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象他,如高楼、明月、芳草等。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是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黄昏是诗人们借景生情的重要媒介,其内蕴丰富,并丰富了我国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纵观我国古诗词,诗人们总是运用黄昏这个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达到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在我国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主要蕴含三类情感,即男女间的相思、游子们的思乡以及文人墨客的迟暮之叹。
关键词:古代诗词 黄昏意象 情境交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43-01
黄昏,是表述时间的词语,其表示一天的某个时辰。纵观我国古诗词,黄昏不再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而是蕴含了丰富意象的词语。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黄昏意象主要是:夕阳、残阳、日暮、落日以及余晖等等。学者在探究这些古诗词时,主要分析这些意象词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黄昏是诗人们较为钟爱的意象词,诗人运用黄昏来寄托离愁别绪。黄昏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其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诗人们经常运用黄昏这一意象来实现心境与物镜的交融。
1 黄昏意象的审美内蕴
从时间上说,黄昏是指一天中昼夜交替的关键时分,其标志着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而步入休息时刻。黄昏的到来,暮霭沉沉的落日给人心理带来一种黄昏的感觉,其告示一天的终结。自古以来,时间是一个多样化的概念。人们对时间的流逝总是特别的敏感,也特别的感伤。一天天,一年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生命也在慢慢流逝,人们也会越发觉得生命短暂。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具有雄心壮志,渴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建功立业,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怀才不遇,甚至请缨无路。当文人感受到个人生命的有限以及现实的无奈时,他们总是会将自己对生命以及时间的悲叹转为自然界或者沧桑的历史。在此背景下,黄昏作为一种特定的情感表达,文人青睐黄昏这个意象。在文人感情世界里,黄昏代表了一种深沉的氛围,其传达出了一种历史的变迁、青春的流逝以及功名无成的悲叹。例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岁月更替、江山代移,多少英雄豪杰、丰功伟绩都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1]。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诗人们总是为黄昏涂上了厚厚的冷水调,其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愁、孤寂、伤感以及郁郁寡欢的情感。黄昏在诗人眼里,总是代表了一种哀景。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生活中的失意以及事业上的挫败习以为常,其造成了文人们宦游天涯的羁旅情怀。在文人们的心理态势中,黄昏总是附以冷色调,如,孟浩然的《秋等万山寄张五》中“愁因薄雾起”让学者产生一种悲怨孤苦的情感共振,进而营造出富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据资料记载,最早运用黄昏这个意象的古诗词是《诗经.君子于役》。在此诗歌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是描写景色的句子,但是,该句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经过仔细品味,学者会发现,词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愁情,而黄昏就是寄托情感的主要意象。在静谧的黄昏,学者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翘首以盼的状态。由此可见,黄昏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其是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媒介物。要想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学者一定要自己揣摩黄昏这个意象词。
2 黄昏意象的赏析
2.1 离愁别绪
