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数字变革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利用數字经济最大限度激发蕴藏在绿水青山间的潜能,是有效促进“两山”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低于“2”,降至1.96∶1,为全国各省(区)最低。但面对时代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以山区26县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全域均衡发展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山区26县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下,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要求更加严苛。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政务等领域均表现出强大推动力,其本身“去中心化、去区域化”的特性,也决定了任何地方都能够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不存在“是”与“否”的选择,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路径和方向。以数字变革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赛道,利用数字经济最大限度激发蕴藏在绿水青山间的潜能,是有效促进“两山”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山区26县发展数字经济待突破的瓶颈
虽然一些山区县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方面已经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但26县面临着来自周边城市和同类型地区激烈的资源分流和要素竞争,导致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领先地区差距持续拉大。根据《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2019年数据),除“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指标外,“加快发展地区”数字经济各项指数与全省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绝大多数“加快发展”县(市、区)集中在综合发展情况的后三个阶梯(详见表1),总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对数字经济的理念认识有待提升。山区县整体数字素养不足,政府、企业对数字经济的系统性、全局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如何与当地产业结合摸不清方向,意识上仍然存在着“小众化、高新化、工业化”的工作偏差,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发达地区和相关部门的事。未上升到事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导致各部门配合联动不足,政策支持力度、宣贯力度和氛围营造不足,未能形成推进合力。
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2019年,全省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117.1Mbps,26个山区县均低于全省均值;从近三年的基础设施指数排名来看,山区县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仍在不断加大。山区县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优势,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先行布局不足,甚至存在能耗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把区位空间优势转化为资源竞争优势。在沿海发达地区力拼大平台、大项目、大投资的过程中,技术、金融等高端要素加快流动和集聚,对山区县的数字经济生态形成更大竞争压力。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量小面窄。山区县因为区域产业基础、人才招引等客观问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严重缺失,研发投入少,产业规模较小,企业呈现弱、小、散等明显特征。2019年,山区县人均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1.3件/万人,远低于全省8.4件/万人;山区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为51.2%,也低于全省的62.4%;山区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04.46亿元,占GDP比例仅为3.4%,远低于全省均值10%,且增长速度小于全省水平,后劲不足。
产业数字化差距减小但人才依旧缺乏。随着多年来,全省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信息化技术改造、两化深度融合等专项行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从山区县产业数字化指数排名情况来看,虽然山区县与其他地区的产业数字化水平仍有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2019年,全省和山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使用信息化进行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的普及率分别为71.2%、44.6%和15.6%,70.9%、38.4%和12.3%。但人才缺乏仍然严峻,数字经济作为交叉融合特征显著的新兴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数字人才需求巨大,人才资源成为各个区域争夺的焦点,随着大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加快发展地区的人才供给更加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2019年,山区县企业从事信息技术人员1.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3%,远低于全省企业从事信息技术人员28.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8%。
山区26县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推进山区26县发展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路径,以数字化技术、理念、手段与体系,全面构建共同富裕最优机制环境,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推动重大改革先行示范,将为全国乃至全球树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巨大红利的典型标杆。
明确重点产业方向,树旗帜明道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山区县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之际,必须取产业革命之势,明数字化发展之道,择适宜战略之路,敢于谋划、找准切入、树立大旗,加快细分领域资源要素集聚,实现突破发展和弯道超车。
加快新基建布局,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助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治理现代化的根基。抓好、谋好、布局好重大新技术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数字基建发展,是山区县抓新机遇、寻求新突破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山区县尽快补齐产业链和供应链短板,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融入“双循环”、建立竞争新优势。
深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未来工厂建设。进一步深化产业数字化的道路上,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探索建设无人工厂、数字车间是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生态价值的转化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同时,针对长期存在的人才问题,亟需完善本地数字人才培育体系,提升大众整体数字素养。
