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至上”导致中学物理教育的缺失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两年的江苏物理高考实验题中都出现了常用仪器简单操作的考查,一年是多用电表、一年是螺旋测微器,考查结果甚不理想.客观上现行高考的模式本身有其局限性,但命题者正试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变,理应肯定,但肯定背后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好奇心在当下的中学生中是什么状况?我们的中学生有多少人是有兴趣地学习?观察和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是否还有地位可言?
  1好奇心的现状及重要性
  以前在资料中看到这样一件事,大致是“有人画了一个圈,拿着它让从幼儿园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去说这代表着什么?结果是让人大跌眼镜,幼儿园的孩子回答的情况最好.” 这个例子说明在我国小孩子的好奇心比我们中学生和大学生强多了.
  好奇心有什么作用?我们来看看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怎么说的?
  丁肇中说“创新最主要的动力是好奇心”,丁肇中中学时代的成绩在班上面并不是特别好,他曾经自己在一次报告当中说“班里的名次表从前面开始是找不到我的,得从后面开始找我.”从中学阶段来看他并不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学生.他还讲到很多人渴望诺贝尔奖,他认为创新研究最主要的动力是好奇心,不是谁逼着你去做,如果为了拿奖而进行研究,肯定是会失败的,所以在招收学生的时候总是更倾向于那些对某一个领域着迷的学生.
  杨振宁说“好奇心造就物理学家”.很多人认为,物理学是很难学的学问,其实不难,研究物理的动力是好奇心,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对物理学都有先天的认识或者说是本能的物理知识,而在物理学里,如果你的直觉或者本能的物理知识跟书本上告诉你的和文章告诉你的不一样了,那就是最好的学习机会,仔细弄清楚以后你就会得到一个新的物理的直觉,我们的创新、我们的灵感、我们的顿悟就来了,很多新的直觉加起来以后就变成一个很好的物理学家了.原长沙一中有个校长的女儿,在英国从事数学研究,在初中的时候,她父亲当时在学校做副校长,她的数学老是考不及格,作为家长也被数学老师多次找去谈话.去年下半年我们也听到清华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说他儿子的经历,他的孩子在初中的时候曾经被老师要求去做智商检查,现在在香港某大学已经代表学校参加国际竞赛了,所以杨振宁讲到我们的物理不难学,马光群讲不是一定要聪明是完全有道理的.
  克劳斯·冯·克里钦是德国的科学家,他认为要“永远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心,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份兴趣和好奇心对于10到15岁的孩子尤其重要,他讲到在德国有一项专门的讲座,专门讲给那些致力培养孩子研究兴趣的老师,国家层面有这样一种制度保障.
  由此可见,好奇心是创新的源泉,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再来看看一位孩子与妈妈的对话.孩子问:妈妈,燕子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妈妈说:这说明要下雨了.瞧,现在下雨了吧!孩子问:为什么这叫雨呢?为什么会下雨呢?妈妈说:为了鲜花和草木的生长.孩子问:那雨为什么要下到花园的平台上去呢?
  通过这个小孩子跟妈妈的对话,不难发现家长耐心在聆听,尽自己的可能在回答他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且进行引导,保护了他的这样一份好奇心.我们的课堂能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吗?
  2学习兴趣的现状及培养
  什么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是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们讲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了兴趣,我们都是不可能深入地做下去,而且会做得很累,为了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成效,保持我们学习的兴趣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而对于学习兴趣来讲,有三重境界:一个是有趣 ,一个是兴趣,最高境界是志趣.一个人如果说对我们的学习或者对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形成了他的志趣,他就离成名成家不远了.对于有趣,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宇宙当中的万物没有一种不是新鲜而有趣的,值得玩弄观察研究的,可见有趣往往是客观世界产生的结果.有趣有三个特征:直观性以及盲目性和广泛性.研究表明学习兴趣与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关,只有那些学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东西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种想要知道奥秘的愿望变成不可遏制的愿望的时候便激发人去行动,这也就是我们讲跳一跳要能够够得着,如果说让他一下子感觉到无法实现的事情他就不可能会产生兴趣,比如伽利略年轻的时候偶然看到教堂廊檐下挂的灯正在摆动,他出神地凝视着觉得来去摆动的时间都一样,他按自己的脉搏来计算来回摆动的时间,这种学习兴趣终于使他发明了摆钟,当然了这是我们科学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最高境界是志趣.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兴趣与高尚的理想与远大的奋斗目标结合,兴趣就发生了飞跃而成为一种志趣,志趣是学习兴趣的归属,志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取方向,奠定他事业的基础.比如说陈景润,陈景润他在研究数学的时候是一种忘我的工作,难道说他会感觉到累吗?学习当中的累它是一种心理的感受,当学习达到了志趣的这样一种境界,他就不可能感觉到累,而且他沉浸在其中会感受到有无穷的乐趣,有无限的动力会促使他不断地去进行努力和坚持下去.
  最近几年在高考结束前,媒体大量报道一个中国特有的现象,学生大量撕书并疯狂抛洒,以此庆祝不要再过这样的学习生活,这些学生是带了兴趣在学习吗?明白人自然知晓其中的奥秘,我们是否为这样的教育结果感到悲摧?学习兴趣如何来进行培养?
