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土与粉质黏土互层中静压桩桩土界面径向土压力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静压管桩贯入过程中桩土界面总径向土压力的变化规律,选取山东东营某工地进行现场足尺试验,得到贯入过程中桩侧总径向土压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然后,结合土的极限平衡理论,考虑贯入过程中粉土中孔隙水的消散和桩土界面循环剪切引起的桩土界面土压力的退化,建立沿深度方向桩土界面总径向土压力的极限平衡理论修正公式,探讨贯入过程中桩土界面总径向土压力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桩土界面总径向土压力与土层性质密切相关;在同一贯入深度不同桩身位置处(H/D)桩土界面总径向土压力存在退化现象,并且粉土中的退化幅度比粉质黏土中的退化幅度大,退化幅度最大相差14.22%;在饱和粉土中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桩土界面总径向土压力时,应考虑孔隙水的消散特性,超孔压消散系数为0.7~0.8;不同土层桩土界面总径向土压力退化幅度与H/D有关,两者呈幂函数关系,粉土和粉质黏土中剪切退化系数分别为0.19和0.12;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沉桩过程中不同桩身位置处(H/D)桩土界面总径向土压力时,需考虑桩长效应即剪切退化效应;所提出的考虑孔隙水消散和剪切退化修正的极限平衡理论公式,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其他文献
为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新民居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二层二跨足尺试验模型开展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以试验研究为基础,基于原位等效代换和修正截面特性,建立适于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简便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采用“浆锚连接+节点后浇”方案安全可靠,模型终极失效呈“强柱弱梁”破坏特征;一、二层极限位移角分别为1/25和1/48,均大于规范限值,满足“大震不倒”抗震设防要求;试验模型具有较强的承载变形与耗能能力,整体结构对应的延性系数为4.83,满足延性框架要求;中间十字节
针对DT-Ⅲ型扣件系统弹条断裂的现象,为探究弹条在列车动静荷载下的疲劳失效问题,通过建立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Ⅲ型弹条的静、动力学响应结果,并提出采用高频弹条和改进绝缘轨距块的方式来改善弹条受力情况,最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分析弹条疲劳寿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频弹条最大等效应力为1400 MPa,与普通Ⅲ型弹条相比其最大等效应力及扣压力基本无变化,而最大等效应力位置转移到后拱小圆弧靠近跟端处,前四阶固有频率均增加.随着绝缘阻尼块弹性模量增加和厚度增加,其最大等效应力及扣压力会增大,固有频率变化不
相比其他类型图书,科技图书的内容注重科学技术,专业性更强,内容更为抽象.融合出版技术在科技图书出版领域的应用,能把抽象难懂的知识从更文字、图片扩展为形象生动的声音、视频、动画,甚至是可以交互的AR/VR资源,有利于读者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近年来,科技图书基于信息技术的融合出版应用已成为出版社展示知识服务能力与融合出版水平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科技图书融合出版实践出发,探讨融合出版实施的路径,以及支撑融合发展的体系构建策略.
基于已有地层记录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海洋中对内波、内潮汐特性的研究,从沉积流体和沉积作用角度对地层记录中内波、内潮汐沉积研究进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1)周期性的韵律沉积可能是内波、内潮汐沉积的普遍表现形式,其在空间上可分为在破碎带对已有沉积物改造和流体交互作用沉积以及在非破碎带与营养运输和静水效应相关的沉积;2)虽然目前内波、内潮汐沉积尚无排他性鉴别标志,但是在确定深水沉积环境之后,沉积构造可能为内波、内潮汐沉积的重要鉴别标志;3)深水环境下内波、内潮汐可能在细粒沉积中形成有机质和脆性矿物富集及相应的沉积构
针对在役大跨度桥梁的适用性评价问题,提出基于挠度监测数据的可靠度评估方法.首先,提出车载挠度局部极值识别方法,进而基于超越阈值法建立挠度的广义Pareto分布,讨论广义Pareto分布阈值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滤过泊松过程建立挠度的广义极值分布模型;第二,根据多截面挠度极值分布模型建立大跨度桥梁可靠度评估方法;最后,基于某悬索桥的挠度监测数据对其开展可靠度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三点比较算法可提取挠度监测数据的局部极值,联合剩余寿命图和拟合优度检验可合理确定广义Pareto分布的阈值参数,可采用体系可靠度理论中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以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9级两个乒乓球普修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乒乓球课堂教学中,从理论知识、技术动作和实战能力三个方面对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虚拟仿真技术进入乒乓球课堂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和提高实战能力.
盾尾同步注浆能有效控制盾构施工引发的地表沉降,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盾构隧道工程建设,现有研究常将注浆压力简化为均布压力,忽略了注浆浆液性质及其扩散作用,导致沉降预测结果不合理,为此,本文首先考虑同步注浆浆液非均匀扩散作用,基于Mindlin解,推导得到注浆压力空间非均匀分布引发的地表沉降计算公式;其次,对比现场监测数据验证公式的适用性;最后,讨论浆液塑性黏滞系数、掘进速度以及盾壳长度对地表变形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地表沉降计算公式所得地有沉降与现场监测结果吻合度高,验证了该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将注浆压力简
为比较常温脱湿与冻融路径下压实土的土水特征,分别采用压力板仪、盐溶液湿度平衡法和5TM温度?湿度传感器,测定压实黑龙江膨胀土和山东粉质黏土在常温脱湿路径下的土水特征曲线和冻结?融化路径下的冻结特征曲线.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试验工况下,同种土在脱湿路径下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在冻结路径下的冻结特征曲线形状相似,但不重合;2)与粉质黏土相比,膨胀土在常温下的持水能力更强,在相同负温下未冻水含量更高,且冻结特征曲线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的滞回现象更明显;3)干密度越大,土体在常温下的持水能力越强,在负温下的未冻水含量
为了分析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组潮汐韵律与潮汐周期,首先,通过精细岩心观察和描述,识别平湖组A井潮汐韵律层的沉积构造类型,明确沉积环境;其次,采用Matlab数字图像的灰度测量技术以及频谱分析等方法,研究平湖组A井潮汐韵律层的周期性;第三,根据统计的毫米级纹层厚度数据序列,将砂质纹层、泥质纹层以及层偶的厚度进行傅里叶变换,定量对比三者的厚度变化周期;最后,将厚度变化周期与潮汐周期相关联,探讨不同类型潮汐周期的识别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平湖组A井岩心中共发育砂泥复合层理、双黏土层以及砂泥对偶层等3种沉积构造
在浅埋工况下提出含待定参数N的考虑桩型和土性参数的破坏模型,通过对待定参数求导的方式确定具体破坏面形式,获得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在深埋工况下提出椭球面破坏模型,并基于极限平衡原理对抗拔极限承载力进行求解.同时,开展砂土地基中螺旋桩单桩竖向上拔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锚盘螺旋桩(锚盘间距与直径比s/D=1.36)上层锚盘上方土压力随荷载增大而增大;下层锚盘上方土压力随荷载增大而减小,并在土体达到塑性阶段时趋于平稳.通过与本文模型试验、已有文献试验结果以及已有文献理论计算方法之间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所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