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eMSS教师在线学习项目述评

来源 :远程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在支撑学习与教学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证实,而随着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学习问题的普遍关注,利用技术来促进教师学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些项目(如WIDE Wedd)已被介绍、人引入国内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中。
  促进学生成功的教师在线指导系统(eMSS,e-Mentoringfor Student Success)是教师在线学习的一个著名项目,它是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批准资助下,由全国科学教师联合会(NSTA)、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SC)新任教师中心(NTC)、蒙大拿州立大学科学,数学资源中心(MSU)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的为中学新任科学教师(现又拓展至数学学科)提供专家指导的在线学习环境。自2002年以来已从加州和蒙大拿州的一些试点学区向全美各州扩展,目前已有8个州和2个大学区加入了这一在线网络。
  
  一、项目背景
  
  在科学、数学和技术领域始终保持卓越是美国一直以来的追求,这种追求在教育中的反映便是对优质的科学教育和数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但是,对科学教师的研究发现,很多科学教师没有任教学科的相关学位,缺乏内容知识和课堂教学技能。教师的培训和继续任教因此成为科学教育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在美国,新任教师的人职培训和继续任教始终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备受关注的议题。因为美国教师的流失情况非常严重,差不多33%的新任教师在工作的前3年离职。到工作的前5年,离职的教师数甚至占50%H。特别是近几年美国的退休教师人数众多,而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学校,并且班级规模也在逐步缩小。在这种情况下,未来20年美国大约需要招募一半的教师。因而,如何使新任教师满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2001法案中对教师提出的高质量要求,成为一个摆在教师教育者面前的重大挑战。
  eMSS项目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在NSF的支持下。研究者们开始对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1)导师指导可以发生在一个异步在线环境中吗?(2)聚焦于内容能够解决中学新任科学教师的需求吗?(3)能够在新任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和科学家之间建立起一个科学在线共同体吗?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考虑,eMSS提出了如下目标:(1)通过开发包括新任教师、导师和科学家在内的在线指导网络,提高初中和高中学生的科学成就;(2)开发有关新任科学教师的指导标准和入职培训标准;(3)开发一个全国性的在线指导网络来支持全国范围内的科学教师。
  
  二、理论基础
  
  一个优秀的教师学习项目通常建基于某一个理论基础或一套原则之上,如WIDE Wodd项目即以理解性学习作为其一贯设计的核心理论根基。eMSS则从NTC和MSU的各种培训项目中汲取经验,并采纳了美国研究院的一次调查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有效专业发展的六条关键要素,以此作为项目的理论基础:(1)形式创新。革新教师学习的形式,如组织教师学习网络或研究小组等;(2)注重持续性。持续的、集中性的项目比短期项目更有效,教师在线学习是一种超越传统的面对面培训的新型专业发展形式,能给教师提供持续性的支持;(3)集体参与。协作环境下的教师学习是最有效的,要鼓励同一学校、年级或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活动;(4)聚焦内容。对学科内容的关注,是加深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如何教授特定概念的关键,与一般教学法的培训相比,聚焦于特定学科内容的培训更能促进教师在特定学科领域的发展;(5)主动学习。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应该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的分析中;(6)一致性。教师的学习体验应符合当地情况和目标,并与州的标准及评价相一致,而且让教师根据公认的专业标准反思实践最有可能促进教学的转变。
  


  
  三、项目的逻辑模型
  
  eMSS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项目的促进者以及科学研究者的“支持培训”;第二阶段是“导师培训”,即挑选出有经验的科学教师作为培训新任科学教师的导师,对这些导师进行培训,它包括暑期学校和学年研讨活动两种形式;第三阶段是“学员体验”,新任教师开始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包括导师的一对一指导、科学教学探究、学科内容探究、与科学家的互动以及访取诊断性资源等。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之后,新任教师的知识、技能将有望得到提升,并避免新任教师的流失现象,从而实现项目的预期结果,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成就的最终目标(见图1)。
  
