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品素质,是开设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素质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道德与法治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结合课改理念,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品德修养和教育理论水平,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事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所具有的素质不仅要表现在教师自身,而且更重要的是作用在和学生接触的课堂教学。我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丰富的专业知识。
所谓专业性知识,就是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一桶水。道德与法治教师扎实的专业性知识首先在于把握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结构。对中学阶段每一学年段的知识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其次在于对所教知识的相关点、逻辑关系要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这就更加要求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已的知识结构,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高尚的品德修养。
教师的品德修养具体表现为,对教育规律有正确的认识,有为教育一往无前、奋斗不息的精神。在新课程中,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应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而不是仅仅在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这些古人所遵循的标准,在部分教师那里往往简化成了传授知识、应对考试的手段。教学生如何做人与教学生如何求知同等重要,我们不能因利益的需要而弱化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也应更加强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十足的耐心与信心,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学生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要知道身教胜于言教。同时,教师必须比其他职业者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与同事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大处讲原则,小处讲风格,在履行职责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我们要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而不是混迹学校谋生计的教书匠。在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我们品德教师更应该注重人性化发展、人文化关怀,做社会的良知,坚定、执着。
三、不断创新的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具有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启发式教育思想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它是钱学森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被认为是21世纪新一次的“文艺复兴”。大成智慧的要点是:集大成、得智慧!其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学科的界限,大家都敞开思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各科学技术部门的教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人的创造性成果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点上。”邓小平明确指出:否促进学生主动、和谐、活泼地发展,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温家宝的教育强国,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教学创新,是学生消除创新神秘感、激发创新意识的最好范例。教师以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以创新实践去带动学生,以创新成就去鼓舞学生,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思维人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性较强教师比创新性较差的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创新素质。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
道德与法治教师良好的心理,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师生关系的融洽都具有直接影响。它包括:成熟的性格、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全方位刺激,已将现代社会的人们挤入生活的“快车道”,这种环境容易使人陷入紧张、焦虑、压抑和苦闷之中。尤其是学生,在校园里往往过着单调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肩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各方面的压力,将来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竞争。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也是一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在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精神面貌的同时,帮助学生缓解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五、要有爱心、细心、耐心。
教师首先要热爱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魅力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对学生高尚道德修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有细心、耐心。英国的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师工作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的人,就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之逐渐形成自治力,这就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师老师能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老师的我在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同时提高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在开展活动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不是有些同志认为的“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是“投机取巧,乘机偷懒”,而是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能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的去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渊博的科学知识,充满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第八中学 黑龙江伊春 153000)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素质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道德与法治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结合课改理念,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品德修养和教育理论水平,才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事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师所具有的素质不仅要表现在教师自身,而且更重要的是作用在和学生接触的课堂教学。我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一、丰富的专业知识。
所谓专业性知识,就是本门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师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一桶水。道德与法治教师扎实的专业性知识首先在于把握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结构。对中学阶段每一学年段的知识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其次在于对所教知识的相关点、逻辑关系要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这就更加要求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已的知识结构,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高尚的品德修养。
教师的品德修养具体表现为,对教育规律有正确的认识,有为教育一往无前、奋斗不息的精神。在新课程中,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优良的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师应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而不是仅仅在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这些古人所遵循的标准,在部分教师那里往往简化成了传授知识、应对考试的手段。教学生如何做人与教学生如何求知同等重要,我们不能因利益的需要而弱化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也应更加强烈。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有十足的耐心与信心,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学生中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要知道身教胜于言教。同时,教师必须比其他职业者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要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做到与同事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大处讲原则,小处讲风格,在履行职责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我们要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艺术家,而不是混迹学校谋生计的教书匠。在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我们品德教师更应该注重人性化发展、人文化关怀,做社会的良知,坚定、执着。
三、不断创新的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指导者。教师自身具有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前提。启发式教育思想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国杰出科学家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它是钱学森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被认为是21世纪新一次的“文艺复兴”。大成智慧的要点是:集大成、得智慧!其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学科的界限,大家都敞开思路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各科学技术部门的教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人的创造性成果往往出现在这些交叉点上。”邓小平明确指出:否促进学生主动、和谐、活泼地发展,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温家宝的教育强国,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
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的教学创新,是学生消除创新神秘感、激发创新意识的最好范例。教师以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以创新实践去带动学生,以创新成就去鼓舞学生,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思维人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性较强教师比创新性较差的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增强自身的创新素质。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
道德与法治教师良好的心理,对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师生关系的融洽都具有直接影响。它包括:成熟的性格、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市场经济的高速运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革命的全方位刺激,已将现代社会的人们挤入生活的“快车道”,这种环境容易使人陷入紧张、焦虑、压抑和苦闷之中。尤其是学生,在校园里往往过着单调的“三点一线”的生活,肩负着沉重的学业负担和各方面的压力,将来面临着升学与就业的竞争。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也是一门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在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精神面貌的同时,帮助学生缓解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锻炼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五、要有爱心、细心、耐心。
教师首先要热爱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魅力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对学生高尚道德修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要有细心、耐心。英国的斯宾赛在《教育论》中指出“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师工作中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志气,有追求的人,就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毅力,使之逐渐形成自治力,这就需要道德與法治教师老师能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独立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老师的我在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同时提高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且在开展活动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不是有些同志认为的“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更不是“投机取巧,乘机偷懒”,而是需要道德与法治教师能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的去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一方面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感,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渊博的科学知识,充满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第八中学 黑龙江伊春 1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