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以说阅读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识。阅读的目的在于阅读而非考试,阅读的动力就在阅读兴趣。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阅读才能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才是成功的。但目前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阅读时间很少,成效不大。如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重要话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对此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1.建图书角,解决学生无书读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其斯提出:“学习促进者往往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種资源上。”初中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阅历,对图书的内容有了更广泛的要求,但有的学校图书很少,仅有的那些书也因为知识陈旧,形式呆板而不受学生的欢迎,当然无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出现了学生无书读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学生无书读的问题。我们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籍。我带领全班同学共同组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拿出来和大家一起阅读。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课外书。我将这些书做好登记,集中起来,供全班学生借阅,这样我们就共同拥有了很多的共同读物,学生之间开展阅读比赛和阅读心得交流就更加便利了。
2.办班报,激励学生阅读。我发动全班学生办班报,将其分为多个专栏,将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各组负责一个专栏,一周出一期,发给全班学生进行阅读。报纸上的内容都是经过各小组精心挑选而定稿,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这样学生可以在一张报纸上看到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处在一个书的世界里,书气十足,自然会激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角色体验,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获得独特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文中的角色,从而体会角色所处的环境,用角色的心来感受,用角色的眼睛来观察,用角色的耳朵来倾听,从而将静态的文本内容动态地展现出来,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扮演父亲、同学、杰克的角色来复述课文,并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利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将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同学还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结合人物的性格配上了一下合适的语言。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走一步,再走一走”,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激起学生阅读的需求,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1.写读书笔记。培根说过:“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可以使人精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就会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会有所感触。我们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可以是对文章写作特点及技巧的评论,也可以摘抄文中的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精彩语句;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一篇小文章,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继续阅读的动力。
2.提供交流平台,巩固阅读成果。我们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如歇后语大赛、猜谜大赛、诗词赏析及各类比赛。这样可以将阅读所得的知识用到各种活动中,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样会使学生会以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来进行阅读。
四、运用激励机制,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得到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激励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因而他们对文中的人、事、物的看法与感受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学生阅读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评价、有效教学。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感受,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的机会。读要充分,指导要具体,评价多样化。评价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教师读学生评,可以学生读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时机,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选好时机,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虚心接受。评价的语言不要简单地使用“很好”之类的语言,要具体,富于变化,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具体的阅读内容进行有效评价,这样才能增学生阅读的信心与勇气,学生才能以更大的学习激情参与到今后的阅读中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基于学生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才能提高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张敬亚)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1.建图书角,解决学生无书读的问题。美国心理学家罗其斯提出:“学习促进者往往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各種资源上。”初中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阅历,对图书的内容有了更广泛的要求,但有的学校图书很少,仅有的那些书也因为知识陈旧,形式呆板而不受学生的欢迎,当然无法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出现了学生无书读的问题。因此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解决学生无书读的问题。我们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籍。我带领全班同学共同组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拿出来和大家一起阅读。学生纷纷拿出自己的课外书。我将这些书做好登记,集中起来,供全班学生借阅,这样我们就共同拥有了很多的共同读物,学生之间开展阅读比赛和阅读心得交流就更加便利了。
2.办班报,激励学生阅读。我发动全班学生办班报,将其分为多个专栏,将学生按兴趣进行分组,各组负责一个专栏,一周出一期,发给全班学生进行阅读。报纸上的内容都是经过各小组精心挑选而定稿,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这样学生可以在一张报纸上看到多方面的内容。学生处在一个书的世界里,书气十足,自然会激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二、角色体验,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来获得独特体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文中的角色,从而体会角色所处的环境,用角色的心来感受,用角色的眼睛来观察,用角色的耳朵来倾听,从而将静态的文本内容动态地展现出来,实现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扮演父亲、同学、杰克的角色来复述课文,并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利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将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有的同学还根据文本的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想象,结合人物的性格配上了一下合适的语言。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走一步,再走一走”,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活动,可以有效激起学生阅读的需求,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1.写读书笔记。培根说过:“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可以使人精明。”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会随着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就会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会有所感触。我们要指导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与体会,可以是对文章写作特点及技巧的评论,也可以摘抄文中的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精彩语句;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一篇小文章,要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这样一方面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另一方面学生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提高阅读能力,可以促进学生产生继续阅读的动力。
2.提供交流平台,巩固阅读成果。我们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如歇后语大赛、猜谜大赛、诗词赏析及各类比赛。这样可以将阅读所得的知识用到各种活动中,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样会使学生会以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来进行阅读。
四、运用激励机制,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
学生在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得到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运用激励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因而他们对文中的人、事、物的看法与感受会有所不同。因此对学生阅读过程与结果的评价不搞一刀切,不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评价、有效教学。我们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感受,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的机会。读要充分,指导要具体,评价多样化。评价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教师读学生评,可以学生读教师评,也可以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评价的时机,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选好时机,给予具体的指导,使学生虚心接受。评价的语言不要简单地使用“很好”之类的语言,要具体,富于变化,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具体的阅读内容进行有效评价,这样才能增学生阅读的信心与勇气,学生才能以更大的学习激情参与到今后的阅读中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基于学生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才能提高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