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琴書是山東地區傳統曲藝品種之一,又稱“小曲子”“唱揚琴”等,發源于魯西南的菏澤地區,產生於清代乾隆初年。經過200多年的傳播和演變,山東琴書漸漸分成南路、北路和東路三支,其中東路琴書流行於膠東各地,以商業興、關雲霞夫婦及其創始的“商派”最具代表性。2006年5月,山東琴書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興的弟子朱麗華被確定為東路山東琴書的傳承人。說起摯愛的琴書藝術,73歲的朱麗華感慨地說:“能與琴書結緣,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幸福。 ”
癡迷曲藝與琴書結緣
朱麗華祖籍浙江寧波,父母年輕時到山東做生意,此後就在青島定居下來。小時候,朱麗華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說書場。那時候,大她6歲的姐姐常在書場裡演唱西河大鼓,朱麗華因此有了看京劇、聽大鼓書的機會。那些精彩的戲文和有趣的故事讓朱麗華聽得如醉如癡,一個登臺唱戲的夢想也在她的心裡萌芽。
1958年,剛剛成立的青島市曲藝團廣招學員,13歲的朱麗華成為第一批學員。父母本不想讓她和姐姐走一樣的路,可朱麗華執意要去。初進曲藝團時,學員們吃住都在團裡。第二年,曲藝團請來了不少地方劇種的名家為學員授課,其中就有從濟南來的著名的山東琴書東路代表人商業興、關雲霞夫婦。不久,團領導讓朱麗華跟著兩位老師學琴書,就這樣,朱麗華與琴書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師徒同臺展藝術才華
十幾歲正是精力充沛、記憶力最佳的年紀,而此時朱麗華接觸最多的就是琴書,因此使得這門藝術自然地植入了她的靈魂,成為她生命裡的一部分。學習了3個月,師徒三人便開始登臺演唱琴書《水漫金山》,商業興唱法海,朱麗華唱白娘子,關雲霞打揚琴。 “那是我第一次登臺,那天天成戲院觀眾爆滿,可我在臺上嚇得什麼也沒看見,只看見兩位老師。唱完後,師父、師娘很高興,師父說我一句也沒唱錯,師娘說板眼全對,不簡單。 ”
師父師娘的話給了朱麗華極大的鼓勵,從此她更加熱愛琴書,跟著兩位老師邊學習邊演出,長達4年之久,唱的傳統段子有《水漫金山》《小姑賢》《梁祝下山》《洞賓戲牡丹》《王婆罵雞》《武大郎拾麥子》《坐樓殺惜》《裝灶王》等,新段子有《老王賣瓜》《借驢》《夫妻模範》等。這4年裡,朱麗華顧不上看電影,顧不上和同學玩,把心思全都用在了學藝上,打下了深厚的藝術功底。朱麗華也是商業興、關雲霞唯一一個從頭學到尾、系統繼承了東路山東琴書的學生。
挑起曲種傳承的重任
1962年,朱麗華跟商業興到濟南參加了山東琴書流派座談會,座談會正式確定東路山東琴書以商業興的“商派”為代表,而朱麗華就是東路琴書的繼承人。1963年商業興、關雲霞退休回老家了,朱麗華就挑起了東路山東琴書這個曲種的擔子。開始她和付子玉搭檔,後來耿殿生又加入進來,他們不僅唱傳統節目,還排演了許多歌頌新時代、新人物的新曲目,比如 《早婚圖》《雙罵雞》《雲中燕》《管得好》《姑娘的心願》《新長征插曲》等。朱麗華參演的琴書連續三次代表山東進京參加全國曲藝會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排練演出的同時,她還擔負起培養學生的重任。在她的悉心教授下,一批琴書演員漸漸成長起來。
1983年以後,朱麗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說唱琴書大書上。 “琴書是集說、唱、演奏、表演於一體的藝術,如果把小段比喻成小菜,那麼大書就是蘊含著頂極廚藝的大菜。”朱麗華說,“說唱大書是要用童子功的,而現在的琴書演員很少有從小學藝的,因此能說唱大書的人寥寥無幾。我這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所以想把它做得更好。”朱麗華用l3年時間,終於整理出了長篇琴書《呼延慶打擂》的文字資料、音樂資料和音訊資料,全書共21回18萬字,2600句唱詞,光記譜就用了7年時間。
七旬老人立下心願
2014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希望朱麗華錄製一套 《呼延慶打擂》的視頻資料。2014年至2016年,朱麗華用了3年時間,終於把長篇琴書《呼延慶打擂》的視頻資料錄製完畢,共21回,每回45分鐘,總長近16個小時。
