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也是当下提倡人文关怀、人文教育的关键。在高中历史课堂借助云南乡土教材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意识,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云南乡土材料;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162-01
2016年9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也是当下提倡人文关怀、人文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的语言开始的。”实际上就是说,家国意识不应该分开,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爱祖国就是爱家乡。而在中学阶段,这样的家国意识培养十分符合当下教育的大环境,甚至是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或缺的。而在此前昆明张敏名师工作室的问卷调查中,通过对昆明市区内部分初高中的问卷分析,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的培养贡献认同度只有78.12%,特别是高中生,有高达35.38%的学生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的体现是比较一般的。这可以说明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育中,教师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方式和方法还有待探索和加强。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近代化的起步虽晚,但是每一次变革都颇具影响。从清末新政到自辟商埠到滇越铁路的开通,云南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艰难历程,同时这些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以及新的政治力量、新思想、新碰撞,都加快了云南地区的近代化前行的脚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经济近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云南地方近代发展的基本状况,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史,将材料分析法贯穿其中。
在课程的实际设计中,做了以下设计:
1.教学导入“接地气”。以“百年老店”——建新园引入,将它以近代经济的小缩影切入本课复习内容,容易激发兴趣;
2.材料选取本土化。所有材料都采用云南地方经济史相关书籍,通过大量查阅,选取、区分、设计……将材料与课堂复习设计紧密的联系,在遵循史实的基础上,让学生注重云南地方史的关注,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视野;
3.教学设计线索化。例如将整个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压缩为“一条线索”,即围绕自然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冲击影响下,逐渐解体,并为其他经济成分提供生产要素的历程,“六大成分”即不断瓦解的封建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外商經济、身负重任的洋务经济、曲折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压榨民脂的官僚资本主义、探索前进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同时在梳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时,以图示法加深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过程的掌握;
4.注重历史概念教学和家国观念意识的培养。“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的理解是专题复习的关键,家国意识特别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近代云南史、昆明史,将地方的发展与民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以引起思想共鸣。
5.最后的习题环节,以“昆明自主开埠通商”的材料自主命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习题如下:
“1905年,云贵总督丁振铎奏请清廷批准,将昆明作为商埠自行开放。商埠区以得胜桥、塘子巷一带为中心,东边到状元楼外,西边到三节桥,南至双龙桥,北至桃园街口,周围约12华里。设有昆明商埠清查局,由该局订立《商埠总章》和《商埠租赁房屋专章》,后又重新修订了《云南省城南关商埠总章》,规定洋商只能在商埠区内自由居住和设商行,外国不得在埠内兴办邮政电报及交通卫生行政事宜,清政府对商埠享有治权”。
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昆明商埠区的特点。
2.近代昆明开埠与沿海城市开设商埠有怎样的区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本土材料的使用一方面让学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对亲近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借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对云南地方发展的关注,特别是看到个旧锡矿、云南负债状况激发学生对近代家乡发展的共鸣及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憎恶,达到升华家国情怀的目的。国家意识的培养离不开乡土情怀,而国家意识实际也是地域意识。近代以来,云南作为边疆地区,其独有的边疆文化、地域特征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基因,无论是明清之际还是民国以降,甚至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都以其独特的姿态适应时代的发展,爱国意识、家乡情怀的一体性注定了乡土教材使用的必然趋势。
云南地方史材料的使用,让学生拥有与教材不一样的亲切感,真实感。同时,将云南地区经济的近代化历程置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加深了对云南边疆经济发展的认识,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怀。近代云南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值得挖掘,这些资源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最好原材料,而这也是课本教材、参考书等课程资源所无法取代的。在新课改及大力提倡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深入挖掘近代云南地方史材料,充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的使用云南乡土材料,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实际效果,让历史课堂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马濯.《云南简史》[M].主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63年版).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云南乡土材料;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162-01
