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k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阶》是王小盾先生第一次探究音乐文献学的著作,其内容丰富,贴近学术研究,创设学术训练,为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提供一个蓝本。作者以其独特新颖的视角,从自己成长出发、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学生成长为例,以崭新的写作思路为读者,勾勒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独特价值。不仅充分展示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视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而且体现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鲜明特色。
  【关键词】《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自我成长;学生成长;价值;体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一版,以下简称《初阶》)一书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其最为突出的特色。深黄色的封皮、简洁的设计代表了这本书的性格,平和而内敛。作者在《初阶》的后记中写到“本书是和音乐研究者相互交流的产物。其中大部分的内容,作者曾经在不同的课堂上讲授。特别是2007年11月、2011年11月在中国音乐学院开设了两次系列讲座,讲座题目就是“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①。基于此,《初阶》的内容来自于王小盾②先生长期教学实践和学术研究积累中的经验,让他在撰写本书时,在内容、体例、架构方面,与其它音乐文献学著作不同。
  《初阶》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学术底蕴,坚实的文献知识,更为我们展现了中国音乐文献学写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系。全书包括正文、附录、后记。正文由七讲内容写作而成;附录由四个不同专题资料写作而成,其资料来源是王小盾先生的学生提供初稿,再由作者校改定稿。作者以其独特新颖的视角,从自己成长出发、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学生成长为例,以崭新的写作思路,为读者勾勒出中国音乐文献学的独特价值。
  拜读完本书,掩卷沉思,笔者就读后所悟浅谈如下:
  一、以自我和学生成长出发,谈中国音乐文献学的价值
  王小盾先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的研究工作,在中国韵文史、古代音乐、古代宗教艺术等研究领域均有建树,学术成果共达300多万字,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得益于在研究生阶段做了充分的文献学训练。从自己的成长出发,以研究期间的学习经历和工作后的科研经历总结成《初阶》一书第一讲的内容: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学术经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学术之路的坚实基础,文献学成就一个人的学术成就。王小盾先生在硕、博研究生学习期间,除课堂学习外,都是在图书馆看书。他的硕士研究方向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他对《史记》、《孟子》、《诗经》、《文选》、《四库全书总目》等经典著作及其注疏书作了反复阅读,加强了自己在文史各方面的知识素养,学会客观、完整地掌握历史著作的重要性。出色的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明曲本色论的渊源及其在嘉靖时代的兴起》。博士研究方向是隋唐研究歌词,在这三年里,他的读书量远远超过了过去的想象,为其学术视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仅完成了45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词》,而且在此之前还编辑了一部长达120万字资料考订性质的作品《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词集》。王小盾先生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充分阐明了中国音乐文献学这一学科对于音乐学专业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告诉音乐学学子掌握中国音乐文献学的方法是必要的,文献训练工作是必要的。
  此外,王小盾先生还以学生成长的个案阐释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学习价值,通过活生生的例子,让音乐学学子了解如何学习中国音乐文献学,如何通过学习中国音乐文献学使自己成长,如何在学术领域耕耘并结出自己的学术成果。1995年赵塔里木在扬州大学随作者攻读博士学位,作者对如何确定赵塔里木的研究方向很是谨慎,通过考察,他遵循一个原则性的出发点:其研究方向既要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学术规范,又要结合其民族音乐学的特长。由此,作者以比较特殊的方式指导赵塔里木教授完成学位课程。第一门课程是古典文献学,除要求赵塔里木学习文献学基本知识外,还对其进行文献训练。为此,赵塔里木为《四部精要》写了八十多篇解题,增加了对古书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第二门课程是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学术史,帮助其读懂资料、正确分析资料。作者要求赵塔里木教授在学习过程中,一边听课,一边采用比较阅读,比较分析的方式写作,达到学习新知、深化旧知的目的。最终,在作者的指导下,赵塔里木完成了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东干民歌研究》。该论文体现出新的眼光、视角和方法:把对象变为“活”的材料,采用文学研究和民族音乐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及文献资料和田野资料相互参证的方法而写作,分析条理清晰而富有深度。
  王小盾先生既注重了对我们有价值的科研知识,又注重学生的学习要求、发展方向。既了解作为研究者需要掌握的音乐文献学知识,也了解作为学生需要掌握的音乐文献学知识。通过自我和学生成长为例告诉音乐学专业学生应如何学习音乐文献学,如何从这些音乐文献资料中帮助自己,从而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充分地论证了中国音乐文献学对于音乐学研究的价值。
