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消失的雕塑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20070601Z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做下面这个实验,你可了解雕塑被腐蚀的原因。
  实验用品:2个抗酸剂药片(有效成分为碳酸钙),水、醋、铅笔、2个一次性纸杯或塑料杯、封口胶带、标记笔、2个点滴器或吸液管、大汤匙。
  
  做一做
  
  1 用铅笔在每个抗酸剂药片上做标记。把两个表面涂有标记的抗酸剂药片放在纸上,一个放在右边,另一个放在左边。
  2 用胶带和标记笔分别在两个杯子上写下“水”和“醋”。用一个大汤匙把水加入写有“水”的杯子里,用另一个大汤匙把醋加入写有“醋”的杯子里,
  3 用点滴器把水滴到写有“水”的抗酸剂药片上,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4 用点滴器把醋滴到写有“醋”的抗酸剂药片上,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你学会了什么
  
  实验中所涉及的化学反应与大理石雕塑被酸雨腐蚀是相同的道理。食醋与抗酸剂药片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并产生二氧化碳。酸雨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我们要保护生存环境,减少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责任编辑 侯秀姣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高虹燕,郑州八中物理教师.曾获得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并获郑州市“技术状元”称号.2006年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2007年获全国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在全国初中物理竞赛中,辅导的学生多人次获全国一二等奖和省奖,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和“河南省优秀辅导教师”.编写有十余本教辅书籍,并在报刊上发表有多篇学习指导文章.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用电器都与热有关,比如电饭锅电熨
自从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以来,黑暗就开始在我们面前退却,城市的夜晚变得明亮起来.但是现在,当夜晚走到大街上时,在琳琅满目的灯中,几乎找不到爱迪生辛辛苦苦发明的白炽灯了.霓虹灯日光灯钠灯节能灯占了主角,这是一支电光照明的新军,它们使我们城市的夜景变得五光十色流光溢彩,而且更加省电,它们的原理都是气体放电.  什么是气体放电呢?  我们知道最古老的电灯是白炽灯,白炽灯的玻璃灯泡里有一根极细的卷曲起来的钨丝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一种科学的共同语言,若没有数学语言,有些事情就是不可描述的,像我们经常说的“三角恋”,这里提到了三角,如果用了其他的语言,我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所以学好数学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无论你将来选择了哪个方向,数学对学习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学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解答几个数学题,而且在于用数学来开发智力,培养思维能力,挖掘内在潜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強处理
(时间:60 min)  一、填空题  1. 当电路中金属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5 A,则该导体的电阻是 Ω;当该导体两端电压降为零时,其电阻为 Ω.  2. 荷兰物理学家昂尼斯发现,某些物质在很低的温度时,电阻就变成了零,这就是 现象.请举例说明,如果把该现象应用于实际会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应用举例: ;此应用会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  3. 一自诩有“特异功能”的表演者,
一、选择题  1.以下几种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最接近1000W的是( )。  A.家用普通电风扇  B.笔记本电脑  C.台灯 D.电饭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课本第22页的演示实验中,要求同学们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不同乐器对着话筒发出相同的音调,例如都发C调的1(do),比较各波形有何异同.  同学们知道,音调的高低由频率的大小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其次声音还有强弱之分,即响度的大小之分,发生体振动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  在CCTV青年歌手大赛中,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然后判断音乐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
题目 某自来水公司为了鼓励市民节约用水,采取分段收费标准.居民每月应交水费y(元)是用水量x(t)的函数,其图象如图1所示.  (1)分别写出0≤x≤5和x>5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若一户居民某月用水3.5t,他应交水费多少元?若一户居民某月交水费9元,则他用水多少吨?  ,课  (1)题的答案为y=0.72x(1≤x≤5),0.9x-0.9(x>5).课堂上,针对(2)题中“某月交水
电动汽车,就是以蓄电池做能源驱动的汽车,它和现在所使用的电瓶车在原理上相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卷中,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的考查,除了直接求解以及在综合性题目中的渗透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有必要予以关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011年10月5日,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材料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表彰他发现了准晶体及其在晶体学研究中的突破,这一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化学家们看待固体物质的方式,揭示了原子和分子的新的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封装原则。  谢赫特曼于1982年4月8日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中观察到一种“反常理”的现象:当时所观察铝锰合金的原子采用一种不重复、非周期性但对称有序的方式排列,而当时的理论认为晶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