  第一个从我们容易发生兴趣的事情入手.学生容易发生有兴趣的事情,往往有以下的一些,比如说以前经历过的并且做成功的事情,我们上课的时候讲到了某某地方,有某某事情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同学到过那个地方旅游或者做过这件事情了,他的面部就表现出来非常的兴奋,感觉到一下子兴趣就调动起来了,实际上这也是有它的客观规律的,因为他对这个事情曾经经历过并且他可能感觉到比别的同学了解得更多更全面更深入,他可能会在这个讨论当中会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所以会对他的兴趣的培养有较大的促进的作用.
  第二个能给他们带来愉快的事情以及适合学生本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些活动,比较新奇的事物,特别是能引起学生本人的注意以及好奇的事物,最能够让他获得成功的这样一种活动,在引导或者创设这种情境的过程当中对学习是有一定的促进和帮助作用的.   第三个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和对教师产生好感.初中升高中的时候,物理衔接做得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学生会感觉到有畏难情绪,如果说处理不当的话会对我们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产生一个非常不好的影响.比如说学习成绩不好了,归因于老师上课没讲清楚,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说我们的家长不能够正确地去进行引导,反而附和孩子,势必让学生对任课老师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乃至于厌恶感,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由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不信任感,最后他就对这个学科就没有信心.高分数进入名校以后有严重分化的情况的或许是重要原因之一吧.每一个老师他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的特色,一个班上四五十个学生,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他的关注点可能还有差异,这个时候就有一个老师适应学生和学生适应老师的磨合的过程,我们在这个磨合的阶段当中如果把它做好了,对学生对老师来讲都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点我们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进一步学好的愿望.每天一小步,长期积累下来就是一大步,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可以是每一天的作业的完成情况,每一天的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包括每一天我们课堂上发生的一些事情,我想都是激发我们同学进一步学好的因素.学习它在一定的动机兴趣下进行的,而在学习当中所获得的效果常常也可以回过来加强和削弱其原来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如果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结果,比如说我们解题的正确率,我们成绩的好坏、应用知识的成效等等都可以对他学习动机进行强化.这就是为什么要进行考试?为什么要进行一些阶段性的总结?为什么课堂上面要进行举手回答问题?等等原因所在.进入中学以后,特别是我们进入了高中,中考的分数比较高,进入了高中以后这个成绩一进来以后有了分化,第一次大考以后如果有了相对较大的落差,与他的心理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时候,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很大的,但细心的老师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针对这个同学个体的工作,能够把他这种心理的恐慌很好地度过去,如果处理不当的话,有些学生心情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严重的会产生一种自闭心理,不太愿意跟同学、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如果时间越长可能会引发更加可怕的事情.注意到媒体报道,一些本来在初中或者在小学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同学,到了高中乃至到了大学以后由于心理的不适应最后酿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3坚守物理学科底线,为学生一生负责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它必须有良好的观察和实验习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界提出了一个共识,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个提法很能切中时弊.从对学生和民族负责任的角度出发,我们必须切实从物理学科特点入手,创造条件想方设法教会学生观察和实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观察是与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习要观察,物理素养的提高离不开观察,好奇心是从观察开始的,创造源于观察.
  在一次对全市家长的报告会上,我做了一个小测试,“现在来考考我们的家长和我们在座的同学, 我们骑的自行车脚踏板那个地方有个链轮,后轮那个地方有个飞轮,比较两个轮子上面牙齿大小的关系是什么?很多人都脱口而出说,那肯定是链轮上的大,极少数人在犹豫,觉得这里有奥秘.”其实它们一样大,但很多人不肯认同,这表明很多同学包括家长平时没有很好地去关注它,想当然认为不一样大,且经验地认为由于链轮大,所以它上面的牙齿大.生活中的玩具赛车,机械钟表等都有类似的结构.实际上我们如果理性的思考也可得到结论,如果牙齿不一样,由于链条的孔是一样,它就不可能转得起来了.观察有直观的观察和理解的观察,而直观的观察有时会带来一些误解,这在我们物理学习中有时候是起副作用.观察的时候没有做到很仔细肯定会出错,但有时再细心也会出错.在2010世界视错觉大赛上,一位日本数学家拍摄的视频短片获得年度大奖,在这段没有经过任何电脑特技处理的短片中,小球一开始会自己爬坡,感觉支撑四角的柱子是竖直的,而中间区域是最高点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观察,你就会发现真相,其实每条通道都是倾斜向下,而中间是最低点,视错觉的产生主要由于人在观察时过分依赖经验,以及选取了错误的参照物造成.世界视错觉大赛的组织者表示希望通过赛事,鼓励科学家加强对人类视觉系统和认知行为的研究,同时帮助普通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全面地看待外界事物.类似的还有如特定背景下平行线看上去不平行等经典例子.
  教学中在研究与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时,我发现对我们的同学难度特别大,难度特别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对现象的观察受功利化的影响,只追求最终的结果,而忽视了物理过程的发生.比如说走路或骑自行车,我们都认为阻力越小走起来越轻松,但实际上我们再仔细地研究一下,如果说没有阻力的话你能不能走得了?因而学好物理需要善于观察,更需要科学观察.
