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职业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全面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放到教学的主体位置为素质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信息技术教育为中学教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有着较为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较为关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技术教学;学生;主体性;体现
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主体性理念应在其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全面的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转变传统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提升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的基本知识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其主要包含有3个方面,分别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合作性与学生的创造性。现将三者分述如下:
(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为学生通过自我的意识,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经验,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措施给予解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有着较为关键的战略性意义。
(二)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为学生根据自身已经获得知识与经验,产生独具特色的精神性产品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有很多新知识,对于挖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着较好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应充分的体现中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活在整个班级的大环境中,其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必然受到其他同学思想观点的影响,也存在需要和同学一起完成信息技术课程任务的情况,因此,合作性也为中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性体现。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根据第1节的分析可知,在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从对应与第1节的三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课程相对于其他的职业技术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知识结合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信息技术教育中全面的激发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较为有利的方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挖掘其内有利于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内容,这对于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开始信息技术课程之前,教师可将现阶段广泛使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到教学当中,以课程中存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问题的提出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主动思考的动力,然后教师应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循循渐近,最终解决问题。在这里教师应注意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定性。
(二)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方法。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全面的体现中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首先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出较好的环境氛围。首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育发散式训练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特点,深入的挖掘最为合适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思维训练方法、其次,还可以将头脑风暴训练方法嵌入到信息技术教育当中,教师不断的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的动力,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必然得到较大的锻炼,创新能力必然得到提升。第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推理想象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为学生留有充足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去充分的去想象、去思考。
(三)将合作式教学方法引入到信息技术教育当中。众多的实践已表明,在中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合作式教学的方法引入到其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接组学习,当学生自由接组结束后,教师根据接组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更好的保证学生接组的有效性。然后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小组当中。最后采用小组互评、教师引导的方式对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判,同时小组中的人员也应当均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性,使每个学生均能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
三、结语
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主体性的实现,能够为信息技术教育过程提供一个可实现的原则。教师只有通过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将教学工作推进一个新高潮。
参考文献
[1] 孙艳,解月光,曾水兵.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14-18.
[2] 姚毓武.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再认识——兼谈大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03):78-80.
[3] 徐晓东,穆肃,余丽.基于GBS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中小学教师自主开发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和教材的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02):64-68.
[4] 徐晓东.人类信息加工特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提案——上篇:人类信息加工特征的心理学基础与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电化教育,2003(01):13-16.
[5] 张剑平,陈仕品,杨进中,胡水星.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1)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04):3-10.
关键词:信息技术;技术教学;学生;主体性;体现
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主体性理念应在其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应全面的坚持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转变传统的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提升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的基本知识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其主要包含有3个方面,分别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合作性与学生的创造性。现将三者分述如下:
(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为学生通过自我的意识,根据自身所具有的经验,在进行信息技术学生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的措施给予解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提升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有着较为关键的战略性意义。
(二)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为学生根据自身已经获得知识与经验,产生独具特色的精神性产品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包含有很多新知识,对于挖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有着较好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教育中应充分的体现中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学生学习的合作性。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活在整个班级的大环境中,其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必然受到其他同学思想观点的影响,也存在需要和同学一起完成信息技术课程任务的情况,因此,合作性也为中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性体现。
二、信息技术教育中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根据第1节的分析可知,在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全面的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从对应与第1节的三个方面入手:
(一)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性,充分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信息技术课程相对于其他的职业技术课程有着较大的区别,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与操作知识结合较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信息技术教育中全面的激发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较为有利的方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挖掘其内有利于开展自主性学习的内容,这对于提升学生自主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开始信息技术课程之前,教师可将现阶段广泛使用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到教学当中,以课程中存在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为问题的提出点,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主动思考的动力,然后教师应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循循渐近,最终解决问题。在这里教师应注意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灌输式教学方式,充分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定性。
(二)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创新信息技术教育方法。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全面的体现中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首先转变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出较好的环境氛围。首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育发散式训练方式,这就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班级学生的特点,深入的挖掘最为合适的信息技术教育学生思维训练方法、其次,还可以将头脑风暴训练方法嵌入到信息技术教育当中,教师不断的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去思考、去创新的动力,学生自身的创造性必然得到较大的锻炼,创新能力必然得到提升。第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推理想象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为学生留有充足的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去充分的去想象、去思考。
(三)将合作式教学方法引入到信息技术教育当中。众多的实践已表明,在中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合作式教学的方法引入到其中。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接组学习,当学生自由接组结束后,教师根据接组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而更好的保证学生接组的有效性。然后将信息技术的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小组当中。最后采用小组互评、教师引导的方式对各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判,同时小组中的人员也应当均有自己独特的任务,从而更好的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面性,使每个学生均能够学好信息技术课程。
三、结语
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主体性的实现,能够为信息技术教育过程提供一个可实现的原则。教师只有通过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才能将教学工作推进一个新高潮。
参考文献
[1] 孙艳,解月光,曾水兵.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城乡差异视角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14-18.
[2] 姚毓武.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再认识——兼谈大学生信息素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4(03):78-80.
[3] 徐晓东,穆肃,余丽.基于GBS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中小学教师自主开发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和教材的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02):64-68.
[4] 徐晓东.人类信息加工特征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内容的提案——上篇:人类信息加工特征的心理学基础与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电化教育,2003(01):13-16.
[5] 张剑平,陈仕品,杨进中,胡水星.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创新——第十五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2011)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1(0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