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沥青混凝土路线裂缝问题已经愈演愈烈,文章主要针对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以及防治和处理进行相关探讨,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
关键词:裂缝 措施 危害 防治 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43+.6
1、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
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早期裂缝,即主要由于碾压前沥青混凝土摊铺时间过长、混凝土过细、等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的材料产生的裂缝。碾压过程当中产生细小裂缝,产生横向裂纹;另一种是沉陷性、疲劳性裂缝,因路基局部下沉将路面掰裂,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
2 面层的非沉陷型早期裂缝
2.1现象
(1)碾压过程当中产生细小裂缝。
(2)由于基层的影响产生的较规律横向裂纹。
2.2危害
(1)雨雪水会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逐渐扩展为网状开裂。
(2)碾压中产生的微裂纹,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份浸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会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2.3原因分析
(1)碾压前沥青混凝土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变冷,形成僵皮,而其内部较热,可塑性好,形成压路机串皮碾压;过早使用重碾,造成沥青混凝土在压路机碾轮前出现波浪;底层与面层粘结不好(如下层表面脏污,或没有喷洒沥青结合料);以及过碾产生推移等这些原因都可产生细小裂纹。
(2)压路机加速或减速太猛,尤其是转向时过猛产生路面横纹。
(3)沥青混凝土过细,其结合料太少(即油石比过低);上碾过早,沥青混凝土温度过高;沥青混凝土中集料级配太差,石料偏少;由于刮风下雨或喷水防粘时碾轮喷水过量等,造成沥青混凝土温度过低,产生的横向微裂纹。
(4)整平找补料层过薄;或在坡道上摊铺沥青混凝土料过厚;对薄沥青混凝土层过量碾压等产生的横向微裂纹。
(5)水泥土或其他无机结合料的基层、垫层,由于碾压后未能潮湿养生,造成较大的干缩反射到面层上来形成横向裂纹。
(6)寒冷地区,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变形受阻产生横向开裂。
(7)由于道路发生冻胀,路面拱起产生开裂。
(8)由于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凝土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开裂。
(9)由于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砂砾中有未消解灰块,当压实后消解膨胀,造成其上沥青路面膨胀开裂。
2.4 预防措施
(1)严把沥青混凝土进场质量关,凡发现沥青混凝土级配不均匀、集料过细、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或油大时,必须退货并通知生产厂家,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到工程之中去。
(2)严格控制摊铺和上碾的沥青混凝土温度,施工安排必须衔接紧密,每一道工序必须按照要求及程序进行。
(3)沥青混凝土摊铺前一天必须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大风及降雨天气不要安排摊铺作业。
(4)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平地碾压时,要使压路机驱动轮总接近摊铺机;上坡碾压时,压路机驱动轮应在后面,使前轮对沥青混凝土预压;下坡碾压时,驱动轮应在后面,用来抵消压路机自重产生的向下冲力。碾压前,先用轻碾预压。压路机起动、换向都要平稳,停驶、转移、换向时,要关掉振动档,压路机停车、转向尽量在压好的、平缓的路段上。
(5)在基层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采用(0.9×最佳含水量)的含水量监控时,可降低其干缩系数。
(6)在设计中,在半刚性基层上,加层厚≥10cm的沥青碎石,或厂拌碎石联結层,可降低裂缝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反射程度。
(7)在半刚性基层材料层中,掺入30%~50%的2~4cm料径的碎石,可减少收缩裂缝,并提高碾压中抗拥推的能力。
(8)对半刚性基层碾压后进行潮湿养护,随气候湿度不同,以5~14d为宜。
(9)控制沥青混凝土所用沥青的延度,或进行低温冷脆改性。拌制沥青混凝土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凝土“烧焦”。
2.5 治理方法
(1)对于碾压中出现的横向微裂纹,可在终碾前,用轮胎碾进行反复压实往往可予以消除。
(2)对于半刚性基层开裂反射上来的裂缝,缝宽在6mm以内的,可用热拌沥青灌缝。缝宽大于6mm的,将裂缝内杂质处理干净后,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进行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撒砂,扫匀。
(3)对发裂、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理,或进行小面积的喷油封面,防止渗水使裂缝扩大。
