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士海,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安徽省阜阳市教研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从事教研员工作以来,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教研活动,如高中联片教研、教研员联系校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阜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2004年参与编写了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及配套教学参考书,并参与编写十多本教师教学用书和课件制作方面的书籍,在全国出版发行;近年来,发表论文十余篇;因教育教研工作成绩突出,2004年被阜阳市人民政府授予“阜阳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7年被评为阜阳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
十年来,我从一名学校微机室管理人员,成长为阜阳市的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再到现在担任阜阳市信息技术专职教研员。这一路走来,我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一样,有着太多太多感触和想法,也经历着各种“身份”的转变,体验着各种教材版本的变化,享受着机房、计算机和网速的变化。当然,也和许多教师一样,我也经历过迷茫、困惑,也品尝过甘甜,但更多的是一种幸福!从教十年,我自己也在教学、教研实践中,与信息技术课程共同成长。
记得刚进学校时,由于学校还没有开设计算机这门课,学校领导和我签订的就业协议上,很清楚地写着作为计算机管理人员招进来。就这样,在刚毕业的第一年,由于全校会使用计算机的人太少,学校的课程表、通知及文件处理等一些制表打字的事都交给了我,当时我感觉自己的身份就是一名“打杂工”。因此,我常常想:在大学学习了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不能就这样在微机室一直当打字员和微机管理人员啊。于是梦想有一天,学校能够开设计算机课,让我也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计算机课教师。
1999年,机会终于来了,学校准备利用每周课外活动时间给高一的学生开设一节计算机课。那时好多学校都没有开设计算机课,只有城区的少数重点中学在开课,机房也都是使用DOS系统的无盘工作站。当时,课程表上打印的是微机课或电脑课。因此,学生常常喊我“电脑老师”或“微机老师”。我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老师。
2000年起,全省统一使用了上海出版社出版的DOS版教材;学校也从当初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一节微机课,到利用正常上课时间开设微机课。记得当时,由于班级少,微机课开的节数又少,我的基本课时也就很少,当时学校规定基本课时内每节课是一元课时费,所以一学期下来,仅仅拿了几十元的课时费,但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期间,我一直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
2002年,这门课程由计算机改为信息技术,全省统一使用了省编的信息技术教材,学校增加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和一座校校通的“联想”机房,一共64台学生机,基本上能保证每个班正常教学了,但网络这部分内容仍无法教学。我找校长商量,要求通过光缆接入因特网,实现每个学生机都能上网,经过和电信部门多次协商,终于在年底实现了光缆上网,带宽10M,上网速度大大提高,网上学习也非常方便了。接下来,我又开始认真学习如何制作课件,并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大奖赛上首次使用课件。当时轰动了全校,并获得了学校理科组一等奖。由于课件对于当时的教师来说非常新鲜,所以每当学校举行公开课,大家都喜欢在课堂上运用课件。我也非常愿意为大家做课件。日久,逐渐得到了学校同事和校长的认可。每当有省、市优质课和教坛新星评比活动时,校长就会安排我或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做技术保障,后来又特意为我们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
到了2005年前后,学校共有5名信息技术教师,其中有3位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我们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学校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我的身份再次发生转变,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变为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在这期间,学校添置了2台专用服务器,购买了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学校的光缆上网速度也由10M升到100M,学校还拥有了公网IP地址,于是我们忙着申请学校域名、建立学校网站。这期间,我参与了安徽省教科所组织的会考命题工作,认识了省信息技术教研员方其桂老师,在他的带领下,参与编写了十多本课件制作方面的书籍,在全国出版发行,这也使我的计算机水平及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先后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后又陆续在全国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2004年,我因教育教研工作成绩突出,被阜阳市人民政府授予“阜阳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阜阳市教研室面向全市招聘专职教研员,我通过理论考试、上课、答辩等一系列环节,进入到阜阳市教研室负责信息技术教研工作。2006年9月,安徽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全省统一使用新课标教材。改革后的新教材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困扰,尤其是教师自身教育观念上的偏差,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不能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认为新教材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有的教师仍然按老教材上课。我作为教研员,不仅自身要有最新的课程理念,还要带给教师最新的课程理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培训,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担任教研员工作以后,我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教研活动,如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联片教研、教研员联系校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阜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市信息技术教研论文、优质课评比成绩全都位居全省前列。2006年,我再次参加了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及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后教材在全省统一使用。同年,我被评为“阜阳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