强化多平台支撑,“借力”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发挥“飞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进“飞地”众创空间升级,建设异地科技孵化工厂,进一步导入领先地区创新资源及项目,构建开放型双创平台体系。同时,推进小微企业园、万亩千亿平台等专门特色化平台,以平台为支撑打造数字经济集聚的“小生态”。 给政策优服务,鼓励新场景新模式创新。通过构建更加包容审慎的制度环境和一流的政府服务,打造数字经济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一批既符合山区县实际需求、又具有落地可操作性的专项政策。以多跨场景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化运营,培育壮大丰富场景应用。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方面,山区县与其他地区水平相当,某些领域的探索更是走在全省前列,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工作中,更应系统推进、主动挖掘,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拓展和升级,并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之江产经智库)
随着多年来,全省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信息化技术改造、两化深度融合等专项行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从山区县产业数字化指数排名情况来看,虽然山区县与其他地区的产业数字化水平仍有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山区县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之际,必须取产业革命之势,明数字化发展之道,择适宜战略之路,敢于谋划、找准切入、树立大旗,加快细分领域资源要素集聚,实现突破发展和弯道超车。
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方面,山区县与其他地区水平相当,某些领域的探索更是走在全省前列,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工作中,更应系统推进、主动挖掘,大力推动政府數字化转型的拓展和升级,并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链 接
山区26县发展数字经济典型案例
自2018年浙江省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部分山区26县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并显现出一定的成效。
新平台:带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动能
衢州把智造新城和智慧新城两大平台,作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其中智造新城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产品,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入选第二批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名单,并突破量产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锭技术,进入IC市场、平板显示等下游市场,完整的ppt级产业链基本形成,持续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新制造:推进生态工业数字化改造
龙游县大力推进生态工业数字化改造。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维达、伊利、浙建投等纷纷投资建厂,另一方面县乡两级全面开展竹加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逐步实现竹资源一体化生产和管理愿景,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为乡村添绿增彩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生态红利。武义县正着力打造“绿色制造基地”,发展有机国药等绿色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园,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共同富裕。
新模式:优化环境吸引高端要素
遂昌县打造“天工之城”发展分时经济。提出了培育开源产业的独特发展路径,打出“天工之城——数字绿谷”的新名片,是其具体标签。与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设绿色创新第二空间、数字人才培训工场、山地休闲向往之地,探索分时度假、分时研发、分时培训等分时经济模式,加速数字经济领域人才与科技资源的引流,为地方导入高端要素提供环境氛围,带来思想理念的影响,力争打造新经济的始发地。
新场景:“互联网+”生态旅游
松阳县通过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了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三美”融合。近年,更是借力数字经济,开展互联网+民宿培育专项,搭建松阳全域旅游服务平台等云上平台,打造“游多多客栈”“移动掌上农家乐”App等,推动民宿线上线下、城乡资源的整合。此外,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乡镇,引入VR/AR技术对民宿进行拍摄,让散落乡间的民宿得以用更立体、现代的姿态与游客见面,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培育旅游新动能。
2020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首次低于“2”,降至1.96∶1,为全国各省(区)最低。但面对时代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任务,以山区26县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全域均衡发展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山区26县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下,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要求更加严苛。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在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政务等领域均表现出强大推动力,其本身“去中心化、去区域化”的特性,也决定了任何地方都能够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不存在“是”与“否”的选择,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路径和方向。以数字变革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开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新赛道,利用数字经济最大限度激发蕴藏在绿水青山间的潜能,是有效促进“两山”转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山区26县发展数字经济待突破的瓶颈
虽然一些山区县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方面已经做出了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但26县面临着来自周边城市和同类型地区激烈的资源分流和要素竞争,导致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领先地区差距持续拉大。根据《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报告》(2019年数据),除“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指标外,“加快发展地区”数字经济各项指数与全省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绝大多数“加快发展”县(市、区)集中在综合发展情况的后三个阶梯(详见表1),总体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对数字经济的理念认识有待提升。山区县整体数字素养不足,政府、企业对数字经济的系统性、全局性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如何与当地产业结合摸不清方向,意识上仍然存在着“小众化、高新化、工业化”的工作偏差,认为发展数字经济是发达地区和相关部门的事。未上升到事关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导致各部门配合联动不足,政策支持力度、宣贯力度和氛围营造不足,未能形成推进合力。
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2019年,全省固定宽带端口平均速率117.1Mbps,26个山区县均低于全省均值;从近三年的基础设施指数排名来看,山区县与其他地区的差距仍在不断加大。山区县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没有优势,5G、物联网、数据中心等先行布局不足,甚至存在能耗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把区位空间优势转化为资源竞争优势。在沿海发达地区力拼大平台、大项目、大投资的过程中,技术、金融等高端要素加快流动和集聚,对山区县的数字经济生态形成更大竞争压力。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量小面窄。山区县因为区域产业基础、人才招引等客观问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严重缺失,研发投入少,产业规模较小,企业呈现弱、小、散等明显特征。2019年,山区县人均拥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有效发明专利数1.3件/万人,远低于全省8.4件/万人;山区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为51.2%,也低于全省的62.4%;山区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04.46亿元,占GDP比例仅为3.4%,远低于全省均值10%,且增长速度小于全省水平,后劲不足。