  四、eMSS在线环境
  
  在试验阶段,eMSS运用了在线与面对面两种交互形式同时进行的混合方法,以解决一些基本的结构性问题。但是,eMSS的最终追求是创建一个可异步交互的在线学习网络,因为这样可以使日程繁忙的教师、科学研究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充分地参与项目中。在Sakai的支持下,eMSS最终发展成为一个以引导式、促进式对话为主要交互形式,以“导师一学员”关系为基本关系,由有经验的科学教师(导师)、新任科学教师、科学家、项目促进者等构成共同体的在线学习平台。
  1 Sakai支持的协作学习环境
  eMSS在线课程最初是利用Web CT作为技术平台,2007至2008年转用NTC开发的基于Sakai技术平台的协作学习环境,eMSS采用它主要是考虑到这一环境更易于运用和推广,而且保密性更强。
  2 四个主要区域
  eMSS的在线空间主要有四个区域,即:一对一空间、教学讨论区、内容讨论区以及面向导师的在线研讨活动。
  (1)一对一空间(Pair Place)。eMSS会根据每个新任教师的执教年级、学科、专业发展水平以及所在州的情况,为其配备一位具有执教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教师作为“导师”,他们一起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参加eMSS在线活动,其中“一对一空间”是专门为每对“导师~新任教师”开辟的私人对话空间,导师在其中引导新任教师展开有关教学及学科内容方面的对话。该区域是eMSS在线平台最基本的活动空间,它保障了“导师一新任教师”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的稳定发展,同时也使这里成为交互最集中的区域。
  (2)教学探究区。该空间主要围绕教学方面的话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它定期推出不同的讨论话题,包括“学生行为管理”、“有效实验室”、“学生理解分析”、“课例设计”、“多样性”等。话题的选择通常以新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需求为基础,由新任教师和导师商议决定,如执教第一年的教师主要选择课堂教学程序、备课、有效实验室等方面的话题;执教第二年的教师主要聚焦于设计挑战、关注学生的理解、技术与教学的整合等话题;执教第三年的教师则针对实时数据运用、引入科学文献、因材施教等方面的话题进行讨论。
  教学探究区的讨论以学生的学习成就为根本目标,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内容标准为两个核心准则,“计划——教学——反思”每三个环节构成了“教学探究”的一次循环。其 中,在“计划”环节,导师和新任教师一起就选定的教学话题进行计划、设计或修改;随后,新任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最后,新任教师回到“教学探究区”与导师共同对计划及其实施进行反思、分析,并进行修改。进而讨论下一步的教学行动(图2)。因此,“教学探究”是与教师的课堂实践紧密相联的。eMSS还专门开发了考察新任教师的实践行动的质量指标,以考察教师是不是真正发展起对什么是最佳的教学实践的理解。例如,对新任教师的课堂实践,eMSS主要考察这几个方面:①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内容的机会;②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组织是否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准备程度、先前知识和学习风格;⑧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基于现有理解建构新知的机会;④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路径以使其建构对内容的理解;⑤是否为教师提供了接触学生理解的机会口。
  导师和新任教师还可以将相关话题的讨论拓展至eMSS项目的在线共同体,向其他导师、新任教师、科学研究者提出问题、分享观点等,这样新任教师得到的支持不仅仅限于配对的导师,整个eMSS在线网络都可以为其提供更大范围的支持。
  (3)内容讨论区。eMSS认为,从促进学生成功地学习科学这一目标来看,仅有这些一般性的知识与技能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更多的是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教学法方面的支持,基于内容的培训才更能够拓展新任教师对科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解。因此,eMSS项目特别促进新任科学教师进行两个方面的探究与发展:一是对科学内容的探究;二是对学生如何“想”(think)科学和如何“学”(1earn)科学的探究。在教学讨论区之外,eMSS还根据不同的学科特别开辟了内容讨论区。
  在这些区域中,教师们可以提出同一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讨论学科教学中常见的迷思概念,交流如何根据标准及学生的概念理解来备课,同时探讨学科当前的研究进展。内容讨论区同时还发挥着资源库的作用,教师们可以对提供的资源进行链接,寻找自己所需的课例设计、背景信息以及与他们的具体科学学科相关的研究。对学科内容的讨论往往与如何让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结合在一起,因此,内容讨论区在促进教师将教学法和学科内容最好地整合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科学家是内容讨论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介绍科学研究的当前进展以及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学习成功地整合起来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此外,每个内容领域都会有一个教师促进者,他一方面保证互动对话的持续进行,另一方面也作为科学家与教师之间的联系纽带。
  (4)面向导师的在线研讨活动。eMSS的导师主要是从有经验的科学教师中招募而来,通常具有中学科学教学方面的经历、较强的内容领域知识、执教示范课以及参与教育领导的经验,对在线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尽管如此,eMSS还是非常重视对导师的培训,认为导师的专业发展也是eMSS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导师的持续参与看作项目成功的关键。为了给导师提供持续支持,eMSS开辟了一个导师论坛,以组织面向导师的在线研讨活动。
  根据导师的指导经验,在线研讨活动通常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初级研讨面向新任导师,主要是让他们熟悉在线平台,了解eMSS的目标和观念,学习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发展在线环境中有效倾听和反应的策略。高级研讨面向已经担任过导师的导师,主要内容是如何发起、维持和促进在线对话以发展新任教师的专业实践,以及如何通过运用各种对话分析工具,分析参与者如何在在线环境中建立联系并建构有关科学教学的知识。
  3 对话作为重要的交互形式
  eMSS在线空间是一个由新任教师、导师和科学家构成的在线共同体,对话是主要的交互形式,尤其普遍的是导师、科学家与新任教师之间的引导式、促进式的在线对话。eMSS提出,导师和内容专家应该在和新任教师共同进行的“计划——教学——反思”的教学探究循环中,发挥“启动——引导——总结”的作用,从而引导教师的学习进程。
  eMSS将对话看作是项目能为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发展的关键,认为成功的对话一方面能够促进新任教师的教学探究和反思,获得进行高质量的科学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导师的指导技能,增强其在科学教育领域的领导力。因此,项目不仅对导师和新任教师之间的对话进行记录,还邀请了外部评价机构“地平线研究公司”(Horizon Research,Inc,HRI)对这些对话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了评价导师和新任教师之间的高质量对话的量规:①对话目的清晰,参与者是在解决特定问题或进行某方面的讨论;②对话内容明确,或者在对话的过程中内容逐步明确;③对话体现了积极的文化,如愿意彼此分享,相互信任,敏锐觉察参与者的需求等;④参与者对自身实践进行反思;⑤参与者认为这些事务也是重要的;⑥对话的话题对于课堂实践是重要的,并得到明确的讨论;⑦对话中作出了判断,如形成、总结共同观点,并修改应用于更大的教学境脉;⑧对话达到更高水平,如概括为更太的主题,与提升学生的学习相联结等。
  
