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结婚进行曲是《东方红》,而我的葬礼上,播放的,也一定是《东方红》。”
2013年11月,初冬微寒的中国北京,全国友协宁静的大院里,从冰岛专程赶来的赫尔加松在“民间外交风云录”拍摄组的镜头前说出这样一番话。
他是微笑着说出这番话的,脸上闪过一丝温暖的光彩。
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时光仿佛流转回到1967年的秋天:15岁的盲人冰岛孩子,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8年后,当年听着北京国际广播电台播报旋律《东方红》而热爱上中国的赫尔加松,踏上了他首次赴华之旅。发出邀请的,正是全国友协。
这只是一次看似简单的邀请,完成的,却是一个远在7879.27 千米外那个冰岛盲人心目中对一首96字的《东方红》的寻梦之旅。大概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位当时年仅23岁的盲人青年,日后会带领冰中文协,成为了冰岛对华友好最活跃的力量。
自1975年首次访华,赫尔加松率领冰中文协代表团,在全国友协邀请下共访问10次,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于此同时,冰中文协40年来多次接待全国友协、各地方友协和文化团体的团组访问冰岛,成为冰岛最重要的一支对华友好力量。这其中,1980年冰中文协接待的济南民族乐团至今仍让他念念不忘,因为代表团中的一位女歌唱家就是彭丽媛。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你们国家主席的夫人是我们的老朋友。”
无论是面对“民间外交风云录”的采访镜头,还是在庆祝冰中文协成立60周年的致辞中,赫尔加松说到这里都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骄傲。而这份骄傲,也同样贯穿在他对全国友协这个老朋友的情谊之中。在致辞中,他这样说道:
“尊敬的听众朋友们:
1953年10月20日,冰中文化协会正式成立,由雅柯伯·班尼迪克特松担任协会主席。最初的会员有77名,之后会员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会员增加到400多名。
冰中文协的宗旨是介绍中国文化,同时在中国介绍冰岛文化。协会的工作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
冰中文协可能是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最早建立关系的文化组织。1955年,全国友协会长楚图南率团访问过冰中文协。
冰中文协的第二代会员在慢慢地离开舞台,第三代会员将接手协会的工作。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培育我们的文化交流,通过双边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和相互间的理解。”
在赫尔加松致辞的现场,有许多致力于中冰友好的各界人士,其中也包括赫尔加松的好朋友、前驻冰岛大使王荣华。王大使亲自将赫尔加松这篇致辞翻译成中文,并在随后的译者后记中写道:
“赫尔加松发表此篇讲话时我就在现场。能够参加庆祝冰中文协成立60周年的会议,再次与这位老友见面,倍感荣幸和亲切。我结识这位‘人民友好使者’是在我到任后不久,由冰中文协组织的‘毛泽东诗词研讨会’上。冰岛人对诗歌、对毛泽东诗歌的热情震撼了我,一个只有28万人口的国家拥有三个冰文版本的毛泽东诗词。我对组织此次会议的人由衷的敬佩。自那次会议后,我参加或列席了冰中文协很多活动,对赫尔加松也加深了了解。经过4年多的交往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赫尔加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是真诚的,他对中国的看法是客观公正的。他与爱琳结婚时放的结婚进行曲是《东方红》。他对中国民歌的熟悉程度超过了很多中国人。他前年访问中国时,我们在公使拉格内尔家做客,席间,全国友协的陈昊苏先生放开了歌喉,由赫尔加松钢琴伴奏,随便陈先生唱什么,老赫都能弹得下来。赫尔加松这么多年做的一切,还是出自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想让更多的冰岛人了解中国文化。能将这样一位朋友的讲话译成中文,也是对他的友情的些许回报吧。”
赫尔加松结交了一代代友协人,也与许许多多致力于中冰友好的各界人士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友谊。很多人为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并非口舌之谈,而是融入了他的生活。这一次,为了全国友协60岁生日专门赶来录制节目的赫尔加松,在离开前再一次提出了那个看似古怪的要求:再去一次北京火车站,再听一次《东方红》。
那一天,这位老人面带微笑站在北京火车站的人来人往中,他手持录音笔耐心地等待整点的到来,当《东方红》的旋律在悠扬的钟声中响起,他的眼睛微笑了起来。
