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丰富人们的活动方式以及缓解城市公共空间活动场地紧张的问题,本文以扬州光线影视城为案例,通过设计模块以及将模块的拼搭组合来塑造功能丰富多样的场地空间;最后对景观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进行总结,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及景观模块化设计提供参考案例。
关键词:模块化;扬州光线影视城;景观设计
1 前言
模块化设计是指用一些小单元或构件,通过一定程序及方法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产品。景观模块化的设计则是在模块化设计基础上使单一的景观设施或者是景观构件有了多种组合的可能。模块中的每一部分都是具有独立功能且具有相应的连接接口,依据设计条件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来进行重复运用,不仅可以可持续重复性使用,也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制作成本、资源。
景观模块化设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定义。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小空间大需求、时间紧设计效率低等问题。模块化概念在景观设计中应用,通过加强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来降低景设计复杂性,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国内研究模块化的学者当中,涉及到景观模块化设计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光线影视城滨水景观为例,尝试以园林景观的角度探讨模块化概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2 工程概况
新马家景观河河道为新开挖河道,位于扬州市空港新城的核心区域,现状为一条水沟,水沟宽约10m,沟底高程2.15m。按照项目地周边用地规划性质,布局四大特色功能区,分别为商住混合休憩区、小镇休闲游憩区、景观艺廊区、影视文化休闲区,其中影视文化风情区河底高程2.14m,建成后常水位为2.84m,因此浅水区水深为0.7m。本文以影视文化休闲区的景观节点作为模块化概念的个案展开。
3 设计目标与难点分析
3.1 设计目标
设计概念确定为“光线”,不仅贴合影视城的名字,也意在通过简洁的路径结合丰富的景观场景,给予场地内的行人游客多样的视觉体验、空间体验,营造影视城特有的场所精神。影视文化风情区依据周边商业、酒店住宿以及工作室等业态,将影视文化渗透到主要节点景观之中,打造电影特色文化氛围。区域主要以香花植物为主,结合生态驳岸,多级步道及栈道系统,打造四季芬芳,色彩多变的景观区域,同时设置水上植物种植池并进行灵活的组合,满足不同风格植物小场景拍摄。
3.2 难点分析
设计前期采用SWOT分析法,对场地的景观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场地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设计师与建设者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合理地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最终达成目标。
优势(Strength)
场地有着良好的生态景观格局,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场地内部有农田、林地等多种绿地类型,绿地资源丰富。
劣势(Weakness)
景观破碎化程度高,片区内部绿地分散,景观廊道之间缺乏连续性,行人难以通往滨水空间。
各区域整体植被风貌良好,以纯林及杨树香樟混交林為主。部分片区植被密度过大,可进入性差,纯林风貌单一,缺乏天际轮廓线及林相色彩变化。
机遇(Opportunity)
项目位于空港新城核心区,以微缩城市作为特征,不仅是商业和产业旅游的载体,更是外景拍摄的取景地,电影镜头是由一个个故事点和畅通的故事流线以及得以承载的载体所组成,正式因为众多的元素,为场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景观设计元素。
挑战(Threat)
现存影视小镇室内外功能交流少,各风格主题外景与人员休憩空间缺失,而沿河空间有限,因此如何打造风格和谐多样、功能综合的公共景观空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到本项目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并存。因此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目标:如何利用优先的空间滨水空间为游客打造便捷游玩、有趣且有标志性的滨水空间,为演员提供较私密、环境典雅的休憩空间,为小镇工作人员、影视工作人员提供视觉丰富、便于管理的空间,为导演提供较独立私密的高端会谈空间、场景灵活多变的拍摄空间。
4 景观模块化设计策略
结合上文的结论,扬州影视城沿河景观运用可重复模块化拼搭,既保证了沿河区域绿化展示的视觉效果,又能以单体成组的方式自由搭配,适应各种空间布局和摄影的需求,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4.1 构件的标准化
模块单体基本以方体的种植池和长条形态的栈道模块进行呈现,种植池模块的标准尺寸为6m×6m、3m×3m,栈道模块标准尺寸为2m×8m。种植池为向内凹方体,方体四边外壁有凹凸接口,在通过外壁的凹凸接口进行咬合组装。绿色模块及栈道模块可依据空间、环境的变化自主调节组装或拆装重组,以达到资源不浪费并节约环保的目的,最大范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多样化的空间功能要求(图1)。每个单体正方形组件可以是独立造型,也可以连续结合像乐高积木一样组成多种多样的造型,具体需求可以根据不同拍摄需求对造型进行更换。组合造型在使用完毕后可以拆分为运输方便的个体。
4.2 植物模块搭配多样化
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模块多样拼搭改变空间环境,使其植物搭配更具灵活性,丰富多样的植物组合可以呼应各个场景色彩搭配以及满足场地尺度的拍摄需求。在设计环节,将该项目中的单体模块改造成为种植池(如图2),营造圩田景观。光线影视城滨水景观项目的模块化设计中,设置了植物主题模块,将6m×6m、3m×3m模块种植池作为单元基础进行拼搭设计。例如,春季和秋季的气候类别较为相似,拼搭模块可以用选用石楠、樱花、山茶、红枫、芦苇等观花观叶的植物作为场景背景,将春秋两个季节的模块可以进行交替变换达到利用率最大化的效果。细密规整的灌木结合纵向生长的直线条类灌木和高型种或伞状宿根花卉,体现出强烈的叶片对比效果。一年四季各有相应的模块交替更换,形成多样性的公共空间。 4.3 丰富强化景观空间层次
