003年第11期.
[3]林伟.《专业自保公司与企业内部自保的比较研究》.财经论丛,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