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导致城市一些历史街区出现片断化。针对这一现象,以武昌民主路历史街区为例,从织补交通网络、空间结构、街区生态等方面对历史街区建筑片段化进行修复和控制。
【关键词】民主路;街区建筑片段化;织补;修复控制
Darn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Buildings in Historic Blocks——taking Min Zhu Road in Wuchang as an Example
Huang Yan-yan,Liu De-zhi
(The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bei 30068)
【Abstract】Wait the process of urbenization and the large scale city construction,fragmentation phenomenon of some historic districits has appeared.Min Zhu Road in wuchang in historic blocks.For instance,has mended and controlled the fragmentation penomenon in historic blocks in terms of darning traffic nets ,space structures and blocks environment.
【Key words】Min Zhu Road;The fragmentation phenomenon of blocks buildings;Darn;Mand and control
1978年著名建筑师科林•罗发表了《拼贴城市》一书,他把现代主义城市解释为“实体”和“肌理”的相互分离,实体作为空间中的雕塑,把肌理作为雕塑下的背景,总结了现代建筑和开发项目缺乏对历史文脉的积极反应,并把它描述为“拼贴”式的城市[1]。现代城市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进行中导致城市一些历史街区出现片断化。现在中国很多的历史名城,历史文化沉淀有的甚至上千年,遗留下来很多的历史遗迹。然而在现代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下大拆大建,使很多历史区出现高度片断化。
1. 历史街区片断化解析
1.1 交通地位的变化。
由于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在交通道路的组织上和交通工具使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历史旧街区的道路系统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因而导致街区的经济地位的下降,街区往日的辉煌逐渐衰退。在时间的长河下有的建筑年久失修、功能过时等,建筑开始荒废、倒塌或者拆除重建等,这样使街区出现片断化发展。例如:民主路片区地处武昌中心部位,在历史上它是水运为主,是惟一贯通武昌水陆两个城门(汉阳门到忠孝门)的大街。在经济的发展下,水运交通不能满足该区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重心外移,建筑无人管理、修缮等。
1.2 历史街区的阶段性发展。
历史街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过繁荣与衰退,有的街区甚至跨越几个朝代,出现过多个繁荣与衰退的局面,而每一个局面的出现都会引起街区的变化、功能划分的变化等。例如:民主路片区在历史上就是国家重镇,从唐至今出现了很多繁荣的时期,而每个时期的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有变化,每个政府对当地的重视也各不一样,因而在建筑的发展和保护上就出现一定的差别(主要是清朝前、民国、现今三个阶段)。
1.3 历史街区的更新。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拆建、改造等项目也会出现街区片断化,在城市发展中,有的建筑由于历史久远,在结构上、功能上、形象上、区位上等出现过时进行拆除重建,而投资人对兴建建筑各有不同的考虑,或意识各有不同,因而出现建筑文化连续性脱节。还有政府官员在认识意识上出现脱节,不注重历史史实、街区场所感等大量拆除重建,使历史街区出现毁灭性的打击。
1.4 管理制度上的局限性。
每个时期政府部门对文物古迹(建构筑物)都采取过一定的措施,但对待的态度各有不同,因而导致文物保护单位给历史建筑的定性上出现偏差。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有的文物保护往往只对单体建筑进行保护,使整个街区一部分历史建筑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有的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对片区进行保护,但是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为后盾,如果资金链断裂,也就意味这一片区历史建筑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2. 织补历史建筑片断化原则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凯文•林奇强调建筑环境由个性、结构、意蕴组成,在考察建筑物时不只是看见他表面的结构,还要对他有强烈的感知,考察他所在的历史地段,总体把握外部形象、空间氛围、居住者的生活习惯等内容,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总结得出一个总体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就是形成某种空间结构的本质因素[2]。