  实验是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的最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在教学圆周运动时,我们请同学拍摄了一段视频,让三位同学分别站在一根长杆的中间和两端,其中一端的同学作为圆心,另两个同学同时绕他做圆周运动,用手机拍摄记录,简单易操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该视频,在观看过程中特别提醒同学注意视频中的对话,“这位男同学(较远)我问你,你感觉你刚刚在跑的过程当中跟我们的女同学(较近)相比,你觉得谁快?我快.为什么呢?我跑得远,同样的时间我跑得长,走的路比较多,所以认为我快.下面我们再来问一问女同学,你在刚刚跑的过程当中跟男同学相比哪个更快?我认为我们俩一样快,为什么呢?因为在一样的时间到一样的角度,因而我觉得我们一样快?”我及时提出同学们想一想,你觉得谁说得对?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来了以后,感受到了线速度跟角速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结果表明效果是非常的好,让学生有了亲切感、成就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的调动,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再比如讲解功的知识,我联系生活做了一个动作让学生体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具体是:“冬天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手冷了要取暖,怎么办?搓搓手最方便.”我接下来示范了三种搓手的方法,第一种两只手朝相反方向运动;第二种一只手静止,另一只手运动;第三种两只手朝同一方向前进.动作一结束学生哄堂大笑,接着引导学生从做功的理论角度去分析体会,学生自然对做功的因素及摩擦生热的道理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实验是解决问题最直观的方法.
  俗话说:“文状元无第一,武状元无第二”,科学界每当提出新的理论时,质疑的人常说你做给我们看看,这无不说明实验的重要意义.袁隆平对粮食产量的贡献没有一个人不发自内心的佩服,相反我就听到某节目主持人对莫言获奖有不一样的评价.对于我们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且易于理解.
  如图1所示,绳子间夹角为2θ,物体在力F作用下保持绳子间夹角不变缓慢上升h,求绳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对该题求解学生的难点是绳端如何运动?为什么无法确定呢?因为他不知道滑轮如何运动.
  事实上通过实验是非常容易解决.具体做法:把运动的过程记录在背景纸上,情况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再作理性思考效果会更好.
  再一个关于动量定理的例子.
  让学生站在台阶上往下跳屈膝着地和往下跳两腿绷直着地,体会一下腿的感受,对学生来说这是一次难忘教育,再引导从着地方式不同所需时间去理性思考,效果很明显.·研究性学习课探索·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并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应该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让教学过程充满新鲜活力,教师必须加入情感体验,让情感在教学中地位更加突出,提高起作用。不过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一直注重的是教学效果,往往忽略了教学中情感体验。本文通过对情感性知支架的简单描述,试着探讨其作用和实现途径。  【关键词】 情感性支架 初中英语教学 实证  情感性支架是教师采用一些类比、比喻和叙事等方法,
【摘 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其能够从学生特点出发,合理的分配学生,促使学生优势互补,合作学习,以便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本文就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及指导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指导策略  1.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  兴起于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利用团结
说明本刊今年第3期《课堂诊断》栏目刊发了钟理和《我的书斋》原文及宁波鄞州高级中学张全民老师备课思考及教学设计,简帧女《寻找薄荷的小孩》原文及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翟
【摘 要】 高效课堂已经在各地普遍实施,并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既有可取之处,也有经验教训,唯有不断实践和总结,才能更好地灵活运用在实践中。  【关键词】 英语课堂 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导学案 听力 口语  高效课堂的理论基础来自于现代教育理念和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积累总结,通过优化教学各个细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必须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谙熟于心。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就高效课堂的实现也进行了
写作教学的理想境界是,教师的作文指导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欲达此目的,首先教师应了解学情:学生的作文现状到底处于哪个等级?他们的作文,有哪些方面已经达到标准,哪
<正>读2013年第7期《中学语文教学》,夏德勇先生"以客观冷静、实事求是的科学眼光来衡量",又经过"仔细研究"指出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存在五个"颇为明显"的"问题",
小说是一种讲故事的艺术,特别讲究叙述与虚构.小说与一般记叙文相比,又特别重视手法、章法的运用.叙述与虚构、手法与章法,是小说这种文体的重要特征.具体到《小圣施威降大圣
【摘 要】 在以外来务工子女为主体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对英语课堂用语的关注度和使用率也很低。本论文着眼于这种现象,在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并总结了英语课堂用语的四原则(准确性,有效性,交流性,扩展性),并提供了开场与结束、指令类、评价类等不同种类的课堂用语。  【关键词】 外来务工子女 课堂用语 有效教学  1. 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中,课堂用语是“教师在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语言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耕读理念源于古代知识分子边耕边读为生活方式和“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耕”指农耕和实践,“读”指读书求知,“耕读”既包含边实践边学习,也指用耕的方式读,《耕读:普通高中教学文化建构研究》课题已成为江苏省教科所重点资助课题,耕读研究已如火如荼展开,整个校园都在体现耕读文化.耕读理念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行知教育思想,对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研究有着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知识点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