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

来源 :山西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fylu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通过丰富的语言进行交流和学习是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因此語言能力的发展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一环。由于对语言发展的规律把握不准,语言的心理机制目前尚不明晰而且争议较大,目前我国幼儿语言教育领域云遮雾罩,莫衷一是,譬如幼儿什么时间可以阅读?可以学外语?可以写字?可以识字?可以读拼音?……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目前的困惑:从“不说话的甄甄”谈起


  甄甄是个3岁半的哈萨克族小女孩,来园有一年的时间了,可比起同龄孩子,甄甄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非常差。有时来园晚了,教师问她:“甄甄,你在家吃过早饭了吗?”甄甄会摇头然后点头或点头再摇头,好像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生活和学习中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语言活动中教师读的儿歌、讲的故事等,别的孩子已经可以很流畅地复述时,甄甄却只会说啊啊啊。甄甄在来园一年半的时间里几乎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和小朋友们玩时更多的是用肢体表达。她早上来园很开心时会对教师说 “早好”,但吐字不是很清晰。有一天离园后甄甄和班里的小朋友在小区广场玩,新新对甄甄妈妈说:“我不想和甄甄玩,因为甄甄不会说话。”甄甄妈妈听后非常难过。

  教师通过沟通、观察和分析,发现甄甄的妈妈和姥姥常用哈语交流,而爸爸妈妈又常年出差。甄甄出生三个月后就一直由姥姥带,姥姥只会说哈文,很少和甄甄沟通,每天推着小车带甄甄到小区的幼儿园看哥哥姐姐们玩。甄甄到了快入园的年纪,妈妈也没有意识到孩子语言发展比同龄人慢,没有采取任何教育措施。入园后妈妈发现孩子不爱说话,说不清楚话,于是总像布置任务似地将问题反映给教师,请教师多帮帮忙,让孩子语言表达更好一些,可家长却并没有采取过任何措施。
  这个案例反映了幼儿语言学习中的几个问题:语言需要进行正规的训练和学习吗?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之间有影响吗?生活环境和语言学习环境哪个对幼儿语言发展影响更大?如何看待语言关键期及语言教学策略的关系?语言发展会影响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吗?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认识,需要了解语言发生的基本机制、脑科学最新成果及教育传统文化观念等知识。

先天和后天:影响语言学习的基本因素


  语言是需要学习的,特别是人的早期听说语言能力的形成,大多是在自然状态中学到的。只要是智力正常、感觉器官发育良好、发音器官没有缺陷的婴幼儿,都可以不经过正式训练就学会母语。但这并不是说语言发生和发展是一件简单的事,人的语言发生包括了复杂的神经生理、运动生理和认知心理过程,不仅和人的先天遗传有关,也和环境的刺激关系密切,对语言发生发展机制的解释,有三种不同的声音。
  语言能力先天论者乔姆斯基认为,儿童头脑中有一种受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因此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特殊能力,在十二岁以前发生作用。后天论者则认为环境是人类语言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人需要在模仿的条件下学说话、在强化的基础上练习语言技能,这些观点的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前二者不同的是社会交往说,这种观点认为儿童不是在隔离环境中学习语言的,而是在社会交往中学习语言,如果从小剥夺儿童的语言交往权力,他就不可能习得语言,因此认为社会交往对语言获得有决定性影响。
运城市盐湖区新港实验幼儿园 供图

  综合这三种主流观点的思想,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遗传让人类具备了其他动物不可能具有的语言发展潜能,这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先天基础。人和人的语言能力差异则是在后天学习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我们看案例中的甄甄,因为生长在哈语环境里,她的汉语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就显得很吃力。我的一个朋友,从1岁起把孩子送到了乡下,3岁时接回城里上幼儿园,孩子的一口土话给他在幼儿园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其他幼儿的嘲笑、疏远让孩子变得沉默寡言、内向起来。我们当时都很担心,但在口语的发音纠正和不断训练下,不到半年时间孩子就融入了幼儿园生活。幼儿的心理有很大的弹性,只要有合适的、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早期发展中的一些问题是可以在带有矫正意义的环境中解决的,也就是说要创造“机会”,这种机会其实就是能让幼儿语言获得发展的优良环境。