黄昏历来备受诗人们的青睐。黄昏意象丰富,诗人可以运用黄昏来寄托自己的离愁别绪。对于离家游子来说,黄昏是他们最容易产生思乡情的时刻。夕阳西下,万物都归于平静,然而,游子仍漂泊在外,此时此刻,游子们心里倍思乡。在我国古诗词中,黄昏时分,山川草木以及亭台楼阁等都披上了一层灰蒙蒙的色彩。诗人对离别阻隔的深深哀叹,对团圆欢聚的深切祈愿,对故乡故土的频频回望,都寄托于这暖色消尽、冷色袭来的苍凉冷落的黄昏之中[2]。例如,王维的《送韦评事》中“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诗人送友直至居延,在此时刻,诗人不禁想起与友人离别后的孤独与落寞,因此,诗人倍加感伤。又如,在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描写了此时此刻的景色,而这些景色无疑都被笼罩在暮色中,进而营造出了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情境。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特备受欢迎。如,马致远曾写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表达出了诗人浓厚的离别愁绪,以及思念之情。
2.2 迟暮叹老
在我国古诗词中,伤时感物经常出现。黄昏是光明与黑暗的对应时分。夕阳西下意味着一天的结束,其也意味着一次生命的结束。在黄昏时分,人们极易产生对生命短暂的喟叹,以及生命的脆弱等。在古诗词中,黄昏具有浓厚的忧患色彩以及忧国意识。在黄昏时分,诗人们总是会思索个体生命的意义,由此感叹生命的短暂以及壮志未酬。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在其诗歌中,黄昏被赋予迟暮的喟叹以及仕途的坎坷等意象。在《离骚》中“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等,这些诗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情感,即时光易逝以及功业难成等等。
黄昏意味着白日将近,而夜晚即将来临。在黄昏时分,在外游子异常渴望家庭的温暖以及亲人的关爱,然而,游子无法回到家人身边,因此,游子在此时刻总是感慨时光的飞逝。由此观之,黄昏时分各自愁,始终是个体生命无法回避的一种情愫,且朝往夕至周而复始地扣击与掀动着诗人的心扉[3]。黄昏极易让人感慨人生的短暂,并追忆往昔,进而喟叹功业围城。中国文人大多具有积极入世以及建功立业的理想,然而他们总是怀才不遇。这种失落的情感无法得到排解,在黄昏时分,文人便在此时寻找排解的机会。
3 结语
自古以来,人们热衷与感受黄昏以及描写黄昏。黄昏已成为人们的心灵与自然融合的主要媒介物。黄昏作为一种特定的情感表现,其极受诗人的青睐。黄昏是一种文化隐喻,是人生的一种象征,其渗透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心理。当前,很多现代人无法体会黄昏折射出的诗人心境。如果现代人也感受深处两地而备受相思煎熬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会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品读古代诗词时,现代人才会感同身受,并发出真切的感慨,即相思了无痕,黄昏情更怯。
参考文献
[1] 李文佳.唐诗黄昏意象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5):26.
[2] 董佳云.古诗词中“黄昏”意象分析[J]. 才智,2012(5):145.
[3] 李雪峰.试论古典诗词里的黄昏意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123.
关键词:古代诗词 黄昏意象 情境交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243-01
黄昏,是表述时间的词语,其表示一天的某个时辰。纵观我国古诗词,黄昏不再是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而是蕴含了丰富意象的词语。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黄昏意象主要是:夕阳、残阳、日暮、落日以及余晖等等。学者在探究这些古诗词时,主要分析这些意象词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黄昏是诗人们较为钟爱的意象词,诗人运用黄昏来寄托离愁别绪。黄昏作为一种情感符号,其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诗人们经常运用黄昏这一意象来实现心境与物镜的交融。
1 黄昏意象的审美内蕴
从时间上说,黄昏是指一天中昼夜交替的关键时分,其标志着人们结束一天的工作而步入休息时刻。黄昏的到来,暮霭沉沉的落日给人心理带来一种黄昏的感觉,其告示一天的终结。自古以来,时间是一个多样化的概念。人们对时间的流逝总是特别的敏感,也特别的感伤。一天天,一年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生命也在慢慢流逝,人们也会越发觉得生命短暂。中国古代文人大多具有雄心壮志,渴望在有限的生命里建功立业,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怀才不遇,甚至请缨无路。当文人感受到个人生命的有限以及现实的无奈时,他们总是会将自己对生命以及时间的悲叹转为自然界或者沧桑的历史。在此背景下,黄昏作为一种特定的情感表达,文人青睐黄昏这个意象。在文人感情世界里,黄昏代表了一种深沉的氛围,其传达出了一种历史的变迁、青春的流逝以及功名无成的悲叹。例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岁月更替、江山代移,多少英雄豪杰、丰功伟绩都被时间的长河冲刷得无影无踪[1]。
