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理论与语言对比分析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介语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规律所作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在语音、词语、语法和文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者学习程度的加深、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方面靠拢;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是动态的语言系统,即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语言行为,使这种语言行为适合于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由错误逐渐向正确方向转化。
  关键词:中介语;语言对比;语言系统
  
  一、中介语产生的历史根源
  
  本世纪60年代,受乔姆斯基语言习得机制观点的影响,人们对第一语言习得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性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早期言语有其独特性,它不同于成年人所使用的语言,而且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60年代末期,应用语言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利用第一语言获得的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行为,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进行研究。
  Selinker是最早使用中介语这一术语的学者。他从认知过程的角度来研究中介语,并认为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五种主要认知过程的产物。这五种认知过程包括:(1)语言转用,即中介语中的有些项目、规则及子系统是直接从第一语言中转用而来;(2)训练转移,即将语言训练过程中的某些特征转移到中介语之中;(3)学习策略,即中介语中的有些成分是从某些学习方式中得来的;(4)交际策略,即中介语中的有些成分是从某些特定的交际方式中产生的;(5)过分概括,即对目标语言材料中的规则泛用。
  Selinker认为中介语的发展与第一语言的发展是有区别的。中介语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容易僵化,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第二语言获得者都很难有完善的目标语言能力的原因。语言转用是产生僵化的主要原因。但儿童在第一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却不会出现僵化现象,他们最终都能获得与成年人相同的语言能力。
  与Selinker不同,阿德叶米安把中介语系统作为一种受规则支配的语言行为来进行研究。在他看来,中介语语法同样要受到语言共性语法的限制,因此对中介语系统的分析应从其有规律的东西入手来探讨中介语的特点。他特别注重对中介语的可塑性进行研究,认为中介语从本质上讲是不完善的,总是处于一种波动状态之中。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意时可能会借用第一语言的规则或是歪曲和过分概括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反映了中介语的可塑性。
  塔罗恩等人把中介语作为一套语体来进行研究,认为中介语可以分析为一套受语境支配的不同语体,其言语行为随语境变化而变化。极为正式和非常随便的场合是语境变化的两个极端,其间则是各种不同程度的语境变化。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交际中会根据不同的语境来使用语言,从而导致中介语的不同语体。在有些语境中,学习者处于从属地位,整个话语交际是在对方的引导下进行的,这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一般没有第一语言影响的痕迹。而在某些以学习者为主导地位的交际中,中介语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因为在这种语境中,学习者往往需要注意语言的结构。塔罗恩同阿德叶米安一样,也认为中介语的发展要受到语言共性的限制,因此也可以用常规的语言方法来分析中介语。但她同时也认为中介语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一套在不同社会情景下使用的不同语体。由此可见,塔罗恩在中介语的研究中偏重于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解释中介语。
  
  二、中介语的特点与局限性
  
  中介语的特点较多,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灵活性、能动性和系统性。(1)灵活性指的是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固定的,都可进行改变和完善。实际上所有的自然语言都具有灵活性,它们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中介语与自然语言的区别在于灵活性的程度不同。(2)能动性指的是中介语系统总是处在不断修改与扩展的过程中。学习者在第二语言获得过程中不断地接受新的规则,而进行新的假设,并逐步地修改假设,使中介语系统向目标语言系统逐渐靠拢,所以中介语系统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3)系统性指的是学生在使用第二语言时虽然会出现错误,会与目标语言系统有差距,但仍然依照一定的规则,而不是任意的。学习者的语言行为受到中介语系统的支配,这与使用母语时的情况完全相同。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交际中所犯的错误实际上是以目标语的语法体系作为衡量的标准,如果依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作标准,这些所谓的错误就需要打上问号了。
  中介语的局限性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限于词素、句法方面,对语义和语用知识习得研究不够。而且,根据词素研究来确定语言习得的顺序也不科学,因为将学习者使用某一词素的标准性作为习得的标准并没有心理学证据作为支持。(2)忽视学习者学习外语的自我标准。中介语研究以目的语作为参照系,对学习者本人所参照的标准研究不够。(3)忽视中介语与其它语言变体不同的标准。(4)研究的方法,如纵向研究和交叉研究本身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未能解决,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可靠。Selinker指出,大多数学习者无法达到本族语的语言熟练程度是因为他们过分依靠了潜在的心理结构或一般的认识机制,未能充分利用普遍语法。按照Selinker的观点,只有按照普遍语法去习得外语才有可能达到自然的熟练程度,任何利用一般的认识机制或潜在的心理学习方法只会引起“僵化”之类的失败。
  