  五、项目特点及启示
  
  1 聚焦于特定学科内容和针对性的教法,而非一般教学法
  我国的教师教育历来非常重视对新任教师的职初培训与指导,但比较常用的形式通常是学校从外聘请专家开设讲座或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培训课程。研究表明,此类学习形式通常被教师认为对促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最没有价值。这主要是因为此类培训通常流于一般性的教育教学知识的指导,而要想促进教师在学科教学上的专业发展,仅接受一般性的教育教学法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专业实践往往与特定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结合特定学科内容的指导才更有助于教师的实践改进。eMSS既引入了内容方面的专家(科学家),又引入了学科教学法方面的专家(经验丰富的科学教师),而且对特定学科的教学探究也始终面向新任教师的实际教学,这为加深教师对特定内容及其教学法的理解提供了充分的支持。这种聚焦于特定学科内容的设计取向值得我们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在eMSS项目中的参与进一步表明,在欧美国家,科学家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帮助大众理解科学,促进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升方面的责任,eMSS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如何将内容专家引入教师教育的良好范例。反观我国的教师教育却鲜有内容专家的身影,这既反映了专业长期分立形成的学术研究壁垒对跨领域合作的影响,也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封闭性。以科学教师为例,很多新任教师在大学毕业进入学校从事教职之后,便基本脱离了科学专业的研究共同体,所接受的专业发展机会几乎都是教学法、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任教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如何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吸引内容专家加入所在领域的教师学习项目,并最终促进学生在该领域的有效学习与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
  