  二、从教学经验的出发,架构中国音乐文献学的新体系
  通过阅读,笔者以为《初阶》一书与其他中国音乐文献学著作的区别在于写作体例不同。中国是一个具有文献记载传统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着浩如烟海的文献,记录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文化发展轨迹,它的数量之多,内容丰富,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及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文献进行合理分类,采用适合的体例书写文献,使文献资料兼顾历史的原貌和现实的使用。《初阶》一书以具体的教学实践阐释如何学习中国音乐文献学;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构建了本书的书写体例,开创中国音乐文献学的新体系。
  目前所见已出版的中国音乐文献学著作以《中国音乐文献学》③为代表,该书书写体例是总论与分述的结合,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介绍中国音乐文献学。内容安排依次为绪论;音乐文献的目录;音乐文献的版本与校勘;二十六史乐志、律志和艺文志中的音乐文献;会要会典中的音乐文献;《十通》中的音乐文献;类书中的音乐文献;古代音乐著作;古代著述中的音乐篇章;近现代音乐著作;乐谱类文献;报刊类音乐文献;佛教道教音乐文献;使用于音乐学相关的工具书;机读型音乐文献。对中国音乐文献进行梳理、整合,为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可资参考的材料,便于查阅。但这样一一进行中国音乐文献资料的罗列,阅读起来比较繁琐、枯燥,在方法上,也未能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如何学习中国音乐文献学的方法论。因此,《中国音乐文献学》是一本较好的工具书,但并非一部适宜于音乐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国音乐文献学的好教材。   而《初阶》一书以“授人以渔”为出发点写作。全书由两条线索编写。首先是正文,分为六讲,主要介绍怎样学习文献学,怎样使用文献学。其次是附录,主要介绍已有音乐文献学的资料情况,便于大家在学术写作过程中查找运用。二者结合,把音乐文献学的内容和运用方法交代的很清晰。比如,第一讲为进入学术工作的十条经验。开篇就告诉读者如何做好学术工作,以自己的经验积累,让学习者掌握学术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方法如根基,根基不牢固,上方堆砌地再华丽也是虚的,没有实用性。作者以个人经历让我们感受其作者学术之路的坚实基础,文献学成就一个人的学术成就。十条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学会一种思维方式去掌握文献学。这十条经验是“1.从事实出发,而非从原则出发;2.读原著;3.寻找材料、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关于学术能力的三句话;4.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完整地掌握历史著作;5.读书得间——两种比较:同背景比,同相近事物比;6.小题大做;7.看起来难的事情容易做;8.天子狩猎和大禹治水;9.资料与理论并举;10.做减法”。④条条经验都让我在论文写作方面受益匪浅。我们做学术过程中,要从事实出发,学会做减法,注意小题大做,避免欲望的膨胀,养成合理的习惯,只有具体细微的认识才能成为坚实的知识。
  第二讲为学会阅读:以《礼记·乐记》为例。首先谈到关于培养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提出要想在见解上超越前人,先要在读书上超过前人。由此,提出三条建议:1.好读书不求甚解;2.提要钩玄,是一种鼓励思考的学习方式;3.八面受敌,其要点是既要注意分析又注意综合。其次,就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阅读《礼记·乐记》的两个方案。我们经常在懊恼,如何写作,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阅读文献,积累材料。作者在此提出两个阅读方案:1.阅读之前需做必要的准备。认真对待一本书,给予它整体性的尊重,我们需要先了解这本书的背景情况、选择好的版本等。就好比我们参加学术研讨会,你必须要对会议主题有一定了解才能进入他们的研讨的场域中,才能交流、学习,不然你只能是局外人,他们在你的面前也只是一群老人,没有共同的话题。此内容作者通过具体阅读《乐记》的方式分析出,我们需要新的角度理念,带着审读、研究、思考和批评的角度去阅读这些论文和著作,便于我们透彻掌握文献的精髓,从而习惯于古文的阅读。2.通过比较,认识古书的历史结构。作者把《礼记·乐记》与《史记·乐记》比较,便于更好的还原真实的文献资料,探索文本来源真实性。在我们做学术的过程中,写作材料必须真实,最好能找到最早的版本。作者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具体个案地阐述,意在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如何阅读中国音乐文献资料的方法,从而说明学术工作中引用文献的价值性。
  第三讲为掌握文史研究方法的三条途径。1.做一项练习,完成一项文献学的联系。作者用具体事例进行阐释,他给学生讲文献学,都会布置练习题,如分类列举60种比较重要的文献学工具书,参考某文献书,写一篇书籍解体,有助于掌握文史研究技术。2.进行音乐文献学研究。作者以自己的博士生李方元、孙晓晖、喻意志三人具体学习音乐文献学的过程作了介绍,以此说明音乐研究者有必要进行音乐文献学的系统训练,帮助他们确立史源意识,重视最早的原始典籍资料。3.按跨学科研究的需要,系统阅读。作者以赵塔里木教授的博士论文《在中亚传承的中国西北民歌:东干民歌研究》写作经历说明,音乐文献学是一门知识或一种研究、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学术素养。用具体的个案分析告诉我们学习文献学途径,学以致用,提升论文的深度分析。作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告诉学习者在学术研究中,做学术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中国音乐文献学,就是要学习方法论,才能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有价值性的资料,才能让中国音乐学术研究在世界学术领域中展示出独特的东方价值。
