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很多年轻人不等不靠坚定地走在创新、创业的路上,坚持是他们前行的座右铭,学识是他们进取的保障,创新则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动力,他们的创业创新事迹为社
边实践边创新
帕哈尔丁·西日甫,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在他看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公司发展。1994年,他凭借Basic和Assemble语言的熟练运用一举闯进电脑界。经过几年摸爬滚打,1998年11月成立“卡尔罗电脑技术服务中心”,先后研发了以UCDOS7.0汉语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维文操作系统、在DOS环境下使用的印刷、文字排版等一系列应用软件。2007年6月,他应邀去美国加州苹果公司总部,帮助解决基于Mac OS X的从右到左的语言支持关键技术问题。2008年1月,他组建中东地区在乌鲁木齐的第一个苹果开发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的执行主任,成为这一行业领域在新疆乃至全国的领军人物。
其实很多获得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的成功者都是边实践边创新的。陈继红,担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副教授时,敢于探索医学前沿,在肾脏病、血液净化及肾移植领域有着较深造诣,尤其在血液净化领域率先推广连续性血液净化多项新技术。
对吴利平来说,在实践中,依靠自身勤奋好学、顽强拼搏,在短短4年时间里,他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成长为独山子石化公司技术核心人才,现任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丁苯橡胶联合车间主任工程师。34岁的吴利平,从实践中寻找技术创新,厚积薄发使她在创新方面游刃有余。她的科研成果有很大创新。比如开发的丁苯橡胶新产品19个,其中低顺胶、环保胶填补了国内空白。她编制的化工区各装置生产准备资料共计447种。在环保胶2564S生产中,由于专利商没有提供此牌号配方,她根据自己对专利技术的理解和产品物性指标要求,通过控制调整产品的微观结构,成功生产出了性能优异的环保胶产品,并达到欧盟环保指标要求。在自主研发粘合剂牌号T167的生产中,她又根据产品物性指标,提出相应的工艺控制参数,新产品试产一次成功,她计算的配方准确性得到了外国专家的称赞。
回到家乡创业搞科研
还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搞科研,自主创业。
家是每个在外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随着新疆经济逐年上升,越来越多学有所成的年轻人纷纷回到新疆,投身到建设新疆的大潮中来。马星,2009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厂热能专业毕业后,回到乌鲁木齐,在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担任一名点检员。刚刚上班,师傅们都非常好奇,这样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为什么甘愿在一个小厂里工作呢?大家什么样的想法都有,而对于马星来说,其实很简单:这里是家乡,亲朋好友都在这里,在哪里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其实,回来之前,内地一些大型企业聘他去工作。马星还是选择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就业。2010年7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马星成为电厂技术管理的核心部门设备管理部一名锅炉点检员,是选拔出来的6名点检员中唯一一个入厂刚一年的青工。在新的岗位上,他尽职尽责,2011年度全厂锅炉设备零人身安全事故、零重大设备安全事故,机组大小修安全、质量、工期100%完成。2011年马星与同事研究讨论,提出对磨煤机叶轮装置及气封装置进行改造的方案,获得新疆公司合理化建议三等奖。
瓦热斯·热西提也是如此。200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他回到故乡从事农药、冷库、餐具消毒、葡萄加工、化肥销售等方面的代理工作。起初,他向银行贷款融资购进葡萄原材料进行加工、储存和出售,攻克加工储存技术难关,第一年就盈利30余万元;2009年,他自建8间冷库厂房,扩大生产规模,4年来他经营的餐具消毒中心、化肥销售等产业得到蓬勃发展,雇佣员工最多时达到100多人,既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又促进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1995年许登金服兵役三年后,回到家乡石河子,承包了北阳山的1680亩荒山,踏上荒山绿化的征程。十几年来,他把全部积蓄和精力投入荒山造林,通过变卖房屋、贷款等筹措资金400多万元进行植树造林。截至目前,已植树成活40000余株,完成80%荒山的基础设施建设,打水井一眼,铺设10千伏高压线7公里,架设变压器5台,通行公路2公里,输水主干管3.7公里,支干管15公里,滴灌支管1200亩,建成管理、设备用房1000平米,使北阳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被称为“当代愚公”。他说:“许多人不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认为第三代兵团青年不能吃苦、经不起摔打,固守在老一代军垦战士在荒漠戈壁中铸剑为犁艰苦建设出来的新城里没有追求,抑或选择东南飞。我要证明,兵团的第三代也是好样的!”许登金用荒山之变诠释着自己无悔的青春。