  2 学徒制与在线共同体的巧妙结合   研究表明,良好的教练(coaching)在新手的专长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任教的前七年是新任教师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阶段。因此,通过有经验的教师对新任教师进行指导往往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专业发展路径,它使教师能够围绕自己的专业实践与身边的专家进行持续性的、个性化的互动,从而同时获得专业方面的支持和社会情感方面的支持。但这种传统的学徒制不可避免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面对面的交互形式需要师徒的同步参与、互动往往仅限于师徒的小圈子而难以获得更大情境下的支持等。这种情况下,在线共同体凸显了它的优势,作为一种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凝聚分布式专长从而为共同体及其成员提供给养和支持的新型学习模式,它能够支持广泛的协作学习,使在工作中各行其是的教师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交流观点,分享专长,进行富有成效的协作。
  eMSS将学徒制与在线共同体巧妙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坚持导师指导在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利用在线共同体这一新模式,从而既保证了从新任教师的个体发展需求出发,为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持续性支持,同时又为新任教师、导师、科学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学习提供了空间。目前,传统的师徒制依然是我国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支持协作式交互的学习环境的开发,探索一条将传统的教师学习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途径愈加凸显出其重要性。在这方面,eMSS有望成为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
  3,以学生的学习成功为根本目标
  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改进之间的一个假设是:参与高质量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的经历导致了教师的信仰和知识的变化,随后导致课堂行为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更好的学生学习。eMSS项目也认为有效的教师学习项目应该把学生的学习置于首要位置叫。在项目实践中,它引入有经验的科学教师和科学家来帮助新任教师教好科学,以学生学习的内容标准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依据,以有关学生学习的研究为基础来探讨最佳的科学教育实践,以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机会来评判教师实践改进的程度,所有这一切的最终指向都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成功。
  和众多教师专业发展项目一样,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成就来评价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是eMSS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有证据可以表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就存在紧密联系,但如果据此从学生的学习表现来评价教师未免有失公允,因为影响学生学习成就的变量众多,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只是其中之一。eMSS以学生的学习成功为根本旨归,却不以此作为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唯一标准。
  4,1视导师、科学家与项目促进者的领导力培训
  在eMSS项目中,导师、内容专家和项目促进者构成了一个具有分布式专长的在线共同体,为新任教师提供了内容、教学法、情感等方面的支撑,是新任教师专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脚手架,他们的指导能力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质量。eMSS极为重视对导师、科学家与项目促进者的领导力培训,除了上述为导师提供的各种研讨活动和专业发展机会外,项目还对参与项目的科学家也进行有关教学法和在线交互方面的培训,引导他们不仅仅是去回答教师们的问题,而且也带动教师去探索、质疑、学习科学领域内的关键原则和最新研究进展,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此外,具备较强领导力的优秀导师则被发展为项目促进者,以进一步增强项目在促进教师学习方面的引领作用。
  
