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班级管理主要抓好四“头”,方能齐头并进
(一)建设“龙头”
建设“龙头”,就是建有朝气、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和学习的模范带头人。班干部队伍,乃班级工作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龙头”建设应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选拔班干部应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综合考虑,做到精心选拔,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凭学生入学档案或第一印象而“一锤定音”,而应广泛征求意见和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不同侧面对选拔对象进行考察,并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工作(活动),发掘优秀学生担任“龙头”。学习模范带头人应该以学习成绩和实际行动作为首要考虑的内容,新生班至少应该在月考后才能确定。为确保“龙头”的战斗力,班主任对班干部可采用先试用后任用的方法,给临时班干部一至二周试用期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再任用。“龙头”建立后,班主任应悉心指导,热心扶持、大胆使用,班干部成员应分工负责、优用劣汰,使其有压力、有动力、有战斗力,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和学习前沿阵地的生力军。
(二)促好“带头”
促好带头,就是促进“龙头”起模范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头”不是摆出一副空架子,而是需要具有先锋作用,应时时为表率,处处是先锋,特别在纪律和学习方面。作为班主任,如何促好带头呢?我认为应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逐步放“权”锻炼干部,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如让班长负责班级工作并及时汇报班工作,让生活委员负责收费、班费管理、以及仪容仪表等;二是加强对班干部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加强班干部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保持“龙头”队伍的先进者; 四是对学习的模范带头人要及时的提出表扬,让学生感觉到他的影响。
(三)抓好“苗头”
抓住苗头,就是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苗头,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都是带着“成龙”的良好愿望踏进青岛九中的。随着时间推移,少数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放松了警惕性、自觉性和自控力,出现了早恋、吸烟、无心学习等不良行为,作为班主任不能掉以轻心,应善于捕捉苗头,掌握学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特有的心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要从“爱”字出发,坚持疏导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为学生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可能造成后果,使其醒悟,防微杜渐。
(四)净化“后头”
转化“后头”就是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抓好后进生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的作用比抓好优生会更大,管理一名后进生所花精力是管理一名优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转化好一名后进生对班级的促进是巨大的。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育好,在工作中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前后进生有三类:其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其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其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是班主任为之呕心沥血的对象,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工作使其转化。我主要采取三种转化方法:(1)激励法——树立起自信心(2)表扬法——认可作法的正确性(3)反复法——体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对交费入校的学生——只要学就进步)
二、民主+责任的班级氛围是我努力追求的治班理念
我所带的高三(3)班在学习上从高一到高三,每次考试成绩都处于级部前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竞争环境。在班级理念上,我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生活不因悲观而美好,命运不因消沉而改变。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而且自学生去军训的第一天我就把这样一个理念教给了全班学生,这个理念一直贯穿于我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中。学习上我大张旗鼓的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甚至是发难,若要问到所有的任科老师当场回答不出你的问题、满头大汗的时候那才算真正的动了脑筋。纪律上我积极主张"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以后的管理将难以进行。当然作为班主任你所任教的学科必须过硬,这样在管理的时候,你才能底气足,腰板硬。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在这个时候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我先将法律再讲人情,这是我的工作原则。如班上有名男生小王,有一次自习课说话被批评之后作出了很强烈的反应,他认为自己是讨论问题而不是说闲话,觉得班的纪律实在是太严了。还给我举例说别的班不至于这样的。我只说了一句话:要想比别人强就要做的比别人更强。
三、爱心为圆心 机智为半径,成为师生同乐的同心圆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只有20%,而对间接批评的接受率却高达80%。每个人刚干班主
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我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第二招叫做:沉淀法,即学生犯错后不要立即进行批评。记得军训时有位同学随地小便,我刚发现他就吓得回宿舍了。后来的日子,我就跟没发现一样,每次这位学生见了我都不好意思,但表现的确更好了,直到高二的时候他才告诉我:要是当时批一顿就好了。我告诉他:要是当时批了就没有现在的效果了。第三招叫做:幽默法。如为了纠正学生迟到后推门进入教室再喊报告的现象,一次有名学生迟到了,我正在上课,他推门进入同时喊报告,我说:出去。全体学生迷惑不解:怎么报告了还出去。我解释说:在教室外报告是进来,在教室内报告就是出去了。学生哑然。自此再没出过类似现象。第四招叫做:写心理报告书。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写一份500字左右的心理报告,描述他违纪的前后心理过程并上台讲述,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讲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自己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也有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当然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用上述方法时间长了,也容易在某些学生心里形成该老师“不凶”、好欺负的印象。