  附录部分由四个专题写作而成,非常详细并且条理清晰地列出了音乐文献学“即类求书,因书究学”的路径,即便对于搞图书情报学的人而言这附录也是有含金量的,因为包含了图书请报数最看重的信息检索路径。 附录一为古典文献学参考书解题;附录二为音乐典籍在大型丛书中的分布;附录三为类书中的音乐资料;附录四为日本、韩国古代音乐文献目录。附录部分的内容是参考书和文献的罗列,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对中国音乐文献学领域的书著或资料进行情况介绍,便于大家查找时,能找到适合地参考版本资料,体现出作者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中国音乐文献学知识。
  三、结语
  《初阶》虽然是王小盾先生第一次探究音乐文献学的著作,但是其内容丰富,贴近学术研究,创设学术训练,为研究生的学习阶段提供一个蓝本。该书的立论点是科研基础和教学基础,以具体的教学和科研个案阐释音乐文献学地使用对学习音乐的人是非常有价值的。
  《初阶》一书的书写方法、内容安排,给予学习者以经验、以方法、以行动,利于学术者的研究之路,对于音乐学学术入门者是不错地选择。从它的书写视角看,其“文献学不光是一门教人找材料的学问,而且是一门教人掌握学术规范的学问。”它讲究“类例既分,学术自明”,讲究“述而不作”,讲究“追求古本之真甚于事实之真”,核心精神是强调科学的操作规范,强调作为学术基础的资料工作的独立价值,强调学术上的可持续发展。⑤不仅充分展示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视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而且体现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鲜明特色。
  音乐文献学学科的建立,最早始于1985年许勇三先生撰文在国内建立“音乐文献学这门学科”⑥。为提高音乐学研究生的文献研读能力,延伸研究方向,部分音乐专业院校向硕、博研究生开设音乐文献学课程。但直至今日,音乐文献学课程内容的安排仍不够完善:有的倾向于文献宣读,有的倾向于文献理论与方法讲解,有的倾向于文献检索和利用。通过对王小盾《初阶》一书的学习,笔者拙见,在课程设置里以章节、专题等多形式进行教学,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首先需对音乐文献概论、音乐文献常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献学的基础知识。其次将古典文献学理论与音乐文献学结合且实践,掌握音乐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传注学、辑佚学、辨伪学和史源学的知识且进行学术训练。再次对正史中的音乐文献、类书中的音乐文献、经典名著选读、近现代文献、乐谱文献进行梳理式地学习。最后充分地利用音乐文献学资料,提升学术思考与写作的广度与深度。   《初阶》是中国音乐文献学领域的一部尝试性全新的研究著作,体现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核心观念。对于研究者来说,音乐文献学除了对资料的一一例举、分类,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掌握音乐文献学的方法,如何运用文献资料,使其在学术研究挖掘出最详实的史料证据,提出最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对于读者来说,要学习的不仅是书中的学问,更要借鉴和传承作者做学问严谨态度和终身学习的探索精神。史料详实的文献学定会在后继者不断学习和挖掘中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让花香沁入学术海洋,培育出绿色有机的果实。
  注释:
  ①王小盾.初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第一版):368.
  ②王小盾先生学术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音乐文学研究,著有《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1990)、《汉唐音乐文化论集》(1991)、《唐代酒令艺术:关于敦煌舞谱、早期文人词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1993)、《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1996)、《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料》(2002)、《词曲研究》(2003)等书;二是中国早期文化研究和文化传播研究,著有《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1989)、《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1998)、《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2003)、《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2003)、《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2007)等书,是当下中国音乐文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
  ③方宝璋,郑俊晖.中国音乐文献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第一版).
  ④王小盾.初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第一版):7-30.
  ⑤王小盾.正史乐志律研究的学术意义——《两唐书乐志研究》《宋史乐志研究》的方法与途径[J].黄钟,2005(4):140.
  ⑥许勇三.音乐文献学之我见[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5(1).
  参考文献
  [1]方宝璋,郑俊晖.中国音乐文献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第一版).
  [2]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目录概要(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3):87-96.
  [3]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目录概要(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3):85-90.
  [4]陈建华.20世纪中国音乐文献学研究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20-30.
  [5]郑俊晖.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基本类型[J].乐府新声,2011(4):99-102.
  [6]王小盾.正史乐志律研究的学术意义——《两唐书乐志研究》《宋史乐志研究》的方法与途径[J].黄钟,2005(4):140.