  三、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对比分析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今天仍有不少人利用对比分析来指导第二语言教学。而在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中,错误分析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中介语的研究中,人们更是经常借用这一方法。
  1、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起源于人们对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隹效果的追求,盛行于50、60年代。它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以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作为对比分析的模式,试图找出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以便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人们一度认为,通过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研究,可以预测到学习者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推测学习者语言中可能发生负迁移的部分,从而将此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达到避免或减少学习者外语错误的目的。
  从理论上讲,对比分析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语言学理论模式来进行,但在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是借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对比分析。其具体步骤是先对两种语言体系进行客观的描述,然后确定需要对比的结构成分或项目,如整个系统或某个子系统;其后是进行仔细的对比的分析,找出两种语言中的异同,最后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错误。
  对比分析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颇为盛行。随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兴起和第二语言获得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对比分析的批评和质疑也越来越多。这些批评和质疑集中反映在验证、理论和实用三个方面。在验证方面,不同的学者对不同学习者的错误调查和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以归结于母语的影响;大多数错误对比分析都没有预料到,而有些对比分析预测会出现的错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反而又没有出现。这就使得对比分析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质疑。
  对比分析的语言学基础也有问题。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由于不同语言的语法体系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不可能建立一个能适合所有语言的分类系统。这种观点与对比分析是无法吻合的。如果语言之间没有共同的范畴,那么又怎能进行有效的对比分析呢?而且即使结构相似的句子,其交际功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有效的对比分析应包括语言和语用方面的比较。
  由于对比分析在验证方面和理论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它的实用价值也就值得怀疑了。很明显,如果学习者的错误绝大多数不是由母语干扰引起的,那么对比分析对教学来说就没有多大价值。另外,人们对学习者错误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对比分析的实用价值。对比分析的前提是帮助学习者避免错误,但如果错误被认为是学习进步的迹象,是学习者检验自己对目标语言规则所作假设正确与否的结果,那么对比分析在语言教学中就没有多大作用了。对比分析作为一种语言研究的方法,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但它已成为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2、错误分析
  由于人们感觉到对比分析并不能预测学习者的全部错误,因此认为有必要对学习者错误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以确定其错误的来源,为在教学过程中消除这些错误提供依据。
  早期的错误分析主要是将常见错误搜集起来,从语言结构的角度进行归纳分类。其目的主要是为方便教学项目的安排或课程的补习提供依据,它没有任何的理论框架,也不解释错误在第二语言获得中究竟有何作用。因此,人们对错误既没有给予严格的定义,也没有从心理的角度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到本世纪50年代,当对比分析开始盛行时,错误分析更是受到冷落。60年代末期,对比分析开始走下坡路,人们在第一语言获得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对中介语进行研究,结果错误分析又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人们认为,错误分析有助于对第二语言获得过程的了解,有助于对中介语的研究。它除了提供中介语发展情况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中介语获得的心理过程方面的信息,提供有用的线索来帮助了解学习者是如何利用各种策略来简化学习任务和完成交际活动的。
  Corder是现代意义上的错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他在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 Errors一文中指出,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分析有三个作用:(1)对教师来说,如果他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分析,便可发现学习者在向目的语接近的过程中已达到了哪个阶段,还剩下多少需要继续学习的内容。(2)向研究者们提供学习者如何学习或习得语言的证据,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和步骤。(3)错误分析对学习者本人也必不可少,因为我们可以认为犯错误是学习者为了习得而使用的一种学习手段;它是一种学习者用来检验其对所学语言的本质所作假设的一种方法。在对待学习者错误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行为主义观点:错误是刺激反应的一种偏差,应通过新的刺激来对正确的形式加以强化。另一种是认知主义观点:学习者的错误恰恰证明了学习者是一个灵活的有分辨和判断能力的决策者,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善于不断调整其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手段。
  因此,可以说错误分析也有它的局限性:(1)错误的定义和区分标准难以确定。(2)错误的分类缺少统一的标准。(3)很难说明回避出现的情况。不过,错误分析研究的最大贡献在于:(1)使人们对对比分析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价,认识到了对比分析研究对外语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局限性。(2)使人们改变了对错误本质的认识,把错误从需要避免、需要纠正的地位提高到了作为认识语言学习内部过程的向导的地位。(3)形成了一套颇为有效的错误分析方法和程序。
  