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数量不断减少,现代城市的“森林”计划逐渐掩盖了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往日的辉煌。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的割裂,必须在现有历史街区、建筑文化中找出历史建筑空间类型的载体,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为了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对多个历史街区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织补街区片断化的几条原则:
(1)以历史记载与遗留建(构)筑物为先导,梳理该区域的街道,理清街道路网布置,还原历史记忆。
(2)合理调整街区产业与空间结构,发挥各部分在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优势,塑造特色空间。
(3)在发展绿色城市前提下,修复建筑间的灰色空间地带,形成花园式街区。
(4)发展集团和个人基金,负责保护现有历史建筑的修缮。
(5)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发展区域内建筑文化、和街区文化,塑造历史街区场所感。
(6)在规划上严格控制街区内现有紫线区的拆建。
3. 民主路片区的“织补”策略
3.1 挖掘历史史事,织补历史街区道路系统。
历史史事与历史遗留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基础,织补历史建筑片段化必须通过找寻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分析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找出每部分的基础类型。以类型为依托,连接片区内历史街道、古巷等交通道路,通过以道路为主线,理顺历史脉络,形成和谐的道路系统网络。在规划民主路片区道路系统中,以民主路和中华路、粮道街为横轴,解放路、胭脂路、临江大道为竖轴,加上侯补街、得胜桥、三道街、青龙巷、斗级营、都府堤、楚材街七处著名街区,形成“两横三纵七街区”的主要路网结构(见图1),提高片区内的历史文脉的整体延续性。
3.2 合理调整街区产业和空间结构,织补特色空间。
民主路正处于城市更新和改造阶段,必须抓住和利用这一机遇,调整片区产业和空间结构。通过历史取证,还原历史街区形态,发展特色空间模式。在胭脂路与得胜桥之间的候补街和粮道街在历史上儒家文化发展繁荣。在粮道街兴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昭忠祠;在候补街同样兴建于清时的表忠祠。当时在湖北是最大最出名的两座忠祠。这两条街区是弘扬儒家礼教的公共场所。虽然面目全非,但是还可以感觉出街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底蕴。连接粮道街和司门口的青龙巷在历史上是民俗文化中心和服务行业集中之地。斗级营、户部巷是岳飞抗金的大本营,明清为著名的“憩园”,户部巷在当时是名优小吃的饮食文化非常有名。在都府堤武昌公园处是民国文化的历史遗留,现今还保留有毛泽东同志旧居和民国时候的建筑。根据历史文化脉络,提取历史建筑每部分的发展类型和历史建筑空间结构类型,结合现今的城市发展结构,逐部建设符合历史建筑空间类型的建筑,连接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重新还原历史街区文化和功能。根据相同类型街区的历史内涵,打造符合该片区发展的特色空间,让片区内部分产业结构“退二进三”,与其它产业形成有机整体。
3.3 修复建筑之间灰色空间地带,织补历史街区延续性。
城市生存发展的自然基础是生态系统,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这也是符合国家提出的两型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建设历史街区时,由于会受到历史遗留建筑和历史街道宽度的限制,在新建建筑时,适当留出建筑间的灰色空间地带发展绿色空间,以及在竖向层次上发展人形通道,这样可以拓展由于街区的狭小带来的疏散交通拥挤的局面。同样增加了街区两边的通风、采光等一系列问题。(见图2)。
图1 民主街区道路分布
图2 历史街区灰色空间
3.4 发展社会基金,用于负责保护历史建筑修缮。
由政府调控,减少在历史建筑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税收与其他一些费用,将这部分减少的费用直接过渡给使用者或房产拥有者,作为将来修缮建筑的一部分资金,在修缮中政府相应的给予一定的资助,修
缮历史建筑时,前提是必须符合历史文化的主要类型
元素,保证历史建筑不偏离历史建筑文化。例如:户部巷现在使用实际只是一条“半边街”,西面老巷拆除新建的门面,清一色的卷闸门,使这条历史老街大为减色。要是通过政府一系列减税与减少其他费用,成立基金重新给新建门面房定位,迎合东面老街区的建筑类型,这样可以增加街区历史文化韵律,延续街区历史饮食文化,增强在同类型产业中的地位和知名度,以及本街区人气,带动地区其余产业的发展。
3.5 鼓励在街区发展各种文化活动,创造街区活力。