  [7]孙晓晖.音乐文献学的古典与现代[J].黄钟,2005(2):3-13.
  [8]许勇三.音乐文献学之我见[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5(1).
  [9]雒有仓.关于音乐文献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想[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3):185-187.
  作者简介:马琴(1990— ),女,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3级在读硕士。
其他文献
【摘要】龚琳娜演唱的《忐忑》一夜之间风靡全国,被奉为“神曲”,看似偶然,实际有其合理内在影响机制。本文着力从形式主义美学的角度对“神曲”现象加以解读,并对相应的中国学院派民歌加以探讨。  【关键词】形式主义;《忐忑》;学院派民歌  一首乐曲在音乐厅中回响、氤氲、漫流,如同温润的泉水浸过我们的肌肤,身在其中却不加任何思考与判断,只享受这迷漫的音流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生理性反应。在直觉的引领下,真正体会
期刊
【摘要】音乐与舞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音乐听觉感知能力使舞蹈动作更趋于美的感染力,它们相互支撑并相互依存,舞蹈在音乐作用下给人美的视觉,音乐在人的内心舞蹈,给人予美的听觉。  【关键词】听觉与视觉;音乐与舞蹈;逆向表达  一、视觉中的听觉  视觉和听觉是对舞蹈和音乐的直观描述,对于两者的本质而言都是时间的艺术,他们有着连续进行的过程特点,这个特点不能中断,不能逆转甚至不能伸展和压缩,否者其自身特点
期刊
【摘要】尝试用学生们熟悉的歌手歌曲作为切入点,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旋律与歌词进行讲解分析,从歌词创作入手,通过 “中国风”歌词创作为桥梁,带领学生步入“歌曲创作”的殿堂。  【关键词】歌曲创作;学生喜爱;中国风;选曲填词  现代社会,随着网络信息迅速传播,各种电视选秀节目层出不穷。2014年霍尊在《中国好歌曲》中,凭借一首《卷珠帘》得奖,并以此如锦鲤般跃进“春晚”大门。自此,高中学生对“原创”开始热
期刊
【摘要】巴托克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其最后一部作品,也是其回归传统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对这部作品在创作背景、旋律与和声方面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巴托克回归传统风格时期的创作特征。  【关键词】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背景;旋律特征;和声分析  匈牙利作曲家,民俗音乐家及钢琴家贝拉·巴托克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其《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巴托克回归传统风格的重要作品,与其前
期刊
【摘要】文章从民族音乐学角度阐述了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甘美兰音乐现象。从历史、音乐形式、发展传承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甘美兰  一、甘美兰音乐现象的研究  印尼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群岛国,由一万七千多个岛屿组成。它是一个多民族语言、文化共存,多宗教自由发展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甘美兰作为印尼艺术瑰宝,音乐十分丰富,音色多样,清脆的竹板和响亮的金属板,嘹亮的高音和深
期刊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代表其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艺术。民族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民族,在这里各个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而音乐正是可以良好沟通的桥梁。各民族通过音乐能够相互谅解、交流,从根本上理解各自的文化,能够有助于加深同学感情,更有利于民族团结。所以,传播、弘扬、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一种,学习起来更加容易,演唱起来
期刊
【摘要】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儿童音乐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发展、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重视,但依然存在着思想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上的误区,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学前音乐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幼儿;全面发展;价值  学前音乐教育,指在教育的前提下将音乐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儿童理解与接受的前提
期刊
【摘要】2015年4月17-20日,“第五届两岸四地学校音乐教育论坛”在湖北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本届音乐教育论坛的主题为:“国际化与信息化——学校音乐教育的应对”。论坛旨在强化各地的音乐教育合作,探讨音乐教育发展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论坛;音乐教育合作;音乐教育发展  2015年4月17-20日,“第五届两岸四地学校音乐教育论坛”在湖北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召开。大陆、香港、
期刊
【摘要】文章主要对布依族音乐文化中“大歌”、“小歌”的流传形式进行分析,研讨“大歌”和“小歌”的乐曲结构和其弹奏的旋律、节奏,并探索布依族音乐文化中存在的多声思维,以提高多声审美意识。据此,充分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进一步研究民间音乐中的多声音乐。  【关键词】布依族;音乐文化;多声音乐;审美意识;“大歌”;“小歌”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间音乐,在云南省的东部
期刊
【摘要】在大力倡导弘扬大学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普通大学都成立了大学生合唱团。普通大学生合唱团成员大多是没有经过任何音乐专业训练的大学生,针对这样的合唱团队其训练方法与专业合唱团大相径庭。主要从了解普通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音乐程度等方面入手找准定位,改变传统的合唱训练方法,拓展合唱教学资源进行有的放矢的综合训练,既能使合唱团成员们持久保持学习合唱的兴趣和热情,还能获得良好的演唱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