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面对当今不断增多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如何把握好辅导员在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力求做到“辅”与“导”两不误,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干预和处理,维护校园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6-0188-01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及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可以理解为学生因自我心理调解能力不足以应对或克服当前状态而产生的心理严重失调或心理激烈冲突,甚至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高校心理咨询室每年都会针对新生进行大规模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类。其中第一类为可能存在着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二类为可能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近年来反馈的测试数据显示,本人所在的设计学院2011年的一类学生27人,二类学生89人;2012年的一类学生45人,二类学生116人;2013年的一类学生48人,二类学生119人。可见,被测试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作为广东轻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辅导员,每年都面对近2千多名艺术类新生,学生所反映的心理问题各有不同,诸如家庭贫困、情感困扰、就业困难、学习压力、宿舍矛盾、社交障碍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则会出现心理危机。
本人认为,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指导员,其次是咨询员,最后才是管理员和服务员。而事实上正好相反,很多辅导员只能甘于做管理员。在谈及学生心理危机时大家都深有体会:“只要学生不出事,什么都好说。”因此,明确辅导员的身份和职责,正确发挥辅导员“有效辅助”和“积极引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用你来辅导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辅”与“导”
在心理学范畴内,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群体)进行针对性、计划性、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咨询或心理援助,稳定这些人(或群体)已出现失衡的心理状态,控制可能发生的冲突性行为,尽可能减轻或消除其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本人认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准确把握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身份职责,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辅导员应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担当着“辅助处理者”和“积极引导者“的角色。
(一)辅:如何担当心理危机问题的“辅助处理者”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者和实施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为全面的老师。辅导员会经常去课室、宿舍与学生聊天,可以通过QQ 、飞信、微博等网络工具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相对了解,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反常行为和心理问题,提前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同时,辅导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刻的观察力,在业务上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务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术,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当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发生危机事件时,辅导员通常是第一时间到场的人员,这时候要立刻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联系,获取专业人员提供的指导和建议,避免主观做出判断;同时,第一时间获知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初步的心理关怀与支持,将负面影响程度尽可能减少到最低;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事件处理过程中既是全程参与者,也是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重要辅助者,除了向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提供学生的各种信息情况,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家属的沟通和协调工作,适当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如能较快取得学生的信任,将有助于加快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进程。
(二)导:如何担当心理危机问题的“积极引导者”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慢性”事件,为了避免“复发”,辅导员要积极配合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对学生进行跟踪和回访工作。在危机干预后续一段时间内对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危机事件及其影响,帮助学生逐渐找到自身价值,重拾自信。同时,细致地做好班级和宿舍同学的思想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治愈”环境。辅导员还应对学生给予关怀和及时疏导,防止心理危机事件对其他学生产生“心理阴影”。辅导员要时刻与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后续情况。
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组织并鼓励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人性化的沟通渠道,加强与高职学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努力营造出健康、积极、温馨、轻松的良好氛围。同时,辅导员要用健康、乐观和豁达的心态感染学生,用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态度给学生以情感关怀和心理支持,扮演好“积极引导者”的角色,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抵制心理危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宁,徐其涛.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高峰,燕文静.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
[3]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12).
[4]蒋小忠,乔真真.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法制与社会,2009(4).
责任编辑:武聪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6-0188-01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及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可以理解为学生因自我心理调解能力不足以应对或克服当前状态而产生的心理严重失调或心理激烈冲突,甚至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高校心理咨询室每年都会针对新生进行大规模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类。其中第一类为可能存在着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第二类为可能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近年来反馈的测试数据显示,本人所在的设计学院2011年的一类学生27人,二类学生89人;2012年的一类学生45人,二类学生116人;2013年的一类学生48人,二类学生119人。可见,被测试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作为广东轻院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辅导员,每年都面对近2千多名艺术类新生,学生所反映的心理问题各有不同,诸如家庭贫困、情感困扰、就业困难、学习压力、宿舍矛盾、社交障碍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者则会出现心理危机。
本人认为,辅导员首先应该是指导员,其次是咨询员,最后才是管理员和服务员。而事实上正好相反,很多辅导员只能甘于做管理员。在谈及学生心理危机时大家都深有体会:“只要学生不出事,什么都好说。”因此,明确辅导员的身份和职责,正确发挥辅导员“有效辅助”和“积极引导”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用你来辅导的时候,你就成功了。”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辅”与“导”
在心理学范畴内,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群体)进行针对性、计划性、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咨询或心理援助,稳定这些人(或群体)已出现失衡的心理状态,控制可能发生的冲突性行为,尽可能减轻或消除其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本人认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准确把握自身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身份职责,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辅导员应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参与者,而非主导者,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担当着“辅助处理者”和“积极引导者“的角色。
(一)辅:如何担当心理危机问题的“辅助处理者”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者和实施者,是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为全面的老师。辅导员会经常去课室、宿舍与学生聊天,可以通过QQ 、飞信、微博等网络工具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相对了解,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反常行为和心理问题,提前做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同时,辅导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深刻的观察力,在业务上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务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术,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当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或发生危机事件时,辅导员通常是第一时间到场的人员,这时候要立刻与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联系,获取专业人员提供的指导和建议,避免主观做出判断;同时,第一时间获知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初步的心理关怀与支持,将负面影响程度尽可能减少到最低;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事件处理过程中既是全程参与者,也是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重要辅助者,除了向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提供学生的各种信息情况,同时还要做好学生家属的沟通和协调工作,适当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如能较快取得学生的信任,将有助于加快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进程。
(二)导:如何担当心理危机问题的“积极引导者”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慢性”事件,为了避免“复发”,辅导员要积极配合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对学生进行跟踪和回访工作。在危机干预后续一段时间内对学生保持一定程度的关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危机事件及其影响,帮助学生逐渐找到自身价值,重拾自信。同时,细致地做好班级和宿舍同学的思想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治愈”环境。辅导员还应对学生给予关怀和及时疏导,防止心理危机事件对其他学生产生“心理阴影”。辅导员要时刻与专业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密切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后续情况。
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组织并鼓励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人性化的沟通渠道,加强与高职学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努力营造出健康、积极、温馨、轻松的良好氛围。同时,辅导员要用健康、乐观和豁达的心态感染学生,用平等、尊重和信任的态度给学生以情感关怀和心理支持,扮演好“积极引导者”的角色,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抵制心理危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刘宁,徐其涛.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高峰,燕文静.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现代企业教育,2012(12).
[3]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12).
[4]蒋小忠,乔真真.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法制与社会,2009(4).
责任编辑: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