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里简•雅各布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它是长期以来无数的人们聚集一起,而各种人群生活习惯又不相同,形成的不同社区文化。现阶段很多历史街区由于经济的萧条,原来居住在此的条件较好的人群很多已经迁出此地,空出的建筑很多废弃或租借给了不同的外来人员,而在短时间内又很难形成各种不同的街区文化,因此使得街区内秩序比较混论,不能使街区居民有很强的凝聚力。所以在改造历史街区时,要根据历史史事、民族风情等,定期在街区展开活动,让街区群众参与其中;也可以街区群体不定期组织街区活动,带动街区气氛和居民凝聚力,加强延续街区场所感。
3.6 严格控制保护紫线。
现今把划定紫线上升为片区的保护,包括在片区周围天际线的控制上。不在是划定在单个数量上的保护,让现有没被破坏的历史街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山西平遥古城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民主路片区历史建筑破坏相当严重,现今只留下一小部分历史建筑,对这一小部分历史建筑,我们因该严格保护起来,作为修复历史街区的重要资料和依据。对已经拆除的历史建筑区域或拆除重建的建筑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还原历史文脉。在这里说的还原不是复原,也不是随意参考遗留历史建筑进行新建,而是通过历史资料取证和对遗留建筑进行分析,找出街区历史建筑文化的共同类型,在根据现有的新建建筑和区域功能重新定位设计。
4. 结束语
建设民主路历史片区是武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考虑。民主路历史片区的建设不能再是具体到某一个点,或单纯的建设中式建筑街区或西式建筑街区模式。历史街区的织补是一项巨大的多层次的工程,涉及到历史建筑文化,历史区域发展概况,区域经济,环境科学,政府决策等一系列问题。织布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建筑的断层要从整个区域利益和城市发展脉络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协调各种建筑文化、城市肌理等各项矛盾,使城市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阿尔多•罗西.黄士钧译.城市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凯文•林奇.方益萍等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张玫英译.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 铃木博之.李强译.建筑的七个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 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8] 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11-29-006
【关键词】民主路;街区建筑片段化;织补;修复控制
Darning the Fragmentation of Buildings in Historic Blocks——taking Min Zhu Road in Wuchang as an Example
Huang Yan-yan,Liu De-zhi
(The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of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bei 30068)
【Abstract】Wait the process of urbenization and the large scale city construction,fragmentation phenomenon of some historic districits has appeared.Min Zhu Road in wuchang in historic blocks.For instance,has mended and controlled the fragmentation penomenon in historic blocks in terms of darning traffic nets ,space structures and blocks environment.
【Key words】Min Zhu Road;The fragmentation phenomenon of blocks buildings;Darn;Mand and control
1978年著名建筑师科林•罗发表了《拼贴城市》一书,他把现代主义城市解释为“实体”和“肌理”的相互分离,实体作为空间中的雕塑,把肌理作为雕塑下的背景,总结了现代建筑和开发项目缺乏对历史文脉的积极反应,并把它描述为“拼贴”式的城市[1]。现代城市在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大规模进行中导致城市一些历史街区出现片断化。现在中国很多的历史名城,历史文化沉淀有的甚至上千年,遗留下来很多的历史遗迹。然而在现代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推动下大拆大建,使很多历史区出现高度片断化。
1. 历史街区片断化解析
1.1 交通地位的变化。
由于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在交通道路的组织上和交通工具使用上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历史旧街区的道路系统不能满足现代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因而导致街区的经济地位的下降,街区往日的辉煌逐渐衰退。在时间的长河下有的建筑年久失修、功能过时等,建筑开始荒废、倒塌或者拆除重建等,这样使街区出现片断化发展。例如:民主路片区地处武昌中心部位,在历史上它是水运为主,是惟一贯通武昌水陆两个城门(汉阳门到忠孝门)的大街。在经济的发展下,水运交通不能满足该区经济发展的需求,经济重心外移,建筑无人管理、修缮等。
