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不是苟且,想要不在远方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往往买来一大堆商品,结果发现没有自己需要的。我们总是在“需要”与“想要”之间权衡,常常是想要的太多,真正需要的很少。如何权衡“需要”与“想要”,成了每个人生活中的一大问题。
  “需要”满足人心中最基本的需求,是生活稳固的根基。“一箪食,一瓢饮”是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离开了它,孔夫子也无法说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话。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满足衣食的基本需求已不再是难事,人们的需要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高三的我们已经或是即将成年,追求精神上的崇高,在学校遵守校规校纪,在社会遵守法律法规,责无旁贷。
  需要不是苟且,它是一条红线,划清美丑善恶。需要不应被漠视,因为它是“九层之台”的“累土”,是我们立足于世的基础。
  “想要”载着美好生活的理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的逍遥,是“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理想。我们从满足想要中得到欢愉,为平淡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人类想要探寻社会真理,于是有了百家争鸣的哲学盛宴;人类想要更好的艺术,于是有了文艺复兴的辉煌灿烂;人类想要更好的生活,于是有了工业革命的天翻地覆。人类因想要而发展,而美好。
  想要不在远方,它是一个风筝,飞向我们前进的目标与生活的方向。想要不应被鄙视,因为它是“劈柴,喂马,周游世界”的梦想,是我们改善自己的更高要求。
  需要与想要就像购物清单上的柴米油盐与橱窗中的时尚衣裙。想要太多不是过错,我们可以在满足需要之后“徐徐图之”。没了“需要”,“想要”就成了《项链》中那浮云般的奢华;没了“想要”,“需要”就成了《套中人》中一潭死水般的沉寂。我们在需要的满足中活着,在想要的满足中更好地生活,或许,这就是对“需要”与“想要”关系的最佳解读。
  需要不是苟且,想要不在远方。我盼着山顶升起的红日,于是在险峻陡峭的山崖上奋力攀登,砥砺前行。
  名师点评
  文章立意深远,不仅辩证地探讨了“需要”与“想要”的意义,更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思想深度和胸襟抱负。在行文中,作者始终围绕关键词,用清晰的结构突出文章的条理性和层次感,用包括引用、事例、比喻、对比等丰富的论证手法,使文章言辞充沛、力透纸背。作者具有颇丰厚的文学知识积淀,各种素材信手拈来,简明精確又切中要害。(左轶凡)
其他文献
汤姆站在那里,盯着白板上的留言。他手里拿着湿抹布,在字迹上方停住了。突然,一种强烈的失落感攫住了他,无法摆脱。一个普通的留言何以变得如此重要?似乎他绝不应该把它擦掉。  汤姆:  别忘了回家时顺道买些鸡蛋和牛奶。  苏珊  这是她写给他的最后一条留言。  今天,汤姆埋葬了苏珊。按照他设想的那样,举行了私密的葬礼。他是一个不喜欢张扬的人。  留言板是苏珊想出的主意,那是1989年他们刚结婚不久,汤姆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费孝通  从传统农业中生长出来的中国社会,无论城乡,都免不了乡土生活的气息。城市里的菜市场是城市与乡村融通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进行着城乡物资的交换,还在经常的买卖往来中建构着熟人社会的信任与亲密,延续着礼俗社会的秩序与传统,叙写着记忆里的乡愁。  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  我家附近的菜市场曾长期处在被拆除的危险中,因为菜市场的尽头是本市一所重点中学,菜市场不仅
西安,千年古都,我要怎样才能读懂你?  入夜,我撑着伞登上了古城墙。城墙上人并不多,偶有几个游人骑着自行车疾驰而过,留下车轮旋转的呼呼声。因为有雷雨,城墙上的灯大部分都熄灭了,隔着很远才有一两盏灯亮着,半明半暗,灯影昏黄。雨水在古朴的灰石砖上汇集成无数条溪流,顺着城墙的斜面蜿蜒地流下去,在生满青苔的墙壁上浸出狭长的水印。  我踏在城墙上的水洼里,发出“啪啪”的声响。规整厚实的城砖,已被无数游人的鞋
“抹灰哥”身处尘埃,心有山川  前段时间,一位“90后”“抹灰哥”成了网红。“抹灰哥”原名石建国,来自河南濮阳,是一名“90后”抹灰工,他此前在温州已干了五年。2018年4月,他在工地练字的视频上传到网上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小伙子。  视频里“抹灰哥”头戴工程帽,正挥毫泼墨,潇洒地写下“落云”两字。画面一转,他站在室内的钢架上,用泥模粉刷墙面。抹灰、练字、晒女儿……他原本枯燥普通的工地生活,
一百年前的中国,曾有一场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在当时的国不成国的背景下,主义的选择最终战胜了问题的解决。  然而,在共和国的第二个甲子开始的第一年里,经济建设成果不可否认,但大量问题随之而来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发现:民生的实质就是解决一个个生活的实际问题:譬如上涨的菜价是否影响收入不低的白领生活质量?有些人为什么会出卖自己的器官?有钱有势的富豪为什么屡屡动手杀人?平常安静的少年缘何突然成了杀
个性是莫扎特歌剧中的多声对抗,共性是贝多芬《欢乐颂》中的大合唱;个性是山坡上五彩缤纷的野花,共性是城市广场上的井然有序。美是什么?美就是个性在左,共性在右。(开篇巧用比喻,但论点“在左”“在右”没有鲜明地表明“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整齐划一的共性,缔造了《理想国》中的美好城邦。“最大的正义就是各司其职,美美与共。”柏拉图的智慧在书中流淌。在那里,每个人都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在那里,不再有私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忽见严冬尽,方知列宿春”……生活中,“忽见”往往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  请以“忽见”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叙事合理;有故事,有细节;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写作指导  一精准审题  这是一篇以瞬时性动词“忽见”为题的记叙文。阅读导语
我的家乡是南通如皋。我总怀疑,我是否有说“我爱如皋”的资格,因为一年里我只回去几次,而就这一年里几次所见,我也写不出百分之一。如皋在我眼里是那么大,那么可愛,我知道得却又这么少,我甚至不敢妄言“爱而说不出”呀。  回家过年是在冬天,而我竟没见过如皋的雪———如皋怎么会不下雪呢?这成了一个缠在我心头的结。  若让我回想如皋的冬天,我总会想到除夕的晚上。外婆从红砖砌的小厨房里端出最后一盘冒着热气的年夜
题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呈现井喷式发展。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过4亿。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说:“伟大的作品,没有必要像宠物一样遍地打滚赢得准贵族的欢心,也没有必要像鬣狗一样欢群吠叫,它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题目解析  从材料呈现的形
古人云:“国富则民强,民强则国盛,国盛则民安,民安则天下太平。”其中之意便是说国力强大必将使人民受益。而所谓强盛大国,既是人民生长的沃土,更是人民生存发展的依托。  何为强盛大国?其中一点便是有一定的国际话语权,能维护民族利益与人民尊严。如此,这个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国家的有力依托,人方有尊严可言。百余年前的神州大地饱受列强欺凌,土地被瓜分,人民被奴役。那时,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