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诗人们总是为黄昏涂上了厚厚的冷水调,其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愁、孤寂、伤感以及郁郁寡欢的情感。黄昏在诗人眼里,总是代表了一种哀景。在中国古代文人中,生活中的失意以及事业上的挫败习以为常,其造成了文人们宦游天涯的羁旅情怀。在文人们的心理态势中,黄昏总是附以冷色调,如,孟浩然的《秋等万山寄张五》中“愁因薄雾起”让学者产生一种悲怨孤苦的情感共振,进而营造出富含落寞之情的黄昏意象。据资料记载,最早运用黄昏这个意象的古诗词是《诗经.君子于役》。在此诗歌中,“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羊下来。”是描写景色的句子,但是,该句蕴含了丰富的情感。经过仔细品味,学者会发现,词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的愁情,而黄昏就是寄托情感的主要意象。在静谧的黄昏,学者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翘首以盼的状态。由此可见,黄昏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其是诗人表达内心情感的重要媒介物。要想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学者一定要自己揣摩黄昏这个意象词。
2 黄昏意象的赏析
2.1 离愁别绪
黄昏历来备受诗人们的青睐。黄昏意象丰富,诗人可以运用黄昏来寄托自己的离愁别绪。对于离家游子来说,黄昏是他们最容易产生思乡情的时刻。夕阳西下,万物都归于平静,然而,游子仍漂泊在外,此时此刻,游子们心里倍思乡。在我国古诗词中,黄昏时分,山川草木以及亭台楼阁等都披上了一层灰蒙蒙的色彩。诗人对离别阻隔的深深哀叹,对团圆欢聚的深切祈愿,对故乡故土的频频回望,都寄托于这暖色消尽、冷色袭来的苍凉冷落的黄昏之中[2]。例如,王维的《送韦评事》中“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诗人送友直至居延,在此时刻,诗人不禁想起与友人离别后的孤独与落寞,因此,诗人倍加感伤。又如,在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描写了此时此刻的景色,而这些景色无疑都被笼罩在暮色中,进而营造出了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情境。在古代诗词中,黄昏意象特备受欢迎。如,马致远曾写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表达出了诗人浓厚的离别愁绪,以及思念之情。
2.2 迟暮叹老
在我国古诗词中,伤时感物经常出现。黄昏是光明与黑暗的对应时分。夕阳西下意味着一天的结束,其也意味着一次生命的结束。在黄昏时分,人们极易产生对生命短暂的喟叹,以及生命的脆弱等。在古诗词中,黄昏具有浓厚的忧患色彩以及忧国意识。在黄昏时分,诗人们总是会思索个体生命的意义,由此感叹生命的短暂以及壮志未酬。屈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在其诗歌中,黄昏被赋予迟暮的喟叹以及仕途的坎坷等意象。在《离骚》中“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等,这些诗句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情感,即时光易逝以及功业难成等等。
黄昏意味着白日将近,而夜晚即将来临。在黄昏时分,在外游子异常渴望家庭的温暖以及亲人的关爱,然而,游子无法回到家人身边,因此,游子在此时刻总是感慨时光的飞逝。由此观之,黄昏时分各自愁,始终是个体生命无法回避的一种情愫,且朝往夕至周而复始地扣击与掀动着诗人的心扉[3]。黄昏极易让人感慨人生的短暂,并追忆往昔,进而喟叹功业围城。中国文人大多具有积极入世以及建功立业的理想,然而他们总是怀才不遇。这种失落的情感无法得到排解,在黄昏时分,文人便在此时寻找排解的机会。
3 结语
自古以来,人们热衷与感受黄昏以及描写黄昏。黄昏已成为人们的心灵与自然融合的主要媒介物。黄昏作为一种特定的情感表现,其极受诗人的青睐。黄昏是一种文化隐喻,是人生的一种象征,其渗透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心理。当前,很多现代人无法体会黄昏折射出的诗人心境。如果现代人也感受深处两地而备受相思煎熬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会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品读古代诗词时,现代人才会感同身受,并发出真切的感慨,即相思了无痕,黄昏情更怯。
参考文献
[1] 李文佳.唐诗黄昏意象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3(5):26.
[2] 董佳云.古诗词中“黄昏”意象分析[J]. 才智,2012(5):145.
[3] 李雪峰.试论古典诗词里的黄昏意象[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