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评价一节数学课的成败,这需要教师客观评价学生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多么精彩。情智课堂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学生更加智慧快乐的学习。打造情智课堂要求教师力求高效、有趣、生动。情智课堂的教学观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数学课堂的时效性和趣味性。
一、情智当先,是情智数学课堂的标志
学生是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课堂精彩生成。兴趣是数学课堂上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快乐地进行学习。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连续不断地设置有针对性的趣味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师在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拥有了学习的兴趣,虽然,所设置的问题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无法解答,但是正是因为无法解答,或者说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才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课件演示,把三块同样大小的蛋糕平均分成4份、8份、10份,三个小朋友各吃了其中的2份、4份、5份。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为什么分的份数和吃的份数不一样?可吃到的蛋糕大小却一样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便有了解除疑惑的欲望,就能集中精力,想办法投入到释疑的学习中,探究出了不同的分数。
设置生动合理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被熟悉的问题所吸引,有了需要共同解答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情感一下子就融洽起来,而教师的积极引导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挖掘学生的潜能,是情智课堂的保证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中的生命个体,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就是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可以这样说,一切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学习的潜能。
情智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内驱力,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生命個体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就学生个体学习的内在的质而言的,关键是看学生自我在一切学习活动和一切学习行为中的角色定义和角色地位。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或“机械学习”。
数学课更多的思考和问题设置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活泼好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重要表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有许多学生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教师扼杀了,学生一味地接收和被动地学习是最可怕的事情。
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想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提炼出来。当然,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在发问时,学生往往不能点到要害。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用鼓励的眼神支持帮助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遇到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机智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关键问题,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创造自由言论的探讨氛围,让学生尝试解答。
久而久之,在数学情智课堂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真正意义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努力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培养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数学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突出自我,提高情智课堂的有效性
发现是一切探究的开始。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往往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观察、反思、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并积极尝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突出自我个体意识,提出自己独到的有见解性的问题,然后再作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盒子,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拿着尺子认真测量,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最后发现长方体的棱长总共有三组,长方体总共有六个面。还有的学生拿起了剪刀把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剪了下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方体的一个面与其对面相等。甚至,在一系列发现之后,有的学生居然探索到了将长方体所有的面拆开后得到的是长方形……
每一个发现都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发现,学生采取的手段不同得到的答案自然也就不同。但每一个发现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为这是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探索和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情智课堂做了比较完美的诠释。
四、注重合作,情智课堂兼顾生命关怀
在情智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教会学生如何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例如,在教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时,为了寻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师拿出了一块橡皮泥,布置任务:请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并归纳出计算方法。
问题一抛出,学生便忙活起来,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拿在手里摆弄半天,最后捏成一个长方体,然后用尺子量出捏出来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棱长),再套用公式,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这个方法看似巧妙,可是,当有的学生拿着自己手里干巴巴的橡皮泥的时候却犯了难,干橡皮泥捏不出规则的长方体啊。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将几个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里,共同思考:“遇到不规则的物体该怎么测量它的体积?”
学生有的用软橡皮泥模拟出不规则物体,有的试图把不规则物体拆解。通过一系列讨论和交流后,大家得出了结论,可以运用体积置换法,先将水槽注满水,然后把不规则物体放进水槽里,最后用量杯测量从水槽里溢出的水的体积,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这一探索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切实感受到了合作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情智课堂追求的理念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智课堂,应该是有情感的也是有智慧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乐于学习、高效学习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一、情智当先,是情智数学课堂的标志
学生是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使课堂精彩生成。兴趣是数学课堂上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快乐地进行学习。为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连续不断地设置有针对性的趣味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快乐学习的情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例如,教师在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样让学生在不自觉中拥有了学习的兴趣,虽然,所设置的问题学生用已有知识经验无法解答,但是正是因为无法解答,或者说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才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教师课件演示,把三块同样大小的蛋糕平均分成4份、8份、10份,三个小朋友各吃了其中的2份、4份、5份。引导学生分析:“小朋友为什么分的份数和吃的份数不一样?可吃到的蛋糕大小却一样呢?”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便有了解除疑惑的欲望,就能集中精力,想办法投入到释疑的学习中,探究出了不同的分数。
设置生动合理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学生被熟悉的问题所吸引,有了需要共同解答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情感一下子就融洽起来,而教师的积极引导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
二、挖掘学生的潜能,是情智课堂的保证
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发展中的生命个体,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就是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可以这样说,一切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学习的潜能。
情智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内驱力,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生命個体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就学生个体学习的内在的质而言的,关键是看学生自我在一切学习活动和一切学习行为中的角色定义和角色地位。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他主学习”或“机械学习”。
数学课更多的思考和问题设置是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活泼好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重要表现。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有许多学生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教师扼杀了,学生一味地接收和被动地学习是最可怕的事情。
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想办法引导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提炼出来。当然,学生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在发问时,学生往往不能点到要害。教师应该学会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用鼓励的眼神支持帮助学生,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果遇到学生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该机智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关键问题,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创造自由言论的探讨氛围,让学生尝试解答。
久而久之,在数学情智课堂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在真正意义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努力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培养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数学思维能力也不断提高。
三、突出自我,提高情智课堂的有效性
发现是一切探究的开始。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往往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不断地观察、反思、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并积极尝试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突出自我个体意识,提出自己独到的有见解性的问题,然后再作进一步的探索,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
例如,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准备好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盒子,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拿着尺子认真测量,通过一系列的测量,最后发现长方体的棱长总共有三组,长方体总共有六个面。还有的学生拿起了剪刀把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剪了下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方体的一个面与其对面相等。甚至,在一系列发现之后,有的学生居然探索到了将长方体所有的面拆开后得到的是长方形……
每一个发现都是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发现,学生采取的手段不同得到的答案自然也就不同。但每一个发现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为这是尊重生命个体差异的探索和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情智课堂做了比较完美的诠释。
四、注重合作,情智课堂兼顾生命关怀
在情智课堂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教会学生如何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例如,在教授《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时,为了寻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教师拿出了一块橡皮泥,布置任务:请以最快的速度计算出橡皮泥的体积,并归纳出计算方法。
问题一抛出,学生便忙活起来,有的学生把橡皮泥拿在手里摆弄半天,最后捏成一个长方体,然后用尺子量出捏出来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棱长),再套用公式,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这个方法看似巧妙,可是,当有的学生拿着自己手里干巴巴的橡皮泥的时候却犯了难,干橡皮泥捏不出规则的长方体啊。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将几个学生安排到一个小组里,共同思考:“遇到不规则的物体该怎么测量它的体积?”
学生有的用软橡皮泥模拟出不规则物体,有的试图把不规则物体拆解。通过一系列讨论和交流后,大家得出了结论,可以运用体积置换法,先将水槽注满水,然后把不规则物体放进水槽里,最后用量杯测量从水槽里溢出的水的体积,溢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这一探索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设计解决问题方案,切实感受到了合作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情智课堂追求的理念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智课堂,应该是有情感的也是有智慧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乐于学习、高效学习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新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