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广明,特级教师,现执教于北京12中学,曾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潜心于教材结构的设置与安排,注重教学中理解能力的培养与落实,在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分析与研究方面发表文章多篇。
“物理”就是“悟出事物的道理”,物理教学应力求做到:将学生引领到问题世界中去,使他们真切、自然地感知材料,直观、深刻地感悟事物的客观存在。
以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为例,站在高层楼房室内的窗前往下看,会感到害怕,这不只是“晕高”的生理表现,也是潜意识地明白自己具有“重力势能”的反映:物体下落了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物体以较大的动能与地面碰撞,其后果可想而知,并且越高恐惧感越强,也就是重力势能越大。回望室内地板,又恢复到真实地面上的感觉。这些每个适龄儿童都拥有的缄默性知识是我们进行势能概念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唤醒学生沉睡的储备经验,使其再经历这样切身的体验、真实的感受过程,激发兴趣,“重力势能”的存在及“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的特点这些抽象概念就会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让其产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刻理解。
拥有这样的认知储备,理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就水到渠成了。以点电荷电场来理解,想象自己是一个负电荷(电子),当你(电子)在距离一个固定的正电核(原子核)一定位置处放置时,你(电子)所处的情况与你站在高楼上的环境不是完全一样的吗?进而,自然地得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的结论。
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可触、可摸、可感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完成真正地、深度地理解知识的目标就不难实现了。
责任编辑 李婷婷
“物理”就是“悟出事物的道理”,物理教学应力求做到:将学生引领到问题世界中去,使他们真切、自然地感知材料,直观、深刻地感悟事物的客观存在。
以重力势能概念的建立为例,站在高层楼房室内的窗前往下看,会感到害怕,这不只是“晕高”的生理表现,也是潜意识地明白自己具有“重力势能”的反映:物体下落了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物体以较大的动能与地面碰撞,其后果可想而知,并且越高恐惧感越强,也就是重力势能越大。回望室内地板,又恢复到真实地面上的感觉。这些每个适龄儿童都拥有的缄默性知识是我们进行势能概念教学的基础。教学中,唤醒学生沉睡的储备经验,使其再经历这样切身的体验、真实的感受过程,激发兴趣,“重力势能”的存在及“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的特点这些抽象概念就会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让其产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刻理解。
拥有这样的认知储备,理解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就水到渠成了。以点电荷电场来理解,想象自己是一个负电荷(电子),当你(电子)在距离一个固定的正电核(原子核)一定位置处放置时,你(电子)所处的情况与你站在高楼上的环境不是完全一样的吗?进而,自然地得出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的结论。
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可触、可摸、可感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完成真正地、深度地理解知识的目标就不难实现了。
责任编辑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