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从创建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始终存在着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问题。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高度重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两者关系的科学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要辩证的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批判的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理论基础,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在和平发展主题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问题,也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历史表明,中国的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历程,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与能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息息相关。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面临机遇和风险,总结、借鉴这些经验教训,对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要辩证的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一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其最终要取代资本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必须大胆的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二者有相互联系的一面。
建党初期,革命党人还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对资本主义存在排斥倾向,也犯过许多教条主义错误。党的一大纲领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即要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不切实际地要求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中国革命的对象,这一错误完全拒绝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辩证唯物的立场。后来毛泽东提出民主革命的相当长时期内不能消灭资本主义,不能打击资产阶级,应该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关系上来看待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的,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①在中共七大报告中也指出了资本主义是有革命性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区分开来,党还将“保护民族工商业”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之一。总的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指引下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即使是在党的错误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也能从实践中学习,及时的纠正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前,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总的来说是清醒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提出不能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1953年,党发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由原来利用、限制对资本主义的政策,走向改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主张,这是毛泽东对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国家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②遗憾的是,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这些思想在实践中没有很好的实施。文化大革命发动以后,党对资本主义采取了全面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水火不相容之中,给中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资本主义不能完全的排斥和否定,从而强调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关系,忽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继承与合作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我们党在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认识。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不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对立,而且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还存在着继承和借鉴的关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历史已经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的观点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顺利地发展。
二、批判的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
我们要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进步,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不高,面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指出,不仅要学习和借鉴苏联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还要向资本主义学习。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明确宣布:“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③这就要求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要充分借鉴其文明成果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不论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可以用,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者关系的认识是邓小平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他将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④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使人们从抽象的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为大胆学习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提供了理论武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国家统一问题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上,一国两制既是解决一国范围内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典范,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共存与合作的有益尝试。 三、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理论基础,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特征进行了新的阐述,强调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当今资本主义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和缺陷。并通过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而坚定了人们对于“两个必然”的信念和信心。
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做出了新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他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只有倡导不同制度的国家在相互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如何认识”归根到底是要求人们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认识,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
四、在和平发展主题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新的起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倡导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依存、共同繁荣。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12字精神”。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也多次表示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指出“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⑤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各国的关系上,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的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进等.《邓小平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6月.
[2]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
[3]黄玲丽.《论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与基本经验》.《黑河学刊》,2012年7月.
作者简介
魏婷,女,汉族,1992.1.6,甘肃徽县人,2014年毕业于陇东学院历史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现西北民族大学1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1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6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⑤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N]. 人民日报,2013-03-20.
本论文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资助.项目号:Yxm2014011.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验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问题,也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历史表明,中国的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历程,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与能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息息相关。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党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面临机遇和风险,总结、借鉴这些经验教训,对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要辩证的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一方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是根本对立的。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其最终要取代资本主义。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必须大胆的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二者有相互联系的一面。
建党初期,革命党人还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对资本主义存在排斥倾向,也犯过许多教条主义错误。党的一大纲领提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等,即要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用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生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不切实际地要求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中国革命的对象,这一错误完全拒绝对资本主义认识的辩证唯物的立场。后来毛泽东提出民主革命的相当长时期内不能消灭资本主义,不能打击资产阶级,应该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关系上来看待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现在的中国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的,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①在中共七大报告中也指出了资本主义是有革命性的,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区分开来,党还将“保护民族工商业”列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之一。总的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指引下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基本是正确的,即使是在党的错误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候,也能从实践中学习,及时的纠正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前,党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认识,总的来说是清醒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我党提出不能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1953年,党发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由原来利用、限制对资本主义的政策,走向改造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提出“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主张,这是毛泽东对探索社会主义模式的突破。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一切国家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②遗憾的是,随着反右斗争的扩大化,这些思想在实践中没有很好的实施。文化大革命发动以后,党对资本主义采取了全面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处于水火不相容之中,给中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次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资本主义不能完全的排斥和否定,从而强调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关系,忽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继承与合作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我们党在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的错误认识。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不仅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对立,而且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之间还存在着继承和借鉴的关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历史已经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的观点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取得顺利地发展。
二、批判的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一切文明成果
我们要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就必须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创造的文明成果。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进步,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不高,面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指出,不仅要学习和借鉴苏联与其它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还要向资本主义学习。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明确宣布:“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③这就要求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要充分借鉴其文明成果的思想,他认为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不论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都可以用,要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二者关系的认识是邓小平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最重要的理论成果,他将市场经济从资本主义制度中剥离出来,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1992年春他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④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使人们从抽象的姓“资”姓“社”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为大胆学习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提供了理论武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国家统一问题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上,一国两制既是解决一国范围内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典范,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共存与合作的有益尝试。 三、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理论基础,坚定“两个必然”的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特征进行了新的阐述,强调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分析了当今资本主义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和缺陷。并通过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从而坚定了人们对于“两个必然”的信念和信心。
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做出了新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他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只有倡导不同制度的国家在相互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取得胜利。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四个如何认识”,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这“四个如何认识”归根到底是要求人们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认识,强调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
四、在和平发展主题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上了新的起点,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倡导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依存、共同繁荣。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12字精神”。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也多次表示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指出“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齐心协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⑤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处理与资本主义各国的关系上,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的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进等.《邓小平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的基本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6月.
[2]石仲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毛泽东研究》,2011年卷.
[3]黄玲丽.《论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历程与基本经验》.《黑河学刊》,2012年7月.
作者简介
魏婷,女,汉族,1992.1.6,甘肃徽县人,2014年毕业于陇东学院历史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现西北民族大学14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0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1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6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⑤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N]. 人民日报,2013-03-20.
本论文为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资助.项目号:Yxm201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