3沉陷性、疲劳性裂缝
3.1现象
(1)出现不规则的纵向裂缝和成片的网状裂缝。
(2)路面下沉形成裂缝。
3.2危害
(1)由于外界水沿路面裂缝渗入路面基层,甚至渗入土基,造成其承载能力下降,使路面过早损坏。
(2)裂缝部分,特别是裂缝密集的龟裂部分,受水浸入和车辆反复荷载的冲击,更会加速路面出现坑槽,车辙等严重损坏。
3.3原因分析
(1)因路基局部下沉将路面掰裂。
(2)雨水支管多数处于路面底基层或基层中,支管肥槽回填夯实密实度不够,造成局部路面强度削弱而发生沉陷和开裂。
(3)龟背状裂缝多属于路面基层结构强度不足,支承不住繁重的交通荷载,或沥青面层老化而形成;在车行道中,长条状网裂(网眼宽20cm左右,长50~60cm的网裂)多属于路面结构在重复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疲劳破裂而产生的裂缝。
(4)路面结构中有软夹层,如石料质软、含泥量大,尽管其他结构层强度足够,仍会发生沉陷、网裂和龟裂。
3.4 预防措施
(1)提高路面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和强度。
(2)对雨水支管肥槽,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或低标号混凝土处理,防止路面下沉开裂。
(3)做好路基施工,保证路基压实度及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防止因路基下沉所造成的裂缝。
(4)在路面底层铺筑完成后将检查井升至路面标高检查井周围所留下的肥槽,用低标号混凝土补强处理。
3.5 治理方法
(1)对由于土基、基层破坏所引起的裂缝,应先对土基或基层进行治理,然后再对面层进行修复。
(2)对由于沥青混凝土抗疲劳性降低引起的龟裂采用挖补方法,连同基层一同处治。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理,或进行小面层喷油封面,防止渗水扩大裂缝。
4沥青道路面层接缝的处理
4.1 纵缝
路面沿摊铺纵缝开裂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应尽量考虑一次成型的方法,不得已采用冷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当路面较宽时,一般采用分两幅梯队摊铺的方法。
4.2 横缝
沥青路面的横向接缝是一个薄弱环节,接缝跳车或开裂的情况普遍存在。横向接缝分为平接缝和斜缝两种:平接缝比较容易做好平整度,但连续性较差,易在此开裂;斜接缝不易搭接得好,容易形成接头跳车。
4.3 治理方法
(1)纵缝要尽量采取直茬热接的方法,摊铺段不宜太长,一般在60~100m之间,于当日衔接,当第一幅摊铺完后,立即倒至第二幅摊铺,第一幅与第二幅搭接2.5~5cm,然后再推回碾压。
(2)不是当日衔接的纵横缝上冷接茬,要刨直茬,涂刷粘接油后再摊铺。横向冷接茬,可用热沥青混合料预热,即将热沥青混合料敷于冷茬上厚10~15cm,宽15~20cm,待冷茬混合料融化后(5~10min),再清除敷料,进行搂平碾压,或用喷灯烘烤冷茬后立即用热沥青混合料接茬压实。
(3)采用切缝处理接茬时,必须将水擦净,待干燥后再进行摊铺。
关键词:裂缝 措施 危害 防治 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43+.6
1、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
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早期裂缝,即主要由于碾压前沥青混凝土摊铺时间过长、混凝土过细、等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的材料产生的裂缝。碾压过程当中产生细小裂缝,产生横向裂纹;另一种是沉陷性、疲劳性裂缝,因路基局部下沉将路面掰裂,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
2 面层的非沉陷型早期裂缝
2.1现象
(1)碾压过程当中产生细小裂缝。
(2)由于基层的影响产生的较规律横向裂纹。
2.2危害
(1)雨雪水会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逐渐扩展为网状开裂。
(2)碾压中产生的微裂纹,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份浸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会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2.3原因分析
(1)碾压前沥青混凝土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变冷,形成僵皮,而其内部较热,可塑性好,形成压路机串皮碾压;过早使用重碾,造成沥青混凝土在压路机碾轮前出现波浪;底层与面层粘结不好(如下层表面脏污,或没有喷洒沥青结合料);以及过碾产生推移等这些原因都可产生细小裂纹。
(2)压路机加速或减速太猛,尤其是转向时过猛产生路面横纹。
(3)沥青混凝土过细,其结合料太少(即油石比过低);上碾过早,沥青混凝土温度过高;沥青混凝土中集料级配太差,石料偏少;由于刮风下雨或喷水防粘时碾轮喷水过量等,造成沥青混凝土温度过低,产生的横向微裂纹。
(4)整平找补料层过薄;或在坡道上摊铺沥青混凝土料过厚;对薄沥青混凝土层过量碾压等产生的横向微裂纹。
(5)水泥土或其他无机结合料的基层、垫层,由于碾压后未能潮湿养生,造成较大的干缩反射到面层上来形成横向裂纹。
(6)寒冷地区,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变形受阻产生横向开裂。
(7)由于道路发生冻胀,路面拱起产生开裂。
(8)由于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凝土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开裂。