回首十年,我有不少感悟,写下来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勉,以使大家少走弯路。
第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要只顾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为自己尽早定位,寻求一个奋斗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勤奋、实干,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使自己更快成长。
第二,信息技术教师应摆正心态。在学校,高考是指挥棒。应试教育的思想毒瘤,使得信息技术学科得不到领导重视,这也许是信息技术教师目前无法改变的。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大的环境,但是可以创造小的环境,即便没有人重视我们,我们也要重视自己,努力“充电”,干出一定的成绩,才有“话语权”。俗话说,有“为”才会有“位”,只有自己做出成绩了,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第三,信息技术教师应踏实工作。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数量较少。因此,在工作中只有靠自己钻研、摸索,踏实工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站稳课堂,赢得学生欢迎。
第四,乐于接受大家的求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方面一般会走在其他学科教师的前面。因此,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都常常求助于我们,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技术上支持、指导、培训其他学科教师则更为有意义。
第五,信息技术教师要勤于学习,积淀理论。在知识和信息更迭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很快过时,信息技术学科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一刻都不懈怠,不断学习,并结合教学工作,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进而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平时,建议同行们可以多看看相关书籍、杂志,积淀理论。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在一些专业杂志上发表亲身体验、教学所得、教学所悟等方面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只有积淀,才能长足发展。
编者感言:
一言以蔽之:思路决定出路,有“为”才会有“位”。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要具备敬业敬己的精神,而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具备韬光养晦的智慧和厚积薄发的毅力。
十年来,我从一名学校微机室管理人员,成长为阜阳市的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再到现在担任阜阳市信息技术专职教研员。这一路走来,我和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一样,有着太多太多感触和想法,也经历着各种“身份”的转变,体验着各种教材版本的变化,享受着机房、计算机和网速的变化。当然,也和许多教师一样,我也经历过迷茫、困惑,也品尝过甘甜,但更多的是一种幸福!从教十年,我自己也在教学、教研实践中,与信息技术课程共同成长。
记得刚进学校时,由于学校还没有开设计算机这门课,学校领导和我签订的就业协议上,很清楚地写着作为计算机管理人员招进来。就这样,在刚毕业的第一年,由于全校会使用计算机的人太少,学校的课程表、通知及文件处理等一些制表打字的事都交给了我,当时我感觉自己的身份就是一名“打杂工”。因此,我常常想:在大学学习了几年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不能就这样在微机室一直当打字员和微机管理人员啊。于是梦想有一天,学校能够开设计算机课,让我也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计算机课教师。
1999年,机会终于来了,学校准备利用每周课外活动时间给高一的学生开设一节计算机课。那时好多学校都没有开设计算机课,只有城区的少数重点中学在开课,机房也都是使用DOS系统的无盘工作站。当时,课程表上打印的是微机课或电脑课。因此,学生常常喊我“电脑老师”或“微机老师”。我的身份发生了转变——我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老师。
2000年起,全省统一使用了上海出版社出版的DOS版教材;学校也从当初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一节微机课,到利用正常上课时间开设微机课。记得当时,由于班级少,微机课开的节数又少,我的基本课时也就很少,当时学校规定基本课时内每节课是一元课时费,所以一学期下来,仅仅拿了几十元的课时费,但我已经很满足了。这期间,我一直把精力都放在教学上。
2002年,这门课程由计算机改为信息技术,全省统一使用了省编的信息技术教材,学校增加了一个多媒体教室和一座校校通的“联想”机房,一共64台学生机,基本上能保证每个班正常教学了,但网络这部分内容仍无法教学。我找校长商量,要求通过光缆接入因特网,实现每个学生机都能上网,经过和电信部门多次协商,终于在年底实现了光缆上网,带宽10M,上网速度大大提高,网上学习也非常方便了。接下来,我又开始认真学习如何制作课件,并在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大奖赛上首次使用课件。当时轰动了全校,并获得了学校理科组一等奖。由于课件对于当时的教师来说非常新鲜,所以每当学校举行公开课,大家都喜欢在课堂上运用课件。我也非常愿意为大家做课件。日久,逐渐得到了学校同事和校长的认可。每当有省、市优质课和教坛新星评比活动时,校长就会安排我或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做技术保障,后来又特意为我们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
