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针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包括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变化,并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实效性
高中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样强调教师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能有教学创新的主动性,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实效性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离开了教师的发展,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空中楼阁。
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促进从直接方面看,学生学得更多、更快。从间接方面看,学生会学习、有方法、有能力,不需要教,这是着眼于长远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有责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
1、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变化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其中必修课注重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新课改之后,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中地理知识的难度有所降低,但是科普性和探索性内容增加,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汽车导航、全球定位等。虽说知识体系的难度在降低,但是新材料更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更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不仅教材内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素材也多为考生常见,在立意、情景创设等方面,时代气息浓郁,关注世界和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突出人文精神,呈现方式也具体化,图表出现频度提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理念深入人心[2]。
2、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2.1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设计要合理
教学目标既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教学的归宿,还是衡量、评价教学实效性的标准。所以,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既要注重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可能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2.2教学内容要理解、吃透
要提高实效性,离不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内化。一旦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有偏差,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新课程的教材观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材作为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所以,教师要理解、吃透教材。毕竟,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和凭借,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应该达到水平的参考系,提供了一种展开教学内容的方式,为教师组织教学材料提供帮助。
所以,教师对教材应有自己批判的、创造性的解读,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教师在权威专家面前先失去了警惕和批判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自我意识?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就是错的,何以能教好学生?由此看,“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
2.3教学情境要创设激情,贴近学情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论教应是教师必须具有的意识,有效教学是教材、学情、教法的统一。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读了班上一位学生家长写给孩子的家书:一个人到中年的母亲,对上要照顾病重的老母,对下又放心不下尚在求学的处于叛逆期的儿子,在“赡老”与“扶幼”之间,两地奔波、两头牵挂。委婉舒缓的语调,道出了一个母亲几多辛劳和酸楚,几多对责任的担当,更有几多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听后在场的学生和老师无不动容。这一教学处理,既契合了课文中作者在母子两难选择时母亲的慈爱,又让儿子和同学体验了父母至爱亲情、心怀感恩。又如,在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播放了一段录像: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浓烟滚滚、烈火熊熊,多少奇珍异宝、豪华宫殿在烈火中焚毁。圆明园所遭遇的劫难之深重由此可见一斑。这种教学处理,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2.4教学内容要落实
一是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答案或深刻或肤浅、或全面或片面,众说纷纭,这时,教师对学生讨论的评价整合就很重要。否则学生脑子一团乱麻,效果自然无法保证。二是在进行内容分析时,要及时让学生作笔记,把精彩的分析化作精确简明的书面表述,记下来巩固而后内化,这是最扎实的落实。三是在进行课堂训练时,要从广度、深度、效果上去检测学生的掌握理解情况,从而有效地跟进与采取措施。四是在课后批改作业时,要了解学生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补救措施是什么?等等,有助于进一步地落实教学内容。
2.5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开发学生的主体性课程资源
新的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需要地理教师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乐于参与。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讲时差计算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美国提出要更改游泳比赛时间?”’这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在瞬间的结合中产生成功的愉悦感。问题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有创见地思考。
3、结 论
总之,只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就会找出对症下药的教学良方,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2
[2]杨德举.高考地理知识难度在降低科普性和探索性在增加[N].沈阳晚报,2008—12—25(C6)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实效性
高中新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样强调教师在不断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能有教学创新的主动性,能根据自己的个性、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发展自己的教学个性,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教学实效性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离开了教师的发展,教学的实效性就成了空中楼阁。
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这种促进从直接方面看,学生学得更多、更快。从间接方面看,学生会学习、有方法、有能力,不需要教,这是着眼于长远的效果。所以,作为教师,有责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
1、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及教学内容的变化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其中必修课注重其结构的相对完整和教学内容的新颖、充实,使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时代性。选修模块涉及地理学的理论、应用、技术各个层面,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突现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应用价值,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新课改之后,高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材中地理知识的难度有所降低,但是科普性和探索性内容增加,增加了很多与实际生活、生产相关的背景材料,如汽车导航、全球定位等。虽说知识体系的难度在降低,但是新材料更注重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更适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不仅教材内容,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素材也多为考生常见,在立意、情景创设等方面,时代气息浓郁,关注世界和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突出人文精神,呈现方式也具体化,图表出现频度提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理念深入人心[2]。
2、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2.1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设计要合理
教学目标既是一切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又是教学的归宿,还是衡量、评价教学实效性的标准。所以,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考虑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要求教师既要注重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可能生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
2.2教学内容要理解、吃透
要提高实效性,离不开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准确把握和理解内化。一旦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有偏差,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新课程的教材观突出了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材作为最基本的课程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意志,反映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所以,教师要理解、吃透教材。毕竟,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和凭借,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应该达到水平的参考系,提供了一种展开教学内容的方式,为教师组织教学材料提供帮助。
所以,教师对教材应有自己批判的、创造性的解读,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教师在权威专家面前先失去了警惕和批判的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自我意识?如果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就是错的,何以能教好学生?由此看,“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
2.3教学情境要创设激情,贴近学情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学论教应是教师必须具有的意识,有效教学是教材、学情、教法的统一。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读了班上一位学生家长写给孩子的家书:一个人到中年的母亲,对上要照顾病重的老母,对下又放心不下尚在求学的处于叛逆期的儿子,在“赡老”与“扶幼”之间,两地奔波、两头牵挂。委婉舒缓的语调,道出了一个母亲几多辛劳和酸楚,几多对责任的担当,更有几多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听后在场的学生和老师无不动容。这一教学处理,既契合了课文中作者在母子两难选择时母亲的慈爱,又让儿子和同学体验了父母至爱亲情、心怀感恩。又如,在讲《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播放了一段录像: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浓烟滚滚、烈火熊熊,多少奇珍异宝、豪华宫殿在烈火中焚毁。圆明园所遭遇的劫难之深重由此可见一斑。这种教学处理,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达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2.4教学内容要落实
一是在进行课堂讨论时,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答案或深刻或肤浅、或全面或片面,众说纷纭,这时,教师对学生讨论的评价整合就很重要。否则学生脑子一团乱麻,效果自然无法保证。二是在进行内容分析时,要及时让学生作笔记,把精彩的分析化作精确简明的书面表述,记下来巩固而后内化,这是最扎实的落实。三是在进行课堂训练时,要从广度、深度、效果上去检测学生的掌握理解情况,从而有效地跟进与采取措施。四是在课后批改作业时,要了解学生哪些内容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补救措施是什么?等等,有助于进一步地落实教学内容。
2.5在自主和合作学习中开发学生的主体性课程资源
新的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需要地理教师精心设计探究问题,贴近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乐于参与。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例如“讲时差计算时,我问学生:‘为什么在北京奥运会召开前美国提出要更改游泳比赛时间?”’这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在瞬间的结合中产生成功的愉悦感。问题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有创见地思考。
3、结 论
总之,只要做个有心人,注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思考、多总结、多实践,就会找出对症下药的教学良方,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梅桃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2
[2]杨德举.高考地理知识难度在降低科普性和探索性在增加[N].沈阳晚报,2008—12—25(C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