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组讨论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探索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形成性评价概述
  教育评价按评价的发生过程和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其中,形成性评价可采用多样化手段,以学生、教师及家长等为参与主体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按课程内容或固定时间间隔进行评价,评估主要通过等级和定性的文字描述进行[1],从而达到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提供反馈消息,促进师生相互交流、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预防医学”课程的特点
  本科教学中“预防医学”课程囊括了预防医学大方向下如流行病学、职业卫生、营养卫生和环境卫生等主流分支课程,学科本身具有高度概括性。而学生普遍对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掌握有限,在接受课程知识时往往难以消化吸收,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内容涉及知识广泛,对重点要点的掌握缺乏把控力。执教这门课程的教师也认为课程内容涵盖面广,而又受到课时限制,相关细节内容难以深入展开,对学生理解要点构成一定障碍。
  三、基于小组讨论的形成性评价在“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应用思路
  基于小组讨论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改革在“预防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较新的评价模式,考虑到大学教学的客观环境,家长基本无法评估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形成性评价的小组讨论成员仅需学生和教师组成,为促进评价指标更加有实际价值,可以在任课老师间、学生间和双方间进行分组讨论,这样有利于从多渠道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系统,促进有效反馈机制的形成。
  在施行该策略时适宜采用课堂观察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为评价手段,通过课堂观察如提问、表情等信号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在下课后及时向学生确认得到的反馈信息,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供意见,将这些反馈合理融入之前设计好的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时,需要保留一定的开放性问题,且保证学生参与其中,便于从多维度发现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预防医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不像基础医学相关实验课程能给学生足够感性认识和实践感受,要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满足学生的听课需求。
  评价主体的构建需要根据学生数量和课程耗时进行合理匹配,由于“预防医学”是一门医学生的主修课程,有学习需求的学生专业各异,对知识所要求的掌控程度和侧重知识点不同。为做到因材施教,学校应根据学生所在专业划分学生总体,采取整群抽样开展评估,这种方法经济快速,可操作性强。同时尽量将调查渗透到所涉及的各个专业,将某个平行班级的所有学生样本信息收齐,这样能较好地反映客观情况。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性和回收率,选择无记名问卷,且给学生自由的环境和充足时间回顾教学过程,并填写问卷。另外,对既往终结性评价不合格的學生也可以给予调查,获得历史反馈信息。
  调查问卷回收后,可采用多人独立统计的方法对资料进行评估,再进行讨论汇总,可有效避免系统误差。根据参与主体的不同对获得的结果进行交互式分析,并邀请课程接受程度不同的学生代表与任课老师,对双方观点的可商榷要素进行讨论,争取找到解决问题的平衡点。
  以考试成绩为判断标准的终结性评价关乎师生各类考核和奖励,但这种评价方法片面偏重于结果的模式受到了不少学者的批判[2]。而形成性评价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率,利于其之后工作和深造,通过以小组讨论为基础的形成性评价改革能促进“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并达到教学目标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刘 文.初中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曹 妍,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
其他文献
“网页设计”课程是中职电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为满足当前互联网行业、电商企业在网页设计人员的用人需求而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由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人们浏览网页的方式,从PC端(个人电脑)转到了MID(即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设备)。企业对应的岗位从笼统的网页设计,也转变为UI设计、前端设计。而要求的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
摘 要:观察学习包括一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班杜拉观察学习法的提出,从心理学的角度完整再现了先进典型培育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过程。文章从探讨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的机制出发,从观察学习法的一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机制的具体行程过程,在动机过程综合运用“5W”传播理论强化学习先进典型的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学习理论;先进典型培育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广大小学教师的重要工作,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一、教师要不断创新数学教学理念  很多教师因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原来的教学设备的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主体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探究了学生主体发展的必要性,最后对做好学生主体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必要性;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