  参考文献
  [1]Corder,S.P.1981.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Selinker,L.1972“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
  [3]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孙勉志.汉语环境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研究[M].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其他文献
摘要:在陶渊明身上,文学才独立存在,读书与写作才那么自然而然成为生命的一部分,既是方式又是目的。现实是审美之中的现实。这样的现实形成文字,是一种审美的生存方式。面对多元化的浮躁时代,他对人生的审美化态度和从而形成的宁静平和、坦然面对生活的心态,是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应该有意识进行渗透的。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审美;人生观;诗意的生活    无论哪个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会选入陶渊明的作品,如《桃花源
期刊
摘要:当代女性诗歌中涌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在诗歌中主要通过对性意识以及“血”的意象的描写表现出来,并且唤醒了受到压抑和摧残的女性生命本能,给女性的生命价值以新的定位。  关键词:女性诗歌;生命意识;性意识;黑夜意识;血    女性诗歌是指以女性诗人为创作主体并以女性生活为创作重心的诗歌,女性诗歌植根于女性的精神宇宙,通过女性的心理方式和语言方式表达女性的心理体验和生命状态,关注女性的命
期刊
摘要:交际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传入中国以后得到广泛地普及,并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本文主要阐述了交际教学法的实质,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之道。  关键词:交际教学;英语;现状    一、引言    交际教学法的出现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期间我们已经发现采用交际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失败之处也就是他本身所存在的不足。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训
期刊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开展,科学测评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奖学金评定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大学生奖学金评价体系的现状及误区分析入手,提出依据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构建大学生奖学金评定体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奖学金;大学生素质拓展;评定体系    高校奖学金制度是我国“奖、贷、助、补、减”资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先进,鞭
期刊
摘要:平凡的人需要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才能在平凡中活得有意义?平凡的人想做英雄,但是缺乏心理的支撑,是一种无形的遗憾。平凡的自信的价值,究竟在哪?平凡的自信,需要什么心理为基础?本文将以新的比喻客体来说明种种平凡中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墙角;墙角心理;积极心理;平凡;自信    在现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想做英雄的人比比皆是,并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个性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多样化和创新化。然而,
期刊
摘要:翻译是英语教学最直接的目的之一,同时,翻译是修完大学英语的学生应具备的主要技能之一,其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目前高校由于受那些占主流地位的教学流派的影响,学生对翻译不感兴趣,导致其翻译水平下降。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翻译教学法;翻译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17-0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高中学生在心理健康这一方面的几个重要指标(包括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动机、自信心、情绪调节等)进行调查,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并选择提出科学、合理、有时代特色的建议,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中生;心理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从整
期刊
摘要:王艮是泰州学派创始人。明代后期著名的平民思想家。王艮的思想不仅在明代中叶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甚至到了“五四”前夕的新文化运动时期。还能看到它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随着对王艮思想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在王艮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其和谐思想非常深刻。王艮和谐思想的基点是公平公正;他主张社会平等:王艮和谐思想的核心是以身为本。这种“身本”思想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王艮和谐思想的选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镜像”理论来分析解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两位女主人公特蕾莎和萨宾娜。人永远不能实现其“理想自我”和永远不能得到“自我”的完整统一,特蕾莎和萨宾娜这两位女性的人物性格和生活经历体现了“镜像阶段”带给人的终生不可逃脱的巨大影响。  关键词:镜像阶段;自我;理想自我;真实自我;自我认证    拉康的关于主体心理发展的理论从分析初生婴儿的未定状态开始,提出了著名的“镜像理论”。“镜像阶
期刊
摘要:《十日谈》与中国话本小说在叙事策略上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虚拟修辞策略”作为讲述手法,但在叙事效果和社会影响方面却大相径庭。本文拟从叙事学文本分析和社会生活具体语境两方面展开讨论,剖析中外两部典型叙事作品在运用“虚拟修辞策略”时,如何形成了文学尺度与社会尺度的双重差异。  关键词:虚拟修辞策略;似真效果;话本小说    语言学意义上的“修辞”关系本指对语言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之间的巧妙配合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