产业数字化差距减小但人才依旧缺乏。随着多年来,全省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信息化技术改造、两化深度融合等专项行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从山区县产业数字化指数排名情况来看,虽然山区县与其他地区的产业数字化水平仍有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2019年,全省和山区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使用信息化进行购销存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的普及率分别为71.2%、44.6%和15.6%,70.9%、38.4%和12.3%。但人才缺乏仍然严峻,数字经济作为交叉融合特征显著的新兴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更高,数字人才需求巨大,人才资源成为各个区域争夺的焦点,随着大城市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不断增强,加快发展地区的人才供给更加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2019年,山区县企业从事信息技术人员1.7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3%,远低于全省企业从事信息技术人员28.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8%。
山区26县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
推进山区26县发展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路径,以数字化技术、理念、手段与体系,全面构建共同富裕最优机制环境,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推动重大改革先行示范,将为全国乃至全球树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巨大红利的典型标杆。
明确重点产业方向,树旗帜明道路。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山区县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之际,必须取产业革命之势,明数字化发展之道,择适宜战略之路,敢于谋划、找准切入、树立大旗,加快细分领域资源要素集聚,实现突破发展和弯道超车。
加快新基建布局,发挥“引领辐射”作用。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助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治理现代化的根基。抓好、谋好、布局好重大新技术基础设施项目,加速数字基建发展,是山区县抓新机遇、寻求新突破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山区县尽快补齐产业链和供应链短板,布局数字经济新赛道、融入“双循环”、建立竞争新优势。
深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未来工厂建设。进一步深化产业数字化的道路上,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探索建设无人工厂、数字车间是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生态价值的转化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同时,针对长期存在的人才问题,亟需完善本地数字人才培育体系,提升大众整体数字素养。
强化多平台支撑,“借力”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发挥“飞地”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推进“飞地”众创空间升级,建设异地科技孵化工厂,进一步导入领先地区创新资源及项目,构建开放型双创平台体系。同时,推进小微企业园、万亩千亿平台等专门特色化平台,以平台为支撑打造数字经济集聚的“小生态”。 给政策优服务,鼓励新场景新模式创新。通过构建更加包容审慎的制度环境和一流的政府服务,打造数字经济一流营商环境。出台一批既符合山区县实际需求、又具有落地可操作性的专项政策。以多跨场景应用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化运营,培育壮大丰富场景应用。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升级。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方面,山区县与其他地区水平相当,某些领域的探索更是走在全省前列,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工作中,更应系统推进、主动挖掘,大力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拓展和升级,并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之江产经智库)
随着多年来,全省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信息化技术改造、两化深度融合等专项行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提升显著,从山区县产业数字化指数排名情况来看,虽然山区县与其他地区的产业数字化水平仍有差距,但差距在逐渐缩小。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山区县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之际,必须取产业革命之势,明数字化发展之道,择适宜战略之路,敢于谋划、找准切入、树立大旗,加快细分领域资源要素集聚,实现突破发展和弯道超车。
政府和社会数字化方面,山区县与其他地区水平相当,某些领域的探索更是走在全省前列,在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革的工作中,更应系统推进、主动挖掘,大力推动政府數字化转型的拓展和升级,并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转型。
链 接
山区26县发展数字经济典型案例
自2018年浙江省全面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以来,部分山区26县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并显现出一定的成效。
新平台:带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动能
衢州把智造新城和智慧新城两大平台,作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其中智造新城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产品,高端电子材料产业平台入选第二批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名单,并突破量产12英寸半导体级单晶锭技术,进入IC市场、平板显示等下游市场,完整的ppt级产业链基本形成,持续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
新制造:推进生态工业数字化改造
龙游县大力推进生态工业数字化改造。一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维达、伊利、浙建投等纷纷投资建厂,另一方面县乡两级全面开展竹加工行业整治提升工作,逐步实现竹资源一体化生产和管理愿景,用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为乡村添绿增彩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生态红利。武义县正着力打造“绿色制造基地”,发展有机国药等绿色产业,打造大健康产业园,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共同富裕。
新模式:优化环境吸引高端要素
遂昌县打造“天工之城”发展分时经济。提出了培育开源产业的独特发展路径,打出“天工之城——数字绿谷”的新名片,是其具体标签。与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建设绿色创新第二空间、数字人才培训工场、山地休闲向往之地,探索分时度假、分时研发、分时培训等分时经济模式,加速数字经济领域人才与科技资源的引流,为地方导入高端要素提供环境氛围,带来思想理念的影响,力争打造新经济的始发地。
新场景:“互联网+”生态旅游
松阳县通过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了美丽乡村、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的“三美”融合。近年,更是借力数字经济,开展互联网+民宿培育专项,搭建松阳全域旅游服务平台等云上平台,打造“游多多客栈”“移动掌上农家乐”App等,推动民宿线上线下、城乡资源的整合。此外,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乡镇,引入VR/AR技术对民宿进行拍摄,让散落乡间的民宿得以用更立体、现代的姿态与游客见面,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培育旅游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