在创业中共同致富
在新疆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创业当中,他们不光自己致富,还不忘周围的乡亲,带动他们一起奔小康。
2009年毕业后,牙生·吐尔逊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被选聘到阿克其开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工作中,他走家入户,熟悉村情,了解民意,组织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网学习农村政策、学实用技术、学致富经验。通过推广膜下滴灌棉花每亩增收400余元,目前全村已推广高密度栽培、膜下滴灌棉花6000余亩。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建立西甜瓜双膜覆盖技术示范田,并与乡里的西瓜种植大户合作,申请注册了古勒巴格牌西甜瓜商标。每亩增收800余元,现全村的西甜瓜种植户增加到47户,种植面积增加到300余亩。同时,在村里广泛开展民汉结对、贫富结对等互帮互助活动。经过两年的努力,阿克其开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76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1500元,贫困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关继航,阜康市九运街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回到家乡与父母一起创业搞奶牛养殖。通过科学养殖和管理,一年下来牛场效益比往年增加了近一倍,犊牛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并筹建成一个自动化挤奶厅和一个鲜奶储存罐,保障了牛奶的品质。2008年,关继航多方贷款筹集30万元,创办了镇上第一个“托牛所”,组织十几位村民成立阜康市九运街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短短一年时间,合作社成员从开始的17户到现在的350户,并统一购置了鲜奶运输车和鲜奶检测仪,当年合作社利润达120万元,养殖户户均比往年多增收3000元。2010年下半年,他又扩大养殖规模筹建了两个“托牛所”,同时可容纳奶牛1500头,每天产奶8吨,年利润达240万。
祖农·阿布力米提,叶城县萨依巴格乡核桃专业合作社社长。为了转变家乡核桃自产自销方式,促进核桃规模销售,2008年,他号召乡里的核桃经纪人、种植大户、退休村干部43人,筹集资金240万元,注册成立了萨依巴格乡核桃专业合作社。通过收集需求信息,统一组织销售,第二年合作社就盈利120万元;到2010年合作社总收益300万元,合作社净利润70万元。到2011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370万元,会员达到164人。祖农·阿布力米提在自己富裕的同时帮助村民共同致富,核桃采摘、收购旺季雇工时,他专门雇佣村里困难户工作,2011年仅核桃采收管理一项,他就为雇工结算报酬8万元。
边实践边创新
帕哈尔丁·西日甫,卡尔罗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执行长。在他看来,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促进公司发展。1994年,他凭借Basic和Assemble语言的熟练运用一举闯进电脑界。经过几年摸爬滚打,1998年11月成立“卡尔罗电脑技术服务中心”,先后研发了以UCDOS7.0汉语操作系统为基础的维文操作系统、在DOS环境下使用的印刷、文字排版等一系列应用软件。2007年6月,他应邀去美国加州苹果公司总部,帮助解决基于Mac OS X的从右到左的语言支持关键技术问题。2008年1月,他组建中东地区在乌鲁木齐的第一个苹果开发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的执行主任,成为这一行业领域在新疆乃至全国的领军人物。
其实很多获得重要科技创新成果的成功者都是边实践边创新的。陈继红,担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副教授时,敢于探索医学前沿,在肾脏病、血液净化及肾移植领域有着较深造诣,尤其在血液净化领域率先推广连续性血液净化多项新技术。
对吴利平来说,在实践中,依靠自身勤奋好学、顽强拼搏,在短短4年时间里,他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成长为独山子石化公司技术核心人才,现任独山子石化公司乙烯厂丁苯橡胶联合车间主任工程师。34岁的吴利平,从实践中寻找技术创新,厚积薄发使她在创新方面游刃有余。她的科研成果有很大创新。比如开发的丁苯橡胶新产品19个,其中低顺胶、环保胶填补了国内空白。她编制的化工区各装置生产准备资料共计447种。在环保胶2564S生产中,由于专利商没有提供此牌号配方,她根据自己对专利技术的理解和产品物性指标要求,通过控制调整产品的微观结构,成功生产出了性能优异的环保胶产品,并达到欧盟环保指标要求。在自主研发粘合剂牌号T167的生产中,她又根据产品物性指标,提出相应的工艺控制参数,新产品试产一次成功,她计算的配方准确性得到了外国专家的称赞。
回到家乡创业搞科研
还有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家乡搞科研,自主创业。
