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在教育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至于有的教师只要推出公开课,似乎挂不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算不上好课。那么,这种做法对不对?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什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教育活动。实用的就是最好的,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教学任需要而定。一堂课的优劣应该从学生收获了多少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技术的使用上,要以合理为原则,根据是否需要为出发点,并找准切入点。
【关键词】优化;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形式、方法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近年来,在教育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至于有的教师只要推出公开课,似乎挂不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算不上好课,甚至有的地方已经把它作为评优的主要标准之一。那么,这种做法对不对?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我做了以下的研究与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顾名思义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通俗地说也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以获得整体的最优。通过有组织的协调,把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某些东西,来共同参与某些任务,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整个人类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的交流和合作方式得到更大的拓展,信息技术让人意识到一场新的革命已经到来。随着社会需要的日益增加,学校教育所能承受的历史使命也显得日益重要。而传统的学校教育运作机制,陈旧的教学方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在更大的时空上进行拓展,教育才能显得富有生机。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教育将更加富有生命力,它必将更加支持人们卓有成效的高效率的学习,以适应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需要。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們每个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意识。所以把整合应用到教育显得非常及时和重要。
陈至立同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教学思想、策略、模式、过程的信息化,借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并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性,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教育活动。
2.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模式
纵观现在媒体,或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细分成数十种模式,或从整合的历史上来进行划分,或对其优劣进行评判,甚至不断对早期整合模式进行否定。其实,实用的就是最好的,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教学任需要而定。切莫人云亦云,盲目追随。我认为,从先阶段应用上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三种模式。
2.1 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它只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使用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帮助教师形象地说明或讲解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动画、或视频。计算机替代了幻灯、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教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只是必要时对难点突破一下,学生也只有被动地听、看,并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加上了电教手段。甚至有的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都没有忘记用一些辅助性检测软件来检查一下学习效果,无非停留在一些选择题或判断题上。有人形象地把它形容为“人考加机考”。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整个教学都还在以“知识”为中心的知道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的进步。
2.2 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整合。与前面模式相比,它与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有了质的区别。交互,历来是教学重要环节,有的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利用信息技术良好的开放性,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创设一定的交互机会,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参与者、组织者,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起着学习工具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的目的,并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只需要在有局域网或互联网的硬件环境下,利用一些工具,如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使学生有机会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受学生或教师信息技术的影响,往往这种交互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比较困难,这里还牵涉到教师架设网络的能力以及学生汉字输入能力。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这种交互,一人上课,多人服务,往往本末倒置,交互没有看出新意,教学任务却没有完成。
其实,最好的就是最实用的,复杂的不一定是最好,简单的也不一定不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人数、教学内容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而现在教师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在网络教学里,把任务交给了学生,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监视和转播功能,随时发现学生的动手情况,而且还可以及时把一个优秀的或有问题的学生操作情况传播给大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整合,为个别教学和民主教学以及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竞争,也可以协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还可以进行独立辅导。从而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
3.整合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促进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课程整合要从促进学习者素质全面提高与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出发,整合的原则要以有利于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更好实现教学的现代化,有利于教学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社会化,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堂课的优劣应该从学生收获了多少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于一节课的整合不能仅仅基于某一点考虑,而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协调,用跨学科的思想进行重组。在技术的使用上,要以合理为原则,根据是否需要为出发点,并找准切入点。一般情况以解决常规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前提,切忌追求表面形式的改变或花俏而忽略教学的真正目的。工具使用应为够用就好,不可滥用。在模式选择上,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什么样的课适合多媒体环境,什么适合于网络环境,什么适合以资源为中心共建任务驱动的课程整合,有的口头交互比较方便的,就没有必要非在课堂上进行网络语言或文字上的交流。
【关键词】优化;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形式、方法的全面变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近年来,在教育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至于有的教师只要推出公开课,似乎挂不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算不上好课,甚至有的地方已经把它作为评优的主要标准之一。那么,这种做法对不对?到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应注意什么?我做了以下的研究与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顾名思义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通俗地说也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以获得整体的最优。通过有组织的协调,把内部彼此相关但却彼此分离的某些东西,来共同参与某些任务,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整个人类成了一个“地球村”,人们的交流和合作方式得到更大的拓展,信息技术让人意识到一场新的革命已经到来。随着社会需要的日益增加,学校教育所能承受的历史使命也显得日益重要。而传统的学校教育运作机制,陈旧的教学方法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在更大的时空上进行拓展,教育才能显得富有生机。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的教育将更加富有生命力,它必将更加支持人们卓有成效的高效率的学习,以适应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需要。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們每个人最基本的人生态度和生存意识。所以把整合应用到教育显得非常及时和重要。
陈至立同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教学思想、策略、模式、过程的信息化,借此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并充分发挥学生独立自主性,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开展课程教育活动。
2.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模式
纵观现在媒体,或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细分成数十种模式,或从整合的历史上来进行划分,或对其优劣进行评判,甚至不断对早期整合模式进行否定。其实,实用的就是最好的,具体采用哪种模式,应该根据实际教学任需要而定。切莫人云亦云,盲目追随。我认为,从先阶段应用上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三种模式。
2.1 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它只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使用一些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帮助教师形象地说明或讲解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动画、或视频。计算机替代了幻灯、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教学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只是必要时对难点突破一下,学生也只有被动地听、看,并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知识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加上了电教手段。甚至有的教师在短短的45分钟之内都没有忘记用一些辅助性检测软件来检查一下学习效果,无非停留在一些选择题或判断题上。有人形象地把它形容为“人考加机考”。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整个教学都还在以“知识”为中心的知道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的进步。
2.2 基于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整合。与前面模式相比,它与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有了质的区别。交互,历来是教学重要环节,有的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利用信息技术良好的开放性,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创设一定的交互机会,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参与者、组织者,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起着学习工具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的目的,并不需要太复杂的技术,只需要在有局域网或互联网的硬件环境下,利用一些工具,如电子邮件、BBS、聊天室等,使学生有机会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受学生或教师信息技术的影响,往往这种交互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比较困难,这里还牵涉到教师架设网络的能力以及学生汉字输入能力。有的教师为了在课堂上展示这种交互,一人上课,多人服务,往往本末倒置,交互没有看出新意,教学任务却没有完成。
其实,最好的就是最实用的,复杂的不一定是最好,简单的也不一定不好。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人数、教学内容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常常使得教师有心无力。而现在教师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在网络教学里,把任务交给了学生,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监视和转播功能,随时发现学生的动手情况,而且还可以及时把一个优秀的或有问题的学生操作情况传播给大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式整合,为个别教学和民主教学以及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环境。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竞争,也可以协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还可以进行独立辅导。从而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
3.整合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促进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发展,课程整合要从促进学习者素质全面提高与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出发,整合的原则要以有利于更好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更好实现教学的现代化,有利于教学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社会化,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一堂课的优劣应该从学生收获了多少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于一节课的整合不能仅仅基于某一点考虑,而应该从整体出发,全面协调,用跨学科的思想进行重组。在技术的使用上,要以合理为原则,根据是否需要为出发点,并找准切入点。一般情况以解决常规教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为前提,切忌追求表面形式的改变或花俏而忽略教学的真正目的。工具使用应为够用就好,不可滥用。在模式选择上,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什么样的课适合多媒体环境,什么适合于网络环境,什么适合以资源为中心共建任务驱动的课程整合,有的口头交互比较方便的,就没有必要非在课堂上进行网络语言或文字上的交流。