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地震沉积学的基本原理和陆相沉积盆地的研究实践,在高频(四级)层序地层格架中,通过90度相位转换、分频处理、优选地震属性,开展了wheeler转换、地层切片、岩心刻度地层属性切片,识别了薄层砂,确定了沉积体系类型和演化,预测了薄砂体等工作。同时,以东营凹陷牛庄西地区沙三中三角洲沉积沉积体系和砂体预测为研究实例,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明确薄层砂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油气精细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分频处理;地层切片;wheeler域
本文将在讨论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中国陆相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程序,并以东营凹陷牛庄西地区沙三中段为例,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明确沙三中段四级层序内沉积体系类型,确定沉积体系演化,通过wheeler转换将有效的地震属性进行地层切片研究,精细刻画了薄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有效的识别了薄层砂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地震沉积学原理和方法
地震沉积学研究基于以下二个基本原理:(1)一般沉积体系都具有宽度远远大于厚度的特征(Galloway,1983);(2)用地震垂向分辨率在垂向上无法识别的地质体,在平面上有可能通过地震横向分辨率被识别出来。
2 牛庄西地区沙三中三角洲地震沉积学研究
2.1 地质背景。东营凹陷中带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复杂,为岩性油藏的广泛发育提供了基本的地质条件,自“九五”以来,浊积岩油藏成为东营凹陷重点勘探对象,浊积岩油藏的勘探之路却不平坦。沙三中浊积岩展布规律不清,成藏复杂,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系统的研究工作。
2.2 建立地震反射同相轴与砂岩之间关系
牛庄西地区沙三中段地震沉积学重点研究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好、地震资料有效频率8-70Hz,主频35Hz。同时发育三角洲(四级),断裂系统不发育。本文采用的90°相位转换,在致密储层的背景下,从断层识别、尖灭判别、薄层刻画等方面,分析90度相位转换在薄层应用中的优势。(1)断层识别。该地区浊积岩有利储层的地震反射主要表现为“低频、强振幅”反射特征, 部分微小断层或地层的微弱错动反射容易被强反射“淹没”而难以发现。图1 展示了某测线的原始地震资料(左)及90°相位转换后的地震资料(右)。由于受强反射掩盖, 椭圆内并没有发现断层反射。然而, 经过90°相位旋转处理后, 在旋转后的地震记录中,椭圆内清楚地显示出了2 处断层反射, 断层的错动十分明显。
(2)尖灭判别。该地区沙三中部分地层起伏较大,厚度变化也较大;加之受波阻抗差异较大而呈现的强反射影响,部分起伏较大的地层容易产生‘尖灭’假象,干扰对地层的有效追踪。经过90°相位旋转后,发现地层的起伏与走向特征十分清楚,并不存在“尖灭”趋势。由此可以判断,在原始地震记录中的‘尖灭’是一种假象,相移以后的地震记录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种假象,准确地刻画了厚度与起伏变化较大的复杂地质体,提高了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认识精度。(3)薄层刻画。与90°旋转地震记录相比,椭圆内反射同相轴被分解成两组连续完好、反射能量较强的同相轴,地震反射波组也变得更加清楚。经过相位旋转后的地震记录,“反射弱、连续性差、肥胖复合强反射”等薄层地震响应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薄层地质体的认识。
2.3 分频反演处理识别薄层砂体
