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所蕴含的新理念、新目标必须通过具有新型理念的教师来实现。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教师战胜自我的过程,是教师改变原有观念、重建知识结构、适应新的课程理念的过程。可以说,教师是新课改能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面对新课改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转变角色,确认好自己新的教学身份,以更好地进行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
1.教师要对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识
1.1 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三维目标。
1.2 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而优化课程结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二、设置综合课程;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3 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1.4 改变了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因而非常强调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生活经验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处境与感受。
2.教师要转变好角色,确认好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2.1 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2 教师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2.3 教师由传统的“专家”转变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 。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2.4 教师由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
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提高课程适切性的主要举措,对于反映学生个性,更好的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发课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程实施者,应该让教师享有课程开发的权力,并承担课程开发的责任。作为一种专业活动,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拓展了自己专业活动的范围,也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课程改革应该赋予教师以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2.5 教师由经验和技术型的专家转变为研究者。
教师应该扮演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它促使教师在教学上采用探究的方法而不是讲授、指导的方法。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而不是经验和技术型的专家。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有,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新角色有利于教师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有切切实实地转变好角色,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才能实现课程改革“革而新”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2-08-14
1.教师要对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有正确的认识
1.1 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三维目标。
1.2 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而优化课程结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二、设置综合课程;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1.3 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1.4 改变了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因而非常强调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生活经验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生的处境与感受。
2.教师要转变好角色,确认好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2.1 教师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2 教师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2.3 教师由传统的“专家”转变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 。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2.4 教师由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
教师不再仅仅作为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提高课程适切性的主要举措,对于反映学生个性,更好的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开发课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课程实施者,应该让教师享有课程开发的权力,并承担课程开发的责任。作为一种专业活动,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专门训练,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拓展了自己专业活动的范围,也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课程改革应该赋予教师以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尤其在校本课程的层面上,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要从课程开发活动的外围逐渐走向参与,以课程开发者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权责,转变消极的课程实施者的角色。
2.5 教师由经验和技术型的专家转变为研究者。
教师应该扮演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它促使教师在教学上采用探究的方法而不是讲授、指导的方法。教师应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而不是经验和技术型的专家。研究并不是科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专有,为了提高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使教师更加关注具体的教学情景,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教师作为研究者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新角色有利于教师的研究地位,树立新的教师形象,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都有积极的意义。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只有切切实实地转变好角色,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促进作用,才能实现课程改革“革而新”的目的。
收稿日期:201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