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大数据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生态愈发呈现出"权力弥散"的状态.新技术的变革像一把双刃剑,既释放了媒体的能量,又冲击和考量着媒体肩上的责任.本文从哈贝马斯的理论框架出发考察媒体责任的理论基础,认为媒体责任的基础在于生活世界的优先性和正当性,应当从交往行为的互动和有效出发调节原子式封闭的个人所导致的相对主义倾向,进而达到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的整体反思.
【机 构】
: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刷屏上瘾的媒体社会责任履职困境及治理方略研究"(20YJA86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数据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生态愈发呈现出"权力弥散"的状态.新技术的变革像一把双刃剑,既释放了媒体的能量,又冲击和考量着媒体肩上的责任.本文从哈贝马斯的理论框架出发考察媒体责任的理论基础,认为媒体责任的基础在于生活世界的优先性和正当性,应当从交往行为的互动和有效出发调节原子式封闭的个人所导致的相对主义倾向,进而达到对"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的整体反思.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是贯彻落实"两创"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由"两创"主体与客体、"两创"内容、"两创"路径、"两创"场域、"两创"保障五大要素构成,具有鲜明的系统性,以及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的理论特质.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历史进程的持续推进,必须进一步明确"两创"体系的目标指向,增强"两创"体系的要素耦合,促进"两创"体系的过程联动,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体系在实践中良性运转.
乡村振兴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已出现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研究范式.国家政权建设、农村市场化、城乡社会结构三类视角有助于把握影响乡村发展的共性因素,但难以解释造成发展差异的内因;社会文化主体视角能更好地解释乡村发展的多样性特征,却容易忽视外部力量的常态性"在场",最后往往滑向了对文化相对论的探讨.两类视角以二元对立的思维剖析乡村振兴议题,忽视了其所具有的实践性特征.迈向实践自觉并不是盲目强调现有研究范式的简单转变,而是要突出乡村发展过程的复杂性、互动性、流动性等特征,旨在关注各种因素是如何在实践中共同作用
我国的法治建设可适当借鉴礼治,但礼治与法治又存在明显的差别:在目的方面,法治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础上保障人权,礼治在维护社会秩序时往往否定基本人权;在对象上,法治平等待人,礼治差别对人,法治的主体主要限于国家权力,礼治的主体则包括所有人;在范围上,法治有边界,而礼治则无禁区;在手段上,法治反对严刑峻法,也不迷信说教,礼治则重视教化,预防性与残酷性并存.古为今用之"用"应是礼治的讲规则、重制度之精华,而不是礼义中的贵贱等级等糟粕.
当前,由党支部领办组建的村域范围内的社区型合作社,带动农村社区内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发展符合政策需求,成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从制度优势转化能力、社员与合作社利益联结、管理者职能分离机制设计等方面研究不同类型社区型合作社发展机制.研究认为,社区综合性合作社通过为社员赋能、社会化服务供给、农户显性收入提升等层面促进小农户与合作社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在带动小农户实际参与经营,有效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同时,积极吸收和利用外部资源用于组织建设,将先天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而其他形式的社区型合作社小农户与合作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乡村治理实现了四次历史性飞跃,对乡村社会的善治经历了由"引导"到"协调"的演变,乡村社会的回应则表现出由"接受"到"配合"的转变.善治与回应的逻辑相互交叉,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领导乡村治理的四种模式:渐趋渗透式、动员引导式、协调探索式、多元调和式.不同领导模式的乡村治理所呈现的运行轨迹,彰显出党领导乡村治理的独特价值:在党政结合与多元主体参与中激发乡村社会活力;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上下互动中调适乡村治理政策;在制度权威与伦理价值的相互融合中提升乡村治理的刚性与柔性;在技术治
RCEP自贸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市场,农业规则的设计关系各国的基础利益。因此,其农业规则呈现出对高度多样化主体诉求的兼容性以及试图对接高标准规则的创新性特点。RCEP农业规则包括农产品市场开放规则、农业市场准入便利化规则和农业深度保障规则三类,上述规则虽然有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国内外供应链安全性,扩大农业对外投资,但同时也将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农民利益、产业竞争力带来冲击。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对接RCEP规则,加快推进国内制度改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中国农业走向高
宪法生态文明条款应如何指引新时代环境法律规范的形成,构成了环境法律体系融贯路径安排的核心关切.通过对宪法生态文明条款体系化阐释,提炼出作为国家目标和作为规范效力的宪法生态文明条款两种类型,并以此形成与环境法律规范体系融贯的阶层论.初阶融贯表现为环境法律规范对宪法生态文明条款的落实,即宪法生态文明条款的部门法化;进阶融贯表现为环境法律规范对宪法生态文明条款的发展,即宪法生态文明条款的释义变迁;高阶融贯表现为宪法生态文明条款与环境法律规范的"自生自发"交互影响,即环境法律规范的体系融贯,并形成以保障公民环境权
21世纪以来,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人类文明格局正在发生新变化,其重要标志便是由中国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产生,由此引发学界的关注,但相关研究主要限于文化政治视角.从文化叙事角度看,文明新形态建立在中华文化厚重基石之上,儒释道作为高度发达的文明智慧与哲学思想,其开放性、包容性与涵化力成为创造文明新形态的基因凝定与历史逻辑.文明新形态是源于传统而又超越传统的崭新创造,表现出更新传统文化、超越传统社会主义和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原创性特征,是中华民族深层文化力量的当代延伸,既规约了中国道路的发展方略与
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全方位的理性化过程。面对理性原则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征服与暴政,“审美现代性”应运而生。审美现代性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关联,正是在浪漫主义对于理性统治下人的个性和自由缺失的讨伐中,审美现代性得以迅速发展。审美现代性虽然呈现出的是一种对理性激进的否定与反叛态度,但在工具理性的高压管制之下,艺术最终沦为世俗之物并受技术演进过程左右。其中,“文化工业”可以被视为审美现代性屈从于工具理性的典型表现及后果。文化工业的出现,使人陷入以艺术为名展开的工具理性控制的陷阱中。因此,在工具理性的围剿下,审美现
多边主义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传染呈现出短期、迅速、复杂的特点.为把握国际金融风险演变趋势,本文以国际主要股票市场为对象,研究国际金融风险传染的趋势特征,分析不同经济区域风险传染强度的差异,并从动态冲击的角度分析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传染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国际股票市场间存在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且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时变特征,同时风险传染效应呈现波动增强的趋势.现行国际经济环境下,为加快恢复受疫情冲击的经济,世界主要经济体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宽松的货币环境使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