所以对待那些思想比较顽固和霸道的学生,老师不妨收缩一点笑脸,义正词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如说:“你再这样下去,我们只好通知你家长了领你回家了”,借此力量“吓唬”他一下,使其内心产生一点恐惧感,从而增强正义一方的力量,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鼓气+鼓志 无往而不胜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每位学生都喜欢被人赞扬,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最需要表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多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一次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一次认真听讲,一次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一件小小的好事……都能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知道他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都注意到了,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自己,就会感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自信心。当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除了恰当运用赞扬外也要恰当地进行批评。批评前要认真调查研究,搞清基本事实。批评时做到内容不失真实,语气不失委婉,切忌大发雷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批评中要使学生感到"面子"没丢尽,老师的严中还有爱。教师中肯而又切合实际的批评也会成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的动力。
五、身教+言教 其身正 不令而行
我国有句古语“身教重于言教”。有经验的老师也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正确美好的行为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发挥了表率的作用。如:学农时,许多同学站在一边观望、闲聊,我看到后没有强令他们,而是自己拿起工具默默干起来,那些同学看到我亲自参加劳动,再也不敢应该说不好意思“靠边”站了。自己以身作则的效果要比强令要求学生如何做要好得多。要培养优良班风,老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让学生处处看到教师在以实际行动爱他们。
总之,遵循教育规律,运用一定的智谋和手段去治理班级,都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习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便会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作为青岛九中的一名班主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不能仅是一种愿望,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学生共同生活的环境,不了解他们在这一环境中发展的规律,那么即使我们有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愿望,我们也难以把这一愿望变成现实。最后以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和大家共勉: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一)建设“龙头”
建设“龙头”,就是建有朝气、有战斗力的班干部队伍和学习的模范带头人。班干部队伍,乃班级工作核心,是一个班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决定因素,因此,“龙头”建设应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选拔班干部应素质、能力、知识三者综合考虑,做到精心选拔,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凭学生入学档案或第一印象而“一锤定音”,而应广泛征求意见和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不同侧面对选拔对象进行考察,并通过开展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工作(活动),发掘优秀学生担任“龙头”。学习模范带头人应该以学习成绩和实际行动作为首要考虑的内容,新生班至少应该在月考后才能确定。为确保“龙头”的战斗力,班主任对班干部可采用先试用后任用的方法,给临时班干部一至二周试用期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再任用。“龙头”建立后,班主任应悉心指导,热心扶持、大胆使用,班干部成员应分工负责、优用劣汰,使其有压力、有动力、有战斗力,真正成为班级管理和学习前沿阵地的生力军。
(二)促好“带头”
促好带头,就是促进“龙头”起模范带头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龙头”不是摆出一副空架子,而是需要具有先锋作用,应时时为表率,处处是先锋,特别在纪律和学习方面。作为班主任,如何促好带头呢?我认为应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逐步放“权”锻炼干部,树立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威信,如让班长负责班级工作并及时汇报班工作,让生活委员负责收费、班费管理、以及仪容仪表等;二是加强对班干部监督,违纪班干部要严加处理,做到班规面前人人平等;三是加强班干部工作方法训练,提高其领导水平,保持“龙头”队伍的先进者; 四是对学习的模范带头人要及时的提出表扬,让学生感觉到他的影响。
(三)抓好“苗头”
抓住苗头,就是要善于捕捉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苗头,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都是带着“成龙”的良好愿望踏进青岛九中的。随着时间推移,少数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放松了警惕性、自觉性和自控力,出现了早恋、吸烟、无心学习等不良行为,作为班主任不能掉以轻心,应善于捕捉苗头,掌握学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特有的心态、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要从“爱”字出发,坚持疏导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为学生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可能造成后果,使其醒悟,防微杜渐。
(四)净化“后头”
转化“后头”就是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抓好后进生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起的作用比抓好优生会更大,管理一名后进生所花精力是管理一名优生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转化好一名后进生对班级的促进是巨大的。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教育好,在工作中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前后进生有三类:其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其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随心所欲;其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是班主任为之呕心沥血的对象,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工作使其转化。我主要采取三种转化方法:(1)激励法——树立起自信心(2)表扬法——认可作法的正确性(3)反复法——体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对交费入校的学生——只要学就进步)
二、民主+责任的班级氛围是我努力追求的治班理念