  六、结语
  
  概言之,教师在学生发展、学校变革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义务教育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国民素质,促进了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话,那么教师专业发展的广泛推行则有望提升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更快地推进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由此观之,技术可以发挥变革的催化剂的作用,通过开发便于访取和运用的在线学习环境,可以让更多的教师跨越时空的界限,以更少的费用更容易地得到灵活的学习机会。同时,这也是技术的变革给教师教育研究创新带来的新机会。eMSS是美国众多教师在线学习项目的一个成熟案例,它长达六年多的持续发展以及向其他学科领域的拓展显示了在线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学习方面的重大潜力,可以为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摘要] RPG电子游戏以其独特的故事性和互动性吸引了许多玩家,RPG游戏模式强调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促进角色成长,角色、情境是其设计的关键所在。RPG电子教育游戏设计模式以游戏分层设计为核心,它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以游戏故事设计为中心,力求在设计程式中平衡电子教育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  [关键词] RPG;教育游戏;模式    RPG (Role-Playing Game)即角色扮演游戏,是由玩
期刊
[摘 要] 作为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TETPD)国际比较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介绍了瑞典部分的背景、理论框架以及设计,关注的焦点是ICT与教育领域的教师专业发展(TPD)。其中,ICT被看作是一项能够支持教与学实践的技术。本文进一步的目的就是从两个维度为瑞典的多重个案研究提供一个框架:第一个维度是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权属和管理问题,既包括由上而下的政府项目,也包括由下而上由参与者推动的计划;第二个维
期刊
一、eMM简介    许多关于e-learning的分析关注于孤立的教育机构的个体表现,而关于教育机构整体环境的深入分析却并不多。已经有许多关于在e-learning领域的最佳实践的文章,并且被发展成为一些技术规范,比如“可共享的内容对象参考模型”(SCORM)。一些关于e-learning的学术上的质量标准也已经建立起来了,例如线性基准质量。问题在于,关注于最优秀系统的更加整体化的方法远比关注个
期刊
李 阳 吉 喆 杨玉芹 译    [摘要]本综述主要关注人们创造力的特点,社区、学科领域、社会情境等与数字技术特点之间的互动。对创造力在教育中的作用,数字技术对创造力的支持,如何教授创造力,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术,如何评价创造力、学习和数字技术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文章最后两部分对实践、课程及学习资源设计的启示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总结。  [关键词]创造力;技术;ICT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对综述中用到的关键术语进行了界定,并讨论了思维技能、学习和技术三者之间的联系;然后从讨论一般思维技能是否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思维技能能否被教授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接着对技术在思维技能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并认为信息和通讯技术(ICT)在思维技能教学中的作用方式主要有三种:作为导师或者教学机器、提供思维工具以及支持学习性对话。最后为使用技术支持思维技能的教学制定了指南
期刊
设计研究(DBR)是当前国际教育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研究新范式,近年其思想陆续被引入国内教育技术学界,掀起了研究和讨论热潮。从它的发展历史来看,其最早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学习科学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研究者反对传统基于实验室的学习研究范式,认为这些研究剥离了真实情境很难迁移到现实的学习中。因而,他们开始走出实验室,转而关注在自然场景中进行学习环境的革新设计,并对发生其中的学习作出阐释。它的目的非常明
期刊
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探究学习的方法论,旨在设计一些人工制品作为教学干预或教学革新并应用于实践,以潜在影响自然情境之中的学与教并对其作出阐释,从而促进教育实践和学习理论的同等发展。“数字化校园中的虚拟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研究”项目正是在真实、自然的研究情境下,通过重复性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检验和反思来不断完善虚拟实验系统的教学功能,进而促进理论、技术与实践的和谐发展。    一、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
期刊
[摘要] 文章以认知弹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一种在线教学模型,以消除多样性学习群体的认知鸿沟,更好地满足来自不同背景的学习者的需要,并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远迁移。  [关键词] 认知弹性理论;教学模型;认知鸿沟    在线教学中,尤其是成人在线学习,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部分学习者来自企业,部分来自一直在校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的学习或工作经历,世界观也大不相同,这样的学习者在同一个学习社区中学习时存在认
期刊
普适计算(ubiquitous/pervasive computing)的思想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提出来后,在计算机和教育技术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普适计算强调人与计算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计算机和网络应该更有效地渗透到人们的学习之中,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方便快捷地与他人协作、获得网络计算提供的各种服务,因而使得泛在学习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泛在学习的目标是使学习过程中使用
期刊
[摘要] 通过分析目前有形技术使用中活动形式与呈现形式的性能,作者尝试对有形技术提供的交互性能进行概述。同时作者也对不断发展的心理学领域与教育领域中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而为有形技术支持的学习之研究汲取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提供了有形技术教育应用的一些案例。最后,对这些研究对未来研究、应用与实践的启示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 有形计算;泛在计算;扩增现实    一、引言    在本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