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临其境”学物理

来源 :考试·高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广明,特级教师,现执教于北京12中学,曾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潜心于教材结构的设置与安排,注重教学中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落实,在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分析与研究方面发表文章多篇。
  “物理”就是“悟出事物的道理”,物理教学应力求做到:将学生引领到问题世界中去,使他们真切、自然地感知材料,直观、深刻地感悟事物的客观存在。
  以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为例,站在高层楼房室内的窗前往下看,会感到害怕,这不只是“晕高”的生理表现,也是潜意识地明白自己具有“重力势能”的反映:物体下落了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物体以较大的动能与地面碰撞,其后果可想而知,并且越高恐惧感越强,也就是重力势能越大。回望室内地板,又恢复到真实地面上的感觉。这些每个适龄儿童都拥有的缄默性知识是我们进行势能概念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唤醒学生沉睡的储备经验,使其再经历这样切身的体验、真实的感受过程,激发兴趣,“重力势能”的存在及“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的特点这些抽象概念就会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让其产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刻理解。
  拥有这样的认知储备,理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就水到渠成了。以点电荷电场来理解,想象自己是一个负电荷(电子),当你(电子)在距离一个固定的正电核(原子核)一定位置处放置时,你(电子)所处的情况与你站在高楼上的环境不是完全一样的吗?进而,自然地得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的结论。
  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可触、可摸、可感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完成真正地、深度地理解知识的目标就不难实现了。
  责任编辑 李婷婷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随着世界贸易范围的层次和广度不断增加,精细化工品制造企业为了适应自身的需求,在不断深化技术产品研发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产品物流服务功能,深化合作层次。在以出口为
随着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休闲活动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文化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城市女性的休闲活动与公共空间的关联度不断加强。明确城市女性公共休
工程服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本文以集提供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试车指导等多种工程服务为一体的外商独资企业BK(中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简称“BK工程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的
与高性能热塑性树脂不匹配、耐热性偏低的传统上浆剂越发难以满足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快速发展与应用的需求,开发面向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碳纤维上浆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目的 分析乌海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点,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15-2018年乌海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恶性肿瘤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及寿命损失指标等
兰俊耀,特级教师,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化学教研室主任,曾被授予省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称号,曾主持国家级“十一五”课题,主编丛书一套,发表论文多篇。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是如何体现这种理念的呢?  联系生活教化学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将学科知识渗透到情景素材的应用中,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科知识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科产生兴趣。  建立“从知识传授到观
木材兼具生态友好性和再生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材料.通过选择性去除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将木材制备成具备高孔隙率的三维结构木材,可充分发挥其孔隙率高、纤维排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