(9)由于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砂砾中有未消解灰块,当压实后消解膨胀,造成其上沥青路面膨胀开裂。
2.4 预防措施
(1)严把沥青混凝土进场质量关,凡发现沥青混凝土级配不均匀、集料过细、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或油大时,必须退货并通知生产厂家,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到工程之中去。
(2)严格控制摊铺和上碾的沥青混凝土温度,施工安排必须衔接紧密,每一道工序必须按照要求及程序进行。
(3)沥青混凝土摊铺前一天必须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大风及降雨天气不要安排摊铺作业。
(4)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平地碾压时,要使压路机驱动轮总接近摊铺机;上坡碾压时,压路机驱动轮应在后面,使前轮对沥青混凝土预压;下坡碾压时,驱动轮应在后面,用来抵消压路机自重产生的向下冲力。碾压前,先用轻碾预压。压路机起动、换向都要平稳,停驶、转移、换向时,要关掉振动档,压路机停车、转向尽量在压好的、平缓的路段上。
(5)在基层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其含水量,采用(0.9×最佳含水量)的含水量监控时,可降低其干缩系数。
(6)在设计中,在半刚性基层上,加层厚≥10cm的沥青碎石,或厂拌碎石联結层,可降低裂缝向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反射程度。
(7)在半刚性基层材料层中,掺入30%~50%的2~4cm料径的碎石,可减少收缩裂缝,并提高碾压中抗拥推的能力。
(8)对半刚性基层碾压后进行潮湿养护,随气候湿度不同,以5~14d为宜。
(9)控制沥青混凝土所用沥青的延度,或进行低温冷脆改性。拌制沥青混凝土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凝土“烧焦”。
2.5 治理方法
(1)对于碾压中出现的横向微裂纹,可在终碾前,用轮胎碾进行反复压实往往可予以消除。
(2)对于半刚性基层开裂反射上来的裂缝,缝宽在6mm以内的,可用热拌沥青灌缝。缝宽大于6mm的,将裂缝内杂质处理干净后,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进行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撒砂,扫匀。
(3)对发裂、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理,或进行小面积的喷油封面,防止渗水使裂缝扩大。
3沉陷性、疲劳性裂缝
3.1现象
(1)出现不规则的纵向裂缝和成片的网状裂缝。
(2)路面下沉形成裂缝。
3.2危害
(1)由于外界水沿路面裂缝渗入路面基层,甚至渗入土基,造成其承载能力下降,使路面过早损坏。
(2)裂缝部分,特别是裂缝密集的龟裂部分,受水浸入和车辆反复荷载的冲击,更会加速路面出现坑槽,车辙等严重损坏。
3.3原因分析
(1)因路基局部下沉将路面掰裂。
(2)雨水支管多数处于路面底基层或基层中,支管肥槽回填夯实密实度不够,造成局部路面强度削弱而发生沉陷和开裂。
(3)龟背状裂缝多属于路面基层结构强度不足,支承不住繁重的交通荷载,或沥青面层老化而形成;在车行道中,长条状网裂(网眼宽20cm左右,长50~60cm的网裂)多属于路面结构在重复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疲劳破裂而产生的裂缝。
(4)路面结构中有软夹层,如石料质软、含泥量大,尽管其他结构层强度足够,仍会发生沉陷、网裂和龟裂。
3.4 预防措施
(1)提高路面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和强度。
(2)对雨水支管肥槽,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或低标号混凝土处理,防止路面下沉开裂。
(3)做好路基施工,保证路基压实度及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防止因路基下沉所造成的裂缝。
(4)在路面底层铺筑完成后将检查井升至路面标高检查井周围所留下的肥槽,用低标号混凝土补强处理。
3.5 治理方法
(1)对由于土基、基层破坏所引起的裂缝,应先对土基或基层进行治理,然后再对面层进行修复。
(2)对由于沥青混凝土抗疲劳性降低引起的龟裂采用挖补方法,连同基层一同处治。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理,或进行小面层喷油封面,防止渗水扩大裂缝。
4沥青道路面层接缝的处理
4.1 纵缝
路面沿摊铺纵缝开裂的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应尽量考虑一次成型的方法,不得已采用冷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当路面较宽时,一般采用分两幅梯队摊铺的方法。
4.2 横缝
沥青路面的横向接缝是一个薄弱环节,接缝跳车或开裂的情况普遍存在。横向接缝分为平接缝和斜缝两种:平接缝比较容易做好平整度,但连续性较差,易在此开裂;斜接缝不易搭接得好,容易形成接头跳车。
4.3 治理方法
(1)纵缝要尽量采取直茬热接的方法,摊铺段不宜太长,一般在60~100m之间,于当日衔接,当第一幅摊铺完后,立即倒至第二幅摊铺,第一幅与第二幅搭接2.5~5cm,然后再推回碾压。
(2)不是当日衔接的纵横缝上冷接茬,要刨直茬,涂刷粘接油后再摊铺。横向冷接茬,可用热沥青混合料预热,即将热沥青混合料敷于冷茬上厚10~15cm,宽15~20cm,待冷茬混合料融化后(5~10min),再清除敷料,进行搂平碾压,或用喷灯烘烤冷茬后立即用热沥青混合料接茬压实。
(3)采用切缝处理接茬时,必须将水擦净,待干燥后再进行摊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