1.2 历史街区的阶段性发展。
历史街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过繁荣与衰退,有的街区甚至跨越几个朝代,出现过多个繁荣与衰退的局面,而每一个局面的出现都会引起街区的变化、功能划分的变化等。例如:民主路片区在历史上就是国家重镇,从唐至今出现了很多繁荣的时期,而每个时期的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有变化,每个政府对当地的重视也各不一样,因而在建筑的发展和保护上就出现一定的差别(主要是清朝前、民国、现今三个阶段)。
1.3 历史街区的更新。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拆建、改造等项目也会出现街区片断化,在城市发展中,有的建筑由于历史久远,在结构上、功能上、形象上、区位上等出现过时进行拆除重建,而投资人对兴建建筑各有不同的考虑,或意识各有不同,因而出现建筑文化连续性脱节。还有政府官员在认识意识上出现脱节,不注重历史史实、街区场所感等大量拆除重建,使历史街区出现毁灭性的打击。
1.4 管理制度上的局限性。
每个时期政府部门对文物古迹(建构筑物)都采取过一定的措施,但对待的态度各有不同,因而导致文物保护单位给历史建筑的定性上出现偏差。由于制度的不完善有的文物保护往往只对单体建筑进行保护,使整个街区一部分历史建筑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有的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对片区进行保护,但是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为后盾,如果资金链断裂,也就意味这一片区历史建筑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2. 织补历史建筑片断化原则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凯文•林奇强调建筑环境由个性、结构、意蕴组成,在考察建筑物时不只是看见他表面的结构,还要对他有强烈的感知,考察他所在的历史地段,总体把握外部形象、空间氛围、居住者的生活习惯等内容,在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理总结得出一个总体的意象,而这种意象就是形成某种空间结构的本质因素[2]。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的数量不断减少,现代城市的“森林”计划逐渐掩盖了历史街区、历史建筑往日的辉煌。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的割裂,必须在现有历史街区、建筑文化中找出历史建筑空间类型的载体,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为了保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对多个历史街区做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织补街区片断化的几条原则:
(1)以历史记载与遗留建(构)筑物为先导,梳理该区域的街道,理清街道路网布置,还原历史记忆。
(2)合理调整街区产业与空间结构,发挥各部分在不同历史文化时期的优势,塑造特色空间。
(3)在发展绿色城市前提下,修复建筑间的灰色空间地带,形成花园式街区。
(4)发展集团和个人基金,负责保护现有历史建筑的修缮。
(5)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发展区域内建筑文化、和街区文化,塑造历史街区场所感。
(6)在规划上严格控制街区内现有紫线区的拆建。
3. 民主路片区的“织补”策略
3.1 挖掘历史史事,织补历史街区道路系统。
历史史事与历史遗留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基础,织补历史建筑片段化必须通过找寻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分析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找出每部分的基础类型。以类型为依托,连接片区内历史街道、古巷等交通道路,通过以道路为主线,理顺历史脉络,形成和谐的道路系统网络。在规划民主路片区道路系统中,以民主路和中华路、粮道街为横轴,解放路、胭脂路、临江大道为竖轴,加上侯补街、得胜桥、三道街、青龙巷、斗级营、都府堤、楚材街七处著名街区,形成“两横三纵七街区”的主要路网结构(见图1),提高片区内的历史文脉的整体延续性。
3.2 合理调整街区产业和空间结构,织补特色空间。
民主路正处于城市更新和改造阶段,必须抓住和利用这一机遇,调整片区产业和空间结构。通过历史取证,还原历史街区形态,发展特色空间模式。在胭脂路与得胜桥之间的候补街和粮道街在历史上儒家文化发展繁荣。在粮道街兴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的昭忠祠;在候补街同样兴建于清时的表忠祠。当时在湖北是最大最出名的两座忠祠。这两条街区是弘扬儒家礼教的公共场所。虽然面目全非,但是还可以感觉出街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底蕴。连接粮道街和司门口的青龙巷在历史上是民俗文化中心和服务行业集中之地。斗级营、户部巷是岳飞抗金的大本营,明清为著名的“憩园”,户部巷在当时是名优小吃的饮食文化非常有名。在都府堤武昌公园处是民国文化的历史遗留,现今还保留有毛泽东同志旧居和民国时候的建筑。根据历史文化脉络,提取历史建筑每部分的发展类型和历史建筑空间结构类型,结合现今的城市发展结构,逐部建设符合历史建筑空间类型的建筑,连接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重新还原历史街区文化和功能。根据相同类型街区的历史内涵,打造符合该片区发展的特色空间,让片区内部分产业结构“退二进三”,与其它产业形成有机整体。