语言关键期:脑科学发现给我们的启示


  早期语言学习十分重要,其基础是脑结构和功能在早期发育中有一个关键期。案例中的甄甄是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其智力是没有问题的,发音器官也很正常,但为什么语言发展迟缓呢?如果教师和家长都不采取措施,她的语言发展水平到成人期肯定会低于正常水平。大家都知道“狼孩”的故事,狼孩学习语言的遗传因素是出生就决定了的,但其在少年时期(获救时的年龄期)语言学习能力很差,这是由于大脑结构中关于语言学习的机能已经固化的结果。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半球,也叫左右脑。脑科学发现,左右脑分工不同,人类的语言中枢主要位于左脑区,而左脑又有“后天脑”的称谓,也就是说左脑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通过后天学习发展起来的。人的大脑发展包括脑细胞数目增加、结构生长、突触修剪和细胞凋亡等过程,人的脑细胞数量2岁时达到峰值,之后主要是细胞突触数量的生长变化,12岁时脑细胞结构基本稳定,功能固化,因此在幼儿早期,合适的刺激种类及数量是脑区发展的“必需品”,刺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脑区的结构和功能。正因如此,早期语言刺激丰富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大脑语言中枢的发展,从而决定了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和学习能力。   根据脑科学发展理论和日常幼儿教育经验,蒙台梭利等幼教专家认为幼儿语言发展有这样的敏感阶段:新生儿能够根据发出的声音判断物体的方位,处于听觉定位敏感期,这种敏感会持续到幼儿期,我们经常说小孩子耳朵“尖”,就是因为他们能听到并辨别细微的声音来源。婴儿能敏感辨别不同音畴,如”ba”和”ga”的区别,中国幼儿在9个月时甚至能区分四种不同的声调,但这个时期的儿童只是“听”而不会“说”,处于语言准备期,语言的发展期则是从幼儿会说第一个词语开始的,之后经历积累词汇、學习句法、自我叙事三个阶段,奠定语言基本发展能力,这个阶段可以细化为词汇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等。因为脑的发展是有顺序、有规律的,所以语言的学习也是有步骤、有时间和循序渐进的。
  教师在帮助甄甄的过程中,就很好地利用了语言学理论和关键期理论,不仅缓解了家长的担心和畏难心理,也增加了配班教师的教学信心。为了让甄甄更好地融入集体活动,她采取了三个措施:一是在甄甄能够吐字清楚地说出两个字的词语时,教师会立刻表扬,在平时会格外注意她的发音和吐字,帮助她练习发音;二是让家长提高交流意识,在家多和甄甄聊天及讲故事,提高其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让甄甄经常和小朋友一起玩,在增进感情的同时,让甄甄敢于主动开口说话和交流。