2016年9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认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家国情怀是历史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也是当下提倡人文关怀、人文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爱祖国的情感,是从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爱集体农庄、爱工厂、爱祖国的语言开始的。”实际上就是说,家国意识不应该分开,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爱祖国就是爱家乡。而在中学阶段,这样的家国意识培养十分符合当下教育的大环境,甚至是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或缺的。而在此前昆明张敏名师工作室的问卷调查中,通过对昆明市区内部分初高中的问卷分析,初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家国情怀的培养贡献认同度只有78.12%,特别是高中生,有高达35.38%的学生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的体现是比较一般的。这可以说明在当前的历史课堂教育中,教师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方式和方法还有待探索和加强。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近代化的起步虽晚,但是每一次变革都颇具影响。从清末新政到自辟商埠到滇越铁路的开通,云南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艰难历程,同时这些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的新变化以及新的政治力量、新思想、新碰撞,都加快了云南地区的近代化前行的脚步。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经济近代化的重要特征。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云南地方近代发展的基本状况,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史,将材料分析法贯穿其中。
在课程的实际设计中,做了以下设计:
1.教学导入“接地气”。以“百年老店”——建新园引入,将它以近代经济的小缩影切入本课复习内容,容易激发兴趣;
2.材料选取本土化。所有材料都采用云南地方经济史相关书籍,通过大量查阅,选取、区分、设计……将材料与课堂复习设计紧密的联系,在遵循史实的基础上,让学生注重云南地方史的关注,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视野;
3.教学设计线索化。例如将整个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压缩为“一条线索”,即围绕自然经济发展模式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冲击影响下,逐渐解体,并为其他经济成分提供生产要素的历程,“六大成分”即不断瓦解的封建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外商經济、身负重任的洋务经济、曲折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压榨民脂的官僚资本主义、探索前进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同时在梳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时,以图示法加深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过程的掌握;
4.注重历史概念教学和家国观念意识的培养。“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的理解是专题复习的关键,家国意识特别是让学生通过了解近代云南史、昆明史,将地方的发展与民族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以引起思想共鸣。
5.最后的习题环节,以“昆明自主开埠通商”的材料自主命题。让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习题如下:
“1905年,云贵总督丁振铎奏请清廷批准,将昆明作为商埠自行开放。商埠区以得胜桥、塘子巷一带为中心,东边到状元楼外,西边到三节桥,南至双龙桥,北至桃园街口,周围约12华里。设有昆明商埠清查局,由该局订立《商埠总章》和《商埠租赁房屋专章》,后又重新修订了《云南省城南关商埠总章》,规定洋商只能在商埠区内自由居住和设商行,外国不得在埠内兴办邮政电报及交通卫生行政事宜,清政府对商埠享有治权”。
请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昆明商埠区的特点。
2.近代昆明开埠与沿海城市开设商埠有怎样的区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本土材料的使用一方面让学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对亲近的事物更容易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借势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对云南地方发展的关注,特别是看到个旧锡矿、云南负债状况激发学生对近代家乡发展的共鸣及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憎恶,达到升华家国情怀的目的。国家意识的培养离不开乡土情怀,而国家意识实际也是地域意识。近代以来,云南作为边疆地区,其独有的边疆文化、地域特征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基因,无论是明清之际还是民国以降,甚至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云南都以其独特的姿态适应时代的发展,爱国意识、家乡情怀的一体性注定了乡土教材使用的必然趋势。
云南地方史材料的使用,让学生拥有与教材不一样的亲切感,真实感。同时,将云南地区经济的近代化历程置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加深了对云南边疆经济发展的认识,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怀。近代云南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值得挖掘,这些资源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最好原材料,而这也是课本教材、参考书等课程资源所无法取代的。在新课改及大力提倡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大环境下,深入挖掘近代云南地方史材料,充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的使用云南乡土材料,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实际效果,让历史课堂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参考文献】
[1]马濯.《云南简史》[M].主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2]《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196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