3.3 修复建筑之间灰色空间地带,织补历史街区延续性。
城市生存发展的自然基础是生态系统,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这也是符合国家提出的两型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建设历史街区时,由于会受到历史遗留建筑和历史街道宽度的限制,在新建建筑时,适当留出建筑间的灰色空间地带发展绿色空间,以及在竖向层次上发展人形通道,这样可以拓展由于街区的狭小带来的疏散交通拥挤的局面。同样增加了街区两边的通风、采光等一系列问题。(见图2)。
图1 民主街区道路分布
图2 历史街区灰色空间
3.4 发展社会基金,用于负责保护历史建筑修缮。
由政府调控,减少在历史建筑中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税收与其他一些费用,将这部分减少的费用直接过渡给使用者或房产拥有者,作为将来修缮建筑的一部分资金,在修缮中政府相应的给予一定的资助,修
缮历史建筑时,前提是必须符合历史文化的主要类型
元素,保证历史建筑不偏离历史建筑文化。例如:户部巷现在使用实际只是一条“半边街”,西面老巷拆除新建的门面,清一色的卷闸门,使这条历史老街大为减色。要是通过政府一系列减税与减少其他费用,成立基金重新给新建门面房定位,迎合东面老街区的建筑类型,这样可以增加街区历史文化韵律,延续街区历史饮食文化,增强在同类型产业中的地位和知名度,以及本街区人气,带动地区其余产业的发展。
3.5 鼓励在街区发展各种文化活动,创造街区活力。
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里简•雅各布斯认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它是长期以来无数的人们聚集一起,而各种人群生活习惯又不相同,形成的不同社区文化。现阶段很多历史街区由于经济的萧条,原来居住在此的条件较好的人群很多已经迁出此地,空出的建筑很多废弃或租借给了不同的外来人员,而在短时间内又很难形成各种不同的街区文化,因此使得街区内秩序比较混论,不能使街区居民有很强的凝聚力。所以在改造历史街区时,要根据历史史事、民族风情等,定期在街区展开活动,让街区群众参与其中;也可以街区群体不定期组织街区活动,带动街区气氛和居民凝聚力,加强延续街区场所感。
3.6 严格控制保护紫线。
现今把划定紫线上升为片区的保护,包括在片区周围天际线的控制上。不在是划定在单个数量上的保护,让现有没被破坏的历史街区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山西平遥古城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民主路片区历史建筑破坏相当严重,现今只留下一小部分历史建筑,对这一小部分历史建筑,我们因该严格保护起来,作为修复历史街区的重要资料和依据。对已经拆除的历史建筑区域或拆除重建的建筑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还原历史文脉。在这里说的还原不是复原,也不是随意参考遗留历史建筑进行新建,而是通过历史资料取证和对遗留建筑进行分析,找出街区历史建筑文化的共同类型,在根据现有的新建建筑和区域功能重新定位设计。
4. 结束语
建设民主路历史片区是武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整个区域发展的角度考虑。民主路历史片区的建设不能再是具体到某一个点,或单纯的建设中式建筑街区或西式建筑街区模式。历史街区的织补是一项巨大的多层次的工程,涉及到历史建筑文化,历史区域发展概况,区域经济,环境科学,政府决策等一系列问题。织布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建筑的断层要从整个区域利益和城市发展脉络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协调各种建筑文化、城市肌理等各项矛盾,使城市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阿尔多•罗西.黄士钧译.城市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凯文•林奇.方益萍等译.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3] 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张玫英译.城市历史街区的复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 吴焕加.中国建筑•传统与新统[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5]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 铃木博之.李强译.建筑的七个力[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7] 芦原义信.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8] 周卫.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11-2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