到了2005年前后,学校共有5名信息技术教师,其中有3位是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的教师。我们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学校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我的身份再次发生转变,从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变为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在这期间,学校添置了2台专用服务器,购买了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学校的光缆上网速度也由10M升到100M,学校还拥有了公网IP地址,于是我们忙着申请学校域名、建立学校网站。这期间,我参与了安徽省教科所组织的会考命题工作,认识了省信息技术教研员方其桂老师,在他的带领下,参与编写了十多本课件制作方面的书籍,在全国出版发行,这也使我的计算机水平及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先后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后又陆续在全国专业杂志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2004年,我因教育教研工作成绩突出,被阜阳市人民政府授予“阜阳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05年11月,阜阳市教研室面向全市招聘专职教研员,我通过理论考试、上课、答辩等一系列环节,进入到阜阳市教研室负责信息技术教研工作。2006年9月,安徽省普通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全省统一使用新课标教材。改革后的新教材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困扰,尤其是教师自身教育观念上的偏差,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不能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认为新教材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有的教师仍然按老教材上课。我作为教研员,不仅自身要有最新的课程理念,还要带给教师最新的课程理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资培训,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学科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担任教研员工作以后,我开展了不同方式的教研活动,如优质课评比、论文评比、联片教研、教研员联系校等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阜阳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我市信息技术教研论文、优质课评比成绩全都位居全省前列。2006年,我再次参加了安徽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及教师用书的编写工作,后教材在全省统一使用。同年,我被评为“阜阳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
回首十年,我有不少感悟,写下来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勉,以使大家少走弯路。
第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不要只顾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为自己尽早定位,寻求一个奋斗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勤奋、实干,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使自己更快成长。
第二,信息技术教师应摆正心态。在学校,高考是指挥棒。应试教育的思想毒瘤,使得信息技术学科得不到领导重视,这也许是信息技术教师目前无法改变的。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虽然我们改变不了大的环境,但是可以创造小的环境,即便没有人重视我们,我们也要重视自己,努力“充电”,干出一定的成绩,才有“话语权”。俗话说,有“为”才会有“位”,只有自己做出成绩了,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第三,信息技术教师应踏实工作。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的数量较少。因此,在工作中只有靠自己钻研、摸索,踏实工作,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站稳课堂,赢得学生欢迎。
第四,乐于接受大家的求助。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方面一般会走在其他学科教师的前面。因此,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都常常求助于我们,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技术上支持、指导、培训其他学科教师则更为有意义。
第五,信息技术教师要勤于学习,积淀理论。在知识和信息更迭速度不断加快的时代,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很快过时,信息技术学科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应该一刻都不懈怠,不断学习,并结合教学工作,对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进而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平时,建议同行们可以多看看相关书籍、杂志,积淀理论。在向别人学习的同时,自己也在一些专业杂志上发表亲身体验、教学所得、教学所悟等方面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只有积淀,才能长足发展。
编者感言:
一言以蔽之:思路决定出路,有“为”才会有“位”。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师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要具备敬业敬己的精神,而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具备韬光养晦的智慧和厚积薄发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