本案通过采用栈道模块和多种单体种植池模块拼接组合的方式,形成对引导人们视线、联系空间层次和展开空间序列作用。通过借用每个单体模块功能所表现出的不同视觉特征来联系和引导区域景观空间层次。模块之间的组合所营造的景观效果,可以使各个空间层次和模块组团相互贯通,并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
本案结合景观中的节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艺术处理,强化景观空间的可识别性。例如将6m×6m、3m×3m的植物模块与2m×8m的栈道模块在极富规律的排列组合后,从横向与纵向空间上砌合出极简趣味的空间关系(图3)。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扬州光线影视城新马家河沿河景观局部区域作为案例,首先以swot分析法总结出分析场地内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景观融合周边环境,达到电影取景的最佳效果;其次,通过建立景观标准模块策略,形成一个用形态加以整合并划分模块和统筹的设计思路;通过多样化模块搭建策略,使得景观设施多样化,為景观设施功能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通过丰富空间层次的策略,可以满足大众在空间活动中的多种的需求。
随着未来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活动会更加频繁,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而景观设施的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灵活化也成为是未来景观设计关注的焦点。景观模块化设计的“打散”“重组”,可以实现在设计中的“以不变应万变”。设计在实现功能多样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模块颜色、纹样等具有标志性的内容进行更改,以适应其他性质的城市区域活动。景观的模块化的运用,将可以打破传统设施的“固定”形态,赋予景观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迎辉.景观设计专业“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以“社区环境设计”课程改革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5):17-20.
[2]任启力,叶洁楠.基于参与审美的园林景观模块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47-48.
[3]庞灿,曹帅.微农业融入社区公共景观设计的方法研究——以广州四种类型公共景观实践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10):114-115.
[4]聂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模块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29):253.
[5]张玉蕾,王炳江,陶良杰.绿色模块化设计研究——以城市组合景观花盆的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8(18):98.
关键词:模块化;扬州光线影视城;景观设计
1 前言
模块化设计是指用一些小单元或构件,通过一定程序及方法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产品。景观模块化的设计则是在模块化设计基础上使单一的景观设施或者是景观构件有了多种组合的可能。模块中的每一部分都是具有独立功能且具有相应的连接接口,依据设计条件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来进行重复运用,不仅可以可持续重复性使用,也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制作成本、资源。
景观模块化设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目前在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定义。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小空间大需求、时间紧设计效率低等问题。模块化概念在景观设计中应用,通过加强各个模块之间的联系来降低景设计复杂性,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在国内研究模块化的学者当中,涉及到景观模块化设计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以光线影视城滨水景观为例,尝试以园林景观的角度探讨模块化概念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2 工程概况
新马家景观河河道为新开挖河道,位于扬州市空港新城的核心区域,现状为一条水沟,水沟宽约10m,沟底高程2.15m。按照项目地周边用地规划性质,布局四大特色功能区,分别为商住混合休憩区、小镇休闲游憩区、景观艺廊区、影视文化休闲区,其中影视文化风情区河底高程2.14m,建成后常水位为2.84m,因此浅水区水深为0.7m。本文以影视文化休闲区的景观节点作为模块化概念的个案展开。
3 设计目标与难点分析
3.1 设计目标
设计概念确定为“光线”,不仅贴合影视城的名字,也意在通过简洁的路径结合丰富的景观场景,给予场地内的行人游客多样的视觉体验、空间体验,营造影视城特有的场所精神。影视文化风情区依据周边商业、酒店住宿以及工作室等业态,将影视文化渗透到主要节点景观之中,打造电影特色文化氛围。区域主要以香花植物为主,结合生态驳岸,多级步道及栈道系统,打造四季芬芳,色彩多变的景观区域,同时设置水上植物种植池并进行灵活的组合,满足不同风格植物小场景拍摄。
3.2 难点分析
设计前期采用SWOT分析法,对场地的景观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场地景观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设计师与建设者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合理地权衡利弊,综合考虑,最终达成目标。
