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五措施”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888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下,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激发学生求知欲,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虚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4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學“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5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棒。”“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进步,并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总而言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其他文献
在我看来,班主任工作繁多而又杂乱、平凡而又真实、细致而又琐碎。对于如何构建和谐班级,我在两年来的班级工作中有了自己的点滴体会:  1和谐的师生  作为教师,要有爱心。班主任更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让他们在微笑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在鼓励中改正自己的不足,在快乐中寻找知识,而要做到这些:  首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去年,我所带班级中有一个男同学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后来熟悉后才知道,这些
期刊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着民族素质和国家的未来”,“教育是通向生活的通行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等一串串闪烁着教育思想的教育智慧箴言纯泽着我们教育事业蔚蓝的天空,滋润着我们教育事业蓬勃生机不可限量地前途发展,给了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自由舒展自己成长的空间,也指导着我们教師为培养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贡献聪明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
期刊
從教20几年了,自己的教学思想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化,第一次是十年前的英语教学,那时候的英语课堂就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的是知识的积累与运用,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讲与练”,或者叫“满堂灌”,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死记硬背”。新课程教改开始后,英语的教学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英语课堂开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身份的变化导致了课堂的巨大变化,课堂开始注重口语的训练,开始注重能力训练,开始注重学生的快乐学习,
期刊
【摘要】数学新课改在内容上有删减、有新增,编排顺序与旧教材大不相同,教学方式、方法的要求也不相同,这对老师是个全新的挑战。作为教师认真研究新教材,精心备课,精心组织完成课堂五个环节,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  【关键词】高一数学;新课改;教学体会  新课标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新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实施
期刊
语文借助细腻而生动的语言,丰富而真挚的情感,深厚而独特的人文,博大而深邃的哲理浸透着学生的心田。那一幅幅如美的画卷,一件件如珍的精品,要求教师以一个优秀的导游员,一位出色的主持人的身份,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解读、去品味、去揣摩、去感悟。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利用好课堂这一主阵地,将有效教学思想渗透到每一天、每节课、每一个教学行为之中,营造出和谐的氛围、高效的课堂呢?  1从学生的角度去想,我的答案是:
期刊
【摘要】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思想情操,给人以广阔的思维空间。可名著的阅读现状却使得我们无法忽视,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淡化,沉迷网络小说,教师指导不甚科学有效,学生阅读的时间没得到保证。笔者认为教师应正确地“导”,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辅读活动等方面加以指导,学生应积极、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著导读
期刊
【摘要】在课堂改革当中,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行式。“合作”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沟通机会,让学生满怀热情地、快乐轻松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增强了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使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快乐学习  我们县全面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已经有三年多了,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是一个主要的课堂教学形式
期刊
【摘要】课外阅读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是依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而维系的独立的读书活动。课外阅读在人的终身发展中,在塑造完整“人”的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学校教育,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  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
期刊
【摘要】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并不是看教师课堂表演的怎样,关键是要看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是否将课堂上的知识都据为己有。同时要看教师是否将所教学的知识和技能很好地融入课堂中,教师教授的过程学生是否容易接受,是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还要看教师所受内容学生在生活中能否运用。一堂课之后学生产生了新的认识吗?学生对新事物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吗?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吗?都达到就将是一堂有效的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