家是每个在外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随着新疆经济逐年上升,越来越多学有所成的年轻人纷纷回到新疆,投身到建设新疆的大潮中来。马星,2009年从西安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学院电厂热能专业毕业后,回到乌鲁木齐,在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担任一名点检员。刚刚上班,师傅们都非常好奇,这样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为什么甘愿在一个小厂里工作呢?大家什么样的想法都有,而对于马星来说,其实很简单:这里是家乡,亲朋好友都在这里,在哪里都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其实,回来之前,内地一些大型企业聘他去工作。马星还是选择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就业。2010年7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实践经验,马星成为电厂技术管理的核心部门设备管理部一名锅炉点检员,是选拔出来的6名点检员中唯一一个入厂刚一年的青工。在新的岗位上,他尽职尽责,2011年度全厂锅炉设备零人身安全事故、零重大设备安全事故,机组大小修安全、质量、工期100%完成。2011年马星与同事研究讨论,提出对磨煤机叶轮装置及气封装置进行改造的方案,获得新疆公司合理化建议三等奖。
瓦热斯·热西提也是如此。2008年从中国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毕业后,他回到故乡从事农药、冷库、餐具消毒、葡萄加工、化肥销售等方面的代理工作。起初,他向银行贷款融资购进葡萄原材料进行加工、储存和出售,攻克加工储存技术难关,第一年就盈利30余万元;2009年,他自建8间冷库厂房,扩大生产规模,4年来他经营的餐具消毒中心、化肥销售等产业得到蓬勃发展,雇佣员工最多时达到100多人,既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又促进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1995年许登金服兵役三年后,回到家乡石河子,承包了北阳山的1680亩荒山,踏上荒山绿化的征程。十几年来,他把全部积蓄和精力投入荒山造林,通过变卖房屋、贷款等筹措资金400多万元进行植树造林。截至目前,已植树成活40000余株,完成80%荒山的基础设施建设,打水井一眼,铺设10千伏高压线7公里,架设变压器5台,通行公路2公里,输水主干管3.7公里,支干管15公里,滴灌支管1200亩,建成管理、设备用房1000平米,使北阳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被称为“当代愚公”。他说:“许多人不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认为第三代兵团青年不能吃苦、经不起摔打,固守在老一代军垦战士在荒漠戈壁中铸剑为犁艰苦建设出来的新城里没有追求,抑或选择东南飞。我要证明,兵团的第三代也是好样的!”许登金用荒山之变诠释着自己无悔的青春。
在创业中共同致富
在新疆还有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创业当中,他们不光自己致富,还不忘周围的乡亲,带动他们一起奔小康。
2009年毕业后,牙生·吐尔逊通过大学生村官考试被选聘到阿克其开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工作中,他走家入户,熟悉村情,了解民意,组织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网学习农村政策、学实用技术、学致富经验。通过推广膜下滴灌棉花每亩增收400余元,目前全村已推广高密度栽培、膜下滴灌棉花6000余亩。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建立西甜瓜双膜覆盖技术示范田,并与乡里的西瓜种植大户合作,申请注册了古勒巴格牌西甜瓜商标。每亩增收800余元,现全村的西甜瓜种植户增加到47户,种植面积增加到300余亩。同时,在村里广泛开展民汉结对、贫富结对等互帮互助活动。经过两年的努力,阿克其开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9年的7600元增加到2011年的11500元,贫困村面貌得到根本改观。
关继航,阜康市九运街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利用自己所学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回到家乡与父母一起创业搞奶牛养殖。通过科学养殖和管理,一年下来牛场效益比往年增加了近一倍,犊牛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并筹建成一个自动化挤奶厅和一个鲜奶储存罐,保障了牛奶的品质。2008年,关继航多方贷款筹集30万元,创办了镇上第一个“托牛所”,组织十几位村民成立阜康市九运街镇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短短一年时间,合作社成员从开始的17户到现在的350户,并统一购置了鲜奶运输车和鲜奶检测仪,当年合作社利润达120万元,养殖户户均比往年多增收3000元。2010年下半年,他又扩大养殖规模筹建了两个“托牛所”,同时可容纳奶牛1500头,每天产奶8吨,年利润达240万。
祖农·阿布力米提,叶城县萨依巴格乡核桃专业合作社社长。为了转变家乡核桃自产自销方式,促进核桃规模销售,2008年,他号召乡里的核桃经纪人、种植大户、退休村干部43人,筹集资金240万元,注册成立了萨依巴格乡核桃专业合作社。通过收集需求信息,统一组织销售,第二年合作社就盈利120万元;到2010年合作社总收益300万元,合作社净利润70万元。到2011年底,合作社资产总额达到370万元,会员达到164人。祖农·阿布力米提在自己富裕的同时帮助村民共同致富,核桃采摘、收购旺季雇工时,他专门雇佣村里困难户工作,2011年仅核桃采收管理一项,他就为雇工结算报酬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