2017年,朱麗華又給自己立下了一個心願,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完成山東琴書章回大書《七奇案》。這部書共38回,37萬字,唱詞3000句。據瞭解,《七奇案》目前只有朱麗華一人能夠演唱。有人問她為啥這麼拼?她說:“如果我不去做,那這部書很有可能就失傳了。雖然我現在年紀大了,但我還能唱,高調子唱不了我就唱低點,反正我會盡力而為。 ”朱麗華說,她打算今年完成 《七奇案》的前10回,也算是為自己從藝60周年留個紀念。
癡迷曲藝與琴書結緣
朱麗華祖籍浙江寧波,父母年輕時到山東做生意,此後就在青島定居下來。小時候,朱麗華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說書場。那時候,大她6歲的姐姐常在書場裡演唱西河大鼓,朱麗華因此有了看京劇、聽大鼓書的機會。那些精彩的戲文和有趣的故事讓朱麗華聽得如醉如癡,一個登臺唱戲的夢想也在她的心裡萌芽。
1958年,剛剛成立的青島市曲藝團廣招學員,13歲的朱麗華成為第一批學員。父母本不想讓她和姐姐走一樣的路,可朱麗華執意要去。初進曲藝團時,學員們吃住都在團裡。第二年,曲藝團請來了不少地方劇種的名家為學員授課,其中就有從濟南來的著名的山東琴書東路代表人商業興、關雲霞夫婦。不久,團領導讓朱麗華跟著兩位老師學琴書,就這樣,朱麗華與琴書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師徒同臺展藝術才華
十幾歲正是精力充沛、記憶力最佳的年紀,而此時朱麗華接觸最多的就是琴書,因此使得這門藝術自然地植入了她的靈魂,成為她生命裡的一部分。學習了3個月,師徒三人便開始登臺演唱琴書《水漫金山》,商業興唱法海,朱麗華唱白娘子,關雲霞打揚琴。 “那是我第一次登臺,那天天成戲院觀眾爆滿,可我在臺上嚇得什麼也沒看見,只看見兩位老師。唱完後,師父、師娘很高興,師父說我一句也沒唱錯,師娘說板眼全對,不簡單。 ”
師父師娘的話給了朱麗華極大的鼓勵,從此她更加熱愛琴書,跟著兩位老師邊學習邊演出,長達4年之久,唱的傳統段子有《水漫金山》《小姑賢》《梁祝下山》《洞賓戲牡丹》《王婆罵雞》《武大郎拾麥子》《坐樓殺惜》《裝灶王》等,新段子有《老王賣瓜》《借驢》《夫妻模範》等。這4年裡,朱麗華顧不上看電影,顧不上和同學玩,把心思全都用在了學藝上,打下了深厚的藝術功底。朱麗華也是商業興、關雲霞唯一一個從頭學到尾、系統繼承了東路山東琴書的學生。
挑起曲種傳承的重任
1962年,朱麗華跟商業興到濟南參加了山東琴書流派座談會,座談會正式確定東路山東琴書以商業興的“商派”為代表,而朱麗華就是東路琴書的繼承人。1963年商業興、關雲霞退休回老家了,朱麗華就挑起了東路山東琴書這個曲種的擔子。開始她和付子玉搭檔,後來耿殿生又加入進來,他們不僅唱傳統節目,還排演了許多歌頌新時代、新人物的新曲目,比如 《早婚圖》《雙罵雞》《雲中燕》《管得好》《姑娘的心願》《新長征插曲》等。朱麗華參演的琴書連續三次代表山東進京參加全國曲藝會演,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排練演出的同時,她還擔負起培養學生的重任。在她的悉心教授下,一批琴書演員漸漸成長起來。
1983年以後,朱麗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說唱琴書大書上。 “琴書是集說、唱、演奏、表演於一體的藝術,如果把小段比喻成小菜,那麼大書就是蘊含著頂極廚藝的大菜。”朱麗華說,“說唱大書是要用童子功的,而現在的琴書演員很少有從小學藝的,因此能說唱大書的人寥寥無幾。我這輩子就做了這一件事,所以想把它做得更好。”朱麗華用l3年時間,終於整理出了長篇琴書《呼延慶打擂》的文字資料、音樂資料和音訊資料,全書共21回18萬字,2600句唱詞,光記譜就用了7年時間。
七旬老人立下心願
2014年,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希望朱麗華錄製一套 《呼延慶打擂》的視頻資料。2014年至2016年,朱麗華用了3年時間,終於把長篇琴書《呼延慶打擂》的視頻資料錄製完畢,共21回,每回45分鐘,總長近16個小時。
2017年,朱麗華又給自己立下了一個心願,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完成山東琴書章回大書《七奇案》。這部書共38回,37萬字,唱詞3000句。據瞭解,《七奇案》目前只有朱麗華一人能夠演唱。有人問她為啥這麼拼?她說:“如果我不去做,那這部書很有可能就失傳了。雖然我現在年紀大了,但我還能唱,高調子唱不了我就唱低點,反正我會盡力而為。 ”朱麗華說,她打算今年完成 《七奇案》的前10回,也算是為自己從藝60周年留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