我所带的高三(3)班在学习上从高一到高三,每次考试成绩都处于级部前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竞争环境。在班级理念上,我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生活不因悲观而美好,命运不因消沉而改变。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而且自学生去军训的第一天我就把这样一个理念教给了全班学生,这个理念一直贯穿于我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中。学习上我大张旗鼓的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甚至是发难,若要问到所有的任科老师当场回答不出你的问题、满头大汗的时候那才算真正的动了脑筋。纪律上我积极主张"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以后的管理将难以进行。当然作为班主任你所任教的学科必须过硬,这样在管理的时候,你才能底气足,腰板硬。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在这个时候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我先将法律再讲人情,这是我的工作原则。如班上有名男生小王,有一次自习课说话被批评之后作出了很强烈的反应,他认为自己是讨论问题而不是说闲话,觉得班的纪律实在是太严了。还给我举例说别的班不至于这样的。我只说了一句话:要想比别人强就要做的比别人更强。
三、爱心为圆心 机智为半径,成为师生同乐的同心圆
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这一点可以说是天经地义。但是怎么样才能使受到处分的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而不至于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呢?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对直接批评的接受率只有20%,而对间接批评的接受率却高达80%。每个人刚干班主
任的时候火气是比较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种方法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服气。后来我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招数。第一招叫做:“退三进一”,我们看电视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老虎等凶猛的动物在进攻前首先是身体向后撤退,为什么撤退呢?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他的三个优点,此谓之“退三进一”。第二招叫做:沉淀法,即学生犯错后不要立即进行批评。记得军训时有位同学随地小便,我刚发现他就吓得回宿舍了。后来的日子,我就跟没发现一样,每次这位学生见了我都不好意思,但表现的确更好了,直到高二的时候他才告诉我:要是当时批一顿就好了。我告诉他:要是当时批了就没有现在的效果了。第三招叫做:幽默法。如为了纠正学生迟到后推门进入教室再喊报告的现象,一次有名学生迟到了,我正在上课,他推门进入同时喊报告,我说:出去。全体学生迷惑不解:怎么报告了还出去。我解释说:在教室外报告是进来,在教室内报告就是出去了。学生哑然。自此再没出过类似现象。第四招叫做:写心理报告书。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写一份500字左右的心理报告,描述他违纪的前后心理过程并上台讲述,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不是检讨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第一:受这种处罚方式的学生一般不会对老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因为他在上面讲故事时下面的同学会给他热烈的掌声,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第二: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讲故事,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对他的口才及胆量是一个考验和训练,自己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有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也有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学生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当然在“问题学生”转化过程中,用上述方法时间长了,也容易在某些学生心里形成该老师“不凶”、好欺负的印象。所以对待那些思想比较顽固和霸道的学生,老师不妨收缩一点笑脸,义正词严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如说:“你再这样下去,我们只好通知你家长了领你回家了”,借此力量“吓唬”他一下,使其内心产生一点恐惧感,从而增强正义一方的力量,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鼓气+鼓志 无往而不胜
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每位学生都喜欢被人赞扬,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最需要表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多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一次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一次认真听讲,一次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一件小小的好事……都能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知道他的每一点一滴的进步老师都注意到了,老师每时每刻都在关心着自己,就会感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自信心。当然,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除了恰当运用赞扬外也要恰当地进行批评。批评前要认真调查研究,搞清基本事实。批评时做到内容不失真实,语气不失委婉,切忌大发雷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批评中要使学生感到"面子"没丢尽,老师的严中还有爱。教师中肯而又切合实际的批评也会成为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的动力。
五、身教+言教 其身正 不令而行
我国有句古语“身教重于言教”。有经验的老师也常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正确美好的行为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是发挥了表率的作用。如:学农时,许多同学站在一边观望、闲聊,我看到后没有强令他们,而是自己拿起工具默默干起来,那些同学看到我亲自参加劳动,再也不敢应该说不好意思“靠边”站了。自己以身作则的效果要比强令要求学生如何做要好得多。要培养优良班风,老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让学生处处看到教师在以实际行动爱他们。
总之,遵循教育规律,运用一定的智谋和手段去治理班级,都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学习作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便会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顺利完成。作为青岛九中的一名班主任,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不能仅是一种愿望,如果我们不能了解学生共同生活的环境,不了解他们在这一环境中发展的规律,那么即使我们有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愿望,我们也难以把这一愿望变成现实。最后以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和大家共勉: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