那一刻,我又一次想起了他的夫人说的那句话:
“在我们相遇很久以前,赫尔加松便有了一位未婚妻,那就是中国。”
2013年11月,初冬微寒的中国北京,全国友协宁静的大院里,从冰岛专程赶来的赫尔加松在“民间外交风云录”拍摄组的镜头前说出这样一番话。
他是微笑着说出这番话的,脸上闪过一丝温暖的光彩。
面对镜头他侃侃而谈,时光仿佛流转回到1967年的秋天:15岁的盲人冰岛孩子,第一次听到了来自中国的声音。8年后,当年听着北京国际广播电台播报旋律《东方红》而热爱上中国的赫尔加松,踏上了他首次赴华之旅。发出邀请的,正是全国友协。
这只是一次看似简单的邀请,完成的,却是一个远在7879.27 千米外那个冰岛盲人心目中对一首96字的《东方红》的寻梦之旅。大概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位当时年仅23岁的盲人青年,日后会带领冰中文协,成为了冰岛对华友好最活跃的力量。
自1975年首次访华,赫尔加松率领冰中文协代表团,在全国友协邀请下共访问10次,足迹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于此同时,冰中文协40年来多次接待全国友协、各地方友协和文化团体的团组访问冰岛,成为冰岛最重要的一支对华友好力量。这其中,1980年冰中文协接待的济南民族乐团至今仍让他念念不忘,因为代表团中的一位女歌唱家就是彭丽媛。
“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你们国家主席的夫人是我们的老朋友。”
无论是面对“民间外交风云录”的采访镜头,还是在庆祝冰中文协成立60周年的致辞中,赫尔加松说到这里都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骄傲。而这份骄傲,也同样贯穿在他对全国友协这个老朋友的情谊之中。在致辞中,他这样说道:
“尊敬的听众朋友们:
1953年10月20日,冰中文化协会正式成立,由雅柯伯·班尼迪克特松担任协会主席。最初的会员有77名,之后会员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会员增加到400多名。
冰中文协的宗旨是介绍中国文化,同时在中国介绍冰岛文化。协会的工作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
冰中文协可能是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最早建立关系的文化组织。1955年,全国友协会长楚图南率团访问过冰中文协。
冰中文协的第二代会员在慢慢地离开舞台,第三代会员将接手协会的工作。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进一步培育我们的文化交流,通过双边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友谊和相互间的理解。”
在赫尔加松致辞的现场,有许多致力于中冰友好的各界人士,其中也包括赫尔加松的好朋友、前驻冰岛大使王荣华。王大使亲自将赫尔加松这篇致辞翻译成中文,并在随后的译者后记中写道:
“赫尔加松发表此篇讲话时我就在现场。能够参加庆祝冰中文协成立60周年的会议,再次与这位老友见面,倍感荣幸和亲切。我结识这位‘人民友好使者’是在我到任后不久,由冰中文协组织的‘毛泽东诗词研讨会’上。冰岛人对诗歌、对毛泽东诗歌的热情震撼了我,一个只有28万人口的国家拥有三个冰文版本的毛泽东诗词。我对组织此次会议的人由衷的敬佩。自那次会议后,我参加或列席了冰中文协很多活动,对赫尔加松也加深了了解。经过4年多的交往我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赫尔加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是真诚的,他对中国的看法是客观公正的。他与爱琳结婚时放的结婚进行曲是《东方红》。他对中国民歌的熟悉程度超过了很多中国人。他前年访问中国时,我们在公使拉格内尔家做客,席间,全国友协的陈昊苏先生放开了歌喉,由赫尔加松钢琴伴奏,随便陈先生唱什么,老赫都能弹得下来。赫尔加松这么多年做的一切,还是出自他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想让更多的冰岛人了解中国文化。能将这样一位朋友的讲话译成中文,也是对他的友情的些许回报吧。”
赫尔加松结交了一代代友协人,也与许许多多致力于中冰友好的各界人士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友谊。很多人为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并非口舌之谈,而是融入了他的生活。这一次,为了全国友协60岁生日专门赶来录制节目的赫尔加松,在离开前再一次提出了那个看似古怪的要求:再去一次北京火车站,再听一次《东方红》。
那一天,这位老人面带微笑站在北京火车站的人来人往中,他手持录音笔耐心地等待整点的到来,当《东方红》的旋律在悠扬的钟声中响起,他的眼睛微笑了起来。
那一刻,我又一次想起了他的夫人说的那句话:
“在我们相遇很久以前,赫尔加松便有了一位未婚妻,那就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