优势(Strength)
场地有着良好的生态景观格局,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场地内部有农田、林地等多种绿地类型,绿地资源丰富。
劣势(Weakness)
景观破碎化程度高,片区内部绿地分散,景观廊道之间缺乏连续性,行人难以通往滨水空间。
各区域整体植被风貌良好,以纯林及杨树香樟混交林為主。部分片区植被密度过大,可进入性差,纯林风貌单一,缺乏天际轮廓线及林相色彩变化。
机遇(Opportunity)
项目位于空港新城核心区,以微缩城市作为特征,不仅是商业和产业旅游的载体,更是外景拍摄的取景地,电影镜头是由一个个故事点和畅通的故事流线以及得以承载的载体所组成,正式因为众多的元素,为场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景观设计元素。
挑战(Threat)
现存影视小镇室内外功能交流少,各风格主题外景与人员休憩空间缺失,而沿河空间有限,因此如何打造风格和谐多样、功能综合的公共景观空间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到本项目机遇与挑战、优势与劣势并存。因此景观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目标:如何利用优先的空间滨水空间为游客打造便捷游玩、有趣且有标志性的滨水空间,为演员提供较私密、环境典雅的休憩空间,为小镇工作人员、影视工作人员提供视觉丰富、便于管理的空间,为导演提供较独立私密的高端会谈空间、场景灵活多变的拍摄空间。
4 景观模块化设计策略
结合上文的结论,扬州影视城沿河景观运用可重复模块化拼搭,既保证了沿河区域绿化展示的视觉效果,又能以单体成组的方式自由搭配,适应各种空间布局和摄影的需求,便于工作人员管理,具体设计策略如下:
4.1 构件的标准化
模块单体基本以方体的种植池和长条形态的栈道模块进行呈现,种植池模块的标准尺寸为6m×6m、3m×3m,栈道模块标准尺寸为2m×8m。种植池为向内凹方体,方体四边外壁有凹凸接口,在通过外壁的凹凸接口进行咬合组装。绿色模块及栈道模块可依据空间、环境的变化自主调节组装或拆装重组,以达到资源不浪费并节约环保的目的,最大范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满足多样化的空间功能要求(图1)。每个单体正方形组件可以是独立造型,也可以连续结合像乐高积木一样组成多种多样的造型,具体需求可以根据不同拍摄需求对造型进行更换。组合造型在使用完毕后可以拆分为运输方便的个体。
4.2 植物模块搭配多样化
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模块多样拼搭改变空间环境,使其植物搭配更具灵活性,丰富多样的植物组合可以呼应各个场景色彩搭配以及满足场地尺度的拍摄需求。在设计环节,将该项目中的单体模块改造成为种植池(如图2),营造圩田景观。光线影视城滨水景观项目的模块化设计中,设置了植物主题模块,将6m×6m、3m×3m模块种植池作为单元基础进行拼搭设计。例如,春季和秋季的气候类别较为相似,拼搭模块可以用选用石楠、樱花、山茶、红枫、芦苇等观花观叶的植物作为场景背景,将春秋两个季节的模块可以进行交替变换达到利用率最大化的效果。细密规整的灌木结合纵向生长的直线条类灌木和高型种或伞状宿根花卉,体现出强烈的叶片对比效果。一年四季各有相应的模块交替更换,形成多样性的公共空间。 4.3 丰富强化景观空间层次
本案通过采用栈道模块和多种单体种植池模块拼接组合的方式,形成对引导人们视线、联系空间层次和展开空间序列作用。通过借用每个单体模块功能所表现出的不同视觉特征来联系和引导区域景观空间层次。模块之间的组合所营造的景观效果,可以使各个空间层次和模块组团相互贯通,并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
本案结合景观中的节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艺术处理,强化景观空间的可识别性。例如将6m×6m、3m×3m的植物模块与2m×8m的栈道模块在极富规律的排列组合后,从横向与纵向空间上砌合出极简趣味的空间关系(图3)。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以扬州光线影视城新马家河沿河景观局部区域作为案例,首先以swot分析法总结出分析场地内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景观融合周边环境,达到电影取景的最佳效果;其次,通过建立景观标准模块策略,形成一个用形态加以整合并划分模块和统筹的设计思路;通过多样化模块搭建策略,使得景观设施多样化,為景观设施功能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通过丰富空间层次的策略,可以满足大众在空间活动中的多种的需求。
随着未来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城市活动会更加频繁,人们的生活也会更加丰富多彩,而景观设施的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灵活化也成为是未来景观设计关注的焦点。景观模块化设计的“打散”“重组”,可以实现在设计中的“以不变应万变”。设计在实现功能多样化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对模块颜色、纹样等具有标志性的内容进行更改,以适应其他性质的城市区域活动。景观的模块化的运用,将可以打破传统设施的“固定”形态,赋予景观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迎辉.景观设计专业“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以“社区环境设计”课程改革为例[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9(05):17-20.
[2]任启力,叶洁楠.基于参与审美的园林景观模块化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47-48.
[3]庞灿,曹帅.微农业融入社区公共景观设计的方法研究——以广州四种类型公共景观实践为例[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10):114-115.
[4]聂丹.应用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模块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29):253.
[5]张玉蕾,王炳江,陶良杰.绿色模块化设计研究——以城市组合景观花盆的设计为例[J].大众文艺,2018(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