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以来,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历史课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富有活力。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体会
一、 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回忆我们以前的历史教材,真的是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而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讲中国历史第一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举办了成语故事会,要求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在班级里交流。学生对成语典故非常感兴趣,他们都乐意参与这一活动,去搜集、整理,先在小组里举行,推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在第18课《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 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做法
一、 做一个组织者
(1)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2)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3)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在《三国鼎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一课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教师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二、 做一个引导者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浓烈学习氛围的创设,以及努力挖掘,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2)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3)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一步又一步地把学生逼向学习的难点。对学生的思维引而不发,不断激发,把学生们推到一个又一个思维的波峰浪尖,学生的探索、发现也因此而深入。例如,讲授《对外友好往来》一课,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基本史实之后,教师提出“唐文化对日本有何影响?”、“唐文化对新罗有何影响?”一类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的过程,即是再次识认历史地图、理解史料和教材大小字内容、归纳教材要点的过程。提出这类问题并让学生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还可以作对比思考:“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征有何不同?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三、 做一个促进者
(1)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如精选学习的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开展积极的评价等,让学生感受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2)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合理分组,掌握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小组内同学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自己的见解,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小组汇报时,也应该是向大家汇报小组学习的情况,而不是谈个人的想法与收获等。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以便灵活地组织学生的下一步学习。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打破常规,改进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内容;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让他们明白,学历史并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苦役,学习历史不只是历史课堂内的事,它也是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从事的活动,是一种乐趣。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
体会
一、 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回忆我们以前的历史教材,真的是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而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讲中国历史第一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举办了成语故事会,要求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在班级里交流。学生对成语典故非常感兴趣,他们都乐意参与这一活动,去搜集、整理,先在小组里举行,推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在第18课《三国鼎立》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三国中的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二、 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三、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动、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做法
一、 做一个组织者
(1)摆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固有模式,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新的问题,既要做好可以预测的应对准备,也要想好不可预测的应对方法。(2)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地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3)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在《三国鼎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一课上,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就有同学根据平时所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提出:“诸葛亮那么傻,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他当皇帝说不定能统一天下”的问题,虽然不尽科学合理,但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甚至辩论,最终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面对学生有别于他人的探究方式,教师要引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让学生深入思考,顺利地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
二、 做一个引导者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浓烈学习氛围的创设,以及努力挖掘,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2)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索、学会发现。(3)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一步又一步地把学生逼向学习的难点。对学生的思维引而不发,不断激发,把学生们推到一个又一个思维的波峰浪尖,学生的探索、发现也因此而深入。例如,讲授《对外友好往来》一课,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基本史实之后,教师提出“唐文化对日本有何影响?”、“唐文化对新罗有何影响?”一类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的过程,即是再次识认历史地图、理解史料和教材大小字内容、归纳教材要点的过程。提出这类问题并让学生讨论,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思考:“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还可以作对比思考:“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征有何不同?出现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三、 做一个促进者
(1)鼓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如精选学习的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开展积极的评价等,让学生感受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2)指导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先要指导学生合理分组,掌握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小组内同学可以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自己的见解,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小组汇报时,也应该是向大家汇报小组学习的情况,而不是谈个人的想法与收获等。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合作的情况,以便灵活地组织学生的下一步学习。
总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打破常规,改进教学形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内容;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要让他们明白,学历史并不是一件单调乏味的苦役,学习历史不只是历史课堂内的事,它也是我们每日每时都可从事的活动,是一种乐趣。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