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横县云表镇飘竹村委小学 广西 横县 530300)
【摘 要】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而语文课更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恰恰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德育 渗透 途径 方法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怎样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呢?下面我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采取的几种德育方法。
一、在导入中渗透德育
在《我不能失信》一文中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伯伯家的鸽子很漂亮,宋庆龄很喜欢伯伯家的鸽子,可是宋庆龄想起自己答应小珍要在当天教她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你们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诚实守信。“今天,我们一起读一个故事,看看小时候的宋庆龄是如何诚实守信的”这样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心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阅读体会,去认识诚信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图文结合,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教材插图就是“物”,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例如,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利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插图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教学穿插收集到有关西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兴按岭一年四个季节的景色的不同,小兴安岭的自然生态以及珍贵的动物,药材等等,美丽的插图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的印象,这样就回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不仅使学生体会了小兴安岭的自然风光,而且可以让学生透过小兴安岭的美领略到祖国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我们的祖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那以后就很难看到这些自然的美景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三、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德育
情趣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很荒凉,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人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让学生对比出没有水之前和有了水之后的人们的心情,学生被小女孩的爱心感染,从而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大地和人们在没有水时的悲惨状况,后来因为小女孩的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了五次神奇的变化,在这时就让学生想象,在有水之后大地的变化以及人们的心情,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大大扩展了课文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从而达到“寓教于乐,以情育人”的目的。
四、在句子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文中结尾是“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引导理解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抓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锋利”、“一切”,同时联系全文,说说人们用斧头都做了些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如:教学《桃花心木》时,课文中句子:“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棵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可采用边读边思考,比如“不确定”,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从而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受到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去接受考验和磨练。
五、利用教学内容来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内容里,有歌颂祖国的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抒情诗、有散文、小说等文体,有是与非、恶与善的判断标准,更有做人准则。语文教师应自觉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品格的内容利用起来,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水平,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格品德教育。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歌颂祖国的文章,如《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京亮起来了》、《开国大典》等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和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了解到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
六、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学生作文或者日记是其思想、生活、知识和写作能力的综合表现。“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最能反映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因而作文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在作文指导和讲评中鼓励学生表达正确的思观点,抒发健康的思想感情。通过作文充实、丰富他们美好而健康的精神世界。
例如可以抓住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文设计的练习,让学生发表看法和观点。《我熟悉的一个人》的小练笔让学生把他的优点和缺点找出来,并能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小练笔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可以多渠道进行的,只要教者只要细心、用心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素材,合理、恰当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独特魅力所在,只有让语言文字和思想两方面的内容的统一,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咏彤《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魏俊尤《紧扣教材,渗透德育》
[3]伏杰《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时机》
[4]《小学德育》余志权主编
[5]《中小学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
【摘 要】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而语文课更是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恰恰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德育 渗透 途径 方法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怎样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呢?下面我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可以采取的几种德育方法。
一、在导入中渗透德育
在《我不能失信》一文中讲述的是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伯伯家的鸽子很漂亮,宋庆龄很喜欢伯伯家的鸽子,可是宋庆龄想起自己答应小珍要在当天教她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你们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所以我们必须从小诚实守信。“今天,我们一起读一个故事,看看小时候的宋庆龄是如何诚实守信的”这样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心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阅读体会,去认识诚信在社会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图文结合,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多达几百幅,教材插图就是“物”,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例如,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利用《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插图制作成投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教学穿插收集到有关西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兴按岭一年四个季节的景色的不同,小兴安岭的自然生态以及珍贵的动物,药材等等,美丽的插图可以让学生印象深刻,在脑海中初步形成的印象,这样就回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产生一种愉悦之情,这种审美体验,慢慢地沉淀为有益的营养,不仅使学生体会了小兴安岭的自然风光,而且可以让学生透过小兴安岭的美领略到祖国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我们的祖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如果我们不加以保护,那以后就很难看到这些自然的美景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河山,保护大自然的感情。
三、创设问题情境,渗透德育
情趣情境教学是教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创设的能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获得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从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有活动展现情境,有音乐渲染情境,有画面再现情境,有感人故事唤起情境……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识水平去考虑创设情境,以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这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首符合课文情调的歌曲,在课堂上制造出一种“很荒凉,悲惨”的气氛,然后教师再用语言导人正课。这样就很容易唤让学生对比出没有水之前和有了水之后的人们的心情,学生被小女孩的爱心感染,从而引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讲课文时,教师可以作两个“情境”设计:用语言配合课文插图描绘出大地和人们在没有水时的悲惨状况,后来因为小女孩的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了五次神奇的变化,在这时就让学生想象,在有水之后大地的变化以及人们的心情,让他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美好的品质。大大扩展了课文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从而达到“寓教于乐,以情育人”的目的。
四、在句子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文中重点句子可以体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在教学时,必须深入引导,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文中结尾是“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引导理解时,先让学生找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然后抓住这个句子的重点词语“锋利”、“一切”,同时联系全文,说说人们用斧头都做了些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破坏环境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如:教学《桃花心木》时,课文中句子:“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棵独立自主的心”这句含义深刻的话,可采用边读边思考,比如“不确定”,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从而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从中受到了人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去接受考验和磨练。
五、利用教学内容来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内容里,有歌颂祖国的篇章、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有抒情诗、有散文、小说等文体,有是与非、恶与善的判断标准,更有做人准则。语文教师应自觉把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健康品格的内容利用起来,针对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水平,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格品德教育。在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歌颂祖国的文章,如《赵州桥》、《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京亮起来了》、《开国大典》等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和如临其景,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让他们了解到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个人高尚道德情操的具体表现。
六、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学生作文或者日记是其思想、生活、知识和写作能力的综合表现。“文如其人”“文品即人品”,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是作者的人生体验,情趣、胸襟、道德情操乃至人生理想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最能反映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因而作文教学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途径。在作文指导和讲评中鼓励学生表达正确的思观点,抒发健康的思想感情。通过作文充实、丰富他们美好而健康的精神世界。
例如可以抓住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文设计的练习,让学生发表看法和观点。《我熟悉的一个人》的小练笔让学生把他的优点和缺点找出来,并能取长补短。通过这样的小练笔让学生接受思想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可以多渠道进行的,只要教者只要细心、用心挖掘语文教学中的素材,合理、恰当利用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使学生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这就是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独特魅力所在,只有让语言文字和思想两方面的内容的统一,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许咏彤《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2]魏俊尤《紧扣教材,渗透德育》
[3]伏杰《浅谈如何把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时机》
[4]《小学德育》余志权主编
[5]《中小学德育工作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