可持续发展:语言水平提升需要坚持学习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都明白只靠在生活环境中学习,人的语言发展就会低效甚至停止,语言能力还可能出现退化。语言的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语言的正规学习是语言高水平、高效率发展的前提。
  如很多人因没有上过学校,听说能力很强但读写水平很差;一个专家去读他所不擅长领域的论文、专著可能就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因此,认识字、会念字并不是说就掌握了语言技能。一个常年生活在国外的华人,虽会说母语但真正用母语进行高水平交流还是会发生困难。一个人的语言发展需要全面的、高质量的、可持续的语言环境,一劳永逸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作为家长或者教师,必须明白幼儿早期语言学习是自然发生、不能强迫的事情,所谓教育主要就是创设以听和说为主的语言交流环境。这个环境需要充分显示语言的价值,这便是“交流、沟通和指示”。一个孩子在客厅玩,电视里正在播放歌曲“谢谢你给我的爱”,接着听见孩子说“别客气,别客气”,显然孩子知道了语言是用于交流的。试想,如果电视里通篇在讲一些冠冕堂皇、不含对话的内容,对孩子来说语言的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目前智能机器人走进家庭,可以和幼儿对话,这显然会帮助幼儿提升语言学习水平。所以,家长和教师不必用训练、强迫的方式去“教”幼儿学习语言,而是要创造一种含有丰富元素的、生动的、生活化的语言环境,如此幼儿的语言学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前述的甄甄在4岁半时汉语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提升,和普通幼儿没什么区别了!这是为什么呢?显然是环境的力量,而不是“教”的力量。
  目前,我们国家正对“小学化”现象重拳出击,很多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产生了困惑,不知道在幼儿问路边的标语、绘本中的字词时该不该告诉他们,该不该让幼儿在游玩中说说儿歌、背背古诗,这些困惑都是源于对幼儿语言发展环境的不了解。早期的语言学习是生活化的,但生活化的环境中必须充满语言的气息,后期的语言学习需要语法、规则、逻辑和其他知识为基础,因而需要机械式记忆和枯燥广泛的读写训练,这都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早期语言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对语言价值的理解,幼儿运用游戏的方式,在不同的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他可能创新话语并根据同伴反应调整表达方式,也可能向同伴学习或者接受教师(成人)的指导,这是一种多元化的语言学习方式,没有强迫的“教”和单调的语言训练,完全是一种自然的、自在的、有效的、有价值感的语言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幼儿摇头晃脑地背会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古诗,谁会指责你是在进行“小学化”教育呢?
  “走到哪山唱哪山的歌”,只有建立起语言学习互动观念和可持续观念,我们才能有效指导幼儿的语言学习,而不是整天徘徊在“小学化”的泥沼中,畏首畏尾,不知何为,左右为难。大道行简,愿我们为幼儿语言的发展精心创设一片广阔的蓝天。
其他文献
李岳恒(5岁)《版画表情包》  “开心!”“不开心!”“他生气了。”“在大喊大叫。”孩子们努力地分辨着教师所展示的照片上人物的面部表情。随后,教师收起照片,引导沉溺在情绪识别的兴奋中的孩子们在吹塑纸上用铅笔画下刚才观察到的表情。  5岁的李岳恒在画面上勾勒出大大的臉,大到几乎冲出画面。不安分的头发“被迫”填充在画面四角,形成了有趣的边缘装饰。虽然只有5岁,但小岳恒对面部表情的观察非常细致,不仅明确
期刊
上学时就常常听长辈们评价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那时起,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成为了我的梦想,为此我一直努力着。我喜歡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笑脸,我的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于是6年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步入幼儿教师这个大家庭,其中虽然经历了很多迷茫与困惑,但也收获了感动与快乐,在幼儿教师这条道路上,我不断成长,倍感快乐。  培根曾说过,“将你的快乐分享给朋友,
期刊
一 、家长工作中的“百弊丛生”  1.社会变化给教师带来的挑战  现如今,家长对于孩子的关注度不断加强,“421”家庭比比皆是,几代人关注一个孩子。家长的人权观加强了,我们批评孩子不能当众,不能伤害其自尊和人格。家长的法律意识也增强了,招生信息要公开,伙食财务要公开等。  家庭关系多元化现象客观存在。例如,有完整家庭、单亲家庭、再婚家庭,家庭成员有父母、祖父母、舅父母、保姆、钟点工、司机、家教等各
期刊
苏格拉底在《论美德》中提出“美德即知识”,探讨了“美德需要教育”这一命题,引导人们探索如何让儿童“过一种德性的生活”,而近些年提出的“生活德育”理论,则在某种可能上让道德生活化成为可能。因此,该理论自提出伊始,便受到极大的关注。上至高等教育,下至学前教育界,纷纷研究如何实施“德育生活化”,以期培养“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随着“十九大”胜利召开,一系列利好教育的文件发布,宣告教育也开始
期刊
作品阐述  作品类别:童话王国属于综合类玩教具。  创新点:幼儿在与教具的互动操作中能做中学、学中做,学中乐、乐中学。通过游戏培养幼儿手眼一致的协调能力。作品功能  目標与功能整合:倾听故事,培养规则意识,体验规则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底。
期刊
2018年,是我走上幼教之路的第十四个年头。十四年间,我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幼儿教师。即使在担任园长一職后,我仍然坚守在教学一线。时值教师节,我想和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分享一下自己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感受:用热爱、责任浇灌梦想,遇见最好的自己。一、热爱是专业成长的前提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热爱都是第一位的。对于新入职的幼儿教师,首先要解决的专业成长问题是热爱幼
期刊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形式,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语言是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斯托里亚尔说过:“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通过教师数学语言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而这与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  “支架”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指由他人提供的,以学习者当前水平为基础,旨
期刊
幼儿教师,一个看似普通却夹杂着多重角色的职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作为一名学前教育工作者,我秉持着“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准则,精业是创新,更是前行的动力和食粮。带着一颗精业之心去做每一件事情,我发现学前教育的真发展才是最好的荣誉证书。带着“乐业”的去调研  我从事幼教工作已有二十余年,从一线教师到中层管理,爱孩子的初衷让我也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总梦想着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拥有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和
期刊
建构活动又称结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参与观察了建构活动——“动物公寓”的建设。一、观察实录  两名幼儿进入建筑区活动,A幼儿说:“我们建个动物楼吧!”B幼儿表示赞同,于是两人开始一起搭建。他们选择用长方体、圆环体搭建了地基,并在地基周围放上带有草纹的装饰性木板,随后又用圆柱体和长方体木板进行搭高。搭起前四层后,他们商量说:“恐龙最大,我们让恐龙住第一层吧!”两人共同寻
期刊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已将近二十年,陪伴你们从小班入园到大班毕业,一届又一届。一起走过的岁月,你们可能终将遗忘,但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陪你们踏出集体生活的第一步、陪你们经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陪你们在阳光下嬉戏玩耍、陪你们经历成功,也体验失败……  小班初入园时,小小的你们一个个满脸泪痕,哭着告别妈妈。我从妈妈的手中接过你们,同时也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那天开始,我陪着你们迈出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