采用分频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思路是首先针对目的层沿层开取小时窗,然后在单砂体厚度对应的地震分辨率附近进行频率成分扫描,直到获得最佳图像,即地质分析认为最可能的沉积模式时为止。本次研究计算了频率0-70hz的频率能量数据,每一个频率段得到一张能量平面分布图,从而得到一系列频率切片。在频率45-55hz时,三角洲砂体的能量最强,成像最清晰,而逐渐向高频方向或低频方向成像越模糊。这说破频率45-55hz为识别薄层砂体的最佳地震频率。
2.4 优选地震属性,开展wheeler转换,进行地层切片技术处理
牛庄地区沙三中段具有厚度横向变化较大的特征,因此要优选地层切片技术。考虑到该区地质特征复杂,为了减少地层切片穿时现象,必须要在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内插,并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横向追踪闭合,获得较多的具有地质时间界面意义的等时地震同相轴。然后理由地震沉积学软件,提取相对敏感和稳定、并能反映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沿层振幅属性,获得系列地层切片平面图。
2.5 岩心刻度地层切片,确定沉积类型及其演化
牛庄地区沙三中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的远源浊积岩,多井岩心资料分析表面,沙三中段浊积岩岩性为互层灰色泥岩与浅灰、灰色砂岩,砂岩单层厚度多在3-8m,个别厚度达10-20m,沉积旋回主要表现为反韵律特征。已对地震剖面进行了90°相位调整,从而使得地震振幅与测井岩性之间具有了较好的对应关系,经过岩性刻度,确定地层切片中强的负振幅区对应较厚层砂岩,弱的负振幅区代表的是薄层砂岩或泥质砂岩,而正的振幅值对应的是泥岩层。通过沙三中段地震属性进行动态解释,可以确定沙三中段不同沉积时期砂体的高精度沉积演化过程,从而可以在小于地震1 /4波长条件下获得沙三中段沉积环境变化信息及薄层砂体的形成过程、几何形态的信息。
3 结论
牛庄西地区沙三中段地震沉积学研究表面,通过地震岩性学分析,在平面上勾勒出地质体或薄层砂体的分布形态,达到精细研究沉积微相的目的。地震沉积学研究目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加强地震沉积学原理、识别薄层砂体技术和多种类型沉积体系实际应用的研究,如何更好的开展定量地震沉积学研究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朱筱敏,刘长利,张义娜,等.地震沉积学在陆相湖盆三角洲砂体预测中的应用Ⅱ.沉积学报,2009,27(5):15—921.
[2] 141董艳蕾,朱筱敏,曾洪流,等.黄骅坳陷歧南凹陷古近系沙一层序地震沉积学研究.沉积学报,2008,26(2):234—240.
作者简介: 李长红,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研究工作,通讯地址:(257022)山东省东营市北一路210号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分频处理;地层切片;wheeler域
本文将在讨论地震沉积学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讨中国陆相盆地地震沉积学研究程序,并以东营凹陷牛庄西地区沙三中段为例,开展地震沉积学研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明确沙三中段四级层序内沉积体系类型,确定沉积体系演化,通过wheeler转换将有效的地震属性进行地层切片研究,精细刻画了薄砂体的空间展布形态,有效的识别了薄层砂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地震沉积学原理和方法
地震沉积学研究基于以下二个基本原理:(1)一般沉积体系都具有宽度远远大于厚度的特征(Galloway,1983);(2)用地震垂向分辨率在垂向上无法识别的地质体,在平面上有可能通过地震横向分辨率被识别出来。
2 牛庄西地区沙三中三角洲地震沉积学研究
2.1 地质背景。东营凹陷中带构造活动和沉积作用复杂,为岩性油藏的广泛发育提供了基本的地质条件,自“九五”以来,浊积岩油藏成为东营凹陷重点勘探对象,浊积岩油藏的勘探之路却不平坦。沙三中浊积岩展布规律不清,成藏复杂,需要开展更加精细系统的研究工作。
2.2 建立地震反射同相轴与砂岩之间关系
牛庄西地区沙三中段地震沉积学重点研究工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好、地震资料有效频率8-70Hz,主频35Hz。同时发育三角洲(四级),断裂系统不发育。本文采用的90°相位转换,在致密储层的背景下,从断层识别、尖灭判别、薄层刻画等方面,分析90度相位转换在薄层应用中的优势。(1)断层识别。该地区浊积岩有利储层的地震反射主要表现为“低频、强振幅”反射特征, 部分微小断层或地层的微弱错动反射容易被强反射“淹没”而难以发现。图1 展示了某测线的原始地震资料(左)及90°相位转换后的地震资料(右)。由于受强反射掩盖, 椭圆内并没有发现断层反射。然而, 经过90°相位旋转处理后, 在旋转后的地震记录中,椭圆内清楚地显示出了2 处断层反射, 断层的错动十分明显。
(2)尖灭判别。该地区沙三中部分地层起伏较大,厚度变化也较大;加之受波阻抗差异较大而呈现的强反射影响,部分起伏较大的地层容易产生‘尖灭’假象,干扰对地层的有效追踪。经过90°相位旋转后,发现地层的起伏与走向特征十分清楚,并不存在“尖灭”趋势。由此可以判断,在原始地震记录中的‘尖灭’是一种假象,相移以后的地震记录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种假象,准确地刻画了厚度与起伏变化较大的复杂地质体,提高了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认识精度。(3)薄层刻画。与90°旋转地震记录相比,椭圆内反射同相轴被分解成两组连续完好、反射能量较强的同相轴,地震反射波组也变得更加清楚。经过相位旋转后的地震记录,“反射弱、连续性差、肥胖复合强反射”等薄层地震响应得到明显改善,有效地提高了薄层地质体的认识。
2.3 分频反演处理识别薄层砂体
采用分频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研究思路是首先针对目的层沿层开取小时窗,然后在单砂体厚度对应的地震分辨率附近进行频率成分扫描,直到获得最佳图像,即地质分析认为最可能的沉积模式时为止。本次研究计算了频率0-70hz的频率能量数据,每一个频率段得到一张能量平面分布图,从而得到一系列频率切片。在频率45-55hz时,三角洲砂体的能量最强,成像最清晰,而逐渐向高频方向或低频方向成像越模糊。这说破频率45-55hz为识别薄层砂体的最佳地震频率。
2.4 优选地震属性,开展wheeler转换,进行地层切片技术处理
牛庄地区沙三中段具有厚度横向变化较大的特征,因此要优选地层切片技术。考虑到该区地质特征复杂,为了减少地层切片穿时现象,必须要在精细的层序地层格架内进行内插,并在地震剖面上进行横向追踪闭合,获得较多的具有地质时间界面意义的等时地震同相轴。然后理由地震沉积学软件,提取相对敏感和稳定、并能反映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沿层振幅属性,获得系列地层切片平面图。
2.5 岩心刻度地层切片,确定沉积类型及其演化
牛庄地区沙三中段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的远源浊积岩,多井岩心资料分析表面,沙三中段浊积岩岩性为互层灰色泥岩与浅灰、灰色砂岩,砂岩单层厚度多在3-8m,个别厚度达10-20m,沉积旋回主要表现为反韵律特征。已对地震剖面进行了90°相位调整,从而使得地震振幅与测井岩性之间具有了较好的对应关系,经过岩性刻度,确定地层切片中强的负振幅区对应较厚层砂岩,弱的负振幅区代表的是薄层砂岩或泥质砂岩,而正的振幅值对应的是泥岩层。通过沙三中段地震属性进行动态解释,可以确定沙三中段不同沉积时期砂体的高精度沉积演化过程,从而可以在小于地震1 /4波长条件下获得沙三中段沉积环境变化信息及薄层砂体的形成过程、几何形态的信息。
3 结论
牛庄西地区沙三中段地震沉积学研究表面,通过地震岩性学分析,在平面上勾勒出地质体或薄层砂体的分布形态,达到精细研究沉积微相的目的。地震沉积学研究目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加强地震沉积学原理、识别薄层砂体技术和多种类型沉积体系实际应用的研究,如何更好的开展定量地震沉积学研究是下一步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 朱筱敏,刘长利,张义娜,等.地震沉积学在陆相湖盆三角洲砂体预测中的应用Ⅱ.沉积学报,2009,27(5):15—921.
[2] 141董艳蕾,朱筱敏,曾洪流,等.黄骅坳陷歧南凹陷古近系沙一层序地震沉积学研究.沉积学报,2008,26(2):234—240.
作者简介: 李长红,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资料综合解释研究工作,通